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甲基化是由一種叫做甲基轉移酶的酶來完成的,這種酶以特定的模式用甲基修飾DNA,在DNA上形成表觀遺傳層。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努力分辨出哪種酶負責哪種模式。但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丹麥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nish)諾和諾德基金會生物可持續性中心(Novo Nordisk Foundation Center for Biosustainability, DTU Biosustainability)的科學家們將酶與兩種細菌的特定甲基化模式結合起來
-
DNA甲基化 |「雙面間諜」或將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思路!
毫無疑問,胞嘧啶甲基化的缺陷與發育異常、遺傳疾病以及癌症有關。最新的一項研究中,La Jolla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之間的平衡是如何阻止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阻止癌症發展的。
-
DNA甲基化
好多讀者說找不到我們公眾號了大家星標一下,下回就能正常看到推送了喲~DNA甲基化在DNA共價修飾中,最主要的就是DNA甲基化。在DNA鹼基上增加甲基基團的化學修飾稱為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在除酵母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多發生於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在哺乳動物中,5mC大多發生於CpG二核苷酸中,而CpG常常在基因5′-端的調控區成簇串聯排列,構成CpG島,大小為300〜3 000 bp。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_DNA甲基化生物...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
-
DNA甲基化——甲基化DNA PCR & NGS 分析試劑盒
即未甲基化的胞嘧啶殘基被脫氨成尿嘧啶,甲基化的胞嘧啶(5-mC)殘基不受影響,這使PCR擴增可將尿嘧啶視為胸腺嘧啶,將5-mC或5-hmC識別為胞嘧啶。 這樣便能夠區分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胞嘧啶殘基,從而提供有關DNA甲基化區域的單核苷酸解析度信息。要成功地進行DNA甲基化研究,必須進行完全轉化,並減少通常由於嚴酷的化學反應而導致的DNA降解量。
-
美國科學家發現引發癌症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和CDI的成員,Catherine Do博士說:「我們的等位基因特異性甲基化的密集圖譜(即基因變異導致的DNA甲基化失衡)將有助於其他科學家將他們的工作重點放在與疾病最相關的基因變異上。因為我們還深入研究了這種現象的機制,以了解它如何導致疾病易感性,所以我們的研究將有助於為個性化藥物和藥物開發確定新的生物途徑。」
-
DNA甲基化是怎麼形成的?
DNA 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正常細胞功能、遺傳印記、胚胎發育以及人類腫瘤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是目前新的研究熱點之一。
-
PNAS:起始性DNA甲基化發生的分子機制
DNA甲基化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普遍存在,參與轉錄調控、細胞分化等許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但目前關於DNA甲基化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楚。本項工作中,研究人員用釀酒酵母作為研究系統,在本身不存在甲基化的酵母基因組上建立DNA甲基化譜式,揭示了組蛋白H3 N端尾部對於DNA甲基化不可或缺的作用。
-
6mA甲基化-DNA甲基化研究新熱點
這個觀點生物學上的確存在證據,即在不發生DNA序列變化的前提下,基因功能發生可逆的變化。這種變化的常見的類型如: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染色體可及性變化等,統稱為表觀遺傳修飾。而引發這些變化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生命對所處環境變化做出的響應。
-
導入不含CpG島的DNA讓抵抗甲基化的CpG島發生甲基化
2017年5月5日/生物谷BIOON/---DNA上的化學標記會影響基因表達。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日本、西班牙和沙烏地阿拉伯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技術來校正這些化學標記發生的致病性異常。這些化學修飾統稱為表觀基因組,在發育和疾病中與基因組序列本身一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Nature:DNA甲基化分布圖
專題:Nature報導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修飾的一個重要機制,它能從一個DNA序列產生不同模式的基因表達。它對正常發育至關重要,其功能失常可引起癌症和其他異常。現在,研究人員利用高通量亞硫酸氫鹽測序與單分子測序相結合的方法,以核苷酸解析度獲得了在胚胎幹細胞中和在由它們形成的各種不同的細胞類型中DNA甲基化的一個分布圖。該分布圖顯示了基因組中甲基化隨細胞發育(如當胚胎幹細胞成熟成為神經細胞時)而變化的特定點。更具普遍意義的是,這種方法對於與發育生物學、癌症和再生醫學相關的細胞群的表觀遺傳分析將會是有價值的。
-
DNA甲基化研究方法(測序法)
關注我們,為您的科研路提速 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持正常細胞功能、遺傳印記、胚胎發育以及人類腫瘤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是目前新的研究熱點之一。DNA 甲基化及CpG島 DNA 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基因表觀修飾方式之一,可能存在於所有高等生物中。DNA 甲基化能關閉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則誘導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達。甲基化的主要形式有5-甲基胞嘧啶,N6-甲基腺嘌呤和7-甲基鳥嘌呤。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果實成熟受精細調控,近期研究顯示,表觀遺傳調控在果實成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大量成熟相關基因的表達與DNA甲基化狀態有關。DNA去甲基化酶基因SlDML2突變將導致基因組尺度的DNA超甲基化並顯著抑制果實成熟。作為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修飾,DNA甲基化主要通過影響基因的轉錄發揮功能。此外,也有報導認為DNA甲基化可調節mRNA可變剪切,進而在轉錄後水平影響基因表達。
-
組蛋白甲基化與DNA甲基化的關係
DNA甲基化需要進行基因篩選,由基因篩選識別出的一個基因被發現為一個與來自小鼠、蒼蠅和分裂酵母的組蛋白H3甲基轉移酶相關的蛋白編碼。這一發現將兩種類型的染色質更改聯繫在了一起:DNA甲基化和組蛋白甲基化。儘管DNA甲基化被認為是很多外源更改的關鍵,如X-染色體失去活性、銘記作用和基因沉寂等,但這裡組蛋白甲基化似乎是DNA甲基化的一個先決條件。
-
Cell:siRNA介導DNA甲基化調控研究
專題:Cell專題在表觀遺傳學研究中,小分子RNAs(Short interfering RNAs,siRNAs)可以引導DNA甲基化,以及異染色質組蛋白修飾,導致序列特異性轉錄基因沉默。這一路徑稱為RNA介導的DNA甲基化路徑(RNA-directed DNA methylation,簡稱RdDM)。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與基因表達的沉默相關的一種表觀遺傳修飾。Daniel Tenen及同事提出,活性轉錄直接調控DNA甲基化的水平。來自被研究很透徹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EBPA的一個非編碼RNA與DNA甲基轉移酶DNMT1相互作用,阻止在CEBPA位點上的甲基化,從而幫助CEBPA表達。DNMT1 和 RNAs之間的功能聯繫似乎發生在無數基因位點上。
-
科學家發現DNA被動去甲基化的新作用
DNA甲基化是胞嘧啶的甲基化是最重要的表觀遺傳學修飾之一,多項生物學過程均涉及DNA甲基化水平的調控。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鄭輝課題組通過研究細胞增殖過程中DNA甲基化(胞嘧啶的甲基化)的調控,發現DNA被動去甲基化的新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TET家族蛋白介導的DNA去甲基化被認為是主動去甲基化。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 Genome...
:10.1186/s13059-019-1771-7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eMt_7vtQm1WtBZsW-V9TaQ 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是兩種重要的核酸修飾,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參與諸多生物學過程。
-
中藥調控DNA甲基化修飾的研究思路
隨後進行了DNA測序和甲基化測序,並進行了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包括差異基因篩選、差異甲基化分析、DNA甲基化和下遊RNA表達之間的相關性和IPA分析),最後還進行了簡單的實驗驗證。結果一:丹參酮IIA可以抑制高糖誘導的細胞內ROS損傷結果二:轉錄組分析結果HG / LG的1780個基因和TIIA / HG的1416個基因發生了顯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