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以"繁榮文化產業,共築亮麗北疆"為主題,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指導,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中青旅聯科(北京)公關顧問有限公司承辦的內蒙古自治區文化產業(線上)博覽交易會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呼和浩特舉行。
論壇邀請眾多行業專家、企業領袖共同圍繞內蒙古文化產業發展展開思想碰撞,出謀劃策。再析內蒙古的文旅融合、跨界創新,深入探討文旅產業發展新思路、新路徑、新趨勢。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旅遊與服務學院創始院長、亞洲旅遊產業論壇共同主席白長虹在現場帶來《世界級文旅目的地的打造與IP的創新運用》主題分享。
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旅遊與服務學院創始院長、亞洲旅遊產業論壇共同主席白長虹作主題發言
白長虹認為,"內蒙古如果想成為世界級文旅目的地,離不開對文旅IP的創新打造和巧妙運用。" 讓文化有魅力,讓消費有溫度,才能更好助力內蒙古文化產業穩定可持續發展。
以下為白長虹分享全文。
(本文根據演講實錄整理而來,略做刪減)
今天我圍繞著內蒙古如何的來打造世界級文旅的目的地,還有其中IP的創新應用,談幾點看法。
世界級文旅的目的地以前一說都是"大"詞,但是我認為從內蒙古的資源稟賦、從文旅市場需求和市場機會,從內蒙古的文化底色,從現在疫情之後內蒙古所確立的"低密度、高質量發展"這樣一個全新的戰略方向來看,內蒙古是有這樣的條件,通過一系列努力,應該可以取這樣的一個定位來發展內蒙古的文化旅遊產業。
第一,首先是要關注消費者。一個旅遊目的地的最大動力來自於消費動力,如今我們面臨消費升級,消費人群的變化,那麼在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打造中,內蒙古要特別的關注年輕消費者他們的力量和崛起,這其中特別是00後更為特殊,00後的這一代教育程度普遍較好,物資條件的滿足度也很高。前段時間推出的演講視頻《後浪》,是"前浪"為"後浪"拍的,而現實當中的"後浪"不買帳,因為在現在的年輕人眼裡一切都是那么正常,那麼自然,當然這裡只是說出評論裡一部分的觀點,而不是全部,需要區分的審視看待這個觀點。
我們說在旅遊消費群體當中,城市裡的中產這一批年輕、先鋒的旅遊消費者,他們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在他們的經歷當中,一般來說這部分人的孩子中很大一部分出過國,他們睜眼看過世界,也對比過。大部分從城市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通過網際網路以及自己的知識積累,也知道世界級是咋回事兒。他們內心裡從來沒有像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說:"睜眼看世紀,學習世界級",他們的概念當中,是以世界眼光來做來看待事物的,包括自己所要建設和成就的地方,他們都在以世界級的標準再衡量。因此他們的需求、他們的消費特徵決定了我們如何來打造高質量文旅產品。在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當中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尋求一種簡單的理由,不要給他們講那麼比較傳統雞湯,他們對雞湯、對傳統文化都有自己的解讀和理解,作為文化旅遊的從業者我們只要給出一個文化符號,特別是整體性的文化符號,他們可能就會走一走,看一看,去接觸,去嚮往。所以,這個力量是我們在打造一個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時候第一個要關注的,就是消費的力量,年輕消費者的力量,特別是00後這個新群體。這將會是尋求"低密度+高質量"轉型發展這樣一個新的戰略,以及打造世界級文旅目的地,最重要的力量來源之一。
就是關注內蒙古自身的文化。過去一說到內蒙古,就會說到自然資源稟賦多,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等等。實際上我們越深入了解,特別是旅遊和文化在行政部門上融合之後,大家慢慢的就會發現實際上內蒙古的文化底蘊是非常的多樣而豐厚的,那麼接下來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文化資源構成文旅產業發展中最強大的動力源泉。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往往也是文化特徵、文化魅力最強的地方,而這個條件內蒙古是具備的。
那麼接下來需要做的是什麼呢?首先對內蒙古所形成的多樣文化內涵要有認識,內蒙古絕不僅僅是草原文化,多樣的文化都存在其中。那麼這樣的文化當中,我們就要抓住特點去識別、去認識其中到底這些文化的內涵之下有那些的文化要素,而真對這些文化要素去識別它的消費產業的功能,怎麼轉化成產業的功能、消費的功能,從而對應最匹配度的旅遊市場。這其實要做的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真正的把文旅融合這個文章做透。要做透這個文章,跟當下旅遊消費觀念的改變也有一定的關係,大家都說文旅產業要升級,打造世界級的目的地,這樣的概念升級,不只是指觀光型消費,從旅遊消費的現象來看,它是一種叫做度假、休閒,消費者能夠待得住,對這兒有嚮往的。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它是從淺度的文化接觸,到深度的文化融合的一個過程,一旦有了這樣的轉變,才能夠帶來和支持文旅融合之下所形成的新發展。
內蒙古有大量的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如何把這些遺產加以利用,是需要進行一些改造和升級的,包括城市,包括草原、沙漠,也包括鄉村等等。如何在這個過程當中,把保留下來的自然文化的遺產和新的消費功能嫁接在一起,從而來滿足消費者對文化、對藝術、對休閒,甚至對創業創新的需求。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打造一個全新的"低密度+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要建設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應該去研究的一個領域。
在自然和文化遺產開發方面,國際古蹟遺址的理事會曾經通過幾項原則,我想這裡列出來給大家一個參考。
這正是我們未來需要關注的,就是說文化遺產的保護怎麼跟運用相結合?如何做到有規則、有導引、有行動的保護開發?國際古蹟遺址的理事會已經給出了很好的導向。
如何利用好新技術,今天的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等這些技術會幫助我們把過去很多不可能或者說不好實施連接的旅遊資源和消費市場連接起來,形成高密度、高質量、無障礙的連接和高效的對接。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產生一些全新的消費方式,全新的接觸方式。
形成世界級文旅目的地特別強調跨區域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內蒙古已經開始打造"萬裡茶道"這樣一個品牌,形成中俄蒙三個國家跨國的連結和互動,構成內蒙古文旅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
此外對內我們也要強調跨界的融入,促進文化、旅遊多維度融合,因為旅遊和文化的魅力常常是離的越遠,反倒越有吸引力,所以在國內幾個不同的經濟區,京津冀也好,長三角也好,粵港澳也好,事實上有很多的文章可做,形成跨區域的合作。
最後我想談一談基於文化本體,在產業化延伸方面可以用的一些手段。今天我特別提到了一個主題就是文旅的IP,怎麼能夠從過去的歷史和多樣化的文化中引入IP到原創,事實上這就是未來作為一個世界級目的地一定要有的能力。隨著IP的引入和開發,類別也越來越豐富,現在有遊戲IP、文學IP、形象IP、動畫IP、個人IP、小鎮IP,多種的IP都可以用到未來發展的過程當中來。
舉一個例子,赤峰是內蒙古的一個地級市,在這片土地上有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等等,有太多的文化的元素可以挖掘,我們說旅遊與文化結合的時候,一定要有整體性、一定要抓住其獨特的東西。那麼比如說契丹遼文化IP的打造,IP產業鏈運營及推廣步驟。我們現在已經圍繞著契丹遼文化所發展出的IP形象做了一些努力,目前已經形成了這種基礎的形象,形成了基礎形象之後,無論在服裝上還是在社會關係當中的角色中,都是可以做出非常多元的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進行故事化,多元化的文化衍生和創作,這方面我們也對比了國際上多個IP的原創所形成的目的地發展的一些經驗。
事實告訴我們,內蒙古的文旅產業在這個方面的文章我們可以做很多,比如克什克騰鎮、烏蘭布統草原、達爾湖等等的IP原創,然後運用多個IP形象,做出更多的文章,包括紀念品、禮儀,產業的鏈條和活動。
所以,未來圍繞著"低密度+高質量",只要結合上新的創意,還是有很多內容可做,像西班牙的藍精靈的IP村,波蘭的礦業遺蹟,我們內蒙古也有好多礦業遺蹟,可以在一種新的結合形式和改造利用上做些文章。
最後我想說的是內蒙古有這麼好的資源稟賦,有著非常強大的已經形成的市場吸引力和市場的魅力。現在我們需要努力的就是把內蒙古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底色發揮好,如何把文化產業用創新的模式去承載。今天我所說到的這些路徑、方法和一些創新的方向,提供給各位朋友們來思考。
責任編輯: WY-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