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王寧
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山溝溝,一座座峰巒相接的山頭,這裡似乎並非天然的農業沃土。不過,在現階段「保險+期貨」業務的深入耕作下,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的農業已經貼上了產融結合的標籤,山溝溝藉助期貨實現了脫貧「摘帽」。
在2017年之前,彼時的秦安縣農戶還不知期貨為何物,而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此時「保險+期貨」卻成為了農戶津津樂道的話題。《證券日報》記者日前了解到,在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助力下,目前已有近20家期貨公司在這裡進行對口扶貧,在引進種養結合項目、引入金融要素髮展產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為秦安的脫貧攻堅貢獻出「期貨力量」。
「保險+期貨」生根發芽
秦安縣位於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的甘肅天水市,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縣和甘肅省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8年底仍有貧困村138個、貧困人口3.6萬。蘋果、花椒、蜜桃是該縣的傳統產業,也是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在此之前,這裡的農戶仍然保持著傳統的農業模式,然而,期貨在這裡「生根發芽」後,一片產融結合的景象越來越明顯,時至今日,在大商所與當地政府,以及期貨公司的共同助力下,「保險+期貨」已在多個農業品種上得到了試點推廣,這裡的貧困農戶也迅速「摘帽」。
目前已有近20家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先後到訪,做項目、搞培訓、參與產業發展。「我們對蘋果產業發展也有了新認識。」秦安雪原果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蔡二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從事了20多年蘋果現貨買賣後,依託設在公司的蘋果期貨交割庫,他開始嘗試期貨交易。
轉變在中山鎮劉箕村建檔立卡戶鄭貴子家裡同樣發生著。常年種地、打零工的鄭貴子兩口子,成了蛋鴨養殖場工人,靠著工資收入,他家「摘帽」了。
促成這些變化的,正是大連商品交易所。自2017年對口幫扶秦安縣以來,大商所結合當地產業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把金融扶貧作為著力點,以控制成本、鎖定收益作為突破口,在指導「保險+期貨」試點、引進種養結合項目、引入金融要素髮展產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為秦安的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秦安縣有「蘋果之鄉」美譽,全縣60萬畝蘋果是農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近年來,蘋果市場風險加大,保障果農持續穩定增收成為產業扶貧的關鍵。秦安縣抓住蘋果期貨上市的有利時機,實施蘋果「保險+期貨」項目。早在2017年,秦安縣就與華信期貨、太平洋財險甘肅分公司合作試點了甘肅省首單「保險+期貨」項目,為76噸蘋果提供價格保障。2018年,秦安縣爭取到中國證監會的兩個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承保蘋果6000噸,惠及貧困戶3000戶。
秦安縣委常委、副縣長紀彤國向記者介紹到,為更好地彌補果價下跌給果農造成的損失,在大商所幫扶和指導下,秦安探索「政期共建、銀企共助」機制,擴大項目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秦安縣政府先後與19家期貨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開拓更多市場資源參與項目。2018年,促成東證、渤海、華龍、華泰4家期貨公司籌資110萬元,縣級配套資金70萬元,承保14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蘋果2880噸。至此,蘋果「保險+期貨」項目總共覆蓋全縣17鎮155個行政村44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最終完成理賠421.33萬元。
實現風險管理新模式
十月的秦安是收穫季。在調研路上,經常可見到果農分揀、搬運蘋果的忙碌景象。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秦安地域是全國蘋果、桃、花椒最優產區之一,屬全國果品大縣,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蘋果均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今年,秦安縣葉堡鎮李坪村貧困戶李永平在種蘋果時心裡更有底了,而這底氣來自於「保險+期貨」。去年春天,他家裡2畝掛果的果園受了霜凍,蘋果產量不到600斤,也沒賣上好價格,但因為投保了蘋果「保險+期貨」的價格保險項目,他拿到了2284元賠付款,這讓他心裡十分欣慰。
通過保險公司與果農籤訂價格保險的「保險+期貨」保單,如果蘋果銷售價格低於保險合同的銷售價格,差額部分由保險公司償付,既能夠保證果農、合作社等獲得價格保證,穩定收入,又能避免直接參與期貨市場帶來的風險。保險公司通過購買期貨公司產品轉移賠付風險,實現了「再保險」。而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子公司運用金融手段將風險對衝到期貨市場中,得以分散風險。
當《證券日報》記者在秦安縣深入果園時,隨處可見地膜覆蓋的土地。秦安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氣候加深了當地種植業對農用地膜的依賴程度。據了解,農用地膜技術的運用和設施農業的普及,大大改善了農作物的土壤性狀和光照條件,具有保溫增溫,促進土壤養份分解和釋放的作用。
製作農膜的主要原材料為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這是大商所上市的期貨品種。基於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特點以及各類農產品的生產周期等因素,我國農用膜的需求具有明顯的淡季和旺季。一般來說,旺季集中在冬季和春季,而夏季的需求較低。而利用場外期權則能平滑因淡旺季而導致的地膜價格波動。華泰期貨於2017年年底至2018年年初在大商所、天水市人民政府、秦安縣人民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在秦安縣探索了金融衍生品在農膜政府採購中的應用,通過場外期權保價的風險管理方式助力政府採購,建立起精準扶貧的新思路。「通過場外期權保價的風險管理方式助力政府農用地膜採購」成為了華泰期貨和試點企業甘肅福雨塑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共同目標。
記者了解到,福雨塑業在此次試點中共進行了3筆場外期權交易。在試點過程中,隨著政府招標工作的推進,福雨塑業分步進入場外期權市場進行原材料採購的風險對衝,3次對衝交易基本覆蓋到原材料價格波動的不同方向,在成功幫助企業鎖定利潤的同時為政府節約招標採購成本近300萬元,提高了相關財政和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了一舉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