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上通過研究原子核的衰變可以建立原子核衰變能級綱圖。衰變綱圖不僅是研究核結構一個十分有用的工具,對它大量的和系統的建立與分析,可以揭示原子核的運動規律;而且對放射性核素的應用也非常重要。它是核物理一個重要的分支-應用核譜學的基礎。β衰變不僅在重核範圍內發生,在全部元素周期表的範圍內都存在β放射性核素。因此,對β衰變的研究非常重要。通過測量原子核的β衰變來確定其能級自旋宇稱和衰變綱圖是近期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此方面的研究,也能了解原子核的結構[1,2]。本文基於原子核137Cs的β衰變,從實驗上建立其衰變綱圖。137Cs有兩種β衰變[3],其中對高能量的β衰變研究較少。本研究中用Si(Li)漂移探測器測量了137Cs的β衰變能譜和內轉換電子譜。利用高能區的低統計計數,通過庫裡厄圖和採用更精確的反演數據處理方法能否得到兩β衰變分支的分支比,能否擴展β衰變和內轉換電子譜測量實驗的應用範圍,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進而驗證該技術和方法能否用於原子核結構和衰變性質的研究,也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原子核有關β衰變和庫裡厄圖的有關知識。
1 實驗原理1.1 β衰變[4]類比於原子發光的電磁相互作用,β衰變是電子-中微子場與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使核子不同狀態之間引起躍遷,發射出電子和中微子,是一種弱相互作用。β躍遷可分為容許躍遷和禁戒躍遷兩種。其中禁戒躍遷又分為一級禁戒躍遷、二級禁戒躍遷等。以ΔI表示衰變前後母核和子核的自旋量子數的變化,即自旋之差:;以Δπ表示衰變前後母核和子核的宇稱量子數的變化,即宇稱之積:,則
在容許躍遷中自旋和宇稱變化滿足
(1)
在一級禁戒躍遷中,
(2)
對於n(n≥2)級禁戒躍遷,有
(3)
利用量子力學的微擾理論,並考慮到庫侖場的影響,可以得到β粒子動量分布的表達式為
(4)
其中,g為弱相互作用常量;Mif為躍遷矩陣元;E為β粒子的動能;Em為β粒子最大動能;p為β粒子的動量;F(Z,E) 為修正因子,在非相對論近似中表示為
在式(6)中,對β衰變取正號,對β+衰變取負號;v為β粒子的速度。本研究中Z為137Cs的核電荷數。137Cs到137Ba 的衰變為β-衰變,故本實驗中x取正號。將式(4)改寫為
繪製對E 的圖像,稱為「庫裡厄圖」。
對於容許躍遷,K為常量,庫裡厄圖為一直線;對于禁戒躍遷,為n級形狀因子,它是β粒子能量E的函數,此時K不一定為常量。將式(7)兩邊同時除以可以使庫裡厄圖還原為直線,即
(9)
式中,W 和W0是以mec2 為單位的β粒子總能量及其最大值(量綱為1),即
(12)
依次選擇Sn,經過它的修正可以使得與E成直線關係,那麼就能肯定這種躍遷是唯一禁戒躍遷,其禁戒級次則由所選取的Sn的級次來定。所以,庫裡厄圖可用來分析躍遷的性質,從而可以獲得有關原子核能級自旋和宇稱的知識。
更為簡單判斷躍遷級次的方法是計算logfT1/2的值;其中f為最大衰變能量Em和子核的核電荷數Z的函數,可查閱圖1[4](圖中Z的正負表示β-衰變和β+衰變);T1/2 為母核的半衰期。不同類型和級次的躍遷所對應的 logfT1/2 的範圍不同,在實驗上確定Em的值以後,可以計算出logfT1/2 的值,進而判斷其躍遷類型和級次。躍遷級次與logfT1/2的對應關係如表1所示。
1.2 衰變綱圖和分支比原子核的衰變性質一般用衰變綱圖來直觀描述。衰變綱圖是綜合反映某核素放射性衰變的主要特徵和數據的示意圖,包含了研究原子核衰變中積累起來的關於核低激發態性質的大量實驗數據。衰變綱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一是在研究原子核運動規律的過程中,需要自旋、宇稱和躍遷級次等數據;二是對於放射性核素應用來說,需要了解某種核素衰變所釋放的α射線、β射線或γ射線能量的具體數值,特別是在核醫學和核輻射防護等實際應用中更為常見,而這些數據都可以在衰變綱圖中找到。
β衰變常常會伴隨γ衰變,這意味著衰變子核一般也具有能級。β衰變的終態可以是滿足某種躍遷級次選擇定則的能級,常常不止一個。這意味著我們測得的β衰變能譜將是兩種衰變路徑能譜的疊加,繪製的庫裡厄圖也將不再嚴格滿足直線關係。對於容許躍遷而言,其庫裡厄圖將成為一條折線:從高能區向低能區看,每次彎折都相當於追加了一個新的衰變路徑的疊加。利用線性關係,可以將不同路徑分解開,具體方法將在後面的實際數據分析中闡明。利用分解開的庫裡厄圖,不僅可以分析各個衰變路徑的特性,還可以測出路徑間總計數的比例,從而得到兩種衰變路徑的比例,標出兩種路徑佔全部衰變的比例,也就是分支比。
如果這些路線的躍遷級次不同,那麼強度將有幾個數量級的差異:容許躍遷或低級次禁戒躍遷的發生概率比高級次禁戒躍遷高几個數量級。這樣,在研究低級次躍遷時,完全可以忽略高級次躍遷疊加的效應,在確定了更多關於高級次躍遷的信息後再利用上面的方法研究分支比。後面會看到,我們此次要研究的137Cs 就是這樣具有不同級次禁戒躍遷分支的衰變母核,這意味著其庫裡厄圖將不會表現出典型的折線特徵。本研究中將對這兩級躍遷分別進行庫裡厄圖,利用其數量級差異和γ峰恰好位於兩截止頻率之間的特徵,以γ峰和內轉換電子峰為界分離兩個分支,分別完成庫裡厄圖,從而實現類似於上述容許躍遷分離的效果。
在此前的工作[5]中,利用內轉換係數方法建立了包括自旋、宇稱和能量信息的衰變綱圖,這一綱圖是下面分析高能β能譜的基礎。基本建立的137Cs的衰變綱圖如圖2所示,其中缺少分支比。
2 實驗裝置和實驗數據本實驗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進行,實驗所用137Cs放射源的活度為3.77×103 Bq;Si(Li)漂移探測器為美國CANBERRA ESLB系列,尺寸為300mm2×3mm;主放大器型號為ORTEC 672,前置放大器為主放大器自帶。
Si(Li)漂移探測器產生的信號經過前置放大器和主放大器的成形、放大之後送入數據獲取系統[6],通過多道脈衝幅度分析器轉化為具體的數字信息,再通過計算機軟體的處理,得到所測量的能譜圖像,儀器的連接示意圖如圖3所示。
3 實驗數據分析和處理137Cs的β衰變為β-衰變,其衰變子核為137Ba,137Cs經過β衰變到137Ba*的激發態後,會產生γ躍遷或發射內轉換電子。測得衰變能譜如圖4所示,從能譜中可以判斷低能部分最明顯的峰為β衰變電子峰,高能部分(5400~6000道)的3個峰為內轉換電子峰。利用已知的3個內轉換電子峰的能量數據[3],對所測能譜進行了能量刻度,得到能量E(keV)與道址(Ch)的關係。
根據3個內轉換電子峰的半高寬和所對應的能量,可計算出探測器的能量解析度,如表2所示。
參考文獻[7]中所製作的Si(Li)電子譜儀對於975. 62keV 能量的內轉換電子譜的半高寬為2.07keV,則能量解析度為0.21%。本實驗所用Si(Li)漂移探測器對624.22keV、655.67keV和660.36keV內轉換電子的能量解析度分別為0.28%、0.23%和0.10%,兩者相比,可以看出,本實驗所用探測器的能量解析度也是較好的。
我們所畫出的衰變綱圖(圖2)並不完整,該綱圖涉及兩條衰變分支,必須補全選擇各個分支的概率。對於一般的容許躍遷,只利用折線形的庫裡厄圖就可以拆分各個衰變階段。然而,本實驗中,由於受到實驗中計數時間不能太長,以及兩種躍遷是不同級的禁戒躍遷等問題的制約,不能用傳統的方法進行分離。這裡,利用之前工作中得到的衰變綱圖,可以將數據拆分成兩張庫裡厄圖,從而將兩者分開、並能更加精確地分析低計數率的高能電子譜。
利用圖2中繪製的衰變綱圖[4],可以看出直接到達基態的衰變自旋改變ΔI=-2,宇稱不改變,這意味著該衰變為非唯一型二級禁戒躍遷,強度會比另一條β衰變低一到兩個數量級;對於衰變到基態的分支,僅僅利用已經得到的實驗數據和上面分析得到的能級參量,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從能譜中找到這種β衰變的證據,並計算出其分支比。
為了避免γ躍遷和內轉換電子的幹擾,選取大於662.5keV的數據,這部分扣除本底後僅包括綱圖中直接躍遷到基態這一路徑的β粒子,這一躍遷是二級禁戒躍遷,因此可以利用二級禁戒修正的庫裡厄圖。由於這一區域計數率相當低,我們採取將100道並為1道的方法降低統計誤差。
可以看出這一段的庫裡厄圖接近線性關係,得到其中的線性係數k=(1.02±0.17)×10-5,這樣分布中的所有參量全部確定,可以數值積分得到衰變路徑的總計數
(13)
式中同樣只計入了統計誤差。這樣就得到了高能β射線的總計數。在工作[5]中,已經對低能β躍遷進行了一級禁戒居裡描繪,得到低能衰變路徑的總計數為
(14)
這一結果只計入了計數誤差。
3.2 分支比根據得到的兩條β衰變路徑的事件數,可以得到高能β衰變(137Cs基態-137Ba基態)粒子所佔分支比為(4.4±0.9)%,與參考值(5.3±0.2)%[8]相比偏小,這裡可能存在高能粒子相對比低能粒子更容易直接穿過探測器而不被吸收,探測器在高能區域的吸收率低於低能區域導致的系統誤差。
完整的衰變綱圖如圖6所示,其中標明了各分支的分支比。
根據圖6,直線與橫軸的交點值為(1022±274)keV,這裡均只考慮統計誤差,文獻[8]中給出的參考值為(1175.63±0.17)keV。(1022±274)keV在置信區間內,因此高能β能譜的庫裡厄圖可以視為統計誤差允許範圍內的合理結果,得出的分支比在統計誤差範圍內應當是可信的。
另一方面,已知137Cs的半衰期T1/2為30.08a[3],其衰變子核Ba的原子序數為56,查閱圖1可知1.6<logf(Z,Em)<1.7,由此可求得10.576<。因此可判斷137Cs基態-137Ba基態的β衰變是非唯一型二級禁戒躍遷,與之前利用庫裡厄圖方法得到的結果相同,進一步驗證了實驗結論的正確性。
4 結論在此研究的實驗和數據分析中,我們成功地得到了137Cs的衰變綱圖,利用137Cs和137Ba對應能級的能量和自旋宇稱研究了低計數率的高能區域,得到了兩個衰變分支的分支比。得出結論:137Cs可以發生兩種β衰變,分別到達137Ba的基態3/2+和激發態11/2-,分支比分別約為(95.6±0.9) %和(4.4±0.9) %,參考值基本在這一結論統計誤差的置信區間,因此該結果基本具備在統計誤差內的可信度。
依託二級禁戒躍遷庫裡厄圖還可以推出的另一個結論:高能β射線最大能量在(1022±274)keV,同樣在置信區間內,驗證了我們採取的這種利用參數和低計數率實驗數據進行二級禁戒躍遷庫裡厄圖的方法仍然是適用的,因此,這種方法是合理的,可以用來繼續分析其他衰變問題的數據。
在原子核結構中,通常用高純鍺探測器只測量γ射線,研究γ躍遷級次。但是,只測量γ衰變的能譜不能準確確定γ躍遷的級次和推斷原子核的自旋宇稱。我們同時測量了β和γ躍遷級次,聯合確定躍遷級次和自旋宇稱,確定β衰變類型,從而能夠準確構造修正函數,分析超低計數率的高能β射線譜數據。這樣,配合內轉換係數分析方法,我們僅需要較短時間的測量數據即可完全確定衰變綱圖,無需長時間測量高能β譜,更適合開發為教學實驗。
參考文獻
[1] LI Z H, YE Y L, HUA H, et al. Beta-decay of the neutron-rich nucleus 18N[J]. Physical Review C, 2005, 72: 064327.
[2] LOU J L, LI Z H, YE Y L, et al. Observation of a new transition in the beta-delayed neutron decay of 18N[J]. Physical Review C, 2007, 75: 057302.
[3] BROWNE E, TULI J K. Nuclear data sheets for A=137[J]. Nuclear Data Sheets, 2007, 108: 2173-2318.
[4] 盧希庭,江棟興,葉沿林.原子核物理[M].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0, 10: 140-151, 170-171.
[5] 任贊,王選,牛亞州,等.通過測量137Cs 的β衰變和內轉換電子能譜研究其衰變特性[J].大學物理,2017,36(2): 61-65.
REN Z, WANG X, NIU Y Z, et al. Study of the decay characteristic by the measurement of energy spectrum of beta-decay and internal conversion electron of 137Cs[J]. College Physics, 2017, 36(2): 61-65. (in Chinese)
[6] 王芝英,樓濱喬,朱俊傑,等. 核電子學技術原理[M].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9, 6: 34-115.
[7] 俞嗣皎,李大慶,張秀風,等. Si(Li)電子譜儀的研製[J]. 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1996,16(6):427-429.
YU S J, LI D Q, ZHANG X F, et al. Development of Si(Li) electron spectrometer[J]. Nuclear Electronics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1996, 16(6): 427-429. (in Chinese)
[8] Decay Radiation Results of 137Cs[DB/OL]. http://www.nndc.bnl.gov/chart/decaysearchdirect.jsp?nuc=137CS&unc=nds.
作者簡介: 張高龍,男,副教授,主要從事近代物理實驗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實驗核物理,zgl@buaa.edu.cn。
引文格式: 李冉,張澤濤,秦雨浩,等. 基於β衰變能譜測量探索確定137Cs衰變分支比的方法[J]. 物理與工程,2019,29(2):106-111.
《物理與工程》期刊是專注於物理教育教學研究的學術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1981年創刊,歡迎踴躍投稿,期刊投審稿採編平臺:
http://gkwl.cbpt.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