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集團結構與集團衰變現象研究

2020-12-05 科學網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許甫榮教授的博士生亓衝與導師許甫榮教授、以及瑞典皇家理工大學的合作者,從微觀R矩陣出發,研究了原子核集團結構與集團衰變現象,得到了一個可以描述α粒子衰變和其他集團衰變的統一的線性關係,能很好定量描述目前觀測到的實驗數據,具有很強的理論預言能力,這對於滴線區核的集團衰變實驗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03, 072501 (2009))。

 

原子核集團結構與集團衰變是當前核物理的研究熱點。目前,國內外的實驗和理論在這方面開展了很多研究工作,特別在尋找新的奇異集團衰變模式。在當前比較熱點的滴線核區與超重核區,集團衰變可能是它們的主要衰變方式之一。在理論研究方面,如何在微觀層次計算研究集團結構與集團衰變是目前大家感興趣的問題。許甫榮教授由於這幾年在核結構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2008-2009年度中國物理學會吳有訓物理獎。(來源:北京大學)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原子核結構是怎樣的
    如有錯誤還請各位專業大大指出來,閒話不多說了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知識原子核結構。原子核的半徑為10-~10- cm.約為原子半徑的萬分之一。如果把原子設想成一個直徑為10 m的球體,那麼原子核也只有芝麻那麼大,所以說原子內部的絕大部分是空的。
  • 選修3-5第十九章原子核第二節放射性元素的衰變
    原子核放出 α粒子或 β粒子轉變為新核的變化叫做原子核的衰變。 本堂課研究了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其實質是原子核發生衰變。衰變有二種:α衰變、β衰變。γ輻射伴隨α衰變和β衰變而產生。α衰變:原子核內少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β衰變:原子核內的一個中子變成質子, 同時放出一個電子說明:1、元素的放射性與元素存在的狀態無關,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內部結構的。2、一種元素只能發生一種衰變,但在一塊放射性物質中可以同時放出α、β和γ三種射線。
  • 【物理】高考物理知識點:原子結構與原子核
    二、天然放射現象1、天然放射現象:天然放射現象的發現,使人們認識到原子核也有複雜結構。3、半衰期(1)描述衰變的快慢(2)由核內部本身決定,與所處的物理和化學狀態無關(3)是統計規律,少數原子核不存在該規律
  • 原子內部,電子為什麼不會掉入原子核?怎麼解釋β衰變?
    我們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而質子是帶正電,中子不帶,這就意味著原子核其實是帶正電的。那問題就來了,原子核帶正電,而電子帶負電,根據異種電荷相吸引的原則,照理說電子應該會墜入到原子核當中才對,事實上,並沒有。那究竟是咋回事呢?
  • 紅巨星快速生產碳元素的奧秘,碳-12原子核的構成形式和衰變
    碳原子核被觀察到以三角形狀態旋轉物理學家發現了新的重要證據,表明地球生命的基礎構成之一——碳12原子核具有類似於等邊三角形的結構。這一證據由英國、墨西哥和美國的物理學家通過測量一個快速旋轉的原子核旋轉狀態時取得。
  • 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
    新研究為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了道路,在一項結合實驗研究和超級計算機理論計算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確定了硼兩種同位素的核幾何形狀。這一結果將為科學家們精確計算其他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一條道路,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實驗驗證這些結構。
  • 科學家證實雙質子衰變方式
    東方網7月13日消息:一個由德、法、美、英及波蘭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小組,在實驗中證實了此前已有預言的雙質子衰變方式,即由一個原子核同時放出兩個質子的衰變方式。
  •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重點)  2、知道衰變現象;會寫衰變方程;知道半衰期的統計意義。(重點與難點)  3、了解質能方程;會用質能方程進行簡單計算。知道裂變和聚變的特點。(重、難點)  【知識要點】  一、原子核的組成  1.天然放射現象(1)物質發射射線的性質稱為。
  • 俄羅斯與比利時物理學家合作觀測超重原子核結構
    俄羅斯科學家合成新元素時發現了「穩定島」,觀測到位於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原子質量和序數特殊區域的元素不會輕易發生衰變。科學家們推測有超重元素存在,它們能夠保持穩定狀態數天以至數百萬年。目前人類還沒有掌握超重元素原子核的結構以及質子和中子的排列規律,對「穩定島」的認識仍處於黑暗中的摸索階段,通過了解新元素來研究它們的物理化學屬性。
  • 重原子核自發裂變
    1939年,波爾和惠勒首先預言了重核的自發裂變現象,隨後在1940年,俄羅斯科學家的實驗發現了鈾238的自發裂變現象,證實了這一預言。裂變的發現是原子核領域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其直接導致了原子彈的發明和核能的利用。
  • 物理學家終於揭開物理學中的β衰變之謎!
    在一項包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科學家在內的國際合作研究中,解開了一個50年前的物理學謎題,研究揭開了為什麼原子核的衰變比自由中子衰變的速度要慢,其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物理》上。雙β衰變是一種理論上的核衰變形式,如果被觀測到,它將探索重要的新物理學,並有助於確定中微子的質量。由於錫-100質子和中子數量相等,表現出了異常高的衰變率,這給了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團隊一個強有力的信號來驗證結果。 此外錫-100原子核具有「雙重β衰變」這意味著核子填滿了原子核內已定義的殼層,使其具有較強的束縛性,結構也相對簡單。
  • 物理學家終於揭開β衰變謎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小組模擬了錫-100衰變為元素周期表上相鄰的元素銦-100。這兩種元素擁有相同數量的核子(質子和中子),其中錫-100擁有50個質子,而銦-100擁有49個質子。精確地計算衰變不僅需要精確地模擬母核和子核的結構,而且還需要考慮兩個核子在過渡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由於強核關聯和涉及衰變核子的相互作用結合,這種附加處理提出了一個極端的計算挑戰。
  • 粒子的衰變與湮滅
    一文中提到的衰變和湮滅的概念並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再來講一講。首先,什麼是衰變?在原子核的衰變中,原子核會分裂成更小的核子,一大群質子和中子被分成更小群的質子和中子,這很容易理解。但是基本粒子的衰變不是指分裂成它的單位要素,因為「基本」意指它沒有單位要素。
  • 為什麼大多數粒子會衰變?
    但是大多數種類的粒子並不只是呆在地板上等待我們掃出來,我們不得不設計一些像大型強子對撞機那樣的特殊機器,來發現和研究它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除了可以構成我們以及日常生活中物體的粒子以外,大多數的粒子都會在大約百萬分之一秒之後破碎(衰變)成為其他的粒子,就與我們徹底拜拜了。有一些粒子存在時間更短,甚至會小於萬億分之一秒的萬億分之一。
  • 小小原子核,曼妙舞精靈
    近來,來自清華大學,湖州師範學院和美國範德比爾徳大學的核物理團隊,從數以百萬次的、Cf-252原子核裂變的數據中,挑選和統計了數十萬個鋇-144 (該原子核中含有個56個質子和88個中子) 原子核衰變發出的伽馬射線,通過分析這些伽馬射線之間的關聯屬性,擴展了這個原子核的能級綱圖,從中看到了其表現出來的「橄欖球形」和 「梨形」共存的特徵。
  • 發生在中子星的爆炸,如何讓原子核產生?原子核內部發生了什麼?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由麻薩諸塞州洛厄爾大學核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發現,可能會改變科學家對原子的理解,並有助於解釋外層空間的極端現象。這一突破揭示了存在於原子核中的對稱性,並不像科學家認為的那樣基本。這一發現揭示了原子核內的作用力,為更好地理解宇宙打開了大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 基於β衰變能譜測量探索確定¹³⁷Cs衰變分支比的方法
    衰變綱圖不僅是研究核結構一個十分有用的工具,對它大量的和系統的建立與分析,可以揭示原子核的運動規律;而且對放射性核素的應用也非常重要。它是核物理一個重要的分支-應用核譜學的基礎。β衰變不僅在重核範圍內發生,在全部元素周期表的範圍內都存在β放射性核素。因此,對β衰變的研究非常重要。
  • 科學網—新研究並未發現「無中微子雙β衰變」
    新研究沒有發現任何支持「無中微子雙β衰變」的證據。但一些類型的原子核會經歷一種更為罕見的衰變過程,而這個過程被稱為雙β衰變,在衰變中,兩個中子同時轉變成兩個質子,並同時會釋放出兩個電子和兩個反中微子。然而,理論學家們也預言雙β衰變中甚至存在一種更少見的形式,兩個中子會衰變為兩個質子和兩個電子,但是不會出現反中微子。 但是只有在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的情況下,「無中微子雙β衰變」才能發生。
  • 暗物質或能像放射性原子核一樣衰變 讓整個天空充滿伽馬射線
    暗物質或能像放射性原子核一樣衰變 讓整個天空充滿伽馬射線  Emma Chou • 2020-01-23 14:31:05
  • 新研究並未發現「無中微子雙β衰變」—新聞—科學網
    新研究沒有發現任何支持「無中微子雙β衰變」的證據。但一些類型的原子核會經歷一種更為罕見的衰變過程,而這個過程被稱為雙β衰變,在衰變中,兩個中子同時轉變成兩個質子,並同時會釋放出兩個電子和兩個反中微子。然而,理論學家們也預言雙β衰變中甚至存在一種更少見的形式,兩個中子會衰變為兩個質子和兩個電子,但是不會出現反中微子。 但是只有在中微子是其自己的反粒子的情況下,「無中微子雙β衰變」才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