殲15的機載雷達是都卜勒還是相陣控?前期都卜勒,後期將換相控陣

2020-12-04 思遠觀察

和大家的期望有些差距,殲-15安裝的是標準的脈衝都卜勒雷達。從原型機開始,殲-15露面的就是安裝都卜勒雷達。不是相控陣,航電和雷達開始階段用的是和殲11B同樣水平的設備,這是為了儘快縮短研發周期,避免新技術帶來的技術風險。結果是殲-15快速服役並形成了戰鬥力,這是非常重要的研發節點。

後續的批次應該會分成兩批,首批量產型還會使用都卜勒雷達。後續批次根據空軍相控陣驗收情況,跟進裝備。待大修時,同時換裝前期殲-15雷達。目前處於哪個階段則尚不清楚。為了降低仿製風險,殲15的基本結構沿用了Su33的構型,但將原有的電子設備全面更換,換成了和殲11一樣的設備,做出部分海軍適應改型。這樣已經最大降低了研製風險。而且在趕進度的同時,沒有降低要求的標準。

如果當時研製時就用有緣相控陣的雷達,就必須要對發電機和冷卻等系統進行重大改進,否則雷達無法工作。這無疑要是研發翻倍,且風險十分大。殲15的研製目的是解決有無,並配合遼寧艦進行實驗。不冒風險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時間節點很緊。後期和換裝應該會選擇無源相控陣雷達,畢竟都卜勒只是暫時用於訓練的殲-15上,現在連殲10C上的雷達都比殲-15先進了,換裝勢在必行。至於裝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5什麼時候出現,不用猜測,應該就在國產001航母上,到時候會正式服役。

相關焦點

  • 講武談兵丨中國造新高:世界首款風冷二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據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5月22日報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本周一宣布已為戰鬥機製造出一種新型雷達。中航工業集團工作人員稱,該雷達的特色之一在於具有最新的冷卻系統。消息指出,中國已投入使用的近千架戰機,包括殲-10在內,將於近期裝備新雷達,這將使它們的戰鬥力大幅提升。
  • 機載雷達發展簡史: 從蝙蝠說起 到 機載相控陣
    在沒解決雜波剔除問題之前,機載雷達基本上只能在海面上空工作,經過自上世紀30年代後期至60年代的發展,機載雷達無論是發現海面上的艦船,還是看海面上空的飛機,都已經具備了差強人意的能力。但直到70年代初脈衝都卜勒(PD)技術的成熟,才使得機載雷達真正具備全空域工作的能力,能夠在陸地上空較好地發揮作用。
  • 機載雷達簡史:向雷達先驅者們致敬
    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將波導縫隙或微帶縫隙天線統稱平面縫隙陣列天線。  平面陣列天線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相比之前的鍋形天線,又將天線增益提高了一到兩個數量級,這有利於擴展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通過提高天線匯聚能量的能力來使雷達看得更遠,而又不會明顯增加雷達的體積和重量。
  • 機載預警雷達的工作模式
    機載雷達系統:用來遠距離探測飛機、船舶、車輛。預警機擁有高機動性和雷達系統先進、高性能的雙重優勢。 預警機雷達 空中平臺和雷達系統的組合能引導戰機到達任務區域,並對敵方兵力進行反擊。高空中的預警機有著巨大的優勢:目標可以在很遠的距離被偵測到。 現代預警機的脈衝都卜勒雷達系統有大約400km的探測範圍。
  • 國產改型強五用KLJ-7脈衝都卜勒雷達亮相(組圖)
    KLJ-7機載X波段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宣傳畫展臺上展出的改型強五戰機模型其機首紅色雷達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派出多十多家下屬公司參加,展出了數十種國產先進陸基雷達、海基、空基火控系統。國產KLJ-7雷達由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是一部多功能X波段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採用高、中、低脈衝重複頻率全波形設計,具有全方位、全高度、全天候對目標探測、跟蹤能力;採用1553B總線和複合視頻與火控系統交聯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與敵我識別器配合共同完成敵我識別任務;配合控制艦炮、格鬥飛彈、火箭彈和炸彈的發射與投放;完成中遠程飛彈制導。
  • 印度米格-29和中國殲-15誰更勝一籌?印網友:米格-29吊打殲-15
    而最近,又有印度網友拿印度的米格-29K和中國的殲-15作了對比,並且聲稱印度的艦載機米格29K要強於中國的殲-15艦載機。那麼,印度米格-29k艦載機和中國的殲-15艦載機誰更勝一籌?兩則對比來看,米格-29K艦載機是一款中型艦載機,殲-15艦載機是一款重型艦載機,而殲-15在載彈量上、以及載油量上具備著很大的優勢,畢竟殲-15擁有更遠的航程、更多的載彈量。
  • 西藏建成兩部都卜勒天氣雷達
    新華社拉薩10月8日電(張京品、查日)記者8日從西藏自治區氣象局了解到,由該局承建的2部全固態X波段都卜勒天氣雷達近日建成並投入業務試運行。這將填補拉薩周邊多個區域天氣雷達監測盲區,極大提升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
  • 黑龍江省撫遠市都卜勒天氣雷達CINRAD/CA系統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氣象雷達屬於雷達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發展至今大致經歷了從模擬、數字到以美國NEXRAD為代表的新一代氣象雷達三個發展階段。由控制面板、顯示器、天線和收發機構成了氣象雷達主要部件。機載氣象雷達還需由垂直陀螺提供傾斜和俯仰穩定信號,傾斜和俯仰信號可以由單獨的垂直陀螺組建提供,也可由慣性基準系統提供。
  • 韓國首次公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並畫下一個好大的餅
    當地時間7月13日,韓國正式把為KF-X隱身戰鬥機配套的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試製品曝光。圖為這套有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多個T/R模塊呈菱形布置在陣面上。這套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由韓國國防部旗下國防科學研究所主導研發,韓華系統公司研究所具體實施,當天在該所還進行了電波輸送試演。
  • 中國小型拋物線天線的脈衝雷達
    ,這款1992年時設計定型的裝備,採用準相參都卜勒脈衝體制,能精確探測、識別和定位地面運動目標和低空飛行目標,探測距離:人員15公裡、輕型車輛25公裡、重型車輛40公裡和直升機35公裡。 國產可攜式 BAL-607雷達的控測距離,遠遠大於人的肉眼,以及光學儀器
  • 乾貨| 利用Python實現FMCW雷達的距離都卜勒估計
    竟然不是MATLAB,沒錯,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如何通過Python實現FMCW雷達的距離都卜勒估計。為什麼要用Python呢,作為一個千年MATLAB黨(嘿嘿嘿),用久了就會發現這個東西更像是一個工具軟體,拿去搞搞算法驗證之類的是不可否認的強大。而Python作為一個通用的程式語言,在實際應用中的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
  • 全球及中國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分析(2020...
    《全球及中國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分析(2020-2026年)》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都卜勒天氣雷達相關協會的基礎信息以及都卜勒天氣雷達科研單位等提供的大量資料,對都卜勒天氣雷達行業發展環境、都卜勒天氣雷達產業鏈、都卜勒天氣雷達市場供需
  • 「超級千裡眼」監測高原風雲 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投用
    &nbsp&nbsp&nbsp&nbsp1月14日,記者從阿壩州氣象局獲悉,經過前期調試、試運行,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已於本月正式啟用。&nbsp&nbsp&nbsp&nbsp阿壩州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系中國氣象局、四川省氣象局和阿壩州人民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總投入資金3470萬元。2016年9月,該項目在阿壩州紅原縣查真梁子海拔4300米的&nbsp&nbsp&nbsp&nbsp山頂開建,歷時3年建設,日前正式建成並交付使用。
  • 都卜勒雷達是個啥?它讓宣城更有「科學範兒」!
    既能點綴宛陵湖景區,又能更為高效地預測宣城氣象,隨著「新一代都卜勒雷達數據中心」的建成,將為我市新添一份科普與時尚。
  • 逆都卜勒效應的微波實驗研究
    近日,同濟大學的張冶文教授、陳鴻教授與英國瑪麗皇后學院的陳曉東教授合作,在博士生冉佳的協助下,在微波頻段實現了清楚可控的逆都卜勒效應,並實現了逆都卜勒調頻
  • 從官方信息看殲20的隱身性能:雷達反射面積只有棒球那麼大
    一直以來,大家只能靠各種推測來估計殲20的隱身能力,能夠做「實錘」的證據很少。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筆者還是挖掘出了一點「靠譜」的東西。報導稱,在機載寬帶隱身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中,胡明春深入研究了相控陣天線隱身機理,創造性的提出了技術路線,使天線的雷達反射面積(RCS)比傳統天線降低了幾百倍,與載機的低散射載體相當,為我國研製新一代隱身戰機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3D可視型雷射雷達與都卜勒風廓線雷射雷達...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3D可視型雷射雷達與都卜勒風廓線雷射雷達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中大招(貨)[2017]801號) 組織評標工作已經結束,現將評標結果公示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中大招(貨)[2017]801號
  • 簡裝版殲11D掛載最強飛彈 或針對臺灣量身打造
    (資料圖)    儘管殲-11D在機體結構等技術等方面與殲-11B的繼承性非常有限,但前者在中國空軍重型空優戰機的裝備需求層面,確實是後者的延續。殲-11D在加裝全新有源相控陣雷達、航電,以及國產大推力矢量發動機後,能在整體戰力上超越蘇-35,成為中國空軍在空優領域克制周邊國家各類非隱身或早期隱身戰機的主要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