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地放出射線(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直到衰變形成穩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變產物)。衰變時放出的能量稱為衰變能量。原子序數在83(鉍)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數小於83的元素(如鎝)也具有放射性。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在研究鈾鹽的實驗中,首先發現了鈾原子核的天然放射性。在進一步研究中,他發現鈾鹽所放出的這種射線能使空氣電離,也可以穿透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他還發現,外界壓強和溫度等因素的變化不會對實驗產生任何影響。貝克勒爾的這一發現意義深遠,它使人們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有了更新的認識,並由此打開了原子核物理學的大門。
觀眾通過將展臺轉盤上的不同物品塊(鑰匙、鈾礦、一般礦石、鉛筆)轉入抽屜模型,通過顯示器觀察模型內部底片是否感光,讓觀眾通過實驗探索重新了解科學家發現物體釋放射線(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的過程,從而了解放射性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