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青石」好電影 ·不會錯過!
這個夏天,兩部韓國主旋律的電影足以讓我們感慨萬千。
《軍艦島》呈現的豐富多樣的娛樂手法讓我們的影人有一種被刷刷打臉的感腳,但本片的主旋律無論是場面、還是情感都偏於形式主義,呈現了更多的消費屬性。
但是另外這一部今年韓國暑期檔冠軍的影片,表面上黑料頗多,實際上更是一部讓內地影人扎心的影片,這就是:
計程車司機
改編自韓國1980年著名的光州事件,影片一經上映後立即在韓國掀起觀影狂潮,成為今年韓國首部觀影人次突破一千萬的影片
後來票房繼續突進,成為韓國歷史票房榜第11位,它也被選為代表韓國參加奧斯卡外語片競逐的影片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飾演計程車司機的宋康昊更是創下一個歷史,繼思悼、密探之後連續三年成為韓國申奧片的主角。
在韓國電影評分網站,本片拿下了9.28的高分
同樣,內地影迷也對該片極為推崇,評分高達9.0,好於98%歷史片&好於97%的劇情。
不可避免的,這部影片的出現再次讓影迷感慨韓國的電影事業:
能把自己國家黑暗的一頁拍得那麼好,這是一個國家的光明!@ellie
我們先來了解下這部影片的歷史背景,1980年發生在韓國的光州事件。
1979年,韓國連連發生軍事政變,金鬥煥的軍事獨裁政治拉開序幕,此後全國各地爆發工人及學生的示威浪潮。次年5月18日「光州事件」正式爆發,數十萬光州市民和大學生跑到道廳前示威,要求民主。軍政府採用武力強力鎮壓,造成大量平民受傷和死亡。光州事件此後被認為敲響了韓國軍人獨裁統治的喪鐘,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來。註:上文資料整合自百度百科
本片的故事發生於事件爆發前夕,宋康昊飾演的是首爾一名計程車司機金四滿,是一位20年前就在沙特開車的老司機。
影片開頭一段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輕喜劇,比如開場怡然自得的音樂,跟房東借錢交房租的搞笑橋段。
老司機為了賺錢交房租、養女兒忙得不可開交,遇到街頭有人在遊行忍不住咒罵他們影響自己的生意。
自己的車子被一個年輕撞了,首先想到的是要對方賠償,而對身邊突然竄出來的警察抓捕學生視若無睹。
回到家後,還有一個不安分的女兒讓自己操心,看到女兒額頭有淤青就立馬找到房東家理論。
誰知包租婆出來馬上就對他和女兒一頓罵,還被她要求趕緊交拖欠的房租,本來上門討說法的老司機,反而被罵了個無地自容,乖乖回家生悶氣。
這裡還埋了個伏筆,老司機的車開了超過60萬公裡也沒有大修過,隨時都可能有報廢的風險。
隔天中午休息,在司機餐廳吃飯的時候,聽到有人說一個外國人預約了車子去光州,當天來回就能賺得10萬韓元,還可能有消費。
(首爾距離光州將近320公裡)
正在為房租愁眉苦臉的老司機就抓住這個機會,搶先接到了這個單子。
完全不知道時局變化的老司機,還以為撿到了大便宜,萬萬沒想到這一路竟然這麼兇險。
直到接近光州的時候,看到橫在路中的部隊老司機心裡開始嘀咕,並且打算直接回家,但德國記者告訴他:
NO 光州,NO money!
極度缺錢的老司機只得啞巴吃黃連,硬著頭皮走小路,結果連小路都有部隊設卡,在經過一番折騰之後才得以進入。
進入光州之後,映入眼帘的景象逐漸讓老司機目瞪口呆。
街道一片蕭瑟,路面都是傳單,店面上掛滿了各種要求民主的字眼,還有一些大學生開著卡車正準備集結出發
進入醫院,已經能看到許多傷者躺在病床上了
來到集會的廣場,震耳欲聾的示威聲響徹雲霄。
一聽到老司機車上有一個外國記者,這裡市民紛紛表示隆重的歡迎,新聞管制的光州,特別希望有媒體能夠將本地的情況傳播出來。
此後軍民對峙的局勢愈演愈烈,軍方開始採用武力的方式試圖平息群眾。
甚至是開槍鎮壓,暴虐程度慘不忍睹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雖然傷亡慘重,但在光州市民和大學生齊心協力、萬眾一心的努力下,這一事件也為他們迎來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雖說從電影上可以明顯看出許多虛實相交的地方,但整個片子的故事基本是根據這位德國記者的真實經歷改編,在影片最後這位記者也真人現身表達對於這位司機的感激之情。
而司機雖然採用了假名字和假電話,但已不妨礙成為韓國的平民英雄,他的舉動平凡而普通,卻已贏得許多人的尊重。
能看到這種電影,韓國影迷內心除了為逝去的那段歷史悲痛,應該還感到特別驕傲,這種由內而外的驕傲或許才是最好的主旋律吧。
一提到主旋律,大家可能都會想到飄揚的國旗,但這太形式主義了。但青石認為,真正的主旋律影片應該是以該國的民眾為主的,通過他們本身呈現出的狀態,讓本國的民眾擁有更為團結一致的向心力才是最好的主旋律影片。
而其實,除了呈現歷史,這部影片更大的動人之處是它展現了一個趨利避害的小市民,在大是大非面前如何成長為一個平民英雄的故事,這就是正能量。
一開始,在首爾的開車的老司機,路上遇到大學生在示威遊行,他就因為自己的聲音受到影響而抱怨這群學生:
上大學是為示威嗎?
路上接到一個臨盆的孕婦,因為人家沒帶錢包,而埋汰起他們來。
回家的時候看到各個主要路口都有很多武裝警察,他視若無睹,感覺這些事跟自己完全沒有關係。
回到家門口,依舊能開心的和小孩子踢足球
當知道有人出10萬去光州的時候,高興的扭三圈
他只想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
甚至是看到光州大批市民集結在廣場,與武裝人員對峙時,依舊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開心的在旁邊吃起了市民送的飯糰。
被追捕時,最先想到的是讓記者扔掉手中的攝像機,以保他們的平安;
被困在光州時,最擔憂的還是家裡無人照顧的11歲女兒。
但是這一路的所見所聞,以及遇到的一些在光州計程車司機同行,逐漸撼動他內心的自求多福的小心思。
在拋下記者,獨自回家的路上,老司機開始感受自己的良心會受到譴責。
途中飯店老闆娘送的飯糰,讓他想起了光州給他飯糰的那個女人,這時候宋康昊的表演特別煽人,內心波濤洶湧,表面上卻只是稍微有些變化
再次啟程回家時,這裡不得不讚嘆韓國電影善於通過細節表達情緒波動的功力,老司機一邊看著賣給女兒的鞋子、聯想女兒看到鞋子的欣喜之情
一邊唱著歌試圖說服自己不去回想光州的經歷,可是一個紅燈的時間,寧靜中,焦慮、糾結、後悔、回家等情緒同時湧上心頭,他開始崩潰,也逐漸下定決心:
調轉了車頭,以赴死之心,奔向光州!
一個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就這樣順其自然的完成了平民英雄的銳變!
厚重的歷史背景下,沒有太多高大上的愛國主義表達,反而選擇見微知著,以小襯大,以一個平民的認知轉變的視角,完成民族自我認同感的升華,從而讓影迷產生共鳴。這樣的電影,如何不讓人感動?
這樣的電影,如何不讓人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