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中為什麼中子數比質子數多?——一個諾獎級的答案

2020-12-06 東sir探世界

為啥要探討這個問題呢?

在知乎中,大家關於「原子核中為什麼中子數比質子數多」這個問題的探討是非常熱情的,我覺得應該把這股熱乎勁兒傳遞到頭條號中來,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當然,我先拋磚引玉,希望給大家開個好頭!

啥是原子核?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微粒,它和電子一起構成了我們肉眼可見的世界,舉個搞破壞的例子,某人玩遊戲輸了對手機不爽,於是將手機摔壞,那麼摔壞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破壞手機上原子核與電子之間的電磁吸引力。

原子核有多少種?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數據科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人類已發現的元素有118種,共計4254種原子核,比如氫元素有H0--H6共計7種同位素原子核哦!

元素周期表

言歸正傳,為什麼中子數比質子數多?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就是回答核素圖的發展規律,核素圖的發展規律:

(1)穩定核素的中子/核子數量比呈現某種規律性變化。沿x軸方向上,隨著質子數的增加,穩定核素的中核數量比由0.5趨向於0.6;

(2)不同核素的同位素數量規律。沿y軸方向上,同位素數量呈現出與空間自由度相關的特性。例:單個質子周邊有前、後、左、右、上、下六個對稱方位,最多能容納6個中子,而實際上已發現的氫同位素數量恰好是7個!此種特性同樣展現在其它核素身上,詳見核素圖

黃/紫/紅/藍線分別表示同位素連線/同位素趨近線/穩定核素趨近線/坐標0.5和0.6。

原子核結構

我們要先知道原子核的內部結構,才能知道什麼因素影響了核素圖的發展規律。

1.n、p、π結構是原子核最基本的結構

所有原子核結構都是n-p結構,而n-p結構的實質是π結構,詳見下圖

氘核結構圖

1.1任一強核力結構,均需滿足荷類型之和為零,即強中性結構;

1.2基本的強核力結構一共有4種,分別是P、N、π(π介子包括帶電和中性兩種)結構,結構所包含的荷類型如氘核結構圖所示。

2.強中性結構之間力的傳播方式

需要對同、異種粒子之間相互作用方式進行分析。

2.1判斷同種粒子之間是否存在力的作用。

例:原子是電中性結構,可是同原子之間的吸引力是形成各種單質的基礎,這說明電中性結構之間仍然存在著力的作用,那麼強力與電磁力同為中性結構,在性質是否一致呢?事實上,我們至今未曾觀測到雙p/雙n/雙π形成的結構,這就說明兩種力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在強相互作用發生時,相同粒子之間不能形成次級結構的原因呢?如果我們拿出兩個中子,將他們放在一起,顯然,一個中子中的+1荷可以與另一個中子中的兩個對應荷形成中性結構,即兩個新中子,中子與中子之間繼續交換,...這種夸克層次的荷交換,並不影響明面上兩個中子的存在感。

2.2判斷異種粒子之間是否存在力的作用。

2.2.1 p-n結構實質上就是π結構,力的強弱與夸克間距有關。

2.2.2 p-π、p-π、π-π結構理論上可以構建,本文專門研究原子核的規律,暫不探討。

3.不同核素的同位素數量規律

同位素的數量與空間自由度存在著必然聯繫,任何一個質子存在著想x/y/z三個方向自由度,那麼為了保證n-p結構中受力平衡,1個p最多可能與前、後、左、右、上、下6個中子形成n-p結構;同理,1個n同樣最多只能與6個p形成n-p結構。

氫同位素結構圖

在不考慮靜電排斥力的情況下,118種元素的同位素均受此規律約束。

4.穩定核素的中子/核子數量比呈現某種規律性變化

經研究發現,在質子數較少時,穩定核素的中/核數量比約0.5,質子數趨向於118時,中/核數量比趨近於0.6,這是什麼原因呢?

如上文所述,任一個質子最多可與六個中子形成強核力結構,實際上這是由圖(二)所示荷類型決定的,如果從傳播媒介角度來分析,1個n中存在2個d夸克,那麼它可以釋放2個π﹣,即與2個p發生媒介交換,如下圖。

穩定核素鏈式結構圖

大家一定很詫異原子核為什麼不是圓的吧!但確實如此!

強荷類型決定同位素結構,傳播媒介決定穩定核素結構。對於p-n結構而言,p、n交替出現形成的鏈式結構顯然是最適於傳播核力,故為最穩定。

設質子數為N,穩定同位素中子數一般為三種類型:N-1,N,N+1(N>=1),其平均中子數=N,中/核比=N/(N+N)=0.5

,這是靜電排斥力很小,相較強核力可以忽略不計時候的情況。

當質子數趨近於118時,我們需要考慮兩樣問題,1.隨著質子數的增加,原子核中的靜電排斥力也在加大,當排斥力接近於強核力時,原子核的穩定性將減弱,這個時候,我們只能通過增加中子數來抵消靜電排斥力;2.另一方面,過多的中子會影響到原子核的穩定性。

我們只需考慮排斥力=吸引力時的控制線,原有的穩定結構核素鏈式結構圖考慮了1個p對應一個n的情況;由於排斥力地增加,我們嘗試考慮1個p對應2個n的情況;由於過多的中子會破壞原子核的穩定性,考慮排斥力=吸引力時,1個p對應1.5個n。即隔一插一中子,中子數增加N/2,,中子數合計(N+N/2)=3N/2,中核數量比為3N/2/(3N/2+N)=0.6.

中子隔一插一形成核素結構

結論

在正文中,我們結合強子的荷分布情況定性解釋了不同核素的同位素數量規律,和穩定核素的中子/核子數量比呈現某種規律性變化,結果是成功的。這兩個問題反映了核素圖的發展規律。經過分析,發現強荷類型決定同位素結構,傳播媒介決定穩定核素結構,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得到了通用版的核素結構圖,在下一步中,我們將通過核素結構圖精確求解原子核的結合能,將粒子物理帶入新的歷程!

引用

[1] Huang, Z. (2018). A Strong Force Potential Formula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trong Interaction. 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5,e4187.doi:http://dx.doi.org/10.4236/oalib.1104187.

[2] https://www-nds.iaea.org/relnsd/vcharthtml/VChartHTML.html

相關焦點

  • 原子核內的質子和中子數可以無限多麼?答案出乎意料
    所以,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原子核會這麼小呢?四大作用上世紀,科學家就發現宇宙中存在著四種基本作用力,它們分別是電磁力、引力、強力和弱力。同時,他們還發現了100多種粒子。所以,他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這些東西整合起來,變成一個大一統的理論。
  • 原子核聚變中質子與中子數都沒有改變,虧損的質量來自哪裡? - 星辰...
    在這個話題中其實有兩個問題,因為我們需要了解損失的這些質量去哪裡了,、?然後還要搞清楚這些質量來自哪裡?為什麼要倒過來說,因為根據現象尋找本質是我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咱不妨來了解下!一、核聚變中,虧損的質量去哪了?
  • 原子核聚變後中子與質子數都不變,虧損的質量來自哪裡?
    在這個話題中其實有兩個問題,因為我們需要了解損失的這些質量去哪裡了,、?然後還要搞清楚這些質量來自哪裡?為什麼要倒過來說,因為根據現象尋找本質是我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咱不妨來了解下!一、核聚變中,虧損的質量去哪了?
  • 【輕鬆學化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之間的關係
    【本課知識點】        掌握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 《自然》:研究發現超重鋁、鎂同位素的中子數超過質子數
    原子的「超載」能力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得多,這是美國一個科學小組最新的研究發現。利用粒子加速器,他們創造出了超重鋁、鎂同位素,其中的中子數目大大超過質子數。  這一成果有助科學家找到質子和中子結合成原子核的新理論,並加深他們對恆星元素形成以及衰變的理解。
  • 為什麼原子核裡的核子數越多,原子核就越不穩定?
    原子核是有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中性電荷的中子構成。除了只有一個質子的氫以外,其餘所有元素的原子核裡都含有中子這種中性強子。這是因為質子帶有1個正電荷,由於電荷排斥,它們將很難穩定聚合在一起,而中子這充當一個粘合劑的作用,把互相排斥的質子聯合在一起,所以當原子序數降低的時候,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相同時元素會比較穩定。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然而,一個質子重量超過1800個電子的重量。質子和中子的數量通常是相同的。在原子中添加一個質子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元素,而添加一個中子就會產生一個同位素或一個較重的原子。原子核原子核是1911年由盧瑟福發現的。盧瑟福指出,在原子核中存在一個中性粒子,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也證實了這一點。
  • 為什麼說質子不能恢復中子?
    在上一篇文章中解釋了中子的衰變原因,今天就進一步解釋一下質子不能恢復中子的原因。如果沒有閱讀過前面文章的讀者朋友可能對下面的內容有點摸不著頭腦,敬請諒解!1.為什麼說質子不能恢復中子?因為中子能夠釋放電子成為氕原子,所以,所以目前的學術界大都認為質子也可以吸收電子轉化為中子。於是就有了星球演變能夠形成中子星的說法。
  • 為什麼中子很容易變成質子,反過來卻很難?
    我們都知道物質多由原子構成,原子中有原子核與核外電子,而原子核裡通常又有質子和中子。照理說大家各司其職、相安無事,但實際上物質世界卻不總是這麼簡單。萬物有其壽命,有時候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當條件合適時,中子會搖身一變成為質子,質子也能變為中子,這個時候物質的本身就會產生變化,成了完全不同的東西。
  • 質子加速到近光速,撞碎原子核,中子四散……
    中子束流從哪來呢? 原子包含由中子和質子構成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質子和電子可以較容易地通過氫原子的電離等方式獲得。在地球上,超過一半的物質質量由束縛在原子核內的中子貢獻,而自由中子由於其半衰期只有八百八十多秒,數量很少。
  • 《化學提高》相同質子數一定是同種元素嗎
    具有相同質子數的單核微粒屬於同種元素,只有一個原子核。分子、原子、離子具有相同質子數,就不一定屬於同種元素。
  • 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質子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質子數,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質子數決定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   因為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   (2)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3)質子數、中子數決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 金原子和鐵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一樣的嗎?
    中子的發現盧瑟福在發現質子後提出了中子存在的可能性,他的猜測來自於原子量和原子序數的差異,十多年後他的學生查德維克以α粒子轟擊硼-10原子核得到氮-13原子核和一種新射線,他認為這種新輻射是一種質量近似於質子的中性粒子,並設計了實驗證實了他的理論。種中性粒子後來被稱為中子。
  • 中子與質子的發現
    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真正將一種元素變成另一種元素,但是,這種元素的嬗變暫還沒的衫價值,因為幾十萬個粒子中才有一個被高能粒子打中。到1924年,盧瑟福已經從許多輕元素的原子核中打出了質子,進一步證實了質子的存在。
  • 黃金和鐵都由一樣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為什麼價值差別那麼大?
    真正發現質子要到100多年後的1919年,又是盧瑟福用α粒子與氮氣的碰撞發現了氫原子核,因而發現了質子。中子的發現盧瑟福在發現質子後提出了中子存在的可能性,他的猜測來自於原子量和原子序數的差異,十多年後他的學生查德維克以α粒子轟擊硼-10原子核得到氮-13原子核和一種新射線,他認為這種新輻射是一種質量近似於質子的中性粒子,並設計了實驗證實了他的理論。
  • 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觀粒子有壽命嗎?
    在原子,質子,中子,電子中,真正意義上,我們發現可以發生衰變的,其實只有原子和中子。質子的半衰期有假說,但還沒有被驗證,電子則認為是和宇宙同齡的存在。我們來具體說一說:原子和中子的衰變原子的衰變,實際上和原子核是有關的,說白了就是原子核的衰變。
  • 發生在中子星的爆炸,如何讓原子核產生?原子核內部發生了什麼?
    這一突破揭示了存在於原子核中的對稱性,並不像科學家認為的那樣基本。這一發現揭示了原子核內的作用力,為更好地理解宇宙打開了大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期刊上。質子數決定了原子屬於元素周期表上的哪種元素,從而決定了原子的化學組成。一種元素的同位素具有相同數目的質子,但具有不同數目的中子。
  • 小明是個質子 有一天……-核子,質子,中子,原子,物理,科普,核電站...
    雖然質子和中子統稱為核子,但是呢,小明一開始絕對是個質子。很簡單,中子這傢伙最怕孤獨了,當他單身時,整個人就衰得不行,平均壽命也就15分鐘左右,確切地說14分42秒後,這個自由的單身漢就會衰變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還有一個反中微子。
  • 幻數家族迎來新成員 擁有34個中子的原子核更穩定
    中國香港大學、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和法國原委會(CEA)科學家攜手開展的新研究首次證明,34是中子的幻數,這意味著擁有34個中子的原子核更穩定。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在質子數或中子數為特定數值時,原子核的穩定性就大於平均值,這些數值即「幻數」。幻數家族迄今已有成員2、8、20、28、50、82、126等。
  • 化學元素那些事之元素的質子數是如何確定的?
    元素的質子數是如何確定的?元素的質子數其實就是原子序數和核電荷數,因為原子核中的中子不帶電,只有質子帶有電荷。歷史上,元素的核電荷數是物理學家亨利莫斯萊在1913年通過元素的X射線光譜發現了莫斯萊定律,從而得到了元素的原子序數即質子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