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瓜是一種植物,屬於葫蘆科,原產於熱帶亞洲、北非,瓜體密生軟毛,具卷鬚,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長,葉互生,心形,細鋸齒緣,通常分為大葫蘆與小葫蘆,前者可做鮮食用,後者純為觀賞。
蒲瓜是中國常見的一種瓜類蔬菜,屬葫蘆科,南瓜族,具有清心熱、潤心肺、除煩渴、利小腸、利水消腫、通淋散結等功效。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5~28度,15度以下或35度以上容易導致生育不良。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長柔毛,老後漸脫落,變近無毛。葉柄纖細,長16-20釐米,有和莖枝一樣的毛被,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5釐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深1-3釐米,寬2-6釐米,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密。卷鬚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後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鬥狀,長約2釐米,裂片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黃色,裂片皺波狀,長3-4釐米,寬2-3釐米,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3-4毫米,花葯長8-10毫米,長圓形,藥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毫米;子房中間縊細,密生粘質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果實初為綠色,後變白色至帶黃色,由於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於下部,長數十釐米,有的僅長10釐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狀,成熟後果皮變木質。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食用方法
蒲瓜炒豬肝
原料:蒲瓜一根,約500克,豬肝一盒約350克。紅辣椒一個,蒜三瓣,鹽一勺,雞精一勺。料酒兩勺,油三勺,玉米粉一勺,胡椒粉少許,水500升。
做法:1.將蒲瓜刨去皮,切片。豬肝也切片(不用太薄), 然後用料酒,半勺鹽,半勺雞精,玉米粉醃上十分鐘。辣椒,蒜瓣切片。
2.取一大鍋,放入450毫升的水,燒開,放入豬肝,滾半分鐘,撈出備用。
3.鍋下油,將辣椒蒜片放入炒香,加入蒲瓜,炒三分鐘,加小半碗水,煮5分鐘。
4.將豬肝下鍋,加鹽,雞精,胡椒粉。煮三分鐘,嘗一塊豬肝,熟了即可。
蒲瓜蛤蜊
材料:蒲瓜400公克,蛤蜊150公克,薑絲6公克,原味高湯1杯,鮮雞晶1/5
蒲瓜蛤蜊
小匙
做法:1.、瓜削皮切塊狀;蛤蜊吐砂,刷洗乾淨,備用;
2、將作法1的蒲瓜塊、薑絲入鍋煮至沸騰,放入鮮雞精調味;
3、於作法3中加入作法2的蛤蜊肉即完成。
蠶豆米燒
材料:蒲瓜1個,蠶豆米適量,糖適量,醬油適量,生抽適量,鹽,胡椒粉
做法:
1.蒲瓜去皮洗淨切成滾刀塊,蠶豆米洗淨備用。
2.鍋裡熱油,放蠶豆和蒲瓜一起煸炒,然後放除了胡椒粉以外的所有調料,再加些水,燒至蒲瓜軟爛,蠶豆米開花時,再放胡椒粉,煸炒一小會即可。
【養療便方】
1、消暑生津,清肝明目。取葫蘆瓜1~2個(約600克),夜來香花25克,先將蒲瓜葫蘆瓜洗淨,連皮切成厚塊;夜來香花去蒂,用鹽水洗淨;將葫蘆瓜、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半小時,再下夜來香花,調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2、治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取葫蘆瓜1~2個(約750克),燈芯花10扎,先將葫蘆瓜洗淨去蒂,切厚片;燈芯花洗淨;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半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3、利尿祛溼,治糖尿病。取鮮葫蘆瓜1~2個(約500克),玉米心、玉米須各50克,陳皮少許。先將葫蘆瓜洗淨削皮,切成塊狀;玉米心、玉米須、陳皮洗淨;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蒲瓜的營養價值是比較高的,一定要多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