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彭浦新村街道彭五居民區建於70年代初期,以中老年居民為主。近年來,居民區相繼完成舊房成套改造工程和「美麗家園」建設,居民們的居住環境煥然一新。
小區「硬」環境上去,
如何讓「軟」環境也水漲船高,
成為街道、居民區重點關注的「焦點」。
在認識到民主和法治是推進社區基層治理「馬車」的兩個「輪子」,彭五居民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發動群眾力量,引進社會專業力量,全方位聚焦民眾需求,緊密對接需求供給,大膽探索實施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融合」社區治理工作法,打造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居民法治意識不斷提高,民主法治社區建設成效顯著。
共商共治 居民成為社區治理「參與者」
彭五小區通過挖掘、培養社區人才資源,組建「朋吾匯」(諧音「彭五」)自治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來自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駐區單位、共建單位,居民的各方代表都為解決小區事務、推進社區建設和治理等積極「發聲」。
彭五居民區是上海最老的工人新村之一,車位配比嚴重失衡。為了緩解小區「停車難」,居委會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並得出結論:社會車輛和探親車輛多,是導致小區「停車難」的主要原因。為此,居委會提出了「通過提高臨時停放車輛收費標準,實現減少外來社會車輛停放數量」的方案。
方案提出後,居委會還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邀請物業、業委會、社會組織、社區單位、社區法律顧問、居民為社區停車管理建言獻策。
從提出方案、接受各方質詢、根據各方建議進行科學修改,到最終達成共識,成功制定並實施彭五居民區停車管理規範,明確收費標準和相關車輛管理要求,這不只是解決了居民的停車難題,更是成功引導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三會一代理」制度讓「美麗家園」建設中的難題難點得到有效協商和解決;居民大會討論、制定的《居民公約》,使得小區居民行為有了「準則」;《自治平臺章程》將平臺建設管理與自治項目運作相結合,建立起違章處理、小區巡查的自主發現聯合處置的工作機制……這些立足居民區治理實際,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治理,都源自彭五小區自主建立制度管理平臺。
為了解決居民理解法律文本存在困難的問題,彭五居民區依託街道職能部門、社區法律顧問、社區「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心理諮詢師、人民調解員、社區黨員幹部等多方專業力量,聽取居民代表、業委會、五大委員會及顧問監督團意見,探索制定《朋吾匯手冊》,將文本上法律法規「轉碼」成群眾喜聞樂見、便於接受的表達形式,提升社區居民的學法熱情。
經過詳細調研和審慎研討,彭五居民區還根據轄區居民生活習慣特點、居民區常見安全隱患和常見矛盾糾紛類型,制定了《彭五居民區文明公約》《彭五垃圾分類公約》《彭五文明養犬公約》《彭五車輛管理公約》和《彭五消防安全管理公約》,並配套《彭五居民區積分兌換實施方案》,讓專業法律知識「活起來」,促進法治與自治、共治、德治有機融合。
此外,彭五小區還建立起社區服務平臺,由居民區黨總支成員、居委會幹部、業委會成員、物業工作人員、社區民警、在職黨員、志願者組成的組建聯勤隊伍,每天都風雨無阻地巡查小區設施、設備,及時發現各類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志願者服務團隊還積極帶頭倡導和宣傳小區建設,勸說居民拆除違章、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小區文明養寵等,弘揚小區正能量。
德法相融 法治宣傳延伸到「家門口」
2020年,彭五居民區被命名為上海市「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重點培育單位,並被推薦參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彭浦新村街道以彭五居民區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這項重點工作為契機,設計並打造了法治樓道、法治花園、法治文化牆、法治學苑、法治步道「五位一體」的社區法治文化微景觀。
「法治樓組」突破基層法治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牆體繪畫的形式,講述了《民法典》在人生四大階段中的指導作用,與街道現有的法治文化長廊、社區法治文化牆、法治花園、法治學苑、法治步道等載體一起,構建起三級宣傳網絡,讓社區法治宣傳觸角不斷地向居民「家門口」延伸。
「法治花園」融法於景,採用石雕工藝展現了《民法典》 對於人生之初、成年之後、成家置業、養老繼承等人生四個重要階段可能遇到的50個常見法律問題的法律解答,方便居民通過身邊的案例來了解、掌握法律,提高法律意識。
「法治文化牆」藉助法律條文、法治格言、居民心聲、民法典章節等區域設計,讓枯燥的法律知識變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實現了從單一的灌輸式宣傳教育方式向貼近群眾、具有區域性法治文化特色的方式轉變。
「法治學苑」是一處新開闢的社區普法宣傳陣地及場所。學苑內設有微型法治圖書館,並制定和實施《彭五居民區法治學苑法律服務安排》和《彭五居民區法治學苑圖書借閱管理辦法》,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學習日、法治讀書日、法律諮詢日、法律小講堂、法律書籍借閱等多樣化的法律服務,在寓法於教中不斷增強居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法治步道」全面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十論及相關的法治格言,在一步一景的潛移默化中,提升居民的法律素養和法治意識。
記者:邢蓓琳
圖片:肖鳴亮
視頻:彭浦新村街道
編輯:葉蘋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
▶
▶
▶
▶
原標題:《贊!這樣的社區微景觀,你見過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