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α衰變、β衰變規律對照表
衰變類型
α衰變
β衰變
衰變方程
衰變的實質
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時放出由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組成的氦核
是元素的原子核內的一個中子變成質子時放射出一個電子
特點
每發生一次α衰變,新元素與原元素相比較,核電荷數減小2,質量數減少4
每發生一次β衰變,新元素與原元素相比較,核電荷數增加1,質量數不變
衰變規律
電荷數守恆、質量數守恆
2、α衰變、β衰變次數確定的方法
(1)基本依據:核反應中的電荷數守恆、質量數守恆。
(2)方法:設放射性元素X經過m次α衰變和n次β衰變後,變成穩定的新元素Y,則表示該核反應的方程為,根據電荷數守恆、質量數守恆可列出方程
由以上式子可解得因而可以確定α衰變、β衰變次數,實質上是可以歸結為求解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例1、釷經過一系列α和β衰變,變成(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鉛核比釷核少8個質子
B.鉛核比釷核少16個中子
C.共經過4次α衰變和6次β衰變
D.共經過6次α衰變和4次β衰變
解析:由原子核符號的意義,很容易判定AB正確。至於各種衰變的次數,由於β衰變不會引起質量數的減少,故可先根據質量數的減少確定α衰變的次數為(次)
再結合核電荷數的變化情況和衰變規律來判β衰變的次數y應滿足所以(次),即D正確。答案ABD。
例2、鈾()經過α、β衰變形成穩定的鉛(),問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共轉變為質子的中子數是( )
A.6
B.14
C.22
D.32
解析:衰變為,需經過8次α衰變和6次β衰變,每經過一次β衰變就會有一個中子轉變為質子,同時放出一個電子,所以共有6個中子轉化為質子。答案A。
例3、如圖所示,兩個相切的圓表示一個靜止原子核發生某種核變化後,產生的兩種運動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運動軌跡,可能的是( )
A.原子核發生了α衰變
B.原子核發生了β衰變
C.原子核放出了一個正電子
D.原子核放出了一個中子
分析:本題僅僅只是判斷衰變的種類,而沒有判斷軌跡是屬於哪種粒子的。處於靜止狀態時的原子核發生的衰變,它們的動量大小相等,而新核的電量一般遠大於粒子(α、β)的電量,又在同一磁場中,由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其運動的半徑,此式的分子是相等的,分母中電量大的半徑小,電量小的半徑大。所以,一般情況下,半徑小的是新核的軌跡,半徑大的是粒子(α、β或正電子)的軌跡。
解析:兩個相切的圓表示在相切點處是靜止的原子核發生了衰變,無外力作用,動量守恆,說明原子核發生衰變後,新核與放出的粒子速度方向相反,若是它們帶相同性質的電荷,則它們所受的洛倫茲力方向相反,則軌道應是外切圓,若它們所帶電荷性質不同,則它們的軌道應是內切圓。圖示的軌跡說明放出了正電荷,所以可能是α衰變或放出了一個正電子,故AC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