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說:本地人最愛的廈門第八市場,最近出現在了《博物》雜誌上。八市裡堆滿的各種生猛海鮮,讓全國網友看後大呼神奇+嘴饞。喂喂,話說作為廈門人,你能答得出:廈門菜市場裡都有哪些常見海鮮,怎麼烹調才能激發出食物最原始的美味嗎?不造的話,就跟著本地海鮮達人「海鮮大叔」好好學習吧!
解密 廈門市場海鮮三大來源
1、龍海浯嶼島
浯嶼島是廈門周邊最大的漁業專業村,擁有四、五百艘鋼質大型外海拖網捕撈漁船,這些漁船隻要不是受颱風、惡劣天氣影響,都會在外海作業,所捕漁獲由專門的運輸船接駁運回廈門。活鮮運至中埔水產批發市場和第八市場上市,冰鮮運至高崎閩臺中心漁港交易分揀,再通過中埔水產批發市場分銷至市內各個農貿市場。
2、周邊城市(如漳州龍海、漳浦、東山;石獅等)、廣東湛江、廣西北海等國內沿海城
每天晚上八點過後至凌晨三四點,是廈門中埔水產批發市場最為忙碌的時段,各地來的活鮮、冰鮮在這裡集中上市,批發給蜂擁而至的市場攤販,此時的市場,可以用水洩不通四個字來形容,通過這一批發市場出來的海鮮,第二天一早就會出現在廈門各個市場海鮮攤檔之上。
3、近海作業小漁船
這些小漁船大多來自龍海和翔安,以翔安瓊頭及龍海海門島居多,小漁船的作業方式多為流刺網、延繩釣、誘捕籠、船釣等。所捕獲的海鮮品種規格都較小,但其作業半徑小,往往能在潮汐漲落之間完成捕撈作業回港販售,漁獲鮮活度高,廈門人又偏好鮮甜度高的近海小海鮮,因此其價格反而一路高漲逐年攀升,這些漁獲除小部分進入市場外,多集中於觀音山、沙坡尾避風塢、高崎閩臺中心漁港、演武大橋廈大醫院後等處售賣。
↓↓下面開始介紹廈門市場上常見的海鮮種類及做法啦↓↓
1、日本囊對蝦
屬對蝦科,俗稱日本對蝦、斑節蝦、竹節蝦等。
斑節蝦的體型較為粗壯,額角短並無明顯上揚,額角的上緣具有9-10個齒,下緣只有一個齒,額角的側溝明顯,且延伸至頭胸甲後方。頭胸甲與腹節差不多粗,尾柄粗壯且側緣具有三對可動的刺。體色以黃色為主,頭胸甲與腹節上皆有褐色的橫帶或斜帶,使蝦子看起來呈斑節狀的花色。
斑節蝦在廈門算是全年可見的蝦類,因體型大且肉多,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目前市場上的斑節蝦來源有人工養殖與野生捕獲的。野生捕獲的斑節蝦體型通常很大,最常見的規格是4-6頭一斤的,捕獲的方式以底拖網為主。人工養殖的斑節蝦,體型就小得多了,斑節蝦生長緩慢,養殖上市的多為小蝦,通常規格都在20頭一斤以上。
☞怎麼挑?
選購斑節蝦時應注意:看蝦體是否清潔,色澤鮮豔,外殼呈半透明狀並且有光澤,蝦殼變紅時請勿購買食用,因為這是斑節蝦已經不新鮮的體徵;蝦體完整,甲殼與蝦體連接緊密,頭胸部與腹部連接膜不破裂;蝦體肉質按壓緊密感,富有彈性,無異味的個體。
☞怎麼吃?
大的斑節蝦,背上沙腸甚至有如滑鼠線般粗細,料理之前最好開背清洗乾淨,以免食用時影響口感。野生大斑節蝦是炸蝦天婦羅的最佳食材,活蝦可以刺身或是活蝦沙拉。直接白灼或幹煎、開背蒜蓉蒸也是常見的做法。
2、三線磯鱸
屬石鱸科,俗稱黃雞仔魚或雞仔魚亦有甘仔魚之稱。
三線磯鱸體徵特點為體延長,側扁,背緣弧形隆起,腹緣略呈弧形。體背暗緣褐色,體腹白色;體側有三條暗色縱帶,但僅在幼魚時比較明顯,成魚則不顯著。各鰭灰褐色而帶黃色光澤。我國產於東海和南海,每年6-7月味道最佳,此時正與產卵季節重疊。魚體可長達40cm。
☞怎麼挑?
購買此魚時,注意觀察魚體表顏色,魚若不新鮮時,顏色變淡,魚鰭黃色光澤也不明顯。
☞怎麼吃?
三線磯鱸魚肉細膩且肉多刺少,肉質清香,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適合煮薑絲清湯、幹煎等料理方式。
3、鏽斑蟳(紅花蟹)
屬梭子蟹科,梭子蟹亞科、蟳屬,學名為鏽斑蟳,,又名斑紋蟳。
紅花蟹的蟹殼表面光滑,頸溝明顯,鰲足、步足以及泳足都較瘦,螯足前端的可動指與不可動指瘦長。體色為黃色,有深褐色的斑紋,斑紋在身體上是兩邊互相對稱,身體的中央具有十字架形狀的黃色花紋。
紅花蟹是廈門最常見的海產食用蟹類,一年四季皆可看到。夏天為紅花蟹的主要產季,產量高價格相對便宜,只只肥滿最是美味。
☞怎麼挑?
選購時應注意挑選活力強,體肢完整,肉質豐腴,腹部比較結實的個體。
☞怎麼吃?
紅花蟹的料理方式多樣,公認最為好吃的做法是——凍蟹,做法是先原只蒸熟,自然冷卻後再冰鎮。食用前斬件蘸上紅醋和普寧黃豆醬食用,由於被冰鎮過,所以蟹的肉質除了鮮甜之外還很滑爽。
4、黃帶副緋鯉
屬羊魚科,俗稱秋哥魚,有人會誤將此魚稱為「大尾紅娘魚」。
為何俗稱「秋哥魚」?因為閩南話中「須」跟「秋」發音相同,黃帶副緋鯉最明顯的體徵就是魚下頜處有兩條白色的鬍鬚,用此鬍鬚探索並覓食在砂泥底質上活動的底棲生物。
☞怎麼挑?
購買黃帶副緋鯉時須注意觀察,其魚體一致為橘紅色,上半部較深,下半部較淺;魚體新鮮時,在眼部四周有數條斜紋之藍帶,自眼眶後側至尾鰭基部有條寬黃褐帶;背鰭及胸鰭淺紅色;頜須白色、腹鰭與臀鰭淡黃色。若不新鮮,魚肉會變軟,體表顏色暗沉褪色,還會散發出明顯的臭蝦味。
☞怎麼吃?
黃帶副緋鯉魚肉紮實,呈蒜瓣狀,與淡水鯉魚特點相似,適合幹煎或油炸、糖醋。
5、二長棘犁齒鯛
屬鯛科,俗稱盤子或魬仔魚,臺灣稱為紅鋤齒鯛。我國東海及南海有分布。
二長棘犁齒鯛體長橢圓形,側扁。背面狹窄,從吻端到尾柄形成一弧形曲線,腹面鈍圓。頭中等大,頭高大於頭長,吻鈍。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聯續,中間無缺刻,第三、四鰭棘最長,呈絲狀延長。
☞怎麼挑?
選購時應注意魚體的外表是否光亮、完整;用手觸摸按壓看是否有彈性;魚腹是否有破裂。
☞怎麼吃?
肉質細緻,屬高經濟價值魚種,適合碳烤、油煎、清蒸等,味道均極為爽口。
6、畫眉笛鯛
廈門人俗稱的赤筆仔魚,學名叫畫眉笛鯛,屬笛鯛科。
畫眉笛鯛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體淺紅色,體側上方有甚多黃褐色至暗褐色斜線;側線下方則有數條縱線,顯著體徵是其最上方一條最寬縱線貫穿眼部;體側中央無卵形黑斑。各鰭黃色,唯腹鰭淡色。
☞怎麼吃?
畫眉笛鯛肉質細膩口感上佳,適合幹煎、紅燒及清蒸。將魚鱗及內臟、魚鰓處理乾淨,魚身打交叉斜刀(方便幹煎後夾取魚肉)抹鹽醃製,煎魚時魚身要擦乾水分,剛入鍋時油溫要高,不要過早翻動魚身,幹煎後的畫眉笛鯛魚肉乾香、美味十足!
7、龍頭魚
屬狗母魚科,俗稱龍頭魚、鼻涕魚、佃魚,閩南則習慣稱之為絲丁魚。
絲丁魚是個極端的綜合體!相貌兇狠、牙齒密集鋒利卻全身柔弱好似無骨,身上只有一條極柔軟的魚骨,魚刺如髮絲般細微。想必絲丁魚那兇狠的相貌是為了掩飾其柔弱的身軀,這或許是其為了適應自然環境生存所必須的體徵特點。
☞怎麼挑?
⒈望——看看魚的體表是否呈乳白色,絲丁魚如果不新鮮,魚的體表會慢慢轉呈褐紅色;
⒉聞——這就稍微要有點經驗,魚的新鮮腥味可以靠嗅覺感受出來,若是泡了甲醛,會有股衝鼻氨氣的味道;
⒊切——挑揀絲丁魚的時候,可以感受下柔軟而又有彈性的新鮮魚體,泡了甲醛的絲丁魚魚肉僵硬而無彈性;
⒋問——新鮮的絲丁魚市售價一斤基本上都在十元以上,休漁期裡最貴一斤可賣至二十多元。問到的價格太過便宜或買的魚有上述現象的,那就不要輕易下手了!
8、四指馬鮁(午仔魚)
俗名午仔魚、大午等 。
午仔魚體延長而側扁。頭中大,前端圓鈍。吻短而圓。眼較大,位於頭的前部;脂性眼瞼發達,呈長橢圓形。口大,下位,口裂近水平;下頜唇不發達,只有近口角部份保留唇之構造;背鰭兩個;胸鰭中長,下側位,胸鰭條皆不分叉,下部具有4枚游離之絲狀軟條,為本種主要特徵之一。體背部呈灰色,體側銀白;胸鰭基部上緣有一黑色斑點。各鰭灰色,背、尾鰭具黑緣;胸鰭具大黑斑。
☞怎麼吃?
肉質細緻鮮美,為高經濟價值魚種,清蒸是最適宜的烹調方法。
9、條紋斑竹鯊(狗鯊)
屬斑竹鯊科,俗稱狗鯊。
狗鯊的體型為延長的圓柱形,後部稍平扁,體側具一隆嵴,腹部較為平坦,吻端圓鈍。眼睛位置接近頭頂,不具有瞬膜,口部靠近腹部。背鰭兩個,尾鰭上葉略往上翹,上葉略發達,下葉低平而延長,但前部不突出,後部具缺刻,胸鰭是所有魚鰭最大的。狗鯊的身體呈褐色,另有數個環狀的深色花紋,讓狗鯊看起來一節一節的,身體以及魚鰭上部具有不規則的淺色斑點。
☞怎麼挑?
每年清明前後到六月份的狗鯊因產卵之後,身形消瘦魚肉口感較差,還有早些時間孵化生長的小狗鯊形體較小,基本無肉可食。民間亦有漁業諺語如此說道:六月狗鯊狗不拖。說的是六月份的狗鯊身瘦肉少,連狗都嫌棄不願吃它。
☞怎麼吃?
一般以一魚多吃魚肉清蒸、魚頭尾魚骨燉湯食之,但孕婦應慎食,因鯊魚肉中汞的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可能會對胎兒的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10、中國槍烏賊
屬槍烏賊科,俗稱魷魚。
魷魚胴體呈圓錐形,後部稍直,胴長約為胴高的7倍。體表具大小相間的近圓形色素斑,兩鰭相接呈縱菱形。中國槍烏賊主要分布於我國東海南部和南海。
魷魚營養價值甚高,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並含有十分豐富的微量元素,對骨骼發育和造血十分有益,可預防貧血。魷魚雖好吃,但是發物之一,含膽固醇較多,高血脂、高膽固醇、動脈硬化等患者慎食
☞怎麼挑?
選購時應挑選體型完整堅實,呈粉紅色,有光澤,肉肥厚,半透明的,表膜發紅或呈蠟白色,是不新鮮及泡水增重的體徵。
11、鰳魚
鰳魚屬鯡科,俗稱白力、力魚、曹白魚。鰳魚為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肉味鮮美,可鮮食或製成加工品。中醫將其入藥主治慢性洩瀉等病。 鰳魚味鮮肉細,營養價值極高,其含蛋白質、脂肪、鈣、鉀、硒均十分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
☞怎麼吃?
「鰳魚燉菜脯,好吃不分某」,相信看了這一句話,內行的人暗自會心一笑,這詼諧生動的閩南漁業諺語,道出了鰳魚菜脯(醃製的蘿蔔乾)湯的異常鮮美,以至於只能獨自品嘗,連最為親密的愛人也不得分享。
12、赤點石斑魚(紅斑)
屬鮨科,俗稱紅斑、珠鱠。
赤點石斑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7-3.2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凹陷。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齒,兩側齒細尖,可向後倒伏。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灰褐色;頭部、體側和奇鰭上散布小型橙黃色、紅色或橘色斑點;體側另具6條不顯之暗橫帶。背鰭基底具一黑斑。
☞怎麼吃?
主要食法以煮湯為主,清蒸亦佳,活魚做刺身也是絕妙選擇。這赤點石斑魚魚皮富含膠質,魚肉細緻紮實,比起其他品種石斑魚來可謂更勝一籌,這也是其價格高企的重要原因吧。
13、金錢魚
屬金錢魚科。俗稱金古、打鐵婆。
金錢魚體褐色,腹緣銀白色;體側具大小不一之橢圓形黑斑;背、臀及尾鰭具小斑點。幼魚時體側黑斑多而明顯。體被小節鱗,細密且附著緊實不易刮除,腹鰭具腋鱗;背鰭的鰭條部、胸與尾鰭均被鱗,側線曲度與體背緣平行。棲息於港灣、天然內灣、紅樹林區及河川下遊,稚魚尤多於半淡鹹水域出現。雜食性,主要以蠕蟲、甲殼類、水棲昆蟲及藻類碎屑為食。
☞怎麼吃?
肉質肥厚紮實,多煎食或煮湯亦可清蒸。金錢魚內臟有別於其它魚類,綠色魚膽猶如雞膽,殺魚的時候切記小心,要是把魚膽給弄破了,那就杯具了,整條魚會苦澀無比,難以下咽!還要注意的是,金錢魚背鰭棘尖銳且具毒性,刺到使人感到劇痛,被刺部位迅速紅腫短時間內難以消退。
14、圈項鰏(葉子魚)
屬鰏科,因其身形窄小、身薄肉少而被稱為葉子魚、金錢仔。
圈項鰏體橢圓形而側扁,背、腹部輪廓相當。體背銀灰色,體側銀白色;體背具垂直波浪狀斑紋,延伸至魚身側線上方。魚頭頸部有一明顯黑褐色斑。吻端具灰黑色細點。胸鰭下方擴散至腹部另具一金黃色斑。背鰭單一,背鰭硬棘部上半部金黃色,軟條部則有暗色邊緣;腹、胸及臀鰭色淡或有金黃色緣;尾柄細窄,尾鰭深叉形,尾鰭淡黃邊緣暗色。
☞怎麼吃?
肉質細嫩,是廈門人煮醬油水最受歡迎的海魚品種之一。
15、藍豬齒魚(四齒、鸚哥魚)
屬隆頭魚科,因口前端有兩對明顯突出的尖銳犬齒而得四齒俗名,廈門市場上卻多稱之為鸚哥魚,這與其外形與鸚嘴魚科魚類相似不無關係。
藍豬齒魚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略側扁,頭部短且背面輪廓圓凸。上下頜突出,前端具 4大犬齒。背鰭連續;尾鰭稍呈圓形。側線連續,呈圓弧狀;頰部與鰓蓋被鱗。體呈淺紅褐色,胸鰭上方有2條斜向背鰭基部的相鄰斜帶,其中前方一條顏色為黑至暗褐色,另一條則為白至粉紅色。幼魚時全身呈紅褐色且不具斜帶,斜帶會隨著成長而逐漸明顯。
☞怎麼挑?
選購時應挑選魚眼飽滿,角膜透明清亮,鰓蓋密實,鰓色鮮紅,體表黏液透明無異味,鱗片完整有光澤的個體。處理藍豬齒魚時需注意的是,它的鰓蓋邊緣非常銳利,小心割傷!
☞怎麼吃?
藍豬齒魚魚肉細嫩,味鮮美,高脂肪,魚肉蛋白質中含豐富的胺基酸。多以清蒸或過油燜煮食之。
16、刺鯧
屬長鯧科。俗名肉魚、肉鯽仔。
刺鯧體長卵圓形,側扁,背面圓凸。體被薄圓鱗,極易脫落,我們市場上買到的刺鯧幾乎看不到有魚鱗的。體表面分泌有粘液;胸鰭略呈鐮刀狀;尾鰭叉形。體呈淺灰藍色,外罩以銀白色光澤,幼魚則呈淡褐或黑褐色;鰓蓋上方有一模糊黑斑。
☞怎麼挑?
刺鯧多以凍品及冰鮮魚上市,選購時要看魚體外表光亮,完整無損傷;觸摸魚體有彈性,魚鰓鮮紅,腹部無破裂。
☞怎麼吃?
料理方式以清蒸及油煎皆宜。
17、花鱸
分類上屬於鮨科花鱸屬,俗稱鱸魚、七星鱸、海鱸。
鱸魚魚體長橢圓形而側扁,背部稍隆起。口端位,下頜稍突出於上頜;上頜骨後端平截並延伸達眼後緣下方。上、下頜、鋤骨、顎骨均長有絨毛狀齒帶。前鰓蓋骨後緣有鋸齒,隅角處有1根強棘,腹緣有棘突3根,主鰓蓋骨有2棘。被細小櫛鱗,不易脫落。背鰭硬棘與鰭條間有深缺刻,尾鰭叉形。體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銀白色。體側上部散在黑點。背鰭黃褐色,散在黑點;臀黃黃褐色而具暗色斑紋;尾鰭淡色至灰黑色。
☞怎麼挑?
每年立冬前後,野生海捕大海鱸集中上市,時間可持續至春節前後。這一時間段的海鱸最為肥美,其由近海洄遊至外海區域,規格多在一二十斤以上,體背部青灰色,與水庫及近海養殖的暗綠色有明顯差別,野生的海鱸兩側及腹部呈銀白色光澤,這個也是養殖鱸魚所沒有的。
18、單角革魨
屬革魨科,俗稱剝皮魚、狄仔魚。
剝皮魚全年皆有產,但夏、秋間較多。廈門市場所售單角革魨主要為拖網漁船捕獲,因為皮厚,食用前通常會先剝皮,這也是俗稱「剝皮魚」的由來。
剝皮魚體長橢圓形,側扁而高;尾柄中長,體灰褐色,有少量不規則斑塊,體表不甚粗糙,尾鰭深灰色,餘鰭淡色。
☞怎麼吃?
剝皮魚肉質普通,一般以煎食或煮湯食之。
19、長尾大眼鯛
長尾大眼鯛,屬大眼鯛科,又名曳絲大眼鯛。體呈亮麗粉紅稍帶銀白色,眼大而有神,於水中遊動時身形飄逸,魚尾末端處拖曳著兩條細絲隨身形擺動,宛如正在參加一場盛裝舞會一般。
☞怎麼吃?
清蒸、油炸、煮薑絲湯皆適宜。買過這種魚的人都知道,此魚魚鱗不易刮除,且魚皮也不易如剝皮魚一般撕下,有人是用開水澆燙魚皮,再將帶鱗魚皮撕下 料理。這麼做雖可勉強將魚皮剝下,但料理之前燙過熱水,魚肉會失去細嫩的質感。
海鮮大叔介紹了最簡單的漁家做法——不刮鱗、不撕皮直接鹽水煮。
將魚去腮掏肚清洗乾淨,加熱油鍋,鍋裡只需倒入稍許油即可,把魚放入鍋中兩面稍微煎過,這一步驟可使魚肉更為紮實,吃的時候口感更好。放入薑絲,倒入化開鹽巴的熱水蓋上鍋蓋中途將魚翻面燜熟,鹽水不能完全收幹須留下來些湯汁,起鍋時撒上蔥絲淋上一匙蔥頭油,非常簡單的一道海鮮料理,只需十來分鐘就可搞定起鍋裝盤。
這煮好的大眼鯛魚皮如硬殼細鱗密布,是要叫人如何下箸享用呢?說來十分簡單,你只需用筷子輕輕一掃,帶鱗魚皮整塊掀起,魚鱗緊貼魚皮,不會掉得到處都是影響食慾,非常的乾淨!這時,你就可以夾起一塊魚肉,稍微蘸下盤底鹽水湯汁送入口中,鮮嫩的魚肉可以令你真切體會得到新鮮如此的感受,炎炎夏季,亦可稍微冰鎮之後再來品嘗,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20、藍圓鰺
屬鰺科魚類。俗名:吧浪魚。是廈門及閩南地區乃至潮汕地區最最常見魚種之一。
藍圓鰺體呈紡錘形,稍側扁。脂眼瞼發達,前後均達眼中部,僅瞳孔中央露出一長縫。上頜後端較鈍圓。上下頜有一列細牙;犁骨牙群呈箭頭形;顎骨和舌面中央有一細長牙帶。體被小圓鱗。側線直線部始於第二背鰭10~14鰭條之下方,側線直線部的全部或絕大部分上具稜鱗,最高稜鱗大於眼徑的 1/2。第二背鰭和臀鰭的後方各有一小鰭。胸鰭長與頭長之比隨魚體的大小而異。背鰭前部上頂有一白斑。
☞怎麼吃?
油炸或煎食較宜。
21、黃鰭鯛
屬鯛科,學名叫做黃鰭鯛。黃翅魚為高級食用魚。
☞怎麼挑?
野生黃翅魚胸鰭、腹鰭及臀鰭在魚體新鮮時會呈現鮮黃色,養殖的黃翅魚的這些魚鰭因養殖海域水質的關係會呈現暗黃色,沒那麼的鮮豔。特別是魚尾部分,野生的黃翅魚與養殖的黃翅魚相比魚身修長,魚尾也較長,這是其生活於自然環境下,經受的潮水變化,海域的不同,魚的活動能力也不一樣,養殖的黃翅魚受養殖網箱限制,活動區域小,沒怎麼經受潮水衝擊,魚身相對較圓,魚尾巴也較短。買回來的黃翅魚殺的時候也可看出是否野生或養殖的,養殖的魚肚裡通常有一層厚厚的油脂,野生的黃翅食物供給沒有規律和保障,不可能有那麼些油脂。
☞怎麼吃?
黃翅魚肉味鮮美,炭烤、清蒸、紅燒、煮湯皆不錯,是廈門人最喜愛的海水魚之一。
22、 中國鯧
廈門市場上有一種外形與白鯧魚相似,價格卻高出三四倍的鯧魚品種,那就是我們俗稱的鬥鯧魚。鬥鯧魚富含脂肪肉質細嫩,特別適合老人小孩食用。
鬥鯧魚屬鯧科,學名中國鯧,潮汕、南洋又稱它為鷹鯧。鬥鯧魚背部呈淡墨青色,腹面呈銀白色,各鰭灰褐色。與白鯧魚較大的差異在於背鰭及臀鰭前方軟條不特別延長,略呈截狀,無腹鰭,魚的體型相對較大,魚肉厚實。
☞怎麼挑?
選購時應注意觀察魚眼球是否飽滿,水晶體透明清亮;鰓蓋緊密,鰓色鮮紅;體表黏液無異味,肉質堅實有彈性,頭尾不彎曲,手指壓後凹陷能立即恢復。
☞怎麼吃?
鬥鯧魚是高端的海鮮食材,通常以幹煎或清蒸食之。潮汕的清蒸做法更為複雜,片開的鬥鯧魚肉裡塞入鹹梅,搭配番茄、冬菇、肥肉絲入鍋同蒸,是當地一道有名的特色菜餚。
23、真鯛
屬鯛科魚類,俗名加吉、加臘魚。
真鯛體橢圓形,側扁,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甚鈍。吻鈍。口略小,端位;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胸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色呈淡紅色,腹部為白色,背部零星分布藍色的小點,至成長會逐漸消失,尾鰭上葉末稍緣呈黑色,下尾鰭緣呈白色。
野生真鯛肉質嫩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19.3克、脂肪4.1克,還含有鈣、磷、鐵及維生素B1、B2、尼克酸等成分,而其魚肉滋味似雞肉鮮美,特別是魚頭顱腔內含有豐富的脂肪,營養價值很高。真鯛還具有清熱消炎、補氣活血、養脾祛風之功效。
☞怎麼吃?
食法有清蒸、清燉、紅燒等多種,味道鮮美好吃,肉質細緻,煎、炸或碳烤均適宜,亦是高級生魚片的食用魚。
24、孔蝦虎魚
屬鰻蝦虎魚科,俗稱赤九。是廈門市場上常見的近海捕獲海鮮品種。
孔蝦虎魚體似鰻形,稍側扁。除頭部無鱗外全身被小圓鱗,無側線。體紅褐色或紫紅色,各鰭顏色近體色。因體色的關係,坊間有食之補血的說法,更有常食可改善易流鼻血的症狀。
☞怎麼吃?
料理方式常見的是直接煮醬油水,亦可稍微油煎後煮湯食之。
25、九齒扇蝦
屬蟬蝦科,俗稱蝦姑排、蝦蛄拍子。
蝦姑排體扁而寬,背面平滑,頭胸甲邊緣具有7至8個明顯的鋸齒,第二觸角十分寬扁且無觸角須,尾扇的內側堅硬,外側鈣化的關係,較為柔軟。體色為黃褐色,背甲具有紅褐色的斑點。有人形象的把九齒扇蝦形容為被冰河世紀隕石砸扁腦袋的龍蝦兄弟,說來也是,這九齒扇蝦除了扁平扇狀的頭部之外,身體其他部位跟龍蝦還是蠻像的,少了龍蝦那耀武揚威的頭盔及長鬚,也就相對的低調了許多。
☞怎麼吃?
九齒扇蝦能食用的部位幾乎只有腹節內的肉,加上外殼堅硬,料理方式一般以幹熗為主。
26、絲背細鱗魨
屬單角魨科,俗稱剝皮魚、鹿角魚。
絲背細鱗魨體高而呈菱形,頭高大於頭長。吻上緣線稍凹。口端位。鰓孔位於眼後半部或後緣下方,與體中線呈58至68度夾角。體鱗粗糙,每一鱗片只具一中央強棘,此棘有一粗柄,棘頂大量分叉,伸出許多小枝,成一冠叢狀;雄魚背鰭第一鰭條延長成絲狀;體黃褐色,具許多水平細黑紋,夾雜許多小黑點。背鰭,臀鰭灰褐色,尾鰭色較深,具二條弧形紋。
☞怎麼吃?
絲背細鱗魨料理時需先剝去魚皮,其肉質細嫩鮮美,適宜煮湯幹煎或紅燒。
27、褐石斑魚
屬鮨科,俗稱土過、土斑。
褐石斑魚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通常為體高之3.0-3.6倍。成魚頭部及體側灰褐色,體側橫帶及斑塊常不顯,僅有淡灰色小點呈線狀或斑駁狀散布,幼魚淡黃褐色,體側6條不規則的暗色橫帶,帶中另散布淡色斑塊,背鰭硬棘鰭膜尖端具橘黃色之三角形斑塊。
褐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優質海水魚類。其肉甘、溫,食之可祛寒、止瀉、健脾、益氣、溫胃。
☞怎麼挑?
選購時應挑選體表色澤鮮明柔和,鱗片有自然光澤,黏液透明無異味為佳。
28、棘頭梅童魚
屬石首魚科,俗稱黃皮、黃毛仔。
棘頭梅童魚體延長,側扁,頭鈍圓背部呈淺弧形,頭及軀體皆被圓鱗,背鰭軟條部及臀鰭基部有列鞘鱗,尾鰭布滿小圓鱗。體側上半部紫褐色,下半部銀白帶金黃色,發光顆粒為金黃色;上下頜前端具褐色斑;背鰭褐色;尾鰭黑褐色,末緣較深;臀﹑腹及胸鰭為金黃色;眼頂部有一黑斑;口腔內白色,下頜口緣粉紅色;鰓腔為白色有黑點。
☞怎麼吃?
棘頭梅童魚肉質鮮嫩,魚肉呈蒜瓣狀。具有滋補強壯、健脾開胃之功效。料理方式多以醬油水做法食之。
29、 波紋巴非蛤
簾蛤目、簾蛤科、巴非蛤屬,因外殼表面有油亮釉層,俗稱多為油蛤。油蛤富含特有的血紅蛋白和維生素B12,有補血、溫中、健胃的功效。
油蛤分布範圍在北緯0°-35°之間,如中國的東南沿海、日本、菲律賓等地,其貝殼呈長卵圓形,較側扁,殼質薄,殼面光滑,生長輪脈緻密,貝殼表面遍布鋸齒形網狀的花紋,為熱帶性種,生活在潮間帶下部和潮下帶淺海區泥沙質海底。
☞怎麼挑?
選購時注意觀察,油蛤浸在淡鹽水中雙殼會微微開啟吐出泥沙,在淡鹽水中雙殼閉合,就不是活蛤。
30、雜食豆齒鰻
屬蛇鰻科,俗稱土龍
閩南及臺灣兩地自古以來對土龍推崇備至,其神乎其神的功效,迎合了中國人永恆的主題:強身壯陽、滋補益壽。
雜食豆齒鰻是被民間公認為最正宗的土龍種類之一,大型者肉質肥美,可供浸酒或燉中藥材而食用,其外型與食蟹豆齒鰻極為類似,可以藉由背鰭起點處、上唇緣肉質突起數及脊椎骨數之多寡來加以區別分辨。雜食豆齒鰻無尾鰭,尾端尖銳,裸露凸出;背、臀鰭於近尾端處無上揚;背鰭起點在胸鰭後端之後,其距離略長於胸鰭長度;上頜比下頜長,吻短稍尖,上唇緣具一個肉質突起,位於前鼻孔和後鼻孔之間;體上半側為褐黃色,下半側淡白,中位鰭略帶黑緣;總脊椎骨數為167-171。
☞怎麼挑?
內行人總結了土龍的辨識方法,那就是:「鼻頭瘤、胭脂尾」。吻端上唇緣肉質突起,尾部呈圓錐形帶有暗紅色。
☞怎麼吃?
土龍民間除了拿來泡製藥酒外,多以各種中藥材燉湯食用。料理之前,據說只能搓去體表黏液,不能開腸破肚,否則一股真氣跑了,功效就大打則扣。用心廚者,以毛巾抓其尾部,將其內臟由嘴部擠出清洗乾淨,猛火香油與姜塊炒制,下52°廈門高粱酒、當歸、枸杞及豬尾一條,用砂鍋轉慢火燉煮兩三個小時方成。
31、駝背鱸(老鼠斑)
老鼠斑體側扁,體高略短於頭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5-3.0倍。頭背部凹陷,後頸部陡直。眶間區窄。前鰓蓋骨微具鋸齒,下緣則平滑;鰓蓋骨棘弱,有些退化。上頜骨延伸至眼之中部。上下頜各具絨毛狀齒,無犬齒;顎骨具齒。體被細小櫛鱗;胸鰭圓形,基底上方具一皮瓣,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之鰭條;尾鰭圓形。體呈淡色至綠褐色,頭部、體側及各鰭上具許多大小不一之圓形黑斑。
☞怎麼吃?
魚肉口感細膩鮮美,以清蒸食之或紅燜、煮湯皆無不可。
31、松鯛
分類:松鯛科,俗稱黑豬肚、黑炸棗,純野生種
夏、秋季節的廈門海鮮市場,您會發現有種外形體色與黑翅魚或黑毛較為相似的海捕魚種,這種魚好吃不貴,售價都在20元以內。市場攤販會告訴您這種魚叫做「黑豬肚魚」或「黑炸棗」,這些都是俗稱,這魚的真正學名叫做松鯛。
有些種類背鰭及臀鰭軟條部末端為圓形,尾鰭亦為圓形,使得本科魚似有三個尾鰭,故英文俗名稱為「Tripletails」,即「三尾」之意思。松鯛魚體長可達100公分,重達15公斤以上,廈門海鮮市場上市的多為五、六斤左右的規格,是一種具經濟價值的魚種。
☞怎麼吃?
肉質細膩鮮美但較為鬆散,適合醃製後油煎,若拿來煮湯應先熱油煎過,還要注意控制火候時間,煮的時間稍長,魚肉骨肉分離四散開來影響了食慾。
32、高體鰤
分類:鯵科,俗稱:杜氏鰤、紅甘魚
高體鰤體呈長圓形,腹面圓。脂性眼臉不發達。主上頜骨寬大,使得上頜之末端呈圓形,且延伸至眼中部之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寬大之齒帶,鋤骨、顎骨及舌面皆有齒。側線無稜鱗。尾柄兩側之肉質稜脊幼時不明顯,隨著成長而逐漸發展。無離鰭。尾柄處有凹槽。幼魚時,頭背具八字形斜暗帶,體側具有五條暗帶;中魚時,體側及各鰭呈黃色、橄欖色或琥珀色。頭部斜暗帶逐漸不顯著,體側暗帶則已消失;成魚體色變化大,體背藍灰至橄欖色,腹面銀白至淡褐色。體側另具一條黃色縱帶,但有時不明顯。各鰭色暗,尾鰭深叉形,下葉末端淡色或白色。
☞怎麼吃?
冰鮮魚做不了刺身,魚頭拿來與醃漬發酵的高麗菜酸同煮,恰到好處的爽脆與酸冽,從來不覺得紅甘魚頭有什麼吃頭,但與高麗菜酸送做堆,兩者取長補短,滋味甘美。而那渾身是肉少刺的魚身,切段後醃製幹煎,則是再合適不過的做法了。
33、金帶細鰺
分類:鰺科,俗稱:紅鯋、細鰺
紅鯋魚屬鰺科,學名金帶細鰺,鰺科魚種數量繁多,我們平時最為常見的巴浪魚也屬鰺科。
紅鯋魚體呈長橢圓形。體側中部有一條金黃色縱帶。腮蓋後緣上方有一明顯的黑斑。背鰭、臀鰭及尾鰭淡色至暗黃色;腹鰭淡色或白色。主要棲息於近海大陸棚區。經常成群巡遊於鬆軟底質的水域,以覓食無脊椎動物,偶爾也捕食小魚。
☞怎麼吃?
買回的紅鯋魚以油炸幹煎食之較宜。
34、遠海梭子蟹
俗稱:公蟹(藍花蟹、青腳)、母蟹(沙母仔),分類: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屬
遠海梭子蟹的蟹殼表面粗糙,具有很多顆粒狀的突出物,鰲足、步足以及泳足瘦長,鰲足在關節處都有刺,頭胸甲兩側各有一根突出的長刺。遠海梭子蟹雌雄體色、外型上差異較大。雄蟹體型較大,頭胸甲的顏色為深褐色,上面有黃綠色的對稱花紋,鰲足、步足及泳足的顏色結尾寶藍色,並具有淡色的花紋。而雌蟹偏黃綠色,只有步足指節處為寶藍色。
公蟹:
母蟹:
☞怎麼挑?
選購遠海梭子蟹時應注意挑選頭胸甲為青褐或微帶紫色的、紋理清晰有光澤、提起有重實感,按壓胸甲兩側感到殼肉堅實;提起蟹體時,前足不鬆弛下垂的為佳品。
☞怎麼吃?
遠海梭子蟹雖一年四季皆可捕獲,但如果不是春、夏盛產季時,不僅數量較少,而且大多沒什麼肉。盛產季的公蟹肉多而清甜,母蟹膏滿而肥美,民間有「公蟹吃肉、母蟹食膏」之說。其料理方式十分簡單,之間下鍋幹熗,此外也可清蒸,不需要任何蘸料或調味品也很美味,也最能體現出梭子蟹的鮮美。
35、褐菖鮋
俗稱:火麒麟、石狗公、西公格,分類:鮋形目、鮋科、菖鮋屬
褐菖鮋頭部背面具稜棘,眼間隔凹陷、較窄,為眼徑的一半。眼眶骨下緣無棘,眶前骨下緣有一鈍棘。體褐色或褐紅色,體側背鰭基部處上通常具5白斑,側線下方散布雲紋斑紋。各鰭部褐紅色,鰭條散布白色斑點,頭棘、各鰭鰭棘均由皮膜所包,皮膜內具有毒腺組織,被刺後會有數小時的疼痛感。
☞怎麼吃?
肉質甜美而有彈性,是高價值的經濟魚種,素有「假石斑魚」之美譽,常食具有降壓、消水腫之功效,是廈門人除黃翅魚之外最喜歡的海水魚之一,料理方式主要以薑絲清湯、清蒸、醬油水為主。
36、斑條魣
斑條魣,俗稱黑梭、竹梭、巴拉庫答。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常成大群數一起於日間活動。肉食性,以礁區魚類及頭足類為食,最大體長可達150cm。
斑條魣體延長,略側扁,呈近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顯著體徵為體背部呈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體側具許多延伸至腹部之暗色橫帶,上半部橫帶傾斜,下半部則幾乎垂直。尾鰭一致為黃色或暗黃色;腹鰭白色;餘鰭黃褐色或灰黑色。
☞怎麼吃?
斑條魣全年都可見於廈門市場,魚肉紮實、肉味鮮美,適宜油炸、幹煎、紅燒、煮薑絲清湯等。
37、善泳蟳
分類:十足目、梭子蟹科、蟳屬,俗稱黑蟹、石蟹。
善泳蟳的外觀十分粗獷,頭胸甲背面密生短軟毛,前側區具粗糙顆粒,前半部具三條中央部份中斷的橫行顆粒隆脊。額緣分六齒,中央四齒較圓鈍。前側緣含外眼窩齒共六齒。螯足粗大,長節前緣具五至六刺,末兩枚較大。呈蟹背面呈軟毛棕色,顆粒隆脊淡紅色,螯足內側寶藍色。
☞怎麼吃?
善泳蟳一年四季皆可捕獲,產量都非常多,在市場上多以活蟹售賣。料理方式有整隻熗熟,切段爆炒,或拆分蒸熟後蘸醬食用。
38、寶石石斑魚
分類:鱸形目、鮨科、石斑魚屬,俗稱芝麻斑、糯米格仔。
寶石石斑魚體長橢圓形,一般在25~30cm。頭中大,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3倍。體表以及除胸鰭外的各鰭上布滿寶石狀斑點胸鰭具赤色條斑,尾鰭淺凹形,邊緣呈白色。
☞怎麼吃?
清蒸及煮湯最宜。
39、金線魚
屬金線魚科,也稱金線鰱,體呈長紡錘形,側扁;頭端略尖,頭背呈弧形,兩眼間隔區不隆突;尾鰭上下葉先端呈尖形,上葉延長成絲狀;頭部上方及體背呈粉紅色,越靠近腹部體色越淡,腹部為銀白色,體側有5-6條金黃色縱帶。
金線魚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著稱。它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g魚肉含蛋白質18g、脂肪15g。性味甘、溫,具有平肝潛陽、息風止亂的食療作用。
☞怎麼挑?
選購時,挑選魚體呈淡紅色,腹鰭顏色較深,魚眼凸亮,魚鱗完整有光澤者為佳。
40、帶魚
帶魚,屬帶魚科,俗稱白魚。
帶魚的身形恰如其名,側扁如帶,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新鮮魚體具寬黑緣,帶有很細小的斑點,暗色魚尾延長呈絲狀。帶魚頭尖口大,是一種兇猛異常的肉食性魚類,食性雜且貪食,有時會同類相殘。暖溫性中底層集群洄遊魚類,平時棲息於中下層近泥沙或泥質之大陸棚沿岸水域。
☞怎麼挑?
購買帶魚時要挑選體表富有光澤,全身銀鱗完整不脫落,無破肚斷頭的。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是拖網漁船捕獲,因其作業方式不同,帶魚起網後往往體表銀鱗都已蹭光了。這時候就要靠嗅覺來做輔助判斷了。帶魚主要拖網及延繩釣捕獲,盛漁期在春夏之間,廈門人依東海、南海不同漁場捕獲的帶魚區分為「本港帶魚」與「外港帶魚」,本港帶魚肉質細膩鮮甜度高,外形區別在於外港帶魚眼眶是黃色的。
☞怎麼吃?
帶魚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多以油炸或煎食為宜。其味甘性溫,對病後體虛、外傷出血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帶魚體表的銀鱗是一層營養價值較高且無腥無味的優質脂肪,有人料理前把銀鱗刮去,這是錯誤的做法。
41、豹紋鰓棘鱸
分類:鱸形目、鮨科、鰓棘鱸屬,俗稱東星斑。
鰓棘鱸體延長而壯碩,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3.9倍。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尾鰭內凹形。體表呈紅色,散布細小藍點,體側無黑色橫帶。分布於西太平洋區,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的瀉湖及面海的礁區,亦常出現於外礁斜坡。我國多產於東沙海域,又因體表藍點如星光密布,故得「東星斑」之名。
東星斑頭部較小,魚身肉多,魚肉雪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更因體表紅豔討喜,常見於高端酒樓餐廳,屬高經濟價值魚類。
☞怎麼挑?
市場購買東星斑時,除了活魚,應選購魚眼飽滿,角膜透明清亮;鰓蓋緊密,鰓色鮮紅;體表黏液透明無異味;肉質緊實有彈性,手指壓後凹陷能立即恢復原狀的個體。
42、南美白對蝦
十足目、對蝦科、濱對蝦屬,俗稱白對蝦。
南美白對蝦外形與中國對蝦比較相似,體型長且略扁,額角較為平直,並不會特別長,額角的上緣具有8至9個齒,下緣具有2個齒,頭胸甲與腹節差不多粗,外殼薄蝦肉多,體為青綠色,觸鬚為粉紅色。
☞怎麼挑?
購買南美白對蝦時應注意挑選蝦體完整、不掉頭、蝦身較挺,有一定的彎曲度;外殼發亮,呈青綠色或青白色,肉質堅實的個體。
☞怎麼吃?
因白對蝦多是池塘養殖,烹飪前應先將頭胸甲內黑色的胃和背上的蝦腸拉出,可以去除土腥異味。
43、口蝦蛄
口蝦蛄,屬十足目、蝦蛄科。俗稱蝦菇、瀨尿蝦、皮皮蝦。
蝦菇頭部與腹部的前四節癒合,背面頭胸甲與胸節明顯。腹部七節,分界明顯。第二對顎腳特化成一對巨大的、具有強健肌肉的攻擊性附肢,外形酷似摺疊的鐮刀,這一外形與螳螂十分相似,也因此被稱為螳螂蝦。蝦菇是沿海近岸性品種,,棲息於淺水泥沙或礁石裂縫內,喜獨居,只有在生殖期間雌雄才會配對,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是我國重要的海水經濟品種。
☞怎麼挑?
購買蝦菇時,首先要注意它的新鮮度,鮮活的蝦菇殼色有光澤為好。其次,要選擇肉質厚實的蝦,用手稍微一捏,可以感覺蝦肉豐厚與否。母蝦菇肉多而有蝦子,購買時可用海鮮攤檔的燈光察看,透過燈光可以看見母蝦菇背部中間有一條明顯的實線,是蝦子映襯所致,而公蝦菇則通體一種顏色,也可直觀地檢視其尾節內側凸起中線,有明顯呈黃色的,則百分百是有蝦子的。
☞怎麼吃?
蝦菇肉味鮮美紮實,煮熟後有一股特殊誘人的鮮香味。每年的冬末及春季是其產卵的季節,肉肥膏滿,此時食用為最佳。
廈門日報出品
文字、圖片來源於「海鮮大叔」網帖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
請點個讚吧!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