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源:波音本末倒置 中國載人登月卻大有可為

2020-11-2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孟源】

我在今年四月初的《737Max必須重新認證》一文中,詳細介紹了737Max問題的來龍去脈。最近有消息傳出,南方航空也在四月就決定要取消所有後續的737Max訂單,但是客機行業的慣例是不能退訂金的。當然南方航空可以要求中國民航局或法院強制認定波音負擔100%的責任,不過更大的可能是要把訂單轉為787。

這裡的問題在于波音的漏子已經大到連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都不敢再幫忙遮掩的地步,結果是美國媒體(尤其是《紐約時報》)又得到了一連串的爆料。其中有關737Max的,仍然集中在MCAS那套飛控軟體的諸般細節上,所以表面上雖然難堪,實際上卻幫助波音遮掩了氣動設計的真正問題。但是後來連生產787的南卡羅萊納州(South Carolina)工廠也鬧出一大堆醜聞;其本質是波音在過去十幾年,為了降低成本、提升利潤,在人事和管理上亂抄捷徑,已經是整個公司每個部門都腐爛到底。這一方面證實了我在《737Max必須重新認證》一文中的邏輯推論,另一方面卻暗示了787很可能也帶著一身的病。波音佔有全世界民航客機市場的一半,未來各國的航空公司和乘客如何自求多福,實在是個大大的難題。

在軍用市場方面,美國國防部代理部長派屈克·沙納漢(Patrick Shanahan)在六月23日因家庭醜聞而辭職,美國總統川普最後決定讓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接手國防部。沙納漢是波音高管出身,埃斯珀卻是雷神公司(Raytheon)的人。沙納漢在國防部當主管雖然不久,但是積極主動地做出了許多重大的採購決定:不但無視KC-46加油機的一大串毛病,逕行增發獎金;空軍的新教練機和海軍的艦載無人加油機,亦即軍方過去幾年最大的兩筆新航空訂單也都很巧合地給了波音;連正在準備退役的F-15都重新畫上口紅、粉墨登場,要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 Company) F-35的生意。

當然人去政息,到了7月23日,波音反過來宣布要提前退出價值850億美元的GBSD(Ground Based Strategic Deterrent,陸基戰略威懾,其實就是美國新一代的陸基核彈道飛彈)競標;這個肥得流油的項目(金額和大對撞機的實際價格相當),現在基本已經落入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的口袋裡。好玩的是,在2017年的上一輪競爭中,沙納漢作為剛上任的副國防部長,主持了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淘汰出局的決定。

回顧了民用航空、軍用航空和軍用航天,我們終於可以言歸正傳,來談本文的真正主題,也就是波音的民用航天生意。

美國的民用航天由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主管。在Space Shuttle(太空梭,或太空梭)計劃嚴重超支並且連續出事之後,只能回歸舊式的大火箭。

在2004年,小布希如同今日的川普一樣,也突發奇想,要重新載人登月。於是NASA啟動了長達30年、總額2300億美元的Constellation(星座)計劃,開始設計Ares I和Ares V兩型火箭,低軌道(LEO,Low Earth Orbit)最大載重能力將達到188公噸。不過歐巴馬上臺之後,發現NASA執行效率極低,五年多下來什么正事都沒幹,基本上純粹是對承包商的利益輸送,於是在2010年初取消了整個計劃。

但是NASA那麼大的官僚體系,再加上政治能量極大的承包商,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都要繼續吃飯,沒有個名目也不行,於是把計劃和火箭都換了同一個名字,成為Space Launch System(SLS,空間發射系統)。借著回收使用太空梭(Shuttle)的各種既有子系統(包括火箭引擎、燃料箱和助推器,獵戶座載人艙則是太陽神的放大版,所以真正換了的就只有火箭殼子和電子系統),低軌道最大載重能力降到70公噸(然後將增加到130公噸),每年的預算則勉強壓低到20億美元左右。就這樣因陋就簡的設計,九年下來同樣也是一再拖延,例如原本(2013年時)預期在2017年首飛,結果每年延後半年,現在的計劃是明年六月;但是如同英文裡常說的: Don’t hold your breath。

那麼這個十幾年來拿了錢不幹事的承包商是誰呢?是一小一大兩個:負責Orion載人艙的是洛克希德,佔了絕大份額的SLS火箭主體則由波音包辦。

引發我寫這篇文章的,是以下這個有關波音SLS火箭生意的最新爆料:https://arstechnica.com/science/2019/08/rocket-scientist-says-that-boeing-squelched-work-on-propellant-depots/;它的消息來源則是George Sowers(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空間資源教授)。

2009年時,Sowers教授還在ULA(United Launch Alliance,聯合發射聯盟,這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2006年合資成立的新公司,負責統合兩者以往賣給NASA的老產品,以期消弭競爭,維持較高的利潤率)任職,做一個研發計劃主管。他的構想是直接利用既有的20+噸級載重火箭(即Atlas V和Delta IV,都是ULA的產品;前者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後者原屬波音)推送Centaur(半人馬,也歸ULA管,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這是目前還在飛的美國太空飛行器中的老爺爺,1962年首飛,比阿波羅計劃的前身雙子座還要早)上面級,把燃料(在阿波羅計劃裡,佔總載重的70%)、登月飛行器和太空人分幾次送上近地軌道,組合之後再飛往月球。

這個主意(叫做Distributed Launch)在60多年前太空時代剛開始,就已經被仔細考慮過了。後來Apollo還是採用一次性發射的設計,除了當時不差錢的時代背景之外,最主要的考慮,在於60年代的技術,無法把低溫液體燃料(Cryogenic Fuel,包括液氧和液氫,後者尤其是個大問題)在軌道上保存,只能在發射前直接加注入火箭。

Sowers教授注意到燃料冷藏技術已經今非昔比,而100+噸級和20+噸級載重火箭的價差卻比50年前高出許多,於是登月的最優解也就顛倒過來,而且差別極大,可以節省十倍以上的費用;這主要(次要的因素是發射燃料和補給,可以用風險高但是便宜的火箭)是因為他的ACES/Depot(Advanced Cryogenic Evolved Stage/Depot,先進低溫演進火箭級和儲藏倉;參見https://www.ulalaunch.com/docs/default-source/exploration/evolving-to-a-depot-based-space-transportation-architecture.pdf)不需要花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去開發新一代的100+噸級重載火箭(Heavy Lift Rocket),例如SLS。

ACES/Depot的上面級總成,由Centaur搭載一個附有遮陽罩的低溫燃料箱;只需要Atlas V-400這個基本型火箭就能發射進入軌道

做為ULA的大股東,波音自然不會容許一個一年1億美元(而且還要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平分)的生意,取代一年至少20億美元的SLS。於是先在2011年下令不準對外提起ACES計劃和「Depot」這個字眼,隨後Sowers教授和ULA的CEO(Michael Gass)也先後離職。Sowers尤其懷恨,但是人在航天工業,怎麼能得罪波音呢?一直到最近幾個月,波音真正成為過街老鼠,他才敢對媒體談起這件往事。

川普上任不久,就要求NASA在2028年之前完成載人登月;上個月副總統彭斯又宣布時限提前到2024年,NASA的執行計劃也隨之不斷修改。然而不論預算如何大幅增加,技術核心仍然是SLS。我們可以總結上文,得到兩個很強的邏輯結論:1)波音在八年前扼殺ACES/Depot,是絕佳的商業決定;2)既然SLS是由波音負責,別說2024年,就是2028年,NASA的載人登月也絕無成功的可能。

相對的,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還沒有正式啟動;目前先期上馬的一些準備項目,例如100+噸級的長徵九號火箭,仍然依循阿波羅和SLS的一次性發射思維路線,所以在資金和時間上的投入都非常大,風險也很高,隨之使得載人登月不可能在2035年之前完成。尤其中國在氫氧火箭引擎技術上,特別落後,不但不如美國,連日本都比不上。2016年才有20+噸級的長徵五號火箭完成首飛,隨即2017年的第二次發射失敗了,問題就出在第二級的YF-77氫氧火箭引擎上。

如果中方仔細研究一下(真是相當簡單的)ACES/Depot設計,就能揚長避短,繞過開發100+噸級火箭這個大難關,在長徵五號稍微成熟穩定之後,馬上可以開始載人登月計劃(因為長徵五號只須要送燃料,有些風險也可以承受)。如此一來,不但節省十倍左右的經費,而且在2030年之前就能成功。中國有那麼多航天人才,相信也一定有人注意到了類似的方案。

20+噸級的火箭,除了載人航天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實際應用;100+噸級的火箭,卻只有一次性發射載人登月這個唯一的用處。一旦有了換為前者來完成同樣任務的選項,而且還多快好省,那麼純粹為了發展100+噸級火箭技術而硬要去發展,就不只是極大的浪費,而且是本末倒置。我相信中國的航天從業人員,會做出正確的技術路線選擇。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觀察員福利

北京時間8月8日上午11點,王孟源博士將做客聊吧,與各位網友進行一小時的聊天。敬請參與。

相關焦點

  • 中國新一代載人航天飛船:2030年載人登月?還只有一個國家能做到
    據相關報導,這艘新一代飛船未來將會用來替代當年送英雄航天員楊利偉上太空的「神舟號」飛船,並且計劃於2030年執行中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目前仍然只有三國擁有載人航天能力中國自2003年楊利偉進入太空以來,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自主載人進入太空的國家。
  • 王孟源:波音737MAX的缺陷是低級的,是內部組織文化腐敗的結果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孟源】 4月4日,埃塞航空ET302航班空難首份官方調查報告公布,隨後,波音CEO丹尼斯·米倫伯格(Dennis Muilenburg)就兩起波音737 MAX 8型飛機墜機事故,首次向公眾承認是新的自動飛行控制系統(MCAS)導致了這兩起近350人死亡的空難。
  • 中國載人登月
    根據相關規劃,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規劃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測領域,將把十幾噸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地球軌道,2020年前後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因長徵五號稍作延遲)。嫦娥奔月載人登月技術上已經成熟這就和蘇聯月球採樣的直接回有著明顯不同,中國在月球軌道實現交會對接。很明顯在進一步驗證軌道對接技術和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 中國載人登月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之前實現目標
    ,公開了有關中國載人登月的最新設想報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俗稱921火箭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直接扛起了中國載人登月的大旗,而原先被寄予眾望的長徵九號已經消失在最新版的方案中了。預計在2022年秋天就可以進行首飛,也有可能推遲的2025年,2024年具備執行天宮空間站艙段平臺的發射能力,2030年有望實現中國載人登月,而彼時,長徵九號如果發展順利的話,才可能剛剛進行第一次試射。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調整,921火箭成主力,可能趕在美國前實現目標
    而我國月球探測的最終目標,是載人登月,並在月球建立基地。不過,要實現載人登月,僅僅依靠現在的長徵五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此前我國計劃中的載人登月火箭有長徵九號和921火箭,可是在最近開幕的2020航天大會上,這個計劃有了調整。
  • 中國徵服月球!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不得不說,可以登陸月球的「玉兔」,是中國登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只需將登月主體從探測器變為太空人即可;就載人飛行技術而言,從神舟五號開始,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七次。在一系列的飛行中,我們的太空人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試驗,太空飛行器生活體驗,艙外太空行走等。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任務:取2000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中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月球採樣返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縮小版的全程預演,是對載人登月全程技術的一次全程驗證。嫦娥五號的整個任務過程與阿波羅11號的任務過程類似,未來中國載人登月也將是這樣一個過程。
  •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因為美國此次的載人登月計劃並不是1972年之前的阿波羅計劃的簡單重複,而是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航空航天局與波音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型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進展並不順利,目前正在進行一系列的最後測試,4個助推火箭發動機預計將在今年秋季進行點火測試,2021年實現首次發射。該型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只有70噸,遠不及當年的土星5號。這也可能體現了阿爾忒彌斯計劃在理念和模式上與阿波羅計劃已經有了本質的不同。
  • 潮科技 | 波音提交登月用著陸器方案,擬由 SLS 發射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航小宇」(ID:MEMSensor),作者hangxiaoyucasc,原文題目《波音提交登月用著陸器方案,擬由SLS發射》,36氪經授權發布,略有刪減。 波音稱,其著陸器可作為一個整體由SLS-1B型火箭發射,能減少登月任務所需發射和對接次數 【《航天新聞》11月5日報導】波音公司11月5日宣布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而以當前全球的科技水準,如果一個國家能實現載人登月,毫無疑問是該國掌握人類最高科技的直觀體現。  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圓滿完成,接下來即將開啟第二階段——載人登月!  中國繞月工程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曾指出,中國最早2025年可實現載人登月。  而中國科學院的計劃,是在2030年左右完成中國人登月的壯舉。  如此看來,十年之內,中華民族就能實現數千年來的夢想,登上月球。
  • 中昊光電王孟源:全光譜COB賦能健康照明【高工LED·高峰論壇】
    演講中,王孟源博士闡述了自身對健康照明的理解,並介紹了公司的相關亮點產品及實際應用。王孟源博士說,「如果能夠應用一些與智能相結合、遵守自然節律的光,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健康的。太陽光的光譜與色溫從早到晚不斷在變化,我們可以模擬這種變化來實現健康的照明環境。」以COB封裝見長的中昊光電,確立了兩大產品研發路線:第一類是專業及細分商業照明COB,其中就包含全光譜及健康光源系列。
  • 美國載人登月計劃提前施行
    美國、中國、印度等國紛紛提供自己的宇宙航天能力,而像SpaceX、波音Starliner、貝佐斯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等民間太空機構也紛紛崛起,一場新的「太空大戰」一觸即發。,不要掉在中國的後面。
  • 神秘會議一錘定音,中國載人登月「路線之爭」塵埃落定
    而這場會議也沒有辜負粉絲們的期待,曝出來了「大料」:作為中國航天工程「皇冠上的明珠」——載人登月工程此前一直存在的「路線之爭」終於塵埃落定。本世紀以來,中國航天工程沿著美蘇曾經的腳步穩步推進。載人航天在過去被視為難以超越的障礙,隨著2003年秋神舟五號將楊利偉送上太空被打開了口子。
  • 中國2030年載人登月 2050年載人登火星
    中科院發布未來五十年中國科技發展路線圖   空間科技發展三大戰略目標 人民網 王蕾\攝   人民網科技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王蕾) 中國科學院10日發布我國面向2050年科技發展路線圖,其中的空間科技發展路線圖提出,2030年中國實現首次載人登月,2040年建立短期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2050年實現首次載人登陸火星。
  • 嫦娥五號登月取樣,中國載人登月啥時候能實現?總師:時間問題
    按照計劃來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成為中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也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與此同時,此次壯舉完成後,我國將成為四十年來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的國家,值得國人驕傲。實際上,在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今天,實現探測器登月取土已經不是難事,大家更為關注的是中國的載人登月何時實現。
  • 中國計劃2036年載人登月
    據BBC報導,中國計劃在2036年之前派太空人登陸月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另一項重大突破。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中將在最近的一次座談會上表示,中國力爭用15到20年的時間實現載人探月目標,為中華民族開拓利用地月空間邁出堅實的一步。張育林中將的這次講話也是中國首次確認載人探月計劃。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 中國何時載人登月?航天局:先搞技術攻關再論證
    中國何時載人登月?航天局:先搞技術攻關再論證2020-12-18 11:15出處/作者:快科技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ongxiaojun2       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成功,國內的無人探月計劃已經完成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
  • 中國載人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搶在美國之前登月
    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其中最重要則是在最新登月方案中,沒了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的身影,轉而由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又稱921火箭)扛起中國載人登月任務的大旗。
  • 專訪王孟源:這個世界有太多實際問題需要聰明人來解決
    【學習高能物理出身的王孟源,因視超弦理論為偽科學,反對中國建設下一代高能對撞機等觀點,引起廣泛的爭論,受到不少讀者的關注。日前,我們採訪了王孟源先生,和他聊了聊物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 王孟源表示,中國科學界要有健康的發展,除了政府出錢之外,還必須要避免非理性、商業性的炒作、流行等等歪風,這只能靠行內人自我監督,不能和稀泥、看面子。美國主導的高能物理,是前車之鑑。】
  • 載人登月發動機告捷!長程點火試車圓滿成功,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而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就是我國載人登月工程的主力運載工具。921新一代重型載人登月火箭921火箭是一款典型的CBC助推器-芯級通用構型火箭,波音公司德爾塔-4重型火箭、SpaceX公司重型獵鷹都是CBC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