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復旦大學——生物質譜技術和蛋白質分離和分析方法

2021-01-21 生物谷

導師姓名:         導師類別:博士生導師  

姓名: 楊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復旦大學       所在院系: 化學系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化學工程 研究領域: 生物質譜技術和蛋白質分離和分析方法

聯繫方式

E-Mail:       電話:       郵編: 0 地址:

個人簡介

  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導師,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質譜技術和蛋白質分離和分析方法。在脈衝離子源-質譜/光譜技術的基礎性研究,智能光譜/質譜分析的理論和方法研究, 以及在生物質譜新技術和蛋白質質譜分析新方法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其中脈衝輝光離子源-質譜/光譜技術的基礎性研究被國家基金委專家組評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研究工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被國際專家稱為「完全創新的工作」。有關脈衝電噴霧-生物質譜的工作被國際同行譽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研究方向」,發表於Analytical Chemistry。現任中國化學會理事,質譜學會常務理事,Spectrochimica Acta Electronica編委,中國「分析化學」、「分析科學」、「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編委。曾是1996年廈門國際光譜學學術研討會(含質譜)組委會主任,2000年全國首屆生物質譜學術研討會會議主席。

獲得獎項

曾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著作及論文

曾在相關領域發表論文90餘篇,其中一半以上在國際SCI刊物上,是我國分析化學領域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楊芃原團隊建立糖蛋白質/糖鏈質譜定量新方法
    糖蛋白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在很多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蛋白質的摺疊、細胞之間的相互識別、炎症反應等。同時,糖基化修飾在疾病中,特別是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許多疾病診斷標誌物及治療的靶標都是糖蛋白質。糖蛋白質組學和糖組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綜述:基於質譜技術的糖蛋白質組學與糖組學研究進展
    糖蛋白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在很多生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蛋白質的摺疊、細胞之間的相互識別、炎症反應等。同時,糖基化修飾在疾病中,特別是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許多疾病診斷標誌物及治療的靶標都是糖蛋白質。糖蛋白質組學和糖組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生物質譜技術在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
    目前蛋白質組研究採用的主要技術是雙向凝膠電泳和質譜方法。雙向凝膠電泳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質首先根據其等電點,第一向在pH梯度膠內等電聚焦,然後轉90度按他們的分子量大小進行第二向的SDS-PAGE分離。質譜在90年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生物質譜當上了主角,蛋白質組學又為生物質譜提供了一個大舞臺。
  • 生命科學:質譜技術應用研究的主戰場
    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組學研究為生命過程的理解提供了深入的全面的理論依據,質譜分析為以上組學研究提供了關鍵的技術平臺。當前,質譜技術在生命分析領域面臨的挑戰主要有靈敏度的提高、空間解析度的提高、實施在線的生物分析,以及質譜儀器的小型化。」陳洪淵說道。
  • 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召開
    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微全分析學術會議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化學會聯合主辦,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聯合承辦的「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微全分析學術會議
  • 2010年全國質譜年會之質譜技術培訓講座順利召開
    在開幕的前一天,大會主辦單位邀了中科院化學所的王光輝研究員、中國醫科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的李智立研究員、復旦大學的陸豪傑教授、北京協和醫院的胡蓓教授以及沃特世公司和安捷倫公司的工程師分別進行了內容新穎的質譜技術培訓講座,使廣大參會人員在其相關領域的質譜技術上得到了啟迪和可借鑑的經驗。培訓講座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劉淑瑩研究員主持。
  • 質譜檢測法與蛋白質分析
    由於我們對蛋白質鑑定、定量和分析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檢測技術的靈敏度也越來越高,同時能夠對更為複雜的樣品進行分析處理,因此推動了質譜檢測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新興的質譜分析方法和儀器。在生命科學研究工作中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發現、鑑定蛋白質並弄清楚它們的一級結構。
  • 2018中國質譜學術大會聚焦:質譜新方法、新技術
    本次大會為期2天半(11月24日-26日),共邀請12位專家做大會主題報告並開設主題為生命科學與醫學、質譜新方法新技術、儀器研發與基礎理論、環境與食品、地球科學及材料與能源、臨床質譜等多個分會場會議同期還設置了青年論壇專場和學術牆報展示,以促進我國質譜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展示我國在該領域取得的成績及增進同行間的學術交流。
  • 第二屆質譜論壇:質譜在生物醫藥中的應用
    接下來楊老師列舉了自己開展過的多個生物醫學相關的研究實例,並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教訓,讓每個人都受益匪淺。  基質細胞衍生因子(SDF-1)在血清中降解機制研究中,楊老師用LC-MS的方法和分析化學的經驗成功解決了生物學家碰到的問題,該工作發表在2004和2005年的《Blood》上。該工作的研究目的是:生物體內同時存在SDF-1 α 和SDF-1 β的意義何在?
  •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在浙江大學召開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所院士張玉奎主要從蛋白質樣品預處理、蛋白質組定性定量分析、集成化平臺、新型ESI離子源等方面介紹了「蛋白質組分離分析方法進展」。蛋白質預處理主要涉及高豐度蛋白質的去除、低豐度蛋白的富集和蛋白質快速酶解。蛋白質組定性定量分析基於質量虧損的等重二甲基標記定量。傳統離線多步樣品預處理方法會導致樣品丟失、汙染和預處理時間長,準確度和精密度低,重複性差,發展集成化樣品預處理接口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 中國化學會第二屆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儀器研製新技術...
    、環境與食品安全質譜分析、生命科學質譜分析、樣品前處理與質譜分析、能源與材料質譜分析分會場與青年論壇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繼續進行。具體技術包括以ESI製備能荷載體在三維空間傳遞能荷直接分析粘稠樣品、活體生物表面及蛋白質;以電暈放電製備能荷載體在二維表面傳遞能荷,直接分析粉末樣品。陳煥文還講到了利用微波等離子體矩進行直接離子化的探索研究。
  • 2016長春國際質譜研討會:深談質譜基礎理論 聚焦生物樣本分析
    with MS for Proteomic Analysis: Glycoproteins, Subcellular Organelles,& Exosomes》  FFF是一種可以分離以大小分類的物質的方法,包括蛋白質、DNA、細胞等在內的巨型生物分子的分離。
  • iCMS2017第八屆質譜網絡會議開幕 質譜新技術專場強勢首發
    復旦大學教授丁傳凡、沃特世公司高級應用工程師饒偉、SCIEX分離業務部應用主管陳鴻序、北京大學教授張新祥、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所所長郭冬發、美國力可公司應用專家李莉、賽默飛世爾科技資深產品工程師唐愷、清華大學教授鄧海騰、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科學儀器首席科學家李剛強共9位質譜新技術研發應用專家和廠商技術專家分享了精彩的質譜新技術相關報告。
  • iCMS2017第八屆質譜網絡會議——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
    本屆質譜網絡會議為期四天(11月21日-24日),共設質譜新技術、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食品分析、環境分析、藥物分析共五個專場。  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專場在11月22日舉行,普渡大學教授陶緯國、安捷倫資深應用工程師 宋越、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助理張佳玲、沃特世高級應用工程師陳熙、復旦大學副教授申華莉、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高級實驗師楊明坤、SCIEX高級市場發展專員劉宏偉、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李溱、中南大學教授詹顯全在線上給大家分享了精彩的報告。
  • 諾貝爾獎的傳奇: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質譜分析
    他的成果是和美國科學家約翰·芬恩一起發明了對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他們兩人將共享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一半的獎金;質譜分析法是化學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分析方法。它通過測定分子質量和相應的離子電荷實現對樣品中分子的分析。19世紀末科學家已經奠定了這種方法的基礎,1912年科學家第一次利用它獲得對分子的分析結果。
  • 基於質譜的蛋白質鑑定,第1節:蛋白質鑑定技術簡介
    高解析度凝膠電泳(2-D凝膠電泳是目前最有效的蛋白質分離方法),自70年代後期就已經被用作分析工具。但一直到蛋白質樣品製備方法和測序工具得到了相當大的改進之後,二維凝膠電泳才發展成為製備性的蛋白質純化程序。
  • 高效液相色譜法分離蛋白質
    高效液相色譜法蛋白質混合物分離固定相材料和硬體可利用率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液相色譜系統在蛋白質純化中的性能表現。儘管完整蛋白質的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還不是蛋白質組學分析中最常用的技術,但它非常適用於在初始階段分離蛋白質混合物。有多種色譜分離法可供選擇,包括反相色譜法、陰陽離子交換法、尺寸排除法和親和色譜法。後者作為一種從複雜混合物中提取蛋白質子集的方法,應用廣泛。在將蛋白質混合物分離這個步驟中,高效液相色譜法與製備型等電聚焦電泳法(IEF)一樣有用。
  • 金玉滿堂 第三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大會篇)
    陳洪淵指出,隨著分離方法和檢測方法的進步,可被質譜檢測的對象越來越多,分析效果越來越好。未來還要進一步提升質譜的分析能力:通過設計新型離子化器,提高樣本的離子化效率,特別要注重微納尺寸的離子化過程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質譜成像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研究以及人工智慧的運用,以實現更高精度的空間組織切片解析和對疾病機制的解析。在生命質譜分析中超大數據的挖掘與處理,需要大數據處理方法的完善和資料庫的提升。
  • 復旦團隊創建精準N糖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復旦團隊創建精準N糖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央廣網上海9月6日消息(記者傅聞捷)近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和化學系教授楊芃原團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賀思敏團隊以及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上海)研究員黃超蘭團隊合作,發表了基於質譜的高通量糖基化肽段分析方法pGlyco2.0,為精準
  • 二維凝膠電泳在蛋白質樣品分離中的使用方法和原理
    二維凝膠電泳(2D PAGE)分離方法可以說已經成為蛋白質組學的代名詞了,是目前解決高度複雜蛋白質混合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2D PAGE實際上是兩種不同分離類型的組合。此外,管狀凝膠中的pH梯度很難再現,獲得含有聚焦蛋白質的精細管凝膠以有效地轉移SDS PAGE平板凝膠中的蛋白質也是一項很有挑戰的技術。因此,2D PAGE很難進行,重複進行更難。隨著新的2D PAGE專用系統的引入,這種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該系統使用固定的pH梯度(IPG)條帶和相對簡單的硬體來促使蛋白質從IPG條帶轉移到SDS-PAGE平板凝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