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發布 新增135種基本藥物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2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於今日(25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布,並於11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據記者從國家衛建委了解,此次發布的藥品名錄中,基本藥物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含民族藥)。新版《目錄》有哪些特點?新增基本藥物品種和數量將帶來哪些改變?多位臨床藥學、藥物政策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基本藥品數量增至685種,含12種腫瘤用藥

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版目錄主要是在2012年版目錄基礎上進行調整完善。從總體來看,2018年版目錄最顯著的特點是增加了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含民族藥),以便使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能夠全面配備、優先使用基本藥物。

北京醫院藥劑科主任胡欣表示,新版基本藥物目錄不僅增加了品種數量,還優化了藥品結構,突出常見病、慢性病,負擔重、危害大的疾病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比如新增的12種腫瘤用藥和22種臨床急需兒童用藥,就是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的切實體現」。

此次目錄調整新增的腫瘤藥物中,不乏小分子靶向藥等創新藥物,2017年納入醫保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適用於HER2過度表達的轉移性乳腺癌治療的藥品,在多個國際指南中正逐步變為一線用藥。」胡欣表示,類似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臨床必需性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

新版《目錄》還進一步規範了藥品劑型、規格,685種藥品涉及劑型1110餘個、規格1810餘個,「這對於指導基本藥物生產流通、招標採購、合理用藥、支付報銷、全程監管等將具有重要意義。」胡欣說。

此外,胡欣認為這次藥品目錄調整,還強化了臨床必需,如目錄調整新增的藥品品種中,有11個藥品為非醫保藥品,主要是臨床必需、療效確切的藥品,比如直接抗病毒藥物索磷布韋維帕他韋,胡欣表示,C肝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的最終結局多為肝硬化或肝癌,甚至連接受肝移植的治療機會都沒有。而新版目錄發布實施後,將能夠覆蓋臨床主要疾病病種,更好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為進一步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提供基礎支撐,高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疾病防治基本用藥需求。

將適時建立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

自1975年提出基本藥物的概念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世界衛生組織對基本藥物的定義也一直在變革。「既有新納入的品種也有淘汰的品種。」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徐偉告訴記者,2011年第17版WHO基本藥物目錄調整時,在調入27種藥品的同時,也調出了藥品21種。

「從基本藥物目錄的既往實施情況來看,十分有必要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醫療保障水平、疾病譜變化、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科學技術進步等情況,不斷優化基本藥物品種、類別與結構比例,實行動態管理。」據記者從國家衛健委了解,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並即將發布實施的《意見》,專門強調要完善目錄調整管理機制,對目錄定期開展評估,實行動態調整,調整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對新審批上市、療效較已上市藥品有顯著改善且價格合理的藥品,可適時啟動調入程序。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並非一成不變,基本藥物目錄動態調整的原則也已明確。」胡欣表示,從此次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調整可以看出,基本藥物將更加強化循證決策,調入調出並重。「目錄更加突出藥品的臨床價值,以診療規範、臨床診療指南和專家共識為依據,有限調入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明確、成本效益比顯著的藥品品種。重點調出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較多、有風險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有品種替代的藥品等」。

「從藥物調入來看,一是結合疾病譜順位、發病率、疾病負擔等,滿足常見病、慢性病以及負擔重、危害大疾病和危急重症、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從已在我國境內上市的藥品中,遴選出適當數量基本藥物。二是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支持醫藥行業發展創新,向中藥(含民族藥)、國產創新藥傾斜。 」

關於如何確定基本藥物目錄調入和調出的標準,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要求,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目錄和相關國家(地區)藥物名冊遴選程序及原則,根據我國疾病譜和用藥特點,以及結合現階段基本國情和保障能力等。

在調出藥品的選擇上,藥品標準被取代的、國家藥監部門撤銷其藥品批准證明文件的以及發生不良反應將作為主要指標,此外還將根據藥物經濟學評價,將可被風險效益比或者成本效益比更優的品種所替代的以及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認為應當調出的藥品調出名錄。

基本藥物不等同於醫保藥品

「基本藥物與醫保藥品既有共性,也存在差異。兩者在安全有效、成本效益比方面無明顯差別,但基本藥物不僅兼顧臨床必需,還考慮公共衛生必需,包括免疫規劃疫苗、抗愛滋病和結核病等藥品。」

專家表示,將基本藥物作為臨床首選,醫療機構願意配、醫務人員願意用,是保障患者用得上、用得好基本藥物的關鍵環節。

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此前曾針對2012年的藥品目錄做了一份調查——《2017年全國樣本醫院藥物使用監測報告》,該報告顯示,在全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中,基本藥物的費用佔比為13.25%,而使用量佔比則達到33.71%。對此,該中心副主任肖魯表示,較小的費用支出背後是較大的使用量,說明在臨床實際用藥中,基本藥物的地位已經得到了一定體現和認可。

「基本藥物需採取多種方式保障有效供給,確保不斷供,政府通過定點、儲備等方式保障生產供應,通過財政專項經費或納入醫保基金予以高水平保障,提高患者對基本藥物的可負擔性。」肖魯認為,基本藥物是臨床首選、優先使用的一線藥品,隨著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斷深入,從保證供應、指導臨床合理用藥角度,基本藥物目錄的指導性作用只會加強、不會被淡化。

在基本藥物和基本醫保聯動方面,《意見》提出,要完善醫保支付政策,醫保部門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基本藥物目錄內的治療性藥品優先納入醫保目錄範圍或調整甲乙分類;同時還要完善採購配送機制,醫保經辦機構應當按照協議約定及時向醫療機構撥付醫保資金,醫療機構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及時結算貨款;在支付方式上,建立健全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間「結餘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胡欣認為,通過制定藥品醫保支付標準等方式,將有效引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合理診療、合理用藥。

相關焦點

  • 2018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發布,神經科常用藥物一覽
    2018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發布,神經科常用藥物一覽
  • 2018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正式印發,新增6種抗腫瘤靶向藥
    2018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正式印發,新增6種抗腫瘤靶向藥
  • 衛健委:我國基本藥物目錄新增12種抗腫瘤用藥
    原標題:衛健委:我國基本藥物目錄新增12種抗腫瘤用藥   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確認,我國即將印發並實施《關於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研究起草《意見》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同步啟動了基本藥物目錄調整工作,共調入藥品187種,調出22種,新增
  • 新版基本醫保藥品目錄將啟用 破解患者的用藥難題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近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下稱:新版目錄)公布,並將於今年3月1日起正式啟用。那麼,哪些救急救命的藥被納入了醫保?哪些人群會受益?1月15日,雲南省醫保局就此對雲南網記者進行了解讀。
  •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於三月一日啟用 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五...
    新版國家醫保目錄調整結果出爐,通過本次調整,有119種新藥入圍,包括96種獨家藥品和23種非獨家藥品;另有29種原目錄內藥品被調出目錄。   與往年相比,2020年談判降價調入的藥品數量最多,惠及的治療領域最廣泛。共對162種獨家藥品進行了談判,最終119種藥品談判成功。
  •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啟用,談判成功藥品平均降價五成
    2020年12月28日,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的通知。新版目錄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啟用。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去年8月,《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印發。共對162種獨家藥品進行了談判,共119種談判成功。
  • 新版國家基藥、醫保目錄雙調整背後折射出的玄機與趨勢
    2014年9月,《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配備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見》出臺,提到以省(區、市)為單位增補非目錄藥品是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初期的階段性措施。2012年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本適應基層用藥需求,不鼓勵進行新的增補。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農村鄉鎮衛生院可從醫保(新農合)藥品報銷目錄中,配備使用一定數量或比例的藥品,滿足患者用藥需求,落實零差率銷售。
  • 平均降價超50% 119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醫保 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
    12月2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經過本次目錄調整,共119種藥品被調入目錄,29種藥品被調出目錄,最終目錄內共計2800種藥品,其中西藥1426種,中成藥1374種。目錄內中藥飲片未作調整,仍為892種。
  • 新版醫保藥品目錄3月1日啟用:新入96種 含17種抗癌藥
    一批好藥新藥正向我們走來此次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力度空前,且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藥品進行降價談判。今後,每年對醫保藥品目錄的調整工作將成為常態,有望進一步在「性價比」上拓展醫療保障的廣度和深度,切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讓人民群眾享受改革成果。日前,國家醫保局、人社部公布《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簡稱《目錄》)。
  • 小牛血類藥物被調出醫保目錄 興齊眼藥等上市公司受波及
    據南都記者結合新版《醫保目錄》,對比查閱2017版醫保目錄發現,本次被剔除醫保的小牛血類產品的製劑規格主要為眼用凝膠,原編號為1222和1223,屬於乙類醫保報銷範圍,但是在新版《醫保目錄》專家評議組看來,由於小牛血類產品在今年6月被國家衛健委列為重點監控藥品,因此小牛血類的眼用凝膠被全部調出。
  • 應用DPP-4抑制劑已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治療高血糖便利安全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前任主任委員鄒大進教授7日表示,服用DPP-4抑制劑的患者,每天早上口服一片藥物就解決了三餐高血糖的問題,不用像阿卡波糖一天吃三次,而且要餐前和第一口飯一起吃下去。  DPP-4抑制劑目前成為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指南手段。
  • 基本藥物 essential medicine
    近日,為配合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公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的零售指導價格,共涉及2349個具體劑型規格品。調整後的價格從10月22日起執行。與現行規定價格比,有45%的藥品降價,平均降幅12%左右。
  • 慢阻肺患者有了新選擇,這些藥物進入2019年國家醫保目錄
    (二) 以上是常用的藥物,好消息是2019年11月2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完整版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新增的藥品目錄中涉及到2個治療慢阻肺的藥物:分別是烏美溴銨維蘭特羅吸入粉霧劑和茚達特羅格隆溴銨吸入粉霧劑用膠囊。 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意味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了新的選擇。
  • 2020版國家醫保目錄公布 14款抗癌新藥預計明年為患者節省30億元
    【環球網綜合報導】備受關注的《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於12月28日塵埃落定,119種新藥被納入醫保,談判成功的藥品價格平均下降50.64%。多個新上市抗癌藥以全球最低價「上架」。明年3月1日起,將正式惠及國內患者。而對於藥企來說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 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醫學(基本專業)
    日前,教育部頒布實施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 新增了藝術學學科門類,未設軍事學學科門類,其代碼11預留。專業類由修訂前的73個增加到92個;專業由修訂前的635種調減到506種。新目錄分為基 本專業(352種)和特設專業(154種),並確定了62種專業為國家控制布點專業。
  • 119種「談判藥」進新國家醫保目錄 近四成來自江蘇
    近日,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將於今年3月1號起正式實施。本次共有119種成功進入新版國家目錄的「談判藥」,平均降幅超過50%,其中47種藥品來自江蘇,也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
  • 國家醫保談判落地:國產PD-1全入局,肺癌糖尿病重磅藥物「爭輝」
    12月28日,2020國家醫保談判結果公布。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並對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進行了解讀。
  • 好消息:肝癌一線藥物納入醫保新目錄
    《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版)》(以下簡稱「醫保新目錄」)。作為中國發病率最高的五種癌症之一,肝癌最致命的特點就是它在早期極難被發現及確診,等到患者出現黃疸、腹水、明顯消瘦等症狀再去就醫,大部分都是晚期了。據了解,在所有肝癌患者中,超過80%的患者一經發現就已經屬於晚期,失去了徹底治癒的機會。
  • 新一輪醫保藥物準入談判,印度藥入局,腫瘤國內市場潛力或超過460億元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消息答覆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提出將腫瘤靶向藥納入國家醫保甲類藥目錄,並擴大靶向藥報銷涵蓋範圍的建議。國家醫療保障局稱,我國基本醫保整體能力有限,腫瘤靶向藥總體價格水平相對較高,完全由基金支付對基金壓力很大,所以需要患者共同負擔一部分費用,腫瘤靶向藥目前尚還不能納入國家醫保甲類藥目錄。
  • 6種藥物,8種用法更新!2020消化科超藥品說明書更新
    2013年9月,中國藥理學會治療藥物監測研究專業委員會藥品風險管理學組成立,該學組通過對我國24家醫院超說明書用藥情況進行分析,並參考國內相關共識,編寫《超說明書用藥專家共識》。2015年4月,《超說明書用藥專家共識》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