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這樣的社區微景觀,你見過嗎?

2021-01-10 澎湃新聞
贊!這樣的社區微景觀,你見過嗎?

2020-12-01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彭浦新村街道彭五居民區建於70年代初期,以中老年居民為主。近年來,居民區相繼完成舊房成套改造工程和「美麗家園」建設,居民們的居住環境煥然一新。

小區「硬」環境上去,

如何讓「軟」環境也水漲船高,

成為街道、居民區重點關注的「焦點」。

在認識到民主和法治是推進社區基層治理「馬車」的兩個「輪子」,彭五居民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發動群眾力量,引進社會專業力量,全方位聚焦民眾需求,緊密對接需求供給,大膽探索實施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融合」社區治理工作法,打造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居民法治意識不斷提高,民主法治社區建設成效顯著。

共商共治 居民成為社區治理「參與者」

彭五小區通過挖掘、培養社區人才資源,組建「朋吾匯」(諧音「彭五」)自治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來自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駐區單位、共建單位,居民的各方代表都為解決小區事務、推進社區建設和治理等積極「發聲」。

彭五居民區是上海最老的工人新村之一,車位配比嚴重失衡。為了緩解小區「停車難」,居委會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並得出結論:社會車輛和探親車輛多,是導致小區「停車難」的主要原因。為此,居委會提出了「通過提高臨時停放車輛收費標準,實現減少外來社會車輛停放數量」的方案。

方案提出後,居委會還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邀請物業、業委會、社會組織、社區單位、社區法律顧問、居民為社區停車管理建言獻策。

從提出方案、接受各方質詢、根據各方建議進行科學修改,到最終達成共識,成功制定並實施彭五居民區停車管理規範,明確收費標準和相關車輛管理要求,這不只是解決了居民的停車難題,更是成功引導居民從社區治理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

「三會一代理」制度讓「美麗家園」建設中的難題難點得到有效協商和解決;居民大會討論、制定的《居民公約》,使得小區居民行為有了「準則」;《自治平臺章程》將平臺建設管理與自治項目運作相結合,建立起違章處理、小區巡查的自主發現聯合處置的工作機制……這些立足居民區治理實際,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治理,都源自彭五小區自主建立制度管理平臺。

為了解決居民理解法律文本存在困難的問題,彭五居民區依託街道職能部門、社區法律顧問、社區「法治帶頭人」、「法律明白人」、心理諮詢師、人民調解員、社區黨員幹部等多方專業力量,聽取居民代表、業委會、五大委員會及顧問監督團意見,探索制定《朋吾匯手冊》,將文本上法律法規「轉碼」成群眾喜聞樂見、便於接受的表達形式,提升社區居民的學法熱情。

經過詳細調研和審慎研討,彭五居民區還根據轄區居民生活習慣特點、居民區常見安全隱患和常見矛盾糾紛類型,制定了《彭五居民區文明公約》《彭五垃圾分類公約》《彭五文明養犬公約》《彭五車輛管理公約》和《彭五消防安全管理公約》,並配套《彭五居民區積分兌換實施方案》,讓專業法律知識「活起來」,促進法治與自治、共治、德治有機融合。

此外,彭五小區還建立起社區服務平臺,由居民區黨總支成員、居委會幹部、業委會成員、物業工作人員、社區民警、在職黨員、志願者組成的組建聯勤隊伍,每天都風雨無阻地巡查小區設施、設備,及時發現各類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志願者服務團隊還積極帶頭倡導和宣傳小區建設,勸說居民拆除違章、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小區文明養寵等,弘揚小區正能量。

德法相融 法治宣傳延伸到「家門口」

2020年,彭五居民區被命名為上海市「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重點培育單位,並被推薦參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彭浦新村街道以彭五居民區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這項重點工作為契機,設計並打造了法治樓道、法治花園、法治文化牆、法治學苑、法治步道「五位一體」的社區法治文化微景觀。

「法治樓組」突破基層法治宣傳的廣度和深度,通過牆體繪畫的形式,講述了《民法典》在人生四大階段中的指導作用,與街道現有的法治文化長廊、社區法治文化牆、法治花園、法治學苑、法治步道等載體一起,構建起三級宣傳網絡,讓社區法治宣傳觸角不斷地向居民「家門口」延伸。

「法治花園」融法於景,採用石雕工藝展現了《民法典》 對於人生之初、成年之後、成家置業、養老繼承等人生四個重要階段可能遇到的50個常見法律問題的法律解答,方便居民通過身邊的案例來了解、掌握法律,提高法律意識。

「法治文化牆」藉助法律條文、法治格言、居民心聲、民法典章節等區域設計,讓枯燥的法律知識變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實現了從單一的灌輸式宣傳教育方式向貼近群眾、具有區域性法治文化特色的方式轉變。

「法治學苑」是一處新開闢的社區普法宣傳陣地及場所。學苑內設有微型法治圖書館,並制定和實施《彭五居民區法治學苑法律服務安排》和《彭五居民區法治學苑圖書借閱管理辦法》,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學習日、法治讀書日、法律諮詢日、法律小講堂、法律書籍借閱等多樣化的法律服務,在寓法於教中不斷增強居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法治步道」全面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十論及相關的法治格言,在一步一景的潛移默化中,提升居民的法律素養和法治意識。

記者:邢蓓琳

圖片:肖鳴亮

視頻:彭浦新村街道

編輯:葉蘋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還想看↓

原標題:《贊!這樣的社區微景觀,你見過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海怡翠社區開展微景觀DIY活動
    深圳信息網消息(通訊員 鍾賢惠)為豐富社區居民的暑期生活,加深社區家庭之間的互動,促進社區鄰裡關係和諧。7月18日上午,在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深圳市龍崗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支持下,中海怡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小空間裡的山清水秀」親子家庭植物微景觀DIY活動。
  • 北京朝陽區觀音堂社區打造廣場微景觀
    為擴大項目宣傳,提升微景觀在社區的影響力,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社區事務,讓更多社區居民了解微景觀,珍惜愛護社區,北京市朝陽區觀音堂社區聯合立德社工於2020年10月29日,開展觀音景園小區廣場發布會。「微景觀 大幸福」觀音景園社區多彩空間打造項目自6月份開展以來,通過居民意見徵集,挖掘社區居民志願者,通過議事協商和民主決策,按照居民意見制定廣場微景觀打造方案。
  • 參與式社區「微景觀」營造 再現城市生活美學
    中國公益在線11月6日電(公益記者 金舒敏)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對身處的住宅小區,除了滿足生活起居的需求之外,更有參與社區治理、提升審美觀和生活品質等其他更高的追求。參與式社區「微景觀」營造服務項目旨在通過小區內公共空間微更新,以較低的成本,發動居民群眾一起對老舊小區公共空間進行小而美的改造,提高居民對小區公共空間和環境的關注,提高居民參與小區公共事宜的議事能力和參與熱情。項目承接以來,杭州市江幹區丁蘭街道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積極聯繫落地社區,開展前期調研,截止目前,已調研社區居民800人,社區工作人員48人。
  • 小涼亭換「新衣」,安貞街道安外社區「微景觀」改造太驚豔!
    社區是城市行政管理最基層的一級組織,與群眾聯繫最為密切,是創衛的「主戰場」之一。創建國家衛生區行動啟動以來,朝陽區老舊小區社區微景觀改造項目有力推進了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打造了一批有文化品位、創意特色和實際功效的社區微景觀,提升了社區品質。
  • 衛生死角變「口袋公園」,寧波這個社區的微景觀火了
    衛生死角變「口袋公園」,寧波這個社區的微景觀火了 2020-06-09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當年很火的苔蘚微景觀現在沒那麼火了
    很多喜歡植物的朋友相信前幾年都應該多多少少少知道苔蘚微景觀或者見過或者自己養過。我還開過半年的苔蘚微景觀的店,後來也是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當年為了了解微景觀的情況還特地跑到南京去參觀了下可以說是苔蘚微景觀的鼻祖的夫妻店,叫易格自然今天梳理了下苔蘚微景觀的一些弊端和如果真的要種又該如何去做的問題。很多朋友估計買回來後養不過一個月基本上就開始死了,用不了多久就只剩玻璃容器了。這也就是導致很多人買過一次苔蘚微景觀以後就不想再買了,並沒有像商家說的那樣好養。其實商家並沒有騙你。
  • 晉江這些紅色微景觀很贊!
    從2017年開始,清內村探索「生態修復+人居環境整治+微景觀」創建模式,連續打造多批牆繪和主題微景觀,碉堡戰地微景觀就是村裡的第五個微景觀。 曾埭村注重挖掘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在修番仔樓的時候,修一個紅色的微景觀作為村史館的配套,兩者主題一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不突兀,又不孤立。
  • 成都三江社區開展「包容並蓄,共賞三江」微景觀打造行動成效顯著
    「包容並蓄,共賞三江」為主題的微景觀打造行動,獲得居民的拍手稱讚。  據介紹,三江社區中的三江悅府小區是一個安置小區,回遷居民有著懷舊情懷,也有對新的居住環境有著期待。鑑於這樣的情況,社區邀請了規劃師班魯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合理規劃,主要通過布局童趣景觀雕塑,描繪懷舊牆繪,挖掘百年楊氏祖訓,揚家風、淳社風等,重塑共同記憶,以鄉愁為紐帶,重構熟人小區氛圍。
  • 打造小區微景觀!寶山這個社區的「兒童議事廳」亮了
    兒|童|議|事|廳|啟|動前幾日,如果你正好路過紫辰苑活動室,總能聽到裡面時不時傳出熱烈的討論聲、伴隨著歡快的笑聲和掌聲,吸引著你情不自禁上前查探,透過玻璃窗往裡看,大大會議桌前圍坐著一個個小小的身影正在熱烈的討論著什麼。
  • 微更新·微景觀
    盛夏7月,社區啟動「文明周家山·美化新家園」社區微景觀改造項目,針對轄區背街小巷、部分老舊小區,就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等進行綜合整治,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品位、創意特色和實際功效的社區微景觀,實現社區微更新。
  • 冰箱微景觀你見過嗎?看家電狂人把「大自然」搬回家
    每天生活在「鋼筋叢林」中,難以到大自然中放飛自我,因此,偶爾邂逅美美的植物微景觀,靜小瀾總是忍不住駐足看上好半天。近日,在網上就流行著這樣一張漫畫——爸爸對兒子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晚上是可以看到很多星星的」,而爺爺對孫子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白天是可以看到太陽的」。如此以往,怕是連站對面的人都要看不清了……
  • 綠植微景觀成就小朋友「綠水青山」
    5歲的婷婷抱著和媽媽共同製做的綠植微景觀美滋滋的和大家留了影。12月17日晚,在紗帽街婦聯的支持下,朱家山社區聯合武漢楚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了「種下希望 綠色健康」綠植微景觀手工製作親子活動,15個家庭參加了此次活動。
  • ...我的手藝 我的創意 我的生活」——打造獨一無二的創意微景觀...
    「我的手藝 我的創意 我的生活」浦興社區手工創意微景觀盆栽製作活動活動概要對於身處都市居家、辦公的我們,微景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微景觀,是盆景的縮小版本。它是利用苔蘚、微樹樁、多肉等生長環境習性相近的微型植物,搭配各種造型精緻的山石、擺件、沙子等物件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微生態系統,營造出一個濃縮大自然景觀的可以放在辦公格子間、窗口不佔位、好打理、易養護的桌面盆栽。
  • 苔蘚微景觀|邂逅微景觀
    苔蘚微景觀是一個小型生態系統,看似元素繁多,但底部都是一樣的,一般由輕石基質、水苔、泥炭土組成。
  • 「視頻」「海綿城市」小區是這樣:雨水豐沛時綠化帶就是「微景觀」
    今天上午,由無錫市北大街街道古運河社區牽手13家單位黨組織打造的「融和」黨建聯盟籤約,經過宜居改造的「海綿小區」,讓前來參觀的人們眼前一亮。「雨水多的時候,這裡就會流水潺潺,成為一道道『微景觀』。」建於1999年的禾嘉苑小區,是無錫較早的商品房小區,因與古運河相望,與無錫的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等遙相呼應,一副依山傍水的典型江南居住區樣貌,曾是很多當地人嚮往的住宅區。
  • |未來小區裡都是這樣的「微景觀」
    冰城垃圾分類開啟加速模式丨全市9城區每個街道辦至少1個居民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日前在南崗區錦繡華城、三環信息苑、興南路21號院三個試點小區,紛紛建設了嶄新的垃圾分類投放點,有專門的負責人指導居民按照「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標準投放垃圾,如果你還沒弄明白怎麼分類,可以通過垃圾投放箱後面的宣傳版學習一番,圖文並茂地分類指導知識可以讓百姓一目了然
  • 教你如何製作微景觀,成本低又好看,再也不用去花店買了
    對於玩花卉的人來說,最喜歡把各種植物組成一個大盆景,或者說微景觀,這樣不僅好看而且非常的新鮮,那麼,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知道怎麼樣去玩微景觀嗎?今天準備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廢舊的陶罐來製作微景觀,或者說盆景,因為一般情況下像我們家裡賣掉的陶罐了都是直接扔掉的,實際上它可是個好東西,用來做微景觀是非常漂亮的,那我們應該準備哪些東西呢?
  • 手把手教你DIY多肉植物微景觀,讓你的花園萌萌噠~
    想親手去種植、去呵護一盆小生命嗎?它們不是高貴典雅的植物卻用「笨拙」和「呆萌」徵服了眾人它們五彩繽紛,可愛迷人它們就是時下植物圈的「萌寵」——多肉植物近年來,微景觀越來越受人重視,而多肉植物因其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特點,不僅可以起到美觀和淨化空氣的作用,而且還具有易成活、耐乾旱、耐瘠薄、易繁殖等優點。
  • 「微景觀」:裝在瓶子裡的童話世界
    在葉子下躲雨的龍貓、雅致的小橋流水、森林中的古堡、採蘑菇的小女孩……一個個童話故事、經典動漫中的場景,就這樣被濃縮在了一個個生態瓶裡,顯得既小巧精緻又充滿夢幻氣息。   時下,這種將苔蘚、多肉、蕨類植物與蘑菇、柵欄、假山、卡通人物等盆景配件靈活組合、被稱為「微景觀」的新型迷你藝術盆栽,正在都市白領、學生一族中悄然流行。
  • 養花小知識:手工製作苔蘚微景觀,需要哪些工具?方法又是什麼?
    苔蘚微景觀是一種可以將自然的真諦以微縮的方式放置在那些方寸之間,這樣的獨特魅力也是在年輕人之間流行著,而微景觀的一些DIY,除了需要自己對於大自然的一個熱愛,還非常需要大家對於一些美好事物的觀察力,只有這樣,才會表現出來自己最為自然的微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