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人科學家錢煦:千古家訓我們至今聆聽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錢煦近日現身母校北京大學醫學部,與師生學者們分享自己的學術生涯與生活哲學。 李亞南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 題:美籍華人科學家錢煦:千古家訓我們至今聆聽

中新網記者 李亞南

「我將家族祠堂中古樸的家訓翻譯成英文講給身邊的女兒,她驚訝地說,這就是爸爸媽媽從小教育我們的方式。」年近九旬的美籍華人科學家錢煦說。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科學與藝術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錢煦近日現身母校北京大學醫學部,與師生學者們分享自己的學術生涯與生活哲學。

錢煦於上世紀30年代出生於北京。上世紀50年代,錢煦赴美深造,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隨後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任教。再次踏上祖籍國的土地,時間已經過了快半個世紀。

世紀之交的故土,令錢煦感到新奇又眷戀。他來到位於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錢王祠,尋根拜祖,聆聽家訓,參加錢氏宗親會的祭典,其父錢思亮也被列入名人堂。

錢思亮是錢武肅王第三十五世孫,曾任北京大學教授,1951年起,擔任臺灣大學校長十餘年。

「我從家庭教育中受益極多。我曾寫過一篇紀念文《爸爸,您是完人》。父親很少對我們說教,但是,我們做人做事都以他為榜樣。」錢煦說,母親則十分熱忱外向,自己的性格和行為方式都受到了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因此,錢煦坦言,自己也是個非常重視家庭的人。近年來,他又多次回到故鄉尋根拜祖,並帶著自己的家人一道,他希望後代都能了解、記住祖宗,記住錢氏精神的傳承。

令周圍人佩服的是,集美國四院院士於一身的錢煦,不僅是位「跨界奇才」——將生物學、工程學和醫學等完美融合,在跨國學術交流中也充當著重要角色,對中國生理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其本人也被人稱作「謙衝的醫學泰鬥,和藹的學術領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感慨說,自己有很多頭銜,但放在心中首位的永遠是「錢先生的學生」。在他心中,錢先生身上不僅融匯著跨學科前沿的學術思想,崇尚科學追求學術的精神,更有一種中華民族先賢遺留下來的「和合」的包容氣質。

經歷過變動的年代,不同文化的衝擊,學術探索的艱難險阻,錢煦依然輕鬆地說:「我可是一個樂活的人。」「順應環境」「快樂生活」是他掛在口頭的話。

「懂得與人合作,為團體服務是非常重要的。」錢煦幽默地說:「什麼功勞與人五五分就沒意思了,至少也要四六分嘛!」

「一朝中國人,永為中國人。」現在系在他心頭的,是在中國多所高校開設的錢煦班上的莘莘學子。除了專業知識,他講到最多的是怎樣找尋方向、持之以恆、樂於給予和誠實守信。

回憶近九十載人生歷程,錢煦說,幸運的是,不管身在何方,他都能適應環境,抓住機會,享受科學探索帶來的樂趣。更幸運的是,現在的他得以經常回到中國,在這裡講學,又「多了一點點意味」,他說,「一點難以言傳的美好意味」。(完)

相關焦點

  • [浙江]錢煦:家訓對我影響很深 讓我找到人生方向
    吳越王錢鏐後裔36世孫、當今全球傑出的華人科學家之一錢煦昨來杭記者 楊曉軒 攝  昨天上午9點,杭州錢王祠裡,迎來了吳越王錢鏐後裔36世孫、當今全球傑出的華人科學家之一的錢煦院士。戴著黃色飄帶,錢煦表情嚴肅,認真地敬獻花圈,燒香拜祭。當來到自己父親的雕塑前,他堅持要換上端莊的西裝,系上領帶,他說,這是一種尊重。
  • 一個人,一座校園:寫在錢煦教授退休之際
    錢煦教授在本月初正式退休了。616篇原創性論文,以及16本參與編輯的著作,是這位華人學術傳奇給世界留下的寶貴財富。縱觀錢煦教授60多年的學術生涯,可謂「但行正事,莫問前程」。2011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親自向他頒發美國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這是美國政府向科學家和工程師頒發的最高榮譽。他也是全球十多位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四院院士的頂尖學者之一。此外,錢煦教授也享有美國國家與發明家學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其他榮譽。
  • 天空不是極限:專訪華人學術傳奇,美國四院院士錢煦教授
    ▎藥明康德/報導(原文發表於2017年5月) 編者按:錢煦教授是華人學術界的一名傳奇。年近86歲的他集全美四大研究院(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醫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於一身,在美國歷史上鳳毛麟角,更是首名獲此殊榮的華人。他的學術生涯將生物學、工程學和醫學完美融合,對心血管系統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出於他在生理學領域的開創性貢獻,錢煦教授在2011年接受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先生親自頒發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 盤點幾位祖籍蘇州的美籍華人科學家
    吳健雄:1912.5.31-1997.2.16,生於江蘇省蘇州太倉瀏河鎮,美籍華人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1]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於廣東廣州,祖籍江蘇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
  • 專訪美國四大研究院院士錢煦教授:天空不是極限
    編者按:錢煦教授是華人學術界的一名傳奇。年近86歲的他集全美四大研究院(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醫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於一身,在美國歷史上鳳毛麟角,更是首名獲此殊榮的華人。他的學術生涯將生物學、工程學和醫學完美融合,對心血管系統進行了詳盡的研究。
  • 美籍華人科學家一語擊中中芯國際的最大短板,差距何止是光刻機?
    導語:美籍華人科學家一語擊中中芯國際的最大短板,差距何止是光刻機?而近日,一位美籍華人科學家一語擊中中芯國際的最大短板,差距何止是光刻機?但是差的不只是設備和技術,美籍華人科學家梁孟松一語擊中中芯國際的最大短板,他表示中芯國際缺少的不單單是光刻機,人才的不足是重中之重。
  • 1998年10月13日 美籍華人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10月13日 美籍華人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人羅伯特·B·勞克林、德國人霍斯特·施託默和美籍華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崔琦,以表彰他們發現了電子在強磁場中的分數量子化的霍爾效應。
  • 歷史上的今天1986年10月15日美籍華人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歷史上的今天1986年10月15日美籍華人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2013-09-10 16:17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科學網—美國科學院院士錢煦受聘清華大學名譽教授
    清華副校長邱勇為錢煦院士頒發聘書據清華大學網站4月9日消息,清華大學於近日聘請傑出華裔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錢煦教授為清華大學名譽教授。 錢煦,1931年生於北京,國際著名的華裔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醫學院院士、藝術和自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惠特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院長。錢煦在力學對基因表達和信號傳導的影響、整體與系統生理學、分子、細胞與組織生物工程學、細胞膜的生化特性與分子構建、穿過血管的大分子輸運等學術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
  • 美籍華人、諾獎獲得者崔琦回河南故裡省親(圖)
    4月21日至22日,闊別家鄉63年的美籍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教授攜家人回到老家河南寶豐縣肖旗鄉範莊村省親。
  • 中科大畢業的天才,未來最有可能獲諾獎的華人,為何入美籍?
    近些年以來,國內對於人才流失的問題一直都非常的看重,尤其是頂級科學家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其它國籍的問題,一度成為了老百香非常關注的話題,當然學者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外籍也為這些學者帶來了非常巨大的爭議,當然一些學者甚至被冠上了「叛國者」的罪名,那麼這些學者真的如外界所評價的那樣,屬於「叛國」行為嗎?今天編者就以一名未來最有可能獲得諾獎的華人女科學家為例,來解讀一下學者的國籍問題。
  • 錯失2017諾貝爾醫學獎:華人科學家的遺憾與期望
    該獎項是諾貝爾各獎項中頒發次數最多的,也是華人科學家獲獎最多的諾貝爾獎項。今年的物理學獎又將花落誰家呢?不過,除了以上兩大獎項,物理學獎在全球華人諾獎成績單裡也佔據重要位置。據統計,自諾貝爾獎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1956年,31歲的李政道和35歲的楊振寧提出「李-楊假說」,成功挑戰愛因斯坦理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突破,於1957年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中國唯一一個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字,卻讓家族富了幾百年
    答案是,貝家的家訓。貝氏家族的家訓很簡單,只有30個字:「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事實上,貝家的家訓很有道理。無論何時,世界上不缺乏有錢人,但很多人沒能守住祖輩留下來的家產。就拿民初的首富盛宣懷來說,他辛辛苦苦打拼下來的家業,結果被最寵愛的兒子盛恩頤敗得一乾二淨。
  • 美籍華人女孩陽冰再次尋親,大家幫幫忙
    美籍華人女孩陽冰再次尋親,大家幫幫忙
  • 美籍華人英語口語課走進河寧社區螢火蟲課堂
    為提高孩子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互動性,河口區河口街道團工委邀請美籍華人林小凱,為河寧社區「螢火蟲學堂」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英語互動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感受英語的魅力,體會一下純美式英語對話。
  • 美、法、加科學家分享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位華人曾獲此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陳沁涵)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 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Donna Strickland,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1986年10月15日 美籍華人李遠哲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6年10月15日,李遠哲博士榮獲該年諾貝爾化學獎,為炎黃子孫增添了光彩和榮譽,美國華人引以自豪。李遠哲是繼美國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和丁肇中之後,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美籍華人。他也是第一位獲得這項獎金的原籍為臺灣省的科學家。1936年,李遠哲出生在臺灣新竹縣,父親李澤藩是一位八十高齡的臺灣老畫家。
  • 美籍院士說華為要是韜光養晦,就不會被限制了,現在是自找的?
    美籍院士說華為要是懂得韜光養晦,就不會被美國限制了。首先說一下,這個美籍華人院士叫馬佐平,他是世界著名的微納電子科學家。原籍浙江東陽, 1945年11月生於甘肅省蘭州市,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耶魯大學電機系系主任、耶魯大學微電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天津大學名譽教授。
  • 石家莊建成全國首個家風家訓主題公園
    李鵬茹 攝  「勤勞節儉,乃治家上策」「勞則善心生,養德、養身鹹在焉」……4月25日,筆者在新近完成改造的省會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兒少公園)看到,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市民。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公園。  一進入公園,「家風家訓」四個大字便映入眼帘。
  • 細數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榜樣!
    又有多少的中國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呢?不要著急,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或者諾貝爾獎的11位中國華人。雖然目前他們有些已經移民到國外,甚至也有去世了的,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們獲得的成就,已經做出的貢獻!1、李政道李政道1935年出生於臺灣,是美亞生物科技公司創始人之一,美籍華裔科學家,免疫基因學者、美籍華人李政道博士是美國骨髓資料庫的創始人,被譽為"血清之父",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幹細胞臨床實驗室專家。李政道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楊振寧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