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長類動物大腦發育及老化過程中lncRNA的動態變化特徵和調控解析

2021-01-08 中國科大新聞網

大腦是生物體內結構和功能最複雜的器官,具有精巧和完善的信息處理系統。大腦的正常發育是其執行功能的基石,受到遺傳和包括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在內的一系列表觀遺傳等多種因素的調控。儘管已有研究發現哺乳動物腦內lncRNA的種類和數量均十分豐富,而且表現出伴隨進化由簡至繁過程顯著增加的趨勢,但無論從表達分布、生成與代謝,還是功能方面,對lncRNA在神經系統中的認識仍然相當匱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汪香婷課題組與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李家立課題組等通力合作,揭示了lncRNAs在靈長類大腦發育和老化過程中的動態變化和作用。相關研究成果於2017年7月7日在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主辦的Genome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題為: Annot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and sex-related lncRNA expression in Rhesus macaque brain.(http://genome.cshlp.org/content/early/2017/07/07/gr.217463.116)。該工作以獼猴為實驗對象,通過RNA-seq和CAGE-seq深度測序,結合實驗功能驗證,發現靈長類動物腦組織lncRNA具有較mRNA更高的組織和性別差異;通過對不同年齡段RNA表達變化進行統計發現1歲到4歲間lncRNA與mRNA均發生明顯表達變化,而10歲到20歲間的變化最為微弱。進一步的研究發現lncRNAs啟動子區域的變化呈現出顯著的性別差異和時空變化性狀,揭示了一種之前未被發現的lncRNA調控系統,對大腦的發育和老化研究具有重要貢獻。該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博士生劉斯靈、助理研究員王正波和田仁榮,中科大博士生張博文和武漢生命之美生物公司陳棟博士;通訊作者為中科院昆明動物所李家立研究員、中國科大汪香婷研究員和武漢生命之美生物公司張翼博士。該項目得到非編碼RNA重大研究計劃首批培育項目和中科院中科院人才計劃等的支持。

 

2010年,RNA研究被Science雜誌評選為21世紀第一個10年間的十大科學突破之首。許多研究表明lncRNA可作為分子信號、分子嚮導、支架或增強物等來調控基因的表達。我們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了解lncRNA在大腦結構和高級認知功能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實驗依據,亦為與腦功能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研究開闢了新型的靶標分子。現階段,汪香婷課題組正在對前期工作中篩選出的一些重要lncRNA分子的生成、代謝與調控及其在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作用與分子機制進行深入研究。

 

(生命科學學院、科研部) 

相關焦點

  • 昆明動物所解析環形RNAs在腦衰老過程中的生物學作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揭示,circRNAs介導的表觀遺傳調控在機體的諸多生命過程和許多疾病,特別是衰老相關的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有研究發現circRNAs在哺乳動物腦內神經元中呈現非常豐富的表達和動態變化,但其在腦內的功能——特別是在靈長類動物大腦發育和衰老過程中的表達變化和潛在的生物學功能仍屬未知。
  • 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變化模式揭示
    記者4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國際權威期刊《基因組研究》最新在線發表了該所鄭萍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計算生物所韓敬東課題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的變化模式。        發育多能性是指一種細胞分化為其他細胞類型的潛能。
  • 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關鍵通路獲揭示
    本報訊(記者丁佳、李惠鈺)8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動物所和生物物理所研究團隊的一項成果。
  •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類器官體單細胞測序揭示人類大腦發育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7 14:17:36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J.
  •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合影 本文圖均為 中新網 圖中新網北京8月23日電,中國科學院23日發布消息稱
  • 靈長類早期胚胎發育多能性變化模式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鄭萍團隊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所韓敬東團隊合作,研究發現獼猴早期胚胎細胞命運決定模式和調控與人類胚胎極其相似
  • 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圖為高效製備基因編輯靈長類模型 中科院供圖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
  • 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關鍵通路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丁佳、李惠鈺)8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動物所和生物物理所研究團隊的一項成果。
  • 【新華網】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首次揭示了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衰老調節通路方面的巨大差異,為開展人類發育和衰老的機制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研究揭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
    中科院 供圖  中國科學院8月23日發布消息稱,該院動物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通過聯合攻關,首次實現被認為是經典「長壽蛋白」的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世界上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並進一步研究揭示出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的關鍵通路。
  • 人類大腦皮層發育在時空上的轉錄調控特徵
    王曉群課題組一直致力於研究幹細胞與人腦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與進化特徵。人大腦皮層不同空間區域及腦橋的時空發育特徵研究者接下來對皮層中不同神經前體細胞亞型的特異表達基因,相互發育關係進行了系統梳理,並對前體細胞亞型oRG中特異表達的長非編碼RNA進行功能驗證。
  • 中國科學家繪製人類海馬體發育的細胞圖譜和基因調控網絡
    該工作系統闡明了人海馬體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決定因子,繪製了高精度發育細胞圖譜,解析了海馬發育過程中的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與調控網絡。海馬體,是由端腦的內側區域發育而來,是大腦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特殊結構。
  • 大腦衰老或是這個基因在作怪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大腦衰老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利用來自4隻年輕獼猴、3隻老年獼猴44個腦區的547個轉錄組數據,研究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大腦老化的潛在分子遺傳機制,並找到可能導致大腦衰老的新標記基因。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上。
  • 人猿大腦發育差異在哪?人腦神經元發育速度更慢—新聞—科學網
    最新研究揭示了人類所特有的腦發育特徵,並描述了這些過程與其它靈長類腦發育的分化,破解了人們對這一發育過程的理解難題。 巨大的腦部是人類的典型特徵。人類的腦可以算是動物王國裡眾多組織中最複雜的器官,甚至部分科學家宣稱大腦是已知最複雜的物體。
  • Nature||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ATAC-Seq聯合解碼人類大腦海馬體體發育與形成機制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篇2020年1月1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曉群團隊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吳倩團隊發表在Nature上的一篇關於人類大腦海馬體發育的文章,深入探究並揭示了海馬體動態變化的發育過程以及記憶功能環路形成的分子機制。
  • 研究獲得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屠強團隊和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Kiyoshi Naruse團隊合作,用PacBio轉錄組測序、Illumina轉錄組測序以及ATAC-seq這三種組學實驗手段獲得了青鱂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轉錄及調控動態圖譜。
  • 我科學家首揭靈長類動物壽命調控關鍵通路
    該研究首次結合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人類幹細胞模型及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可調控靈長類動物出生前發育程序的關鍵分子開關。 該成果不僅為研究人類出生前發育遲緩症候群提供了重要的模型體系,還首次揭示了靈長類和嚙齒類動物在衰老調節通路方面的巨大差異,為開展人類發育和衰老的機制研究,以及相關疾病的幹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Genome Research:精子發生中的lncRNA動態轉錄圖譜
    LncRNA是一類轉錄本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的RNA分子,通常認為它們幾乎不編碼蛋白質,而是以RNA 的形式與核酸和蛋白質發生廣泛相互作用,在器官發育或細胞分化過程中發揮關鍵的調控功能。迄今為止,在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的睪丸基因組中已鑑定發現了大量特異表達的lncRNA,然其在精子發生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Nature:發現一種新類型的中間神經元僅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大腦中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雪貂、小鼠、非人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大腦中的幾個關鍵差異,這些差異都集中在一種稱為中間神經元(interneuron)的神經元上。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只在靈長類動物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中間神經元類型,這種類型的中間神經元位於大腦中與亨廷頓病和潛在的精神分裂症有關的紋狀體中。
  • 整合基因調控網絡有助於深入理解動物行為
    我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新觀點,該觀點的出發點是,神經網絡是理解與行為相關的大腦活動的事實標準。我們的目標是強調伴隨行為的另一層次的動態情況,而不僅僅是神經網絡的動態本身。」研究人員綜合了目前關於基因調控網絡(基因間調控作用的集合)在動物行為和神經網絡背景下的作用證據。行為相關基因調控網絡影響了與動物某種行為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發育相關基因調控網絡影響著新細胞的發育及其在腦內的連接。跨多個尺度的神經網絡、行為相關基因調控網絡和發育相關基因調控網絡的整合有助於理解這些網絡如何協同調控動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