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歐洲的物理學家藉助重型雷射炮觀測超重核,首次接觸到超重核的物理屬性。超重元素在自然狀態中並不存在,人工合成的數量也極少,而且超重元素原子核極易崩解,存在時間往往只有十分之一秒,因此人類對其結構了解極其有限。
近年來,核物理學家合成出數十個無法在自然狀態下存在、具有超高原子量的新元素,其中許多是在俄羅斯科學院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內完成的,114號元素flerovium(Fl)和118號元素oganesson(Og)就以俄羅斯科學家命名的,105號元素則以杜布納命名,115號元素以莫斯科州命名。
俄羅斯科學家合成新元素時發現了「穩定島」,觀測到位於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原子質量和序數特殊區域的元素不會輕易發生衰變。科學家們推測有超重元素存在,它們能夠保持穩定狀態數天以至數百萬年。目前人類還沒有掌握超重元素原子核的結構以及質子和中子的排列規律,對「穩定島」的認識仍處於黑暗中的摸索階段,通過了解新元素來研究它們的物理化學屬性。
比利時科學家與莫斯科大學、聖彼得堡核物理研究所的同行們找到一種方法,用超強功率雷射器和類似噴氣發動機的特殊裝置在合成出超重元素瞬間透視原子核。超重元素原子可驅動發動機,將它們與惰性氣體混合,壓縮成窄的氣體束,以超過聲音的速度穿過雷射束照射的暗箱,雷射束擊中原子分離出電子後,原子會變成更易操控及更易響應雷射束焙燒的離子,在光和原子的相互作用下,光譜上會呈現出原子核內部的結構信息,從而使得人們能夠窺探原子核內部的秘密。
科學家們利用無法在自然狀態中存在的兩種同位素錒214和錒215,在穩定的銅原子63上進行檢驗,試圖揭示元素周期表中錒89的原子結構特性,發現這兩種同位素存在的時間極短,第一個衰變期是8秒,另一個只有0.17秒。
實驗證明是成功的,用雷射轟擊方法獲得的結論與1950年和1960年合成出同位素錒及研究所得的數據吻合,藉助電腦運算也進一步證實了對錒214和錒215原子結構特性的描述。
類似設備對研究重元素、搜尋「穩定島」以及解答困擾物理和化學界「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終點在哪裡」的難題都有幫助。目前這種方法可適用至105號元素,如果進一步提高原子運動速度,適用範圍還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