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炸機是一種可以遠程打擊的戰略機種,對於一個空軍大國來講轟炸機的打擊能力直接關係到作戰能力的大小,美國和俄羅斯都擁有著規模龐大的戰略轟炸機機隊,我國轟炸機部隊也在迅速發展中。近日國產「新型」轟炸機轟-6J和轟-6G奔赴南海進行演練的消息剛剛傳出了就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很多人都覺得轟-6K已經是國產轟-6戰機的終結版了,沒想到的是轟-6N、轟-6J、轟-6G又繼續出來了。據悉轟-6目前已經出了十幾個型號,再發展下去26個英文字母可能就真的不夠用了。
轟-6是中國在蘇聯圖-16基礎上仿製出來的中程轟炸機,於1969年開始批量生產,至今製造了轟-6甲、轟-6D、轟-6H、轟-6K、轟-6M、轟-6G、轟-6J、轟-6N、轟油-6等十餘個型號,可以說轟-6是我國隱身轟炸機研製成功之前轟炸機的絕對主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局勢的變化,早期型號的轟-6無論是在航程、載彈量又或者是遠程打擊能力方面都已無法滿足作戰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就在轟-6基礎上研發了可以攜帶6枚長劍-20巡航飛彈的轟-6K,由於轟-6K打擊能力強悍因此也被很多人稱為「戰神」。轟-6K雖然在外形上跟之前的轟-6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但其座艙、操縱系統、電子戰系統都非常符合現代作戰的需求,在轟-20正式服役並生成戰鬥力之前轟-6K還是能夠頂一陣子的。
恐怕不少人也跟我一樣本以為轟-6發展到「戰神」級別就不會繼續出改進型號了,沒想到的是加油版轟-6N在2019年國慶閱兵儀式上正式亮相,轟-6K海軍版轟-6J和電子幹擾版轟-6G如今也被證實了。實在想不到「老兵」轟-6居然還能這麼受器重,畢竟大家期盼轟-20已經很久而轟-6的潛力也的確是挖掘殆盡只夠應急。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問了,美俄的轟炸機也都服役很多年了仍然要用,為何轟-6改進型號只能算應急?對此我只想說B-52、B-1B、圖-160、圖-95等這些美俄戰略轟炸機雖然年代也比較久遠但載彈量通常高達20噸以上,航程也可以達到1萬公裡,轟-6就算再怎麼改進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性能。
整體來講轟-6的這些新改進型號能夠滿足當前的作戰需求,但從長遠來看我國還是需要類似B-2隱身轟炸機一樣的大型遠程隱身戰略轟炸機才能夠具備更強大的威懾力,轟-6新型號的不斷推出也恰恰說明了我國對通用轟炸機平臺的需求是急迫的,而這種緊迫感也只能等待尚未首飛的轟-20來緩解了。
日思夜想的轟-20,你什麼時候才能露個相?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武器小站(wuqixiao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