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研究發現超重鋁、鎂同位素的中子數超過質子數

2020-12-05 世鋁網

  原子的「超載」能力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得多,這是美國一個科學小組最新的研究發現。利用粒子加速器,他們創造出了超重鋁、鎂同位素,其中的中子數目大大超過質子數。

  這一成果有助科學家找到質子和中子結合成原子核的新理論,並加深他們對恆星元素形成以及衰變的理解。相關論文發表在10月25日的《自然》雜誌上。

  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間的強力作用結合而成的,質子數目決定了不同的元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元素互為同位素。兩個質子之間和兩個中子之間結合力的強度較弱(質子由於電性相互排斥),原子核能夠穩定存在主要是由於質子—中子對之間的作用。

  因此,有理論認為,原子穩定存在的一個條件是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數不能相差太多。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原子就會發生放射性衰變或者核分裂。

  正因如此,核物理學家長期以來熱衷於尋找這種穩定性的界限,稱為「中子滴線」(neutron drip line)。科學家已經測定了氧元素的中子滴線,但對於一些更重的元素,它們含中子較多的同位素存在時間極短,因此要準確測定中子滴線十分困難。

  然而,最新的研究帶來了全新的認識。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國立超導回旋加速器實驗室(NSCL)的Thomas Baumann和同事不僅創造出了擁有更多中子的超重鋁、鎂同位素,而且發現這些同位素能夠比較穩定地存在一定時間。

  研究人員將一束加速過的高能鈣離子射向鎢層,這會產生新的元素。科學家在這些新元素中發現了含中子極多的鋁和鎂元素,它們在數毫秒後才會衰變。

  進一步研究表明,該鎂-40同位素中含有28個中子,這是正常情況(12個)的兩倍還多,而且多於科學家之前發現的含有26個中子的最重鎂同位素。

  更令科學家感到驚訝的是,他們還發現了擁有29個中子和30個中子的超重鋁同位素。根據現行認識,中子個數是偶數的原子更加穩定,因此擁有29個中子的鋁-42同位素理論上是無法穩定存在的。根據此次的發現,研究人員預測,鋁的中子滴線可能一直擴展到34個,雖然這種同位素到目前為止還沒被發現。

  參與該項研究的Bradley Sherrill說,「此次的研究是對核子理論『基準』的測量,它檢驗了我們的認識程度。」

  此外,新的研究結果還有望加深科學家對中子星的理解。Sherrill表示,對富含中子的原子核而言,質子往往會集中在中央,原子核的表面幾乎完全被中子覆蓋——而這恰好是中子星表面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原子核中為什麼中子數比質子數多?——一個諾獎級的答案
    沿y軸方向上,同位素數量呈現出與空間自由度相關的特性。例:單個質子周邊有前、後、左、右、上、下六個對稱方位,最多能容納6個中子,而實際上已發現的氫同位素數量恰好是7個!此種特性同樣展現在其它核素身上,詳見核素圖黃/紫/紅/藍線分別表示同位素連線/同位素趨近線/穩定核素趨近線/坐標0.5和0.6。
  • PRL:科學家新發現超重元素的六種同位素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10月26日宣布,該實驗室的科研小組發現了部分超重元素的6種同位素。
  • 原子的組成: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以及什麼是同位素?
    但是,現在我們知道,原子是由三個粒子組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甚至還可以將它們分為更小的粒子,如夸克。原子是在大爆炸137億年後形成的。當這個炎熱而密集的新生宇宙開始冷卻時,這就為夸克和電子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夸克結合在一起會形成質子和中子,而這些粒子處於原子核中。根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說法,這一切發生在宇宙誕生的最初幾分鐘內。
  • 科學家發現新超重同位素鍆-244,其奇異的裂變活動令人困惑
    這是由於此類原子核中大量帶正電的質子之間的庫侖排斥力越來越強,並且是穩定超重原子核存在的主要限制之一。核裂變過程是在80多年前發現的,迄今為止一直在深入研究。關於自發裂變的大多數實驗數據是質子和中子數目偶數的原子核,即「偶數-偶數核」。偶偶核完全由質子和中子對組成,其裂變特性可以通過理論模型很好地描述。
  • 科技日報:多國科學家聯手合成108號元素超長壽命同位素
    由來自德國、俄羅斯和中國等國24位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德國達姆斯塔特加速器,成功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108號元素Hs的超長壽命同位素270(質子數108和中子數162),這標誌著人們向「穩定島」理論又邁出了重要一步。該科研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物理學評論快報》雜誌上。
  • 什麼是同位素?同位素的關鍵是中子變異
    這是一個決定性的特徵,沒有其他元素每個原子核有八個質子。通過計算質子,你可以識別一個原子。正如氧原子總是有八個質子一樣,氮原子也總是帶有七個質子,就這麼簡單中子不跟風。氧原子中的原子核只有八個質子(正如我們已經確定的那樣)。然而,它也可能包含4到20個中子。同位素是同一化學元素的變體,具有不同數量的中子。
  • 中子與質子的發現
    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在研究螢光物質是否與X射線有關時意外地發現鈾能使用黑紙包起來的底片感光,進一步研究後,他得出結論,這是新射線是從鈾原子本身發射出的,鈾具有放射性。放射性的發現打開了一個巨大的新的研究領域,這不僅使原有的原子觀念發生了重要變化,也是人們認識原子核的開始。
  • 鎂的外來形態的新測量表明令人驚訝的形狀轉變
    「鎂-40位於一個十字路口,那裡有很多關於它真實情況的問題,」伯克利實驗室核科學部的科學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希瑟克勞福德說,2月7日在線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物種。」雖然原子核中質子(具有正電荷)的數量定義了元素的原子序數 - 它位於元素周期表中 - 但中子(沒有電荷)的數量可能不同。
  • 【輕鬆學化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之間的關係
    【本課知識點】        掌握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 最新研究表明:質子可能對中子星產生巨大影響?
    在《自然》上,一項由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共同領導的新研究表明,中子星的某些性質可能不僅受到其密度密集的中子影響,還會受到質子帶正電粒子的一小部分影響。質子帶正電的粒子僅佔中子星5%。研究人員不是盯著星星看,而是通過分析地球上微小的原子核得出結論。博科園-科學科普:原子核中充滿了質子和中子,雖然沒有中子星那麼密集。
  • 我們為什麼要合成超重元素?傳說中的穩定島真的存在嗎?
    原子核位於原子中心,佔據整個原子絕大多數質量,由帶正電荷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統稱為核子,二者通過核力彼此結合為整體。原子序數與質子數等同,質子數和中子數的和稱為質量數。具有相同質子數而中子數不同的原子核稱為同位體。一般而言,原子序數越大,質量數也就越大,原子核也就越重。
  • 【科學講座】周善貴:超重原子核與新元素
    原子核是由質子與中子構成的,質子決定了元素的種類,而中子則與質子一起決定了元素的同位素(核素)的種類。我們在核素圖上可以發現,那些穩定或壽命較長的核素在所有已發現的核素中佔比很小而顯「特殊」,但也在自然界中較為常見而顯「平凡」。但是隨著核子數的增多,這樣的核素會越來越少,至鈾以後,穩定的原子核幾乎不存在。
  • 俄羅斯與比利時物理學家合作觀測超重原子核結構
    超重元素在自然狀態中並不存在,人工合成的數量也極少,而且超重元素原子核極易崩解,存在時間往往只有十分之一秒,因此人類對其結構了解極其有限。        俄羅斯科學家合成新元素時發現了「穩定島」,觀測到位於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原子質量和序數特殊區域的元素不會輕易發生衰變。科學家們推測有超重元素存在,它們能夠保持穩定狀態數天以至數百萬年。目前人類還沒有掌握超重元素原子核的結構以及質子和中子的排列規律,對「穩定島」的認識仍處於黑暗中的摸索階段,通過了解新元素來研究它們的物理化學屬性。
  • 金原子和鐵原子中的質子、中子和電子都是一樣的嗎?
    元素的構成其實挺簡單,就是中子和質子的組合決定了元素的分類,原子核中的質子數決定了他們的元素屬性,中子數決定是什麼同位素,外部的電子決定了它們的化學屬性是否活潑,三種我們熟悉的粒子構成了整個世界。一號氫元素:一個質子就是氫元素中同位素氕,一個質子一個中子就是氘,一個質子兩個中子就是氚,地球上最多的是氕,氘之佔0.02%,氚因為會衰變,所以是痕量。二號氦元素:兩個質子一個中子就是氦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就是氦四,地球上的都是氦四。
  • 放射性同位素如何產生?
    在發現中子以後,人們立即開展中子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恰德威克等人的實驗表明,中子所帶的電量不超過質子電量的千分之一。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通過多種更精密的實驗證明,中子電量的上限為一百億億分之一的單位電量(10-18e)。中子只有這樣小的電量,當然不可能引起物質的電離,它在物質中可以穿透很長的路程(核物理中稱射程)。
  • 甘肅省啟動同位素實驗室建設
    新華社蘭州1月21日電(記者張文靜)1月20日,甘肅省正式啟動同位素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室建成後,將開放共享合作,推動具有高附加值的同位素在工業、醫藥以及科研領域的應用,帶動高端裝備研發產業發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了解到,這個實驗室聚焦三個研究方向,包括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超重元素合成研究和超重穩定島探索、面向國家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位素技術研發和面向甘肅省產業升級的同位素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 研究發現強核力以及質子與中子之間的作用變化
    在較遠距離處,強核力主要起到將質子吸引到中子的作用;而在更短的距離處,強核力相互作用不僅會發生,質子吸引到中子,還會排斥或推動分開中子對。研究人員說:「這是對非常短的距離裡強核力所會發生什麼情況的首次詳細的研究。」 「這具有重大意義,主要是對中子星以及對整個原子核系統的理解。」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
  • 同位素DIY
    本展項讓觀眾了解同位素的概念,了解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中子數決定同位素,並了解碳的同位素14C在檢測年份方面的重要應用。①什麼是同位素?質子和中子被發現後,人們認識到,元素的差別在於質子的差別,只要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就可以歸為同一種元素。而所謂「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中子數卻不同。例如:氫的三種原子氕、氘和氚,它們原子核中都有1個質子,卻分別有0個中子、1個中子及2個中子,所以它們互為同位素。
  • 2006年就發現118號元素,現在還毫無進展,元素到盡頭了?
    上文中亨利·莫塞萊發現元素的序號和核電荷數一致,其實就是是質子數,因為組成原子核有兩種粒子,一種是質子,帶正電,一種是中子,而中子不帶電,所以亨利·莫塞拉的發現就決定了元素的屬性!決定元素物理和化學屬性的總共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是質子數,直接決定元素序號,第二個則是中子數,它會讓元素成為另一種化學屬性幾乎相同的同位素,還有一種則是核外電子數,和元素的質子數一起決定了元素是金屬還是非金屬,是活潑還是不活潑!元素是怎麼來的?所有的元素都是從氫元素轉變而來的,當然氫元素誕生於宇宙大爆炸,這個過程就不展開了,下文主要討論氫如何變成其它元素!
  • 數量小作用大,MIT 的新研究發現質子對中子星行為有重大影響
    圖丨 MIT 研究人員用 CLAS 探測器的存檔數據研究中子富集原子內的相互作用根據 MIT 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新研究,中子星的某些特性可能不僅受其高密度中子的影響,還有可能與極少部分的質子有關——中子星有 5% 帶正電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