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黑科技|腦機接口將人體測試,特定記憶能精準刪除

2021-01-15 飛碟探索雜誌

飛碟君按:腦機接口技術被稱作是人腦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公認的新一代人機互動和人機混合智能關鍵核心技術,被美國商務部列為14項出口管制技術之一(14項出口管制技術為「具有代表性的技術類別」,分別是: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定位、導航和定時技術,微處理器技術,先進的計算技術,數據分析技術,量子信息和傳感技術,物流技術,增材製造<如3D列印>,機器人,腦機接口,高超音速空氣動力學,先進材料,先進的監控技術<如面印和聲紋技術>)。

馬斯克認為腦機接口技術可以幫助人類克服殘疾問題,並且戰勝人工智慧。他在2019年7月曾宣布,其麾下的生物科技創業公司——Neuralink公司研製的腦機接口技術,已經能夠讀出人類大腦中的思想意識,將在2020年晚些時候發布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升級,相關裝置將首次植入人體,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與此同時,2020年1月,中國浙江大學開展的首次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臨床研究,已經成功實施。一位老年高位截癱患者(72歲)在這項實驗中,通過大腦運動皮層信號,可以準確地掌控身體之外的機械手臂,完成三維空間的運動,能夠與人握手,可以喝可樂、吃油條,還可以打麻將。(來源:AI科技新社)

昨天的最新消息是,英國《自然·神經科學》雜誌在3月30日發表了一項研究,稱美國科學家報告了一種能夠將人腦神經活動翻譯為句子機器翻譯算法,可將神經信號直接映射為句子,解碼錯誤率已經和專業級言語轉錄相當。(來源:科技日報 張夢然)


2019年,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公司發布的腦機接口技術讓人震撼。近日,據外媒報導,Neuralink研究已經取得很大進展,其非侵入性設備有望今年就在人體身上進行測試
此前,Neuralink團隊已經開始在老鼠和猴子身上試驗這種設備的各種版本,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在舊金山的演講中,馬斯克和他的團隊描述了猴子能夠用大腦控制計算機的例子。目前他們還沒有在人類身上進行任何測試,團隊希望最早在今年獲得FDA的批准,並開始人體試驗。為了賦予人類這些「超能力」,馬斯克的Neuralink將在人類腦部安裝特殊的小工具,創建「直接皮質界面」來上傳和下載想法。簡言之,Neuralink將為人腦提供升級,這可能會使我們在擁有人類水平或更高智能的AI面前更具競爭力。而馬斯克的終極目標是將人腦下載到電腦中,實現腦機融合,開啟「超人認知」的全新時代。如果這一技術真的在人腦中實現,人腦和電腦將實現互聯,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想法、記憶可以被下載儲存,但你願意嘗試嗎? 「記憶操縱」一直是科幻小說中的熱門話題。在《盜夢空間》中,小李子扮演的盜夢者成功入侵並改變妻子的記憶,但這記憶最終導向了不可挽回的悲劇——妻子跳樓自殺。在2005年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裡,男主角在發現前女友刪除了兩人的痛苦記憶後,也決定刪去記憶,換一種角色重新開始生活。
負面記憶能否被直接刪除?這已不再只是電影情節了。就在半月前,北大神經科學團隊在《Science》子刊上發表了一篇通過基因編輯精準刪除負面記憶的論文。當地時間2020 年 3 月 18 日,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伊鳴研究員和萬有教授團隊在《 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題為《CRISPR-SaCas9系統的開發,用於在大鼠大腦中進行投影和功能特定的基因編輯》「Development of a CRISPR-SaCas9 system for projection- and function-specific gene editing in the rat brain」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基因編輯技術,在實驗大鼠的腦中實現了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
第一個問題,記憶究竟儲存在什麼地方?對於特定腦區在瞬時記憶、短期和長期記憶中扮演的角色,目前已經研究得很詳細,不過記憶儲存的最小單位到底是腦區,神經元還是突觸,還在爭論之中,現在神經心理學家普遍接受的一種觀點是,人類長時記憶的神經基礎是神經元突觸的持久性改變。下一個問題便是,記憶可以被編輯與刪除嗎?在這項突破之前,已有不少科學家做過相關研究,比如用光遺傳學技術影響負責短期記憶儲存的海馬區、採用光線打開或者關閉大腦中神經元組等辦法。2019年 7 月,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開發出一種受光遺傳學技術啟發的新型類腦晶片可模仿大腦存儲和刪除信息的方式。目前已有的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已經可以有效修飾各種細胞類型(包括神經元)中的基因。但是,大腦的構造極為複雜,即使在同一大腦區域,神經元集合在解剖學或功能上也不統一,而是分為不同的亞群,在具有特定連接或功能特徵的神經元亞群中,尤其是在大鼠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中,要實現穩定的基因敲除或基因修飾仍然具有挑戰性條件重組系統已被廣泛用於以時空精度研究腦功能,但是動物模型的構建可能是勞動密集型且耗時的,特別是對於轉基因大鼠而言。因此,我們需要能夠實現對特定神經元群體的基因編輯——這就是這篇文章想要解決的問題。這篇文章的核心成果就是,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特定基因編輯技術(一種基於CRISPR-SaCas9系統的技術,並將其與順行/逆行AAV載體和活性依賴性細胞標記技術結合使用)。為了證明自己技術的成功,他們把內側前額葉皮質的特定神經元亞群的cbp(CREB結合蛋白)基因成功敲除了,並且證明了這項技術對於揭示記憶的神經元和迴路基礎方面的重要性。該技術的高效性和特異性可廣泛應用於神經電路研究。已有的基因編輯系統叫CRISPR-Cas9,利用的核酸內切酶叫Cas9。它可快速、高效、方便地修飾各種細胞類型中的內源基因,從而導致基因變化,使我們可以對大腦中特定基因進行功能分析。CRISPR-Cas9改變了生物科學領域的遊戲規則,有人形象地稱其為「基因魔剪」。它的問題有兩個:一,沒法處理在複雜的神經元集合中控制擾動,並單獨處理某個亞群;二,病毒載體的容量有限面對第二個問題,科學家們找到了Cas9的直系同源物SaCas9,遞送載體的容量比Cas9 小 1kb 以上,但基因編輯的效率卻基本一樣。為了驗證新搞出來的CRISPR-SaCas9(以下用SaCas9指代)也可解決第一個問題,即編輯特定神經元亞群中的靶基因,他們選擇了對神經元興奮性和記憶形成至關重要的CBP作為靶基因(它可產生CREB結合蛋白),在某個神經元亞群中定點敲除它。他們的驗證思路是這樣:既然CBP控制記憶形成,如果CBP定點敲除,那麼這個特定神經元亞群所攜帶的記憶就沒有了,這就可以體現在大鼠的行為上。如果觀察到大鼠確實丟失了這段記憶,那麼就可以證明新技術可以修改特定亞群的基因。1. 實驗驗證SaCas9在體外可以高效滅活CBP。2.做實驗用SaCas9進入特定神經元中敲除CBP。4. 證明SaCas9在成年大鼠成人神經元中具有出色的靶向特異性。研究團隊在兩個不同的實驗箱裡誘發大鼠對箱子的恐懼記憶,進而將基因編輯技術與神經元功能標記技術結合,通過對特定印記細胞群的基因編輯,精確刪掉大鼠對其中一個箱子的記憶,而對另外一個箱子的記憶完好保留。1.CRISPR-SaCas9技術可以定點敲除基因。但是這個研究敲除的是一組特定神經元上的相關基因。功能特異性敲除應該是指,在所有細胞中,只敲除正在表達特定蛋白質的細胞的特定基因。2.這個研究驗證了CREB 蛋白質對記憶環路的作用:敲除CREB阻斷了長期記憶的形成。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如果沒有幹預,就會慢慢從短期記憶轉為長期記憶。但是在敲除了特定細胞的CBP後,短期記憶沒有辦法轉化為長期記憶了
1.因為該功能特定的CRISPR-SaCas9系統的高效性和特異性,可以廣泛應用於神經環路研究,能夠為生理、病理條件下的腦功能精確基因組幹擾提供強大的策略。2.可能發現了消除特定記憶的辦法,從而為焦慮症,恐懼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慢性痛、成癮等以「病理性記憶」為特徵的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論文作者之一、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研究員伊鳴表示:記憶編碼與儲存很重要,但遺忘負面記憶也同樣重要。如果負面記憶過於頑固,有時會帶來負擔,甚至造成疾病。慢性痛、藥物成癮、慢性應激等疾病,本質上都是患者在經歷了疼痛、毒品帶來的感覺或壓力後,產生了難以清除的、長時間存在的「病理性記憶」。因此,這一系統可能也將為這類疾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

 

那麼,如果真的可以刪除特定記憶,你願意這麼做麼?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來自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萬有教授伊鳴博士

萬有教授,教育部和衛生部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神經生物學系主任。博士學位,博士後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伊鳴博士,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

註:上述個人資料來自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網站,可能不是最新版,如有偏差請指正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2/eaay6687.full
https://www.smalltechnews.com/archives/107176http://nri.bjmu.edu.cn/jgydw/xrld/182803.htmhttp://nri.bjmu.edu.cn/ktzjj/44190.htm



版權說明:本文轉載自「新智元」,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新智元」微信公號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北大成功實現精準刪除特定記憶,馬斯克腦機接口有望今年人體測試
    【新智元導讀】近日,外媒曝出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的新進展:其腦機接口設備有望今年就在人體身上進行測試,這意味著人類離上傳、下載記憶更進一步。北大團隊一項「精準刪除特定記憶」的研究登上Science子刊,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實驗大鼠的腦中實現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
  • 馬斯克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今年將在人體測試!終極目標是人機合體
    近日,外媒曝出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的新進展:其「非侵入式」腦機接口設備今年將在人體身上測試。3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也進行了相關報導此前,Neuralink團隊已經在老鼠和猴子身上試驗,結果令人印象深刻。
  • 精準刪除特定記憶,修復大腦任何問題,腦機接口技術何方神聖?
    你聽說過腦機接口嗎?近日,矽谷鋼鐵俠馬斯克在參加播客節目《喬·羅根秀》時稱,他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或在一年內完成人類大腦植入,原則上可以修復任何大腦問題,包括提升視力、恢復肢體功能、治療老年痴呆症等。「我們還沒有對人進行測試,但我認為這不會太久。
  • 馬斯克將公布Neuralink新進展,侵入式腦機接口或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宋子喬)訊,據國外科技媒體Teslarati報導,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將於本周五(8月28日)舉行發布會向公眾展示最新進展,預計將有現場直播。
  • 陳根:腦機接口是與非,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
    文/陳根距離馬斯克公布升級版腦機接口和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已經一周有餘,但學界對於被命名為the Link v 0.9版的腦機接口討論仍在繼續。事實上,「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2017年,馬斯克成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兩年後,馬斯克和他的Neuralink團隊發布了其首款產品,即「腦後插管」新技術,通過向大腦植入電極的方式來讀取大腦信號,並宣布了他們進一步開發腦機接口的計劃。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人體有一個名為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基因,因為其序列中一個鹼基的差異,導致有V型和M型兩種,分別在白色人種中佔80%和20%。魯白教授早先的研究表明,基因為M型BDNF的人在場景記憶方面比V型的人要差15-20%。但也正是在記憶上的差異,使得V型BDNF基因的人不容易記住壞事,患抑鬱症的概率也更低。
  • 馬斯克公布腦機接口系統:可iPhone控制,明年人體測試
    馬斯克 視覺中國 資料圖科技狂人馬斯克不僅想移民火星,還想「打開」你的大腦。近日,馬斯克名下的腦機接口公司公布了最新的研究進展。美國當地時間7月16日,腦機接口創業公司Neuralink執行長,同時也是特斯拉、SpaceX公司掌門人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召開發布會,Neuralink稱已經找到了高效實現腦機接口的方法。
  • 腦機接口真的來了嗎,距離《猩球崛起》會有多遠?
    不過,Neuralink剛在豬身上展示積極的結果,就迫不及待地想應用於人體身上,希望能夠為那些記憶衰退、脊柱損傷、肢體殘缺的人帶來生活上的便利。這樣做能行嗎,會有哪些挑戰?不過由於這部電影的黑科技太多,因此腦機接口在當時沒有給我們留下太深的印象。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研人員就啟動了一個腦機接口的項目,這個項目的贊助方來自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DARPA被譽為美國「科技的核心引擎」,如我們廣為熟知的全球定位系統(GPS)就是在該機構孕育下出現的。腦機接口只是DARPA孵化眾多黑科技中的其中一項技術。
  • 2020年十大黑科技:新冠疫苗當仁不讓,腦機接口引領風潮
    2020年還剩下最後的十多天時間,AI、晶片、雲計算、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量子計算等科技變革都給我們帶來了顛覆性的體驗。那麼2020年的科技界到底哪些黑科技會佔據C位?科技又將如何改變世界?騰訊科技梳理了2020年的十大黑科技,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下這特殊一年的進化。
  • 馬斯克腦機接口重大突破:豬實驗成功,FDA認證,人體實驗在即
    移除部分頭骨後,機器人會將線放入大腦的特定部位,以便傳感器靠近神經元,讀取清晰的大腦活動信號。目前腦機接口的連接還比較表面,馬斯克等人表示,未來的腦機接口會更深入大腦,如果更深的話,可以解決一些更加複雜的問題,甚至可以解決失明、失聰。我們都很期待用 Neuralink 來玩《星際爭霸》,馬斯克也回答了腦機接口未來是否能用來打遊戲的問題:「當然,100% 可以。打打孤島危機(Crysis)什麼的不成問題」。
  • 腦機接口將成真?未來戰場或能用意念決勝千裡之外
    這種堪稱「黑科技」的神奇技術,就是「腦機接口」技術。它通過對腦電波信號的監測,分析推斷人的想法和目的,進而產生對應的調節和控制信號,實現與外界設備的實時交互。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日益成熟,未來戰場或將實現士兵大腦與武器系統的直接連接,進一步推動人與裝備的有機融合,此技術或將開啟智能化戰爭的新天地。
  • 記憶加電阻的記憶電阻器,為腦機接口提供新可能_科技_澎湃新聞-The...
    文/陳根「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2017年,馬斯克成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兩年後,馬斯克和他的Neuralink團隊發布了其首款產品,即「腦後插管」新技術。
  • 馬斯克:一年內進行人體腦機接口實驗
    據老闆聯播援引外媒報導,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日前表示,其成立的腦機接口研究公司Neuralink公司準備一年內進行人體腦機接口實驗。該公司曾發布"腦後插管"的新技術,通過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像微創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穿孔向大腦內快速植入晶片。
  • 首個腦科學實驗室落戶華山醫院 中國腦機接口明年有望人體試驗
    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等多項內容。10月23日,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第一個腦科學前沿實驗室,在大型神經醫學中心上海華山醫院虹橋院區落成投入使用。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等多項內容,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
  • 腦機接口神話當前,先要「去幻想」
    此後,腦機接口的突破性技術開始頻繁刊載於各大學術期刊,以及各新聞的科技版面。2020年8月末,馬斯克再一次召開了其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有關腦機接口最新進展的發布會,並展示了三隻植入腦機晶片的小豬,人們可以通過顯示器來觀察豬的腦電波活動,並預測其行為。馬斯克的直播吸引了全球15萬人的關注,一時間,關於腦機接口的技術關涉和倫理擔憂等議題紛至沓來。
  • 陳根:腦機接口,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文/陳根 2014年6月12日,聖保羅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一個下身癱瘓的巴西少年,依靠大腦控制機械骨骼的裝置,順利開球,這一全球目睹的史詩級時刻,就是腦機接口最早的真實應用。 此後,腦機接口的突破性技術開始頻繁刊載於各大學術期刊,以及各新聞的科技版面。
  • 「科學狂人」馬斯克直播溜豬:腦機接口是魔法還是反人類?
    、嗅筆,還是被馬斯克溫柔撫摸鼻子,腦機接口都能實時傳輸出數據,顯示出豬豬的大腦活動情況。由此可見,此次發布會最大的意義,不在於產品本身有多成熟,畢竟從版本號就能看出,是 0.9 而不是 1,這意味著它還不足以安全的進入人體測試階段,所以要論此次發布會的意義,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1、小巧的腦機接口,既降低了數據的收集門檻,還能最大限度令人忽略它的存在;2、手術機器人的成熟
  • 專家警告:馬斯克腦機接口或被黑客入侵,竊取人類思想和記憶
    腦機接口的最新消息。目前只有10天時間了,提前了整整一個多月發出預報,這次的消息該有多重要可想而知,雖然我們還不知道腦機接口即將發布的是什麼消息,但馬斯克此前公布的信息已經吊足了人們的胃口。腦機接口已經在老鼠和猴子身上進行了試驗,並且通過自動機器人植入了它們的大腦,通過外接計算機實現了一些功能。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需要在頭頂上打一個洞,然後將「腦機接口」插入其中,使其與頭骨齊平(沒有電子突出物)。與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相比,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優勢在於精準控制、必要的用戶接受度,還有對體表感覺的修復:假體(如假肢、假眼或假牙
  • 中國科學家實現精準「刪除」動物特定記憶,哪些疾病治療有了...
    該研究基於基因編輯技術,在實驗大鼠的腦中實現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論文作者之一、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伊鳴表示,此項研究有望為慢性痛、成癮等以「病理性記憶」為特徵的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我們知道,哺乳動物大腦中有數百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分別具有不同形態、功能和遺傳特徵,分布於複雜的神經網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