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發微生物技術空調衣 再不怕運動溼透衣服

2020-11-30 太平洋電腦網

想必有不少朋友喜歡運動,不難發現運動過後衣服都會因為出汗而溼透,黏身感覺超級不好,除了換一件新衣服之外,還有其他方法避免衣服因出汗弄溼透呢?基於此,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材料科學研究人員近日研發出微生物技術空調衣,可保證強效排汗和皮膚乾燥。。。

據了解,該空調衣分為兩層,一層為內襯,一層為微生物層。在微生物層上,設計者根據人體最容易出汗的區域而提供了多個散熱孔,這些散熱孔附近擁有一些對熱量和潮氣特別敏感的微生物。當人體開始排汗時,這些微生物就會脹大,從而使衣服上的氣孔開放,幫助更好的排汗和散熱。而當人體逐漸冷卻,這些微生物又會縮小,使氣孔閉合。

據介紹,這些微生物耐用性非常好,經過100次的開合後依舊保持了相當高的敏感性,衣服的性能不會下降。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研發人體電池:手機不怕沒電
    據外媒報導,來自麻省理工(MIT)的科研人員正在研發一種,可以將人類在行走中產生的機械能轉變成電能的技術。也就是說,只要你在動,那麼你的電池就會一直有電。麻省理工研發人體電池(圖片來自cnBeta)    從技術層面上來看,只需要兩片鋰合金薄片作為電極,用多孔聚合物層將它們分開
  • 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成功開發生物傳感器可加入衣服
    而在最近,位於麻省理工學院(MIT) 的研究人員以及在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Caltech) 就分別宣布,已研發出兩款的可穿戴式電子儀器,其中前者的設備將可縫製至衣服上以監測用戶健康狀況,而後者則可直接貼在皮膚上藉此進行監測。
  • 視頻 l 原來麻省理工列印"會呼吸"服裝的3D印表機是它!
    Balance 合作3D列印會呼吸的衣服記憶猶新吧?製作這些衣服的面料上有許多排汗的小孔,隨著人體排汗量的增加會這些孔將自動打開,當熱量排出之後小孔將自動閉合。控制這些小孔張開、閉合的神秘材料是一種納豆細菌生物混合液體。麻省理工的大咖們是通過一臺模塊化的智能液體材料3D印表機,將這種生物混合液體材料列印到服裝面料上的。
  • 麻省理工偷了加州理工大炮
    麻省理工偷了加州理工大炮  20年前同一天,這門100多年歷史的加農炮已經丟過一次  本報綜合報導 美國各大名校一直以來明爭暗鬥,除了比拼學術成就、爭搶資源和優秀學生外,搞起惡作劇來也是花樣百出。  為報復,偷大炮  3月28日,麻省理工偷走了這門大炮,截至4月8日,這門具有歷史價值的「費林明大炮」仍然放在麻省理工校園內,旁邊放了一塊石板,上面寫著:「前任主人:加州理工學院」。  參與這次行動的學生還在石板上得意揚揚地講述了他們的行動過程。原來他們自稱是一個搬家公司的員工,還出示了精心偽造的證件,騙過加州理工的保安人員,大搖大擺地把大炮運了出來。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屆的扛把子?
    麻省理工的校園就在波士頓地鐵紅線上的肯德爾站旁邊,周圍有各種美食、娛樂、甚至是其他社交場所。學生們可以很容易地乘坐火車去薩默維爾、波士頓市中心、牙買加平原、羅克斯伯裡等地旅行。 和加州理工一樣,麻省理工也為本科生提供11棟宿舍樓。每個宿舍都配備專門的宿舍管理團隊,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 麻省理工研發出半導體薄膜製作新方法
    麻省理工研發出半導體薄膜製作新方法 胡薇 發表於 2018-10-28 09:29:12 麻省理工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一種新的技術,這種技術除了矽以外還可以使用其他一系列特殊材料製成超薄半導體薄膜
  • 麻省理工研發Cheetah 3獵豹機器人 移動不靠視覺
    近日,據外媒MIT NEWS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研製了一款名為「Cheetah 3獵豹機器人」的AI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移動過程完全不需要視覺,將傳統機器人所需的攝像頭視覺徹底拿掉。據悉,該機器人採用了麻省理工學院相關團隊的最新算法,這讓其在沒有攝像設備的輔助下也可以完成行走樓梯、過狹隘地帶等對細節要求較高的動作。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下表簡單概述了Caltech和MIT之間的區別:可以看到,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那麼,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因素:班級規模和校園人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學校。
  • 加州理工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加州理工學院位於西海岸加州洛杉磯附近的帕薩迪納市,而麻省理工學院位於東海岸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郊外的劍橋市,兩校相距甚遠。 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還是教授數量,麻省理工都比加州理工要多得多。儘管兩所大學的師生比一樣,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接觸到的教授人數是加州理工的三倍多。 那麼,這裡就涉及到兩個因素:班級規模和校園人口。
  • 猿輔導在線教育被麻省理工「點名」,原因是什麼
    猿輔導入選50家聰明公司據悉,在11月19日舉辦的EmTech China2020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年度「50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很榮幸猿輔導在線教育代表行業入選。一同上榜的還有騰訊、華為、美團、特斯拉、英偉達等國內外巨頭公司。
  • 奧克斯熱霸空調 冬天再冷也不怕
    中國空調業制熱新標杆、中國南北極科考隊指定專用產品、5大國家發明專利技術成果結晶、零下25度超低溫啟動、超強制熱熱量增加30%、節能省電同比減少30%耗電量。攜「零下25度超低溫運行、制熱量增加30%、耗電量減少30%」三大核心優勢,「噴氣增焓專利技術、雙缸變容技術、多排冷凝器專利技術、第四代智能化霜專利技術、Hydro-自動水洗專利技術」等5大國家發明專利技術,全面挑戰空調冬季制熱極限,率先將中國帶入全民取暖用熱霸的普及時代。在今年這個數九嚴寒的冬季,眾多奧克斯用戶表示,有了「奧克斯熱霸」、「冬天再冷也不怕」。
  • 本碩博連讀,34歲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他研發"超薄皮膚"轟動國際!
    近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你信了嗎?
    最近網上流傳了幾篇內容類似,標題辣眼的文章,類似《「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印度理工為何這麼牛?》,大意就是說印度理工學院是世界頂級名校,在印度人眼中,甚至遠遠勝於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以頂尖的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而著名,擁有麻省理工人工智慧實驗室(MIT CSAIL)、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
  • 生物界欠果蠅一個諾貝爾獎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最新APP科技英語學習專題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擁有118年歷史的全球著名技術商業類期刊,近日發布了中英文版APP1.0版本,其中包括《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英文原版雜誌上的全部內容以及更多精選文章,全面整合多方數據源、產業信息、實驗室情報,通過綜合報導和分析拓展讀者的知識縱深。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來麻省理工」,印度理工究竟有多牛?
    作為世界一流強校的麻省理工學院,其對美國社會乃至世界都作出了不小的貢獻。科研上,麻省理工學院曾教出過97位諾貝爾獎得主和8位菲爾茲獎得主。就連運動上,麻省理工學院也曾擁有分別獲得兩枚奧運金牌的學生。但如果說印度有一間學校比麻省理工學院更牛,你會相信嗎?
  • 麻省理工Vs加州理工 美國兩大名校鬥法惡作劇
    搗蛋鬼偷大炮 立牌以示紀念  為實施這一計劃,麻省理工的學生編造了一家子虛烏有的公司「豪和塞爾搬運公司」,用偽造的文件騙過加州理工學院的保安。隨後,一家真正的搬運公司把這尊加農炮從西海岸的加州運到了東海岸的麻薩諸塞州。  這尊大炮現正擺放在麻省理工校園內的一處空地上,緊鄰一片草坪,炮口對準加州理工所在城市帕薩迪納的方向。
  • 謝爾頓為何嘲笑霍華德的母校麻省理工
    除了霍華德只是一個碩士之外,主要原因是因為霍華德是麻省理工畢業的,而謝爾頓卻是加州理工畢業的。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理工類學校,都在美國,然而這兩個學校卻一向不對付,學生之間也會互相嘲笑惡搞。實際上,在很多國家,頂級名校之間都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競爭關係,惺惺相惜又互不服氣,這種情愫,在兩個學校的學生之間特別明顯。
  • 謝爾頓為何嘲笑霍華德畢業於麻省理工
    除了霍華德只是一個碩士之外,主要原因是因為霍華德是麻省理工畢業的,而謝爾頓卻是加州理工畢業的。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理工類學校,都在美國,然而這兩個學校卻一向不對付,學生之間也會互相嘲笑惡搞。實際上,在很多國家,頂級名校之間都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競爭關係,惺惺相惜又互不服氣,這種情愫,在兩個學校的學生之間特別明顯。
  • 兩位清華校友上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
    兩位清華校友上榜麻省理工「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清華新聞網6月20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6月1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辦的《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MIT Technology Review)公布了2019年度TR35(35 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即全球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名單。
  • 權威發布:《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自 2001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評選出當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這份在全球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榜單曾精準預測了腦機接口、智能手錶、癌症基因療法、深度學習等諸多熱門技術的崛起。當然,與其說是「預測」,不如說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站在全球科技最前沿,目睹了科技創新的百年變遷後的一種沉澱,是對科研邁向產業的可行性分析,是對技術商業化及影響力的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