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世界上最有情懷的車,甲殼蟲肯定算是其中之一。
但如今,這款最情懷的車就要停產了,用一句時髦的話講,就是「打敗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2019年7月10日,全球汽車界的目光聚焦在偏遠的墨西哥普埃布拉州。隨著最後一輛甲殼蟲汽車開下生產線,這個陪伴了全球幾代人記憶的經典品牌徹底成為了歷史。
在國外,很多網友紛紛貼出照片,懷念這臺曲線玲瓏,小巧精緻,價格便宜的「蟲子」(甲殼蟲在歐美被暱稱為「bug」)。
甲殼蟲真的停產了,而且據說永遠不再復出,經典品牌徹底成為了歷史。
說到這裡,有很多覺得,甲殼蟲這麼有情懷的車,停產太可惜了,還不如賣得便宜一點,這樣不就同樣能贏利嗎?實話說,即使降價,甲殼蟲的銷量也不會實現大的突破,所以,停產是最好的選擇。
不必抬扛,我們講道理,擺事實。
首先說甲殼蟲最大的資本——情懷,事實上,在歐洲和美國,說起來,「甲殼蟲情懷」還有一席之地,但是在中國,誰有「甲殼蟲情懷」?甚至要講情懷也輪不上它,方頭捷達會甩甲殼蟲好幾條街。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甲殼蟲一無情懷優勢,二無產品優勢,三無價格優勢,註定只是極少數人的消費品,成不了「大眾情人」,因此,銷量可想而知。
那麼,在有「甲殼蟲情懷」的歐美又如何呢?同樣不容樂觀,先說北美,北美的人們喜歡大塊頭、大排量的車,因此,皮卡是暢銷的汽車產品,轎車市場雖然不算弱勢,但跟皮卡沒法比。而且甲殼蟲當年之所以在北美風靡一時,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因為便宜,而是因為石油危機。而且美國人也自嘲只有在石油危機的時候才能想到小排量車的好,油價一下來立馬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再者,大眾如今在北美賣的最好的車,一款是Jetta(即國內的速騰),另一款是Tiguan(國內的途觀L),這兩款均是實用性佔主因的車,至於甲殼蟲,基本上很難在北美消費者的購車清單中出現。
歐洲是甲殼蟲的誕生地,照理講,應該是「甲殼蟲情懷」最濃鬱的地方,但是也不得不被事實所打敗。而事實就是,甲殼蟲已經不是以前甲殼蟲,而是換了殼的高爾夫,那麼,為何不買一輛更實用的高爾夫呢?有此原因,主要是人們對大空間的追求都是一樣的,歐洲人同樣如此,只是有時候迫於路況和現實而不得不選擇一款兩廂車。再者,甲殼蟲和上一代的高爾夫一樣共用PQ35平臺,但是高爾夫空間更大,價格更便宜,更實用。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甲殼蟲不僅價格更高,而且人工費奇高無比,買得起修不起,很尷尬。
國內就更不要說了,價格賊貴不說,而且這貨是進口的,配件奇貴無比,修車能嚇倒一大批人。再說了,用買甲殼蟲的錢,買臺國產奧迪A3好不好,買臺寶馬1系或者奔馳新A級,不是更有面兒?即使要個性,買臺MINI也不會去買甲殼蟲呀!即使是你再有「甲殼蟲情懷」,也不得不在事實面前敗下陣來。而且這講的還是少數家裡已經有一輛甚至兩輛車的家庭,但目前中國這樣的家庭實在是太少了。
當下,國內很多家庭基本上只能買一輛車,而且是10萬以下的車,這樣,你還認為甲殼蟲有中國有市場嗎?就算能消費得起二、三十萬的車,放著帕薩特、邁騰、雅閣、凱美瑞等轎車,以及CR-V、途觀、RAV4等SUV不買去買甲殼蟲?就算是這車價格降到10萬級別,也絕對進不了銷量前十,這個級別,轎車有朗逸、軒逸、卡羅拉之類,SUV有哈弗H6/F7,吉利博越、榮威RX5之類,也輪不上甲殼蟲出來站隊。還是那句話:不實用。
所以,甲殼蟲停產是順應時代的做法,這樣反倒好,讓人們永遠留一個美好的記憶。甲殼蟲最後所能給的,也就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