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日電 2012年倫敦奧運會1日進入第五天,在英倫三島的翹首企盼下,東道主終於開張了。英國隊憑藉在賽艇和自行車項目上的兩枚金牌,終結了自己「無金」的尷尬。
有人不禁質疑,英國人不喜歡體育嗎?英國不重視奧運會嗎?為何出產了小貝、穆雷等國際巨星的大不列顛王國總是在奧運會的舞臺上黯然失色?
事實上,英國不僅三次舉辦奧運會,就連現代奧運會的起源也與英國緊密相連。甚至連奧運會上的許多項目都是在英國發明的。
眾所周知,顧拜旦是現代奧林匹克之父,希臘於1896年舉行了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表面上看,這些都與英國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顧拜旦正是受到了英國「文洛克奧運會」的啟發,才孕育出第一屆奧運會。
1908年,倫敦舉辦了第四屆奧運會。在那屆奧運會上,不僅誕生了經典的奧運名言:「重要的不是取勝,而是參與」,還初步確定了奧運會的基本構架,明確了主辦國奧委會、國際奧委會以及各單項協會各自的職責。除了這些貢獻,英國還是許多奧運會運動項目的發源地。這其中就包括現代足球、網球、羽毛球、桌球以及現代拳擊。
時至今日,足球、網球等運動已在英國生根發芽,普及化和職業化程度都很高。英國也催生出英超、溫網、高爾夫等多項世界頂級賽事。本屆奧運會的足球場就是見證了無數奇蹟的溫布利大球場,這裡見證了1966年英格蘭勇奪世界盃的輝煌。而網球比賽的場地是書寫了無數傳奇的溫布爾登。
雖然在職業體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英國在本屆奧運會之前已經超過60年未舉辦過奧運會,也逐漸退出了金牌大國的行列。而到1996年,英國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竟然只收穫1枚金牌,這在英國奧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正是從那之後,英國決心重振旗鼓,大力發展體育事業。英國也逐漸走上了奧運體育強國的快車道。英國體育部制定了「領獎臺計劃」,重點扶持有望奪金的項目。此後每年的專項資金都以2000萬英鎊的漲幅在增加,到北京奧運會,這一數字更是達到1.6億英鎊。
巨大的投入讓英國體育在雪梨、雅典實現了「華麗轉身」,金牌總數都超過兩位數。英國在本國奧運會上創紀錄地拿到了19塊金牌。在本屆奧運會上,主場作戰的英國派出了一個由542名運動員的組成的龐大代表團,在全部代表團中排名第一。
英國隊在本屆奧運會上的爭金點主要集中在自行車、賽艇、皮划艇、帆船、跆拳道、女子拳擊、鐵人三項等7個項目。在第五個比賽日,英國終於憑藉賽艇和自行車這兩個優勢項目上的出色發揮,打開了自己的金牌帳戶。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英國還有機會攬獲金牌。
回首百年,在奧運會的幼年時代,英國對於奧運會的成長貢獻了至關主要的作用。而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英國一度在奧運會上陷入低谷,後全力趕上。
「激勵一代人」是倫敦奧運會的口號,英國人何嘗不希望借4年一屆的人類盛會宣告英國已重回榮耀巔峰。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在開幕式致辭時說:「我從沒有像今天一樣如此的驕傲,以我是英國人為榮,以我是奧運會的一部份為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