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 | 抗天花、戰霍亂……為了公共衛生事業,數十年前的北碚...

2020-12-05 上遊新聞

重視公共衛生是峽防局的一個傳統,其代表性事件就是持續二十多年,數量達30萬人次以上的大規模種痘。為了能阻斷天花的傳播,峽防局職員上上下下都學會了種痘,並時常帶著痘苗和器具,奔赴鄉間,遍及峽區的60多個鄉鎮,遠達白市驛、走馬、彈子石,為鄉民免費種痘。

除了種痘,就是注重各鄉鎮市街上的清潔衛生,滅蒼蠅,打野狗,清理垃圾汙物。特務隊製作蒼蠅拍發放,督促餐飲老闆製作防蠅罩,在放幻燈電影時以蒼蠅老鼠為門票,甚至直接花錢收買死蠅死鼠。還有就是廁所的設置的清潔衛生的保證。現在已是常識的衛生知識,當時卻真需要花大力氣推廣。當然,這些都是盡心,談不上專業,專業的預防是,峽區內隔一兩年就有霍亂出現,一有苗頭,峽局職員都要注射疫苗預防。

北碚也有公共衛生專家來指導過。1932年底高文明專程來過,1933年中國科學社年會,伍連德出席了年會,並對北碚的防疫工作作過指導。這以後,為防止傳染病傳播,負責公共事務的特務隊增加了滅鼠內容。

成立實驗區後,北碚公安隊組織了公共衛生促進會,邀請士紳參與,督促各餐飲店注重衛生,防止傳染病。這個方法也推廣到其他幾個鄉鎮。

1938年,是北碚公共衛生工作真正開始的一年。

人口激增,市面繁榮,公共衛生一點也不能馬虎。春天一到,就有公共衛生專家潘泰階來北碚指導工作,提出防疫要求。公安隊安排旅食業率先組織公會,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約定注重衛生。到夏季,區署一面開始在轄區五鄉鎮內普種牛痘,一面迎來了衛生署防疫小分隊。這個防疫小分隊由衛生署防疫隊第一中隊中隊長孫家齊博士率領,專門來為鄉民注射傷寒霍亂預防針。作為配合,區署派正在訓練的警士隊下鄉宣傳防疫注射。半個月時間,注射了近5000人。

但即便這樣,仍有霍亂的影子。金佛路有個居民死於霍亂,甚至剛設立的四川中學的體育老師也死於霍亂。而對岸黃葛,更有十數人死於霍亂。鑑於峽區內較大的公共衛生隱患,年底,衛生署長顏福慶、金寶善來峽考察後決定,衛生署防疫醫療防疫隊留峽長久服務。1939年春,該衛生防疫隊與原峽區地方醫院合併,成立實驗區衛生所,所長翁文淵。這翁文淵是翁文灝的兄弟,他1930年畢業於天津北洋醫學校,獲醫學博士學位,後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班。他是抗戰勝利後福建控制住鼠疫的大功臣。

衛生所成立不久,霍亂就來考驗了。

大轟炸後,翁文淵去了重慶,為了轉運一批藥品器材回北碚。回來後,就跟區署提出要注重衛生,預防霍亂。快到月底,果然重慶就發現霍亂病例,北碚這邊馬上行動,全區各鄉鎮一起動員,以北碚鄉為主,建立清潔大隊,打掃衛生,尤其汙水垃圾,及時清理。然後北碚防空支會成立空襲緊急救濟聯合會,以江蘇醫學院為骨幹,應對轟炸傷員和傳染病的傳播,衛生所聯繫到以兼善大禮堂的側屋,設置臨時救濟醫院,然後開始免費注射霍亂疫苗,緊急呼籲市民及各單位,人少就自行到衛生所來,人多就聯繫上門。

但這一切實際上還是晚了。兩天後,北碚街上就出現霍亂病例,衛生所把霍亂病人送到臨時救濟醫院隔離治療,可來不及控制,迅速死亡,三天,發病11人,死亡11人。

恰好這時江蘇省立醫院開辦的駐渝平民診所也要遷來北碚,翁文淵和他們一商量,再去找兼善。兼善中學申請的辦高中已經獲批,現有校舍肯定不夠用,也正準備易地新建。張博和同意把兼善先設成醫院的要求,把兼善搬到雞公山上去了。這樣,平民診所佔了兼善校舍,而二樓成了時疫醫院。所有霍亂病人也送到這裡住院治療。

區署一邊宣傳注意衛生,一邊禁止食用生冷食物。衛生所一邊注射疫苗,六月份就注射了9522人,一邊精心治療。內政部衛生署醫療防疫隊總隊長王祖祥也來北碚視察指導,還成立了教育部衛生教育北碚推行委員會。直到七月初,北碚的霍亂才得到控制。

廣泛的峽區,衛生習慣差,物資匱乏,要根治霍亂太困難了。後來兩年,霍亂偶現,進入夏季就打疫苗成了例行工作。江蘇醫學院還發起了捕滅醫學害蟲促進會,目的也在改善峽區衛生狀況。

1942年夏,衛生所改為衛生院,程耀會為院長,進入秋季,霍亂又來了。

程耀會與同事研究了病例,覺得這比前兩年要兇猛得多,便提請管理局注意。管理局請來相關機關,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用全濟公司在新村的辦公室設置成隔離病室。第二天,江蘇醫學院院長胡定安,公共衛生專家邵象伊坐鎮衛生院指揮治療,治療。管理局安排人員赴各鄉鎮宣傳,組織防疫。後來漢宜渝檢疫所所長祝紹煌也趕赴北碚指導防疫。此時,江蘇醫學院正在召開中華衛生教育會,陳果夫、衛生署副署長金寶善也出席了,對防疫治療表示了極大關心。街上普遍注射疫苗,加強管理,有症狀就檢查就醫。歷時一個月,疫情消除,臨時防疫醫院結束,這一個月,收治了霍亂病人61人,死亡5人,出院56人。

除了防疫,地方病的防治也是一個重點。1942年春,在江蘇醫學院支持下,實驗區署就成立了地方病防治委員會,1946年,中國西部地方病調查所成立,晏陽初任理事長,洪式閭,趙慰先正副所長。而江蘇醫學院的一大貢獻是,論證了峽區常見的水積病,實際是一種鉤蟲病,並成功地進行了全面治療。

原標題:書說北碚:北碚的公共衛生事業

相關焦點

  • 五集紀錄片《戰「疫」》今晚央視四套首播
    為全面反映中國衛生防疫抗疫歷史,展現中國在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取得的矚目成績,深入體現中國醫務人員的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傳司聯合攝製的五集紀錄片《戰「疫」》,將於3月
  • 追蹤天花300年——旨在準確預測未來傳染病走勢
    在1980年5月8日的第3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天花被正式確認為根除。為了更好地了解天花及其疫苗的發展史,為當下新冠肺炎全球流行提供借鑑,加拿大衛生信息研究所和直到19世紀,天花被認為比其他任何一種傳染病,甚至鼠疫和霍亂造成的死亡人數都多。
  • 追蹤天花300年 旨在準確預測未來傳染病走勢
    在1980年5月8日的第3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天花被正式確認為根除。為了更好地了解天花及其疫苗的發展史,為當下新冠肺炎全球流行提供借鑑,加拿大衛生信息研究所和麥克馬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記錄了英國倫敦近300年來天花患者每周死亡情況的數千份記錄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 對戰天花病毒:70年前「天花疫港」上海的經驗
    經過多次考察,1979年12月9日,科學家證實天花病毒已經絕跡。1980年5月,第33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告「全世界和全世界人民永久擺脫了天花」。天花成為數千年來人類唯一攻克的病毒。天花曾經是最令人恐懼的疾病之一,由天花病毒引起,很容易通過空氣傳播,而且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死亡率約達40%左右。
  • 追蹤天花300年:有史以來最具破壞性的病毒是如何根除的
    在1980年5月8日的第3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天花被正式確認為根除。為了更好地了解天花及其疫苗的發展史,為當下新冠肺炎全球流行提供借鑑,加拿大衛生信息研究所和直到19世紀,天花被認為比其他任何一種傳染病,甚至鼠疫和霍亂造成的死亡人數都多。
  • 鼠疫、霍亂、麻疹、天花…….這些肆虐舊中國的傳染病,就是...
    據1950年9月政務院第49次政務會議上的報告指出,這一時期「我國全人口的發病數累計每年約一億四千萬人,死亡率在千分之三十以上,其中半數以上是死於可以預防的傳染病上,如鼠疫、霍亂、麻疹、天花、傷寒、痢疾、斑疹傷寒、回歸熱等危害最大的疾病,而黑熱病、血吸蟲病、瘧疾、麻風、性病等,也大大侵害著人民的健康」。
  • 地球僅存的天花病毒保存在美俄實驗室,拖延40年還不肯銷毀
    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在人類歷史上,天花和黑死病、霍亂等瘟疫都留下了驚人的死亡數字。在公元前1350年古埃及與西臺王國的戰爭。埃及的囚犯將天花病毒傳播到西臺地區,造成大面積人群病死,包括西臺的國王。
  • 2020第四季度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8人公告...
    一、單位簡介 重慶青年職業技術學院是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教育部備案,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院。學院現有北碚、巴南兩個校區,北碚校區坐落於北碚區歇馬街道,毗鄰西南大學,位於重慶市北碚國家大學科技園;巴南校區坐落於巴南區龍洲灣街道,位於重慶高職城內。
  • 給水消毒、清理垃圾、接種疫苗……89年前,他在武漢戰「疫」
    鑑於當時糟糕的衛生狀況,防疫組特別重視環境衛生的改善,以求減少災民疾病的發生。湖北民政廳調派了60名警員,又僱傭了六七百名工人,來進行飲用水清潔消毒、清除垃圾廢物、建造廁所、掩埋屍體等工作。防疫工作另一重點就是疫苗接種和交通工具的檢疫。為了預防霍亂,防疫組免費注射霍亂傷寒混合疫苗,覆蓋全體難民,為兒童接種天花疫苗。
  • World Library 資料庫專題:霍亂與流行病學之父
    而在100多年前,面對著霍亂的侵襲,倫敦人也有著同樣的困惑。斯諾把他的發現告訴了社區領導,隨後水泵的把手在1854年9月8日被拆除。這一舉措防止了更多人死於霍亂,也驗證了斯諾的理論,即霍亂是一種通過水傳播的傳染病。儘管這項調查取得了成功,但直到1883年,霍亂的起因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 張大慶:大型傳染病有可能像天花一樣被消滅嗎?
    梁啓超說:「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這場鼠疫防控的成功,有力地推進了中國公共衛生領域的建設與發展。至於霍亂,它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流行病,主要流行於夏季,主要的症狀是大量脫水。當患者從腸痙攣到腹瀉、嘔吐、發燒,幾天甚至幾小時就面臨死亡時,能感受到的,除了恐懼,還是恐懼。以前霍亂似乎只限於印度,殖民活動導致它在世界範圍內迅速蔓延。
  • 重慶河系「補短」記——北碚梁灘河「一河一策」的實踐與探索
    幾場雨後,北碚大磨灘瀑布呈現「晴空玉屑」景觀。新華網 劉磊 攝新華網重慶6月8日電(歐陽虹雲)梁灘河,水波瀲灩、翡翠碧玉;岸邊路,鳥語花香、蜂蝶留連。曾經又黑又臭、岸線雜亂的梁灘河北碚段,如今變成600畝的大磨灘溼地公園,河水之變是重慶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生動實踐。
  • 2.5億年前重慶是一片汪洋大海?重慶首次發現三疊紀波痕遺蹟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近日,古生物愛好者在北碚境內發現一面巨大的條紋石壁。據專家判斷,這是海洋波浪形成的波痕,可以推測2.5億年前重慶是一片汪洋大海。這也是我市首次發現三疊紀時期的波痕遺蹟。這個條紋石壁位於北碚水土街道屋基村一個廢棄的礦山內,石壁上布滿了十分清晰的條紋,排列顯得錯落有致。據古生物愛好者市民伍定金介紹,他們當時登山的時候發現了這面石壁,它與周圍的環境明顯不同,像波浪一樣,醒目壯觀。波痕遺蹟本身並不罕見,但是海洋的波痕卻不多見。
  • 2020年致公「留學生看北碚」活動暨西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12月30日,致公2020年「留學生看北碚」活動暨西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揭牌儀式舉行,30餘名來華留學生走進重慶順多利駕考集團和順多利機車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北碚區民營經濟發展情況,並為西南大學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揭牌。
  • 重慶自然博物館迎建館90周年
    圖為重慶自然博物館建館90周年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王龍 攝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記者 鍾旖)重慶歷史上第一座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25日舉行建館90周年慶。重慶自然博物館由北碚金華路館區和北碚文星灣館區兩大片區組成,總用地面積近246畝,總建築面積36000餘平方米,是全國具有較大規模的自然博物館,其前身為中國西部科學院。
  • 「近代張衡」在北碚 戰火中研製出中國第一臺水平向地震儀
    5月14日,記者從紀錄片《北碚民間記憶——抗戰歲月》總策劃魏光榮處了解到,由北碚廣播電視臺、北碚區檔案局共同拍攝的這部紀錄片目前正在北碚電視臺播出。片中披露,抗戰時期,中國地震科學事業的開創者、被稱為「近代張衡」的李善邦,在北碚研製出了我國第一臺近代地震儀——霓式Ⅰ型水平向地震儀。  李善邦怎麼會來到北碚?戰火中的科學家們如何進行研製工作?
  • 世界排名第一的恐怖病毒「天花」與順治皇帝
    被史學家甚至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種族屠殺」事件不是靠槍炮實現的,而是天花。天花病毒史稱世界排名第一恐怖病毒,排名靠前的還有伊波拉病毒、狂犬病毒、愛滋病毒、非典病毒、甲型H1N1病毒、霍亂等。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於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時生於盛京,為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母為孝莊文皇后,在位18年(1643—1661年)。
  • 國家衛生健康委:把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制度化
    會議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統攬全局,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堅定了我們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必勝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