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局發布調查結論:康菲溢油認定系責任事故

2020-11-26 搜狐網

記者乘坐直升機拍攝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C平臺(7月11日攝)。新華社發

  本報訊 (記者馬力)昨天,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公布了事故原因調查結論: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生產作業過程中違反總體開發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顯出現事故徵兆後,沒有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由此導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汙染的責任事故。

  今年8月,為徹底查明溢油事故原因,對事故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進行全面調查評估,國家海洋局牽頭,聯合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六部委組成了聯合調查組。

  長期籠統注水導致溢油

  聯合調查組稱,據核查,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B平臺的生產違反總體開發方案,沒有執行分層注水的開發要求,長期籠統注水,導致注採比失調,破壞了地層和斷層的穩定性,造成斷層開裂,形成竄流通道,發生海上溢油。

  而且,當B23井出現注水量明顯上升和注水壓力明顯下降的事故徵兆時,沒有及時停止注水、查明原因,而是繼續維持壓力注水作業,進一步加劇了海上溢油的汙染程度。

  此外,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的C平臺C25井回注巖屑作業違反總體開發方案規定,數次擅自上調注巖屑層位至接近油層,造成回注巖屑層異常高壓,形成向上部油層竄流高壓源,造成C20井鑽井至該層時產生井湧。同時,該井作業表層套管下深過淺,違反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要求,降低了應急處置事故能力,發生側漏溢油。

  康菲公司未守規生產

  「上述種種違規作業,以及出現事故隱患徵兆沒有有效處置,都證實了康菲公司沒有做到守規生產、審慎作業,而且關鍵崗位職責不落實,沒有針對重大隱患及時採取應急措施,造成海洋汙染和環境破壞,汙染海洋面積達6200平方公裡。所以將這起溢油汙染事故性質認定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汙染的責任事故。」聯合調查組的專家表示。

  調查組表示,目前,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原因和性質已查明,責任已基本查清,有關部門將繼續做好溢油事故的後續處理工作。

  最新進展

  C平臺附近仍有油花溢出

  昨日,國家海洋局公布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情況顯示,11月10日,C平臺附近仍有油花溢出。

  根據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開展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環境監視監測,11月10日,C平臺附近有油花溢出,最少5個/分鐘,最多31個/分鐘,估算當日溢油量約0.50升。

  當日8時40分,在C平臺西南側發現面積約0.02平方公裡的銀灰色間彩虹色油膜,12時20分清理完畢。

  釋疑

  蓬萊油田為何採用注水開採?

  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專家:首先,需要介紹蓬萊19-3油田的地質背景情況。蓬萊19-3油田地層層序從海底表層向下可劃分為第四系平原組,新近系明化鎮組、館陶組和古近系東營組、沙河街組等五套地層。

  蓬萊19-3油田的石油主要儲存在明化鎮組下段和館陶組兩套地層。油層埋深為840米至400米。原油具有「三高四低」的特徵,即高密度、高粘度、膠質含量較高,凝固點低、含蠟量低、瀝青含量低,需要藉助外力,以注水開發方式進行開採。

  採用注水開發方式,是否可控,不出現溢油汙染隱患,主要取決於注水壓力的控制,以不破壞斷層封堵性為限。只要注水壓力控制得當,就不會破壞斷層封堵性,注水開採就是安全的。

  籠統注水何以導致溢油汙染?

  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專家:蓬萊19-3油田的原油是稠油,地層壓力處在正常壓力範圍,需要藉助外力,以注水方式進行開發生產。

  籠統注水方式是指在井口採用同一壓力,而且不對各注水層進行分置處理。該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缺點是對地下各層壓力缺乏控制,在對一些地層產生驅油作用的同時,對另外一些地層則有可能產生異常高壓,發生溢油汙染。

  人們在長期開採實踐中,為解決上述矛盾設計了分層注水開採方式。分層注水方式是根據各油層注水驅油通過能力的差異,在不同油層部位安裝大小不等的水嘴,調控注入層的給水壓力,達到合理分配注水量壓力,既不破壞斷層封堵性,又能滿足各油層有足夠壓力驅油。

  背景

  溢油大事記

  ●6月4日、17日

  蓬萊19-3油田B平臺和C平臺分別發生溢油事故。

  ●7月5日

  國家海洋局正式通報了溢油事故,稱該事故對附近海域造成重大汙染。

  ●7月6日

  中海油、康菲就溢油道歉。康菲表示,兩個滲漏點已全部堵住,渤海作業區已沒有油膜。兩個平臺仍正常生產。

  ●8月19日

  國家海洋局牽頭,聯合國土部、環保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安監總局、國家能源局等組成聯合調查組,徹查事故原因。

  ●8月31日

  國家海洋局成立渤海溢油索賠小組,取得了大量監測和調查資料,正在編制評估報告。

  ●9月1日

  中海油表示,願與康菲一起儘快研究建立海洋環境生態基金。

  ●9月2日

  國家海洋局宣布,康菲沒有完成「兩個徹底」(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責令蓬萊19-3全油田停產。

  ●9月6日

  康菲表示將設立渤海灣基金,主要用來賠償「事件造成的任何損害」。

相關焦點

  • 海洋局發渤海溢油事故調查結論:康菲違規開發
    本報訊(記者鄧杭 張豔)昨天,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公布了事故原因調查結論,認定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系一起重大海洋溢油汙染的責任事故,原因在於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違規作業,以及出現事故隱患徵兆沒有有效處置,導致汙染海洋面積達6200平方公裡。
  • 海洋局:溢油事件對環境造成汙染損害 已立案調查
    國家海洋局昨日通報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初步調查顯示,本次溢油汙染主要集中在該油田周邊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類海水面積為840平方公裡,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裡。作業者康菲公司負全責。溢油已基本被控制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說,此次溢油事件涉及的是蓬萊19-3油田的B平臺和C平臺。
  • 調查組專家解讀渤海溢油事故原因調查結論
    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專家解讀事故原因調查結論  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11日公布了事故原因調查結論,對此,事故聯合調查組有關專家就責任認定、油田開採技術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國家海洋局:840平方公裡一類海水變劣四類
    7月5日,國家海洋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個月前發生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初步結論。  據國家海洋局通報,6月4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公司報告,蓬萊19—3油田B平臺東北方向海面發現不明來源少量油膜。6月17日,北海分局又接到報告,稱C平臺及附近海域發現大量溢油。  針對兩起溢油事故,北海分局多次向康菲公司下發通知,提出明確、具體要求。  B平臺溢油於6月19日得到基本控制,C平臺溢油於6月21日得到基本控制。
  • 康菲溢油導致山東青島即墨三萬畝蝦池成油池 損失兩億
    康菲溢油導致山東青島即墨三萬畝蝦池成油池 損失兩億2011-09-04 15:08:00  水產養殖網  &nbsp&nbsp&nbsp&nbsp中海油回應康菲事件堅決執行海洋局決定&nbsp&nbsp&nbsp&nbsp據新華社電&nbsp國家海洋局2日作出了責令康菲公司執行蓬萊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鑽井、停止油氣生產作業等決定。
  • 國家海洋局通報渤海漏油:不會出現新的大規模溢油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中國網北京7月5日訊(記者 馮竹) 國家海洋局今天召開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媒體通報會,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在會上表示:目前雖然是有少量的溢油,但是處於壓力平衡狀態,所以現在總體來講不會出現新的大規模的溢油。
  • 浙江省政府:高考英語加權賦分系重大責任事故,省教育廳書記、省...
    浙江省政府:高考英語加權賦分系重大責任事故,省教育廳書記、省考試院書記免職 作者:9蛋 發布時間: 2018-12-05 16:09
  • 安監總局:致44人死亡伊春空難系責任事故
    昨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布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對墜毀事故調查報告。經調查認定,該事故是一起責任事故。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建議對河南航空有限公司處以500萬元罰款,並對19名責任人進行處理。 ■事故認定調查近兩年發布報告2010年8月24日21時38分左右,一架河南航空有限公司E190機型B3130號飛機,執行哈爾濱至伊春VD8387定期客運航班任務時,在黑龍江省伊春市林都機場進近著陸過程中失事,造成機上44人死亡、52人受傷。
  • 泉州碳九洩露事件初步認定為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將追究責任人
    泉州碳九洩露事件初步認定為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將追究責任人 鍾自煒/人民日報客戶端 2018-11-09 07:29
  • 我國海洋狀況年度公報:溢油等突發事件風險加劇
    6月25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去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維持在較好水平,但近岸海域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同時,赤潮災害多發,土壤鹽漬化、海岸侵蝕等災害嚴重,海洋溢油等突發性事件環境風險加劇。
  • 2016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招聘6人公告(青島)
    2016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招聘6人公告(青島) 2016-11-05 10:30:01|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 中央委:規範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追責問責審查調查工作
    ■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開展責任事故追責問責審查調查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職責、相關單位分工以及啟動機制、以事立案、審查調查措施、證據要求、結果公布等作出明確規定,提出具體要求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13日消息,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開展特別重大生產安全責任事故追責問責審查調查工作規定(試行)》印發實施。
  • 農業部計劃6月6日在渤海投放魚、蝦等苗種 康菲公司參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降蘊彰 渤海溢油事故處理又有進展。本網獲悉,農業部目前正在與河北、遼寧、山東和天津市政府商討修復渤海生物資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將作為支持單位參與相關活動。
  •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發布在線潮汐表 實時查詢潮汐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中國海事服務網(cnss.com.cn)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籤署了「潮汐潮流預報數據產品發布合作協議」,並舉行了在線潮汐表上線儀式。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宏、中國海事局副局長李世新出席會議並見證了雙方合作協議的籤署。國家海洋局海洋預報減災司司長王峰、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周旻等領導出席會議。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勝、中國海事服務中心主任郭潔平代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並發表講話。
  • 海洋局啟動冬季海冰災害現場調查
    根據1月24日衛星遙感影像,遼東灣最大浮冰外緣線55海裡,距發布海冰藍色預警級別60海裡還差5海裡。渤海灣最大浮冰外緣線7海裡,萊州灣3海裡,黃海北部17海裡,可監測海域發現海冰總面積約23482平方公裡。未來3天,渤海及黃海北部的冰情將明顯發展,總體冰情接近常年同期,較去年同期偏強。
  • 海洋局:開展外大陸架海域、重要資源區專項調查
    海洋局:開展外大陸架海域、重要資源區專項調查   中新網4月11日電 國家海洋局今日發布了《國家海洋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