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渡無人舟自橫:古詩竟大有科學道理

2020-12-01 驅動之家

草長鶯飛的爛漫春日,無論暖陽抑或春雨,都令人心曠神怡。古人描寫春日景象的詩句繁多,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無疑是名篇之一: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當你徜徉在幽草、深樹、鳥鳴、春雨的優美意境中時,可否想過:自然狀態下的小舟為何是「橫」(垂直於堤岸)而不是「縱」(平行於堤岸)呢?


野渡無人舟自橫(圖片來源:lig.artron.net)

其實,這種現象和流體力學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從伯努利原理和流體的穩定性兩個角度來解釋。

解釋一:伯努利原理

現在,請你取出兩張紙,將它們平行靠近放置,然後用力向兩張紙中間吹氣,你會發現兩張紙不但沒有遠離,反而向中間靠攏。

我們在闡述飛機的飛行原理時,經常提到伯努利原理:在流體系統中,流速快的一側壓力小。上面小實驗中的現象正是伯努利原理造成的,而「舟自橫」也是相同的道理。


河水從小舟兩側流過示意圖(圖片為作者繪製)

在上圖中,我們假設小舟從垂直於堤岸的方向偏離一定角度。可以看到,小舟與堤岸中間的河道是由窄變寬的,當河水從此流過時,便會在河道較寬的地方減速。而小舟的另一側則由於河道由寬變窄,水流加速。

根據伯努利原理,小舟靠近堤岸的一側受到的水流壓力要大於另一側,在這一橫向壓力差的作用下,小舟便會恢復到垂直於堤岸的狀態,即出現「舟自橫」的現象。

解釋二:流體的穩定性

除了上面的伯努利原理,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小舟能夠穩定地橫在河水中,實際上是達到了平衡狀態,也就是說小舟所受的合力為零,我們可以簡單通過流體力學知識來分析。


小舟的簡化模型(圖片為作者繪製)

如上圖所示,我們將小舟視作橢圓,這樣簡化後,便成為流體力學中常見的力學模型了。天津大學的研究者曾對橢圓在流體中的受力情況進行演算,他們發現,只有當河水流動方向和橢圓長軸的夾角(即上圖中的α)為0°或90°時,小舟所受的合力矩才等於零。

啥是力矩呢?大家在初中物理中都學過槓桿原理,其中的「力乘以力臂」便表示力矩。力矩可用來衡量力讓物體繞點或軸轉動的程度,力矩越大,物體就越容易發生轉動,而力矩為零時,物體就會保持穩定。

言歸正傳,研究者們的結果似乎意味著小舟在垂直和平行於堤岸的位置上都能穩定,但真的如此嗎?

在此,我們先用下面這張圖科普一下力學中「穩定」的概念。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如果用手輕輕撥動小球,左邊的小球最終會回到原來的位置,中間的小球會在一個新的水平位置停下來,而右邊的小球則會滾到四海八荒以外,無法回到原來的位置。

力學中將左邊小球的狀態稱為「穩定」,右邊的為「不穩定」,而中間的則是「中性穩定」。


力學中的穩定與不穩定(圖片來源:知乎)

詩句「春潮帶雨晚來急」說的是晚潮和春雨使河水發生了湍急的流動,也就是說小舟被撥動了。小舟被撥動後,其合力矩也會發生變化。

研究者們發現,對於平行於堤岸的小舟,其合力矩變化的方向和小舟偏離的方向是相同的,力會使小舟越來越偏離原來的位置;而對於垂直於堤岸的小舟,合力矩變化的方向和小舟偏離的方向卻是相反的,力會使小舟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

這說明小舟只有在垂直於堤岸時,它的平衡才是穩定的,這便是「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原因。

以上兩種角度的解釋,其力學本質是相同的,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河水是存在粘性的,只不過其粘性係數(注釋)為1.0087,近似於理想的無粘流體(粘性係數為1),因此我們認為河水沒有粘性,這樣岸邊與河道中間的水流速度便相同了,以上的分析都基於這一假設。

此外還應注意,雖然在穩定的河水中,無人操縱的小舟總會一直保持在「橫」的位置,但在複雜的水域裡,小舟的運動則要複雜得多,其狀態究竟如何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看似尋常的一首古詩,卻包含豐富的科學道理。近來在一檔詩詞節目的帶動下,社會上掀起了一股詩詞熱,小夥伴們在領略詩詞之美的同時,不妨也嘗試從科學的角度探索其中蘊含的自然規律吧!

注釋:

粘性係數,流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相鄰兩層流體相對滑動時,由於流體分子間的作用會產生阻止流體相對滑動的阻力,黏性係數便是衡量這種阻力的物理量。

相關焦點

  • 野渡無人舟自橫:古詩竟大有科學道理-古詩,詩詞,科學,科普 ——快...
    古人描寫春日景象的詩句繁多,韋應物的《滁州西澗》無疑是名篇之一: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當你徜徉在幽草、深樹、鳥鳴、春雨的優美意境中時,可否想過:自然狀態下的小舟為何是「橫」(垂直於堤岸)而不是「縱」(平行於堤岸)呢?
  • 十首描寫溪泉的古詩詞,一溪流水秀空靈,雲自無心水自閒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2、浣溪沙 宋 蘇軾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3、桃花溪 唐 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 初中作文素材:描寫春天的古詩1000字
    描寫春天的古詩     ① 春風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涼州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王安石《元日》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 十二首描寫舟船的古詩詞,載不動悲愁,伴水向東流
    長大了經常坐船去遠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漸漸地也對各種舟船熟悉起來。尤其是在輪船上看江上漁民站在小木舟上,夕陽下金色的晚霞照耀著他們黝黑的臉龐,他們瀟灑地將大網輕輕地一揮,接下來就是等待辛勤汗水之後滿滿的收穫。舟船是水鄉的一個文化符號,從遠古走來,沐浴著過往,攜帶著滄桑,穿越了繁榮,載滿了悲愁。
  • 農村老話:「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老話:「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啥意思,有何道理?老話的意思很簡單,父子不要同乘一舟;酒是助興飲料,促進好事成雙,老話說「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那麼,這句話有何道理?
  • 山水有情,生生不息:通過十首古詩詞了解古人是怎樣怡情山水
    生活在當下社會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在為生活而忙碌奔波,快節奏的生活不允許有太多時間去怡情山水來緩釋疲憊。幾首山水詩,推薦給大家,看看古人是怎樣寄情山水、怡然自樂的。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緬懷錢學森 |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一位科學家的獨特見解
    錢老說,從人的思維方法來看,科學研究總是用嚴密的邏輯思維,但科學工作往往是從一個猜想開始的,然後才是科學論證。也就是說科學創新的思想火花是從不同事物的大跨度聯想激活開始的。而這正是藝術家的思維方法,即形象思維。接下來的工作是進行嚴密的數學推導計算和嚴謹的科學實驗驗證,這就是科學家的邏輯思維了。換言之,科學工作是源於形象思維,而終於邏輯思維。也可以簡單地說,科學工作是先藝術而後科學的。
  • 泛若不系之舟,心的境界即是詩的境界
    何為不系之舟?一葉扁舟浮於江河湖海之間,無人棹使,無錨牽繫,隨風而動,隨浪而行。漫無目的,肆意飄搖。它是沒有束縛和纜繩捆綁的船,它是人在江湖漂泊不定的一生,它也是隨性而活,率真自我的生活方式。古往今來,很多詩人都會將「不繫舟」的意象融入自己的詩中。宛溪霜夜聽猿愁,去國長如不繫舟。
  • 小升初常考古詩文情景填空(二)
    小升初常考古詩文情景填空(二)   1.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是說答案不只一個,是豐富多彩的。這就是創新,我國詩人蘇軾早在宋代就寫個這樣的詩句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蘇軾也寫過這樣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表示我們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還要看到整體。
  • 梁宏達談教育: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開發有4大「隱形好處」
    詩詞幫助人們感悟人生,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從小背古詩?前幾天偶然看到了梁宏達的一則視頻,內心的疑問得到了解答。梁宏達認為,古詩是歷史遺留的最高遺產,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孩子的未來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都大有益處。甚至可能會促進孩子的大腦開發,讓孩子的人生更順利!
  • 高中最難背古詩文排行榜:有哪篇你到現在都不會背?太難了!
    提起高中語文,最讓人頭疼的莫過於背誦古詩文了,高中的古詩文不僅變長了,內容也變得更為深奧了,可是迫於高考的壓力,大家依然要硬著頭皮背下去,但仍然有的篇目到最後都沒有背出來。以下是網友評選的高中最難背古詩文排行榜的前十名,裡面有沒有你到現在都不會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