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曾在贈王昌齡的詩寫道: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這裡的子規,就是杜鵑鳥。
關於杜鵑,有一個傳說,傳說在蜀國有一位君王,人稱為望帝,望帝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君主,但是繼承人,於是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很有民望了一位將軍,人稱從帝。
老望帝就隱居西山去了。
從帝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老百姓們過了一段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從帝在看到自己有了功績之後,開始變得獨斷專行,老百姓們苦不堪言。
消息傳到了西山望帝那裡,望帝想過去勸導從帝,可是發現自己被阻在城外進不去了。憂心的望帝於是變成了一隻杜鵑鳥,飛到王宮外面,不停地叫「民貴」「民貴」,但是從帝一直沒有聽懂望帝的叫聲,還派人撲殺這隻杜鵑鳥。
望帝苦苦哀叫,最後嘴巴都被鮮血染紅了。
因而,後世很多詩人都會用用杜鵑代表自己的冤屈和鄉愁。
「望帝春心託杜鵑」、「杜鵑啼血猿哀鳴」……
文學裡的杜鵑鳥給予是悽美的,然而,真實的杜鵑鳥,一定讓你大跌眼鏡。
簡介:
杜鵑鳥生活在北極圈以外的歐洲、非洲、亞洲等溫帶和熱帶地區。
全世界的杜鵑科鳥類超過136種,我國就有20多種,杜鵑鳥喜歡松毛蟲,毒蛾等著一些其他鳥類不敢吃的昆蟲,也是森林的好幫手了。
不過,誰家都會有熊孩子,杜鵑鳥家族也有一個極富盛名的惡魔——大杜鵑。
這貨,不管多大年紀,從來就不讓人省心。
這是咋回事呢?
一、極富盛名的陰謀家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杜鵑從來不自己築巢,也不喜歡自己孵蛋,總是把蛋生在別人的窩裡。
這一現象我們稱之為「巢寄生」。
之所以說大杜鵑是陰謀家,主要還是它在寄生宿主的選擇上,太有心機了。
首先,大杜鵑會選擇跟自己大小、形態和羽毛顏色相近的鳥類,比如:畫眉、東方大葦鶯,讓這些鳥替它孵蛋。
它的蛋會儘可能地跟宿主的蛋相近。
但是,其他鳥也不傻啊,突然多了個蛋肯定會被丟出去,所以大杜鵑不會在宿主之前下蛋。
它會趁宿主出門找食物的時候,偷偷飛到宿主家裡「踩點」,看看宿主生了幾個蛋了,如果只有一個,大杜鵑是肯定不敢生的,它會等宿主生的差不多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產下自己的蛋。
一般的鳥產卵需要20-60分鐘不等,大杜鵑只需要10秒鐘!
大杜鵑產下卵之後如果覺得巢裡太擁擠了,它還會把宿主的蛋踢出去。
鳥類又不會數數,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突然多了一個孩子,畢竟看著也跟自己孩子差不多,於是就精心孵化這個蛋了。
二、從小就是惡魔
大杜鵑的卵在胚胎中就已經部分發育了,所以,一般會比其他鳥先出來。
基因這個東西啊,就是這麼強大。
大杜鵑雛鳥也是從小就霸道,它先孵化出來以後想要獨享養父母的寵愛,會將養父母的蛋推出巢穴,如果是比它大的哥哥姐姐怎麼辦?
大杜鵑雛鳥也不是吃素的,它會使盡渾身力氣將那些柔弱的哥哥姐姐「拱」出去,直到自己長大為止。
大杜鵑雛鳥長得和宿主的雛鳥長得實在太像了,宿主根本分辨不出來這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反正就當親生的養了。
對於失蹤的那些孩子們,應該是意外吧,畢竟大自然這麼危險,失去一兩個孩子實在太常見了。
於是大杜鵑的雛鳥就這麼精心地被宿主餵養長大。
直到大杜鵑雛鳥離巢的時候養父母才能區別出來這不是自己的孩子。
雛鳥長大之後,又依舊繼承親生父母的事業,繼續成為一個陰謀家。
今天介紹的杜鵑鳥的故事,來源於《果殼給孩子的自然課》這一套叢書,全套6本,裡面有果殼團隊與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們精挑細選的180種動植物,為孩子們揭開大自然神奇而又有趣的一面。
如果你家裡有一個對自然界充滿的好奇的熊孩子,這套書的可可愛愛,一定能夠滿足他的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