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源:為何大對撞機本身不是一個好的基礎科學

2020-12-05 鐵流

首先,我也來定義一下什麼是基礎科學:其實很簡單,就是沒有明顯立即的應用,只為了科學理論自身達成邏輯自洽、完整而做的研究。請注意,沒有明顯立即的應用,只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事實上如同我在許多舊文章裡解釋過的,絕大多數應用科學的研究計劃,成功的機率都在10%以下,而且比較複雜一點的題目,都需要許多階段的逐步預研、演進並建構支持的臺階。所以在《科學大院》的引言中提到的載人飛船、月球探測、量子通信,其實都不是基礎科學,而是在不同階段的應用科學;換句話說,它們的理論基礎應該先做到毫無疑義,純粹只是解決工程上的實踐問題。

定義搞清楚之後,我們可以開始試圖澄清王所長文章裡因為語義學裡的不確定性而混淆的議題。他說「不要以是否有用來判斷」如何「均衡支持基礎研究」,然而基礎研究先天的定義就包括它沒有明顯立即的實際應用,所以在邏輯上他的這個說法就很難站住腳,更難以藉此回應他在過去三年推銷大對撞機所面臨的反對聲浪。

以我個人為例,實際上我並不反對基礎科研,大對撞機雖然沒有實用價值,也不是我批評它的原因。我以前之所以曾經強調大對撞機在工業技術上的引領效應其實微不足道,純粹是為了響應王所長自己在這方面所做的誇大宣傳。真正的批評重點,在於大對撞機本身不是一個好的基礎科學,這是因為它背後根本沒有任何合理的科學理論。

過去30多年,高能物理界信誓旦旦,用來向歐美政府保證會發現Higgs以外的新粒子的理論基礎,如超對稱,已經在Tevatron、LHC和上百個其他實驗撲空之後,完全破產。既然大對撞機沒有理論依據,又比其他基礎科研貴千倍以上,自然不是好投資。

王所長試圖把這種批評,轉化為「是否有用」,然後再蛻變為「沒有實用價值」,這是我在三年前就已經注意到的「辯術」,當時我說他「玩弄語法」,其實就是英文裡說的「Strawman Attack」。

王所長接著說,「不能盲目跟風」,並且解釋了他指的是,美國將一半的基礎科研經費集中投資在生命科學研究上,而中國的相關人士想以此為參照,來爭取更多的經費。其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人的政策選擇固然不能盲目照抄,但參考價值總是有的。生命科學界所需的資金比起大對撞機只是零頭,背後的理論卻是絕對紮實。

而且王所長自己用來吹噓大對撞機的人才、工業技術、儀器發展、整體水平等等連帶引領的附加效應,實際上在高能物理方面早已脫離現實,不再有效,但是在生命科學方面卻仍然極為顯著。這是因為生醫界的所謂基礎研究,如細胞作用、蛋白質結構等等,離實用也只有兩三步的距離。相對的,大對撞機一方面是既有加速器的放大版本,本質上沒有改變,所以培養出來的並不會是全新的技術,而只是更大、更貴的部件;另一方面太過專精,沒有工業機器與之類似,也就不可能有廉價的技術並行轉移。

而且王所長所稱的大對撞機在人才、工業技術、儀器發展、整體水平等等方面連帶引領的附加效應,實際上在高能物理上早已脫離現實,不再有效,但是在生命科學方面卻仍然極為顯著。這是因為生物醫學界的所謂基礎研究,如細胞作用、蛋白質結構等等,離實用也只有兩三步的距離;相對的,大對撞機即使瞎貓碰到死老鼠,發現了新的粒子,也因為它們的半衰期必然極短,在以近光速飛出一個原子半徑之前也會先行衰變,那麼哪有什麼可能會產生實用價值呢?

王所長在細節上所犯的錯誤太多(例如「只知道燒煤的人是沒法做出蒸汽機的,必須要有熱力學理論的支撐」,然而蒸汽機的發明比熱力學理論早了近兩個世紀,所以除了熱力學理論之外,蒸汽機的發明人顯然還需要時光穿越機),我實在無法一一列舉,而且我也不想陷入細微末節的泥淖,這裡我只專注在與主要論述相關的邏輯謬誤,例如他一方面說基礎科學水平的提升,帶來歐美國家的崛起,另一方面卻又說不要以是否有用來判斷。但是帶來國家的崛起,本身就是最終極的實用價值,這顯然是極大的矛盾。

從他所給的例子,第一類是17世紀的牛頓力學以及19世紀的熱力學和電磁學,它們似乎是基礎研究,但是它們可以直接用在新的發明上,和實用頂多只有一步之遙,所以用21世紀的標準來看,也算是典型的應用科學理論。其實,那時並沒有基礎和應用科研之分,我們覺得它們算是基礎科研,是因為它們主要促進了「科學理論自身達成邏輯自洽、完整而做的研究」,但是當時物理才剛啟蒙,這些低垂的研究果子也有明顯而立即的實際應用。時代變了,連語義都不同了,自然不能引用來做因果結論。

王所長給的第二個例子,是Tevatron「帶來了超導磁鐵技術的突破與普及」,這又是天外飛來的時空穿越:當時的主流超導磁鐵(Nb-Ti)是1962年發明的,Tevatron計劃卻是1968年才開始紙面作業,1981安裝超導磁鐵,1983年建成。Tevatron固然是當時最大的超導磁鐵用戶,但是它的貢獻在於花錢量產,而不是科學技術上的突破。

王所長的第三個例子是全球資訊網由CERN的一個職員發明,這是高能物理界用了幾十年的公關套路。我在三年前已經公開指出全球資訊網和高能物理沒有邏輯上的因果關係(Causation),純屬偶然的連帶關係(Association),就像愛因斯坦在專利局任職期間研究出了相對論,並不代表專利法有益於研究重力。當時有媒體特別去詢問王所長的回應,但是顯然他覺得這個已經被反駁的論點,仍然適合回收使用。

至於說「基礎科學還給西方帶來了科學的方法論」,也就是邏輯推理和歸納,考慮到他在文中剛剛示範了如何忽略和扭曲邏輯推理和歸納,我覺得實在有些讓人啼笑皆非。

王所長文章中的另一個主要邏輯矛盾,是他一方面強調「基礎科學的競爭也是國力的競爭」,「美國的大科學裝置……給他們帶來了巨大收益」,一方面卻特意不提美國在1993年裁掉了自己的大對撞機計劃(SSC)。如果大對撞機會有巨大的收益,為什麼美國不做?為什麼歐洲做了卻什麼都沒拿到?為什麼王所長自己連一個確實的論述都舉不出來?所謂的人才和儀器的引領作用,既然一個大對撞機的錢足夠做大約1000個生命科學上的實驗,也就可以發展1000個方向上的人才和儀器,那為什麼要浪費在一個連靠譜的理論基礎都沒有的項目上?

我一向強調,必須從事實和邏輯出發,來決定自己的立場,而不是為了其他的原因先決定立場,然後再去找理由。要判斷這兩種態度的差別,當然很容易,只須要仔細檢驗證據是否存在和邏輯是否嚴謹。像是美國的情報系統指控華為的產品有後門已經有三四年了,華為在海外有幾十萬臺機器,程序碼也願意讓人檢驗,到現在美國人還提不出實證,就成為他們自己無中生有的證據。

鼓吹大對撞機也是一樣的:高能物理界已經推銷了30多年,反對的意見至少在三年前就明白髮表,但如果鼓吹者還是找不出邏輯自洽的說法,連被反駁過的論點還在回收使用,這不正是其由立場決定說法的證據嗎?

相關焦點

  • 中昊光電王孟源:全光譜COB賦能健康照明【高工LED·高峰論壇】
    演講中,王孟源博士闡述了自身對健康照明的理解,並介紹了公司的相關亮點產品及實際應用。王孟源博士說,「如果能夠應用一些與智能相結合、遵守自然節律的光,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健康的。太陽光的光譜與色溫從早到晚不斷在變化,我們可以模擬這種變化來實現健康的照明環境。」以COB封裝見長的中昊光電,確立了兩大產品研發路線:第一類是專業及細分商業照明COB,其中就包含全光譜及健康光源系列。
  • 專訪王孟源:這個世界有太多實際問題需要聰明人來解決
    日前,我們採訪了王孟源先生,和他聊了聊物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 王孟源表示,中國科學界要有健康的發展,除了政府出錢之外,還必須要避免非理性、商業性的炒作、流行等等歪風,這只能靠行內人自我監督,不能和稀泥、看面子。美國主導的高能物理,是前車之鑑。】
  • 王孟源:宣傳中國的量子衛星,別把「哥本哈根解釋」混進來
    近日,觀察者網就一些熱點的基礎科研問題,再次請教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王孟源先生,這些問答已經刊登在王先生的博客上,我們也刊載如下: 觀察者網: 1 今年中國大陸發射了量子衛星,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再次得到無漏洞驗證,具體報導見《愛因斯坦和玻爾的世紀爭論,在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上得到檢驗》。
  • 王孟源:糖尿病已是嚴重公共健康問題,建議開徵果糖冷飲稅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孟源】 在1970年代,肥胖症以及它所帶來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和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多囊卵巢綜合症等等)開始成為美國公共健康的頭號問題。
  • 王孟源:波音本末倒置 中國載人登月卻大有可為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孟源】 我在今年四月初的《737Max必須重新認證》一文中,詳細介紹了737Max問題的來龍去脈。最近有消息傳出,南方航空也在四月就決定要取消所有後續的737Max訂單,但是客機行業的慣例是不能退訂金的。
  • 【原創】中昊光電王孟源:健康照明來自「健康」COB
    【原創】中昊光電王孟源:健康照明來自「健康」COB 文章來源自:高工LED
  • 王孟源:自私小氣,也可以是美國總統的「施政理念」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孟源】 當前輿論對川普(Trump)的政策,分析報導已經是盈篇累牘,但是英美的主流媒體如衛報(Guardian)、BBC、CNN、紐約時報(NY Times)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固然失之於尖刻偏頗,其他能維持客觀態度的,往往也專注於皮毛:或是迷於形式,著重在Trump的Twitter偏好,或是只針對Trump
  • 王孟源:波音737MAX的缺陷是低級的,是內部組織文化腐敗的結果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孟源】 4月4日,埃塞航空ET302航班空難首份官方調查報告公布,隨後,波音CEO丹尼斯·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就兩起波音737 MAX 8型飛機墜機事故,首次向公眾承認是新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MCAS)導致了這兩起近350人死亡的空難。
  • 王孟源:回答王貽芳所長,高能所更該攻克什麼技術
    王所長計劃建造的CEPC和SSPC,總預算是1400億人民幣,假設這是今年的幣值,依當前的匯率等同210億美元,基本上和LHC的總價一樣。但是SSPC的尺寸比LHC大四倍,能階高七倍多,照理應該貴四到七倍之間。
  • 王孟源:中國要崛起,基礎科研需要「講實話」
    那學術界要能夠吸引人才,要能夠讓人才發揮作用,它的環境好壞最大的決定因素就在於你怎麼處理假大空,怎麼遏制假大空。剛好這個我一直認為中國政府是全世界效率最高、最理性的政府,但是仍然有一些小的瑕疵,這個學術界的管理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後來也一直(繼續)談這些假大空的問題。事實上你把假大空三件事情放在一起,就不是一個很精確的說法,假、大、跟空,是三件完全不同的事。
  • 孟源入選「最美旅遊警察」
    本報訊(焦作觀察記者成安林)近日,由全國旅遊景區治安工作協調小組主辦的全國旅遊景區「最美旅遊警察」網絡評選活動已在「平安西湖景區」公眾號平臺啟動,修武縣公安局旅遊警察大隊副大隊長孟源成功入選。
  • 從事基礎科學,更應該站著把錢掙了
    「這與基礎科學本身的屬性有關。純科學研究不以應用和產業為目的,也意味著其不能被估值和拿來致富。「麥克斯韋到1879年死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電子理論、電子方程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用,孟德爾發現的遺傳規律在30年內無人問津。」在三食簡餐的實驗室外,是這個被房、車和整個消費主義所定義的社會。
  • 王孟源:為什麼國際物理界沒有太重視悟空的這次發現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孟源】 【編者按:中國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近期宣布了新的科學發現,國內外媒體對此有不同表述,有些媒體稱「可能發現了暗物質」,並視其為重大科學成果,但也有一些媒體採用了更加謹慎的表述。
  • 國際直線對撞機參考設計方案出臺
    本報北京2月12日訊(記者祝魏瑋)2月8日,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ICFA)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向全球宣布,擬議中的未來國際高能物理加速器——國際直線對撞機(ILC)已完成參考設計和參考造價。 國際直線對撞機是擬議中的未來國際高能物理加速器,是粒子物理學家研究質量起源,探索暗物質、暗能量以及空間和時間的基本性質的工具。
  • 劉洋 成功冷靜處理飛鳥撞機事件
    在上海工作的張鵬當年是班裡的班長,在張鵬看來,劉洋「脾氣挺溫和,性格很堅毅,是很努力的一個女生」。劉洋的同桌李倩說,印象較深的是她不服輸的勁頭。王秀菊是劉洋在鄭州三中時的班主任,雖然已過去近20年,但王老師對劉洋依然印象深刻,她說,劉洋能走到今天,和她「穩重、有毅力、好學」的性格分不開。那時,劉洋衣著、舉止都很樸素,但她很靈活,學習特別刻苦,成績在班裡一直都是前幾名。
  • 「圓桌」基礎科學的無用之大用 | 甲子引力
    圓桌現場實錄如下:張一甲:今天特別開心能夠就「基礎科學的無用之大用」展開討論,今天下午同時並行四個會場,我自己本身是學數學出身,雖然一直在科技創新創業的一線泡著,但忙裡偷閒的時候還是有一顆有趣而無用的靈魂
  • 王孟源:谷歌量子計算機距離實用至少還有九個數量級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孟源】 上個月,NASA大意提前洩露了Google的量子霸權論文,因為違反了Google公關部門的計劃,所以很快就撤下。其後,Google遵循典型的商業炒作方案,始終三緘其口,一直到2019年10月23日,論文正式在《Nature》發表,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公關吹噓,鋪天蓋地而來。
  • 科學發展的「單項」循環是導致現代基礎科學相對停滯的真正原因
    科學論述家前言針對眾多讀者的靈魂拷問,有時候真的會激發人的思考方式,一篇好的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往往不是正文,而是在評論區,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了。(註:詞語「單項」不等於單向,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暫且把愛因斯坦作為基礎科學發展時代的標籤,很多人認為,自從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去世後,人類的基礎科學開始停滯,沒有進一步的突破。其實這種說法不是空穴來風,但是這種說法也是不嚴謹的,沒從實際出發。
  • 《精靈寶可夢》有了龍屬性的Mega蜥蜴王,為何玩家依然覺得很弱?
    Mega蜥蜴王增幅的種族值基本上在雙攻以及速度上,速度達到了145也算是高速了,不過原本蜥蜴王的速度就不低,所以Mega蜥蜴王比較重點的地方在於輸出上的提升,屬性上也多了一個龍屬性,這對於增加打擊面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事情,然鵝,草龍屬性並不是什麼太好的屬性,最主要的弊病自然是四倍弱冰以及雙倍弱妖精,四倍弱冰就不說了,多了妖精系的屬性讓Mega蜥蜴王在妖精系猖獗的七代環境並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