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部主旋律這麼好看?《我和我的祖國》深度影評

2020-11-29 睿琪的寫字檯

今年國慶的氣氛比往年濃鬱的多,大街小巷張燈結彩,愛國歌曲餘音繞梁,網絡熱點也被國慶話題覆蓋。

往年單位組織觀看主旋律電影,往往還有人百般推辭。今年的國慶檔主旋律電影,居然場場座無虛席。

看來並不是主旋律不好看,而是爛片不好看。有誠意、有質量、不空洞的主旋律作品,群眾是喜聞樂見的。

假期第一天,我自費帶父母和外公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觀影過程笑中帶淚,體驗很好。

個人打分:《北京你好》9.0>《相遇》8.3>《奪冠》8.0>《前夜》7.9>《護航》7.2>《回歸》6.5>《白晝流星》5.0。

《北京你好》:個人評價9.0

寧浩+葛優,我看行。

《北京你好》發揚了寧浩喜劇的一貫優點:節奏輕快、對白明晰,幾秒一個鏡頭,剪輯下了大功夫。故事起承轉合,包袱接連不斷,毫不拖泥帶水,觀眾看得酣暢淋漓。在商業化、故事完成度和主題立意方面都屬上乘之作。

汶川小男孩的情節轉折製造得毫不矯情,戲劇化的衝突都寫在葛大爺的表情裡。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這兩件銘刻在民族記憶深處的事件,結合得恰到好處。

這就是主旋律電影的高明之處:沒人放著催人淚下的BGM賣慘逼著你刻奇。愛國、感動,導演點到為止,留給觀眾自己去細細品味。

看到葛大爺的車又被警察開罰單,很多上了年紀的觀眾(暴露年齡)應該會心一笑吧——20年前馮小剛的《沒完沒了》裡,葛大爺也是位北京計程車司機,同樣被警察開了罰單。葛優坐輪椅和低頭看鞋的片段,更讓全場爆發出最熱烈的笑聲。諸如此類的細節,讓片子很耐看。

《相遇》,個人評價:8.3

與喜劇的多機位快鏡頭相比,《相遇》這種題材的作品,運用長鏡頭我覺得是合適的。

長鏡頭很適合渲染情緒,但對演員的演技要求很高。好在張譯和任素汐完全沒有讓我們失望。

話劇感極強的獨白,任素汐駕馭地很好。張譯僅僅用眼神就詮釋出一個科研工作者是如何艱難地壓抑自我感情、投身於祖國事業。

長鏡頭後虛化的背景,不斷有歡呼的群眾集結,這也是十分驚豔的表達方式。兩人最後分別於人海,觀眾和演員一起抑制住想哭的感情,含蓄地恰到好處。

這就是無名英雄真正的樣子吧,他們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

《奪冠》,個人評價:8.0

近年來徐崢參與的電影,都有著強大的票房號召力,因為確實好看。

老弄堂裡,街坊鄰居湊在一起看電視,桌子板凳瓜子茶水,這熱熱鬧鬧的場景,不僅是老上海,更是那個年代許多人的共同回憶。看到熟悉的畫面,坐在我身邊的母親顯得尤為激動。

10歲的演員韓昊霖給小鮮肉叔叔們上了一課:什麼叫演技。

什麼叫演技?暗戀一個人的關切、上門送禮物的猶豫、不停豎天線的無奈、為見心上人的急切、五星紅旗下的感動,這些情緒是寫在演員表情上的,不是靠臺詞生硬地怒吼出來的。

徐崢的幽默感也拿捏地恰到好處,動感十足的運鏡、剪輯和配樂,很好地調動了觀眾的情緒。

唯一的遺憾是結尾:安排長大後的相遇實在畫蛇添足。海報放上吳京和馬伊琍,還寫個主演,對得起兩位可愛的小演員嗎?扣1分。

《前夜》,個人評價:7.9

《前夜》也是一部質量很高的短片。

這部片子的道具、布景十分考究,服裝故意做舊,十分有代入感。加上珍貴的重置版真實影像,能夠將觀眾瞬間拉回那個偉大的時刻。

黃渤和王千源的演技同樣令觀眾放心。秀才遇到兵的矛盾衝突富有張力。黃渤能夠將科技工作者精益求精的偏執刻畫得如此生動,戲路之寬令人驚嘆。

但相比於林治遠這個角色,短片最大的亮點還是在於百姓提著燈籠、捐獻自家珍貴物品的場景。這其中,有普通百姓、也有知識分子。以前還有公知誇讚日本韓國民眾為國家捐錢的段子,殊不知新中國的成立,才真正是廣大人民群眾做出巨大犧牲換來的。

最令人感動的地方,莫過於70年前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振臂一呼。能夠在電影院看到這個偉大時刻的真實影像,本身就是最大的驚喜了。

《護航》,個人評價7.2

《護航》拍得中規中矩。20分鐘的時間塑造一個形象,很容易,因為不會跑題。但也很難,因為很難拍出新意。

宋佳很適合這個角色,桀驁不馴的頂尖飛行員形象飽滿立體。

有人說劇情老套,但表現出殲十女飛行員的英姿颯爽已經足夠了。阿湯哥當年一戰成名的《壯志凌雲》,劇情爛俗。但憑著阿湯哥的帥氣和F-14戰機的顏值,照樣成了效果最好的飛行員徵兵廣告。從這個角度看,《護航》的完成度還是很高的。

開個玩笑,這部片子的最大亮點在於雷佳音——跟女飛行員談戀愛,對他來說真的是個艱巨的任務。

《回歸》,個人評價:6.5

《回歸》的布景和道具都很棒,但拍得像部電影預告片。短短20分鐘安排了三條線索:朱濤練習升國旗、任達華校對手錶(警官妻子守護平安)、外交官安文彬不辱使命。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對香港回歸能夠進行全面的展現。缺點是三條線沒能形成呼應,短片支離破碎、走馬觀花,有種半成品感。

《白晝流星》,個人評價5.0

說最好的短片,大家都有爭議。但最爛的片子非《白晝流星》莫屬。

大漠孤煙的壯美畫面拍得不錯,然而影片主題十分縹緲,陳導這又在拍《無極》?

我有三問:

1.主角怎麼能隨便跑進戒嚴的著陸場?

2.為什麼看到太空人後,主角就瞬間蛻變了?鋪墊和呼應在哪裡?

3.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還把扶貧幹部拍這麼慘,合適嗎?

鄉村扶貧和航天事業結合起來說,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故事講法。為什麼搞得這麼生硬尷尬,故事的起承轉合毫無戲劇的張力。

當然,最後我想誇一下陳凱歌導演:你兒子陳飛宇,一個美國人,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拍攝《我和我的祖國》,呵呵,這是什麼精神?

總結

作為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找到了具體人物作為切入點,以小見大。這種模式極其富有人文主義關懷,因此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觀眾喜歡的,不是空洞的口號和臉譜化的榜樣,而是好故事。好故事是邏輯與情感的雙重載體,能夠喚起共同回憶,產生強大的共鳴。好故事成為經典之後,還可以進一步上升為人類集體的共同想像,成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點私貨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主旋律電影講的雖然是老故事,但之所以受歡迎,與當今的國力強盛是密不可分的。

其實80後90後一代,成長的環境是十分複雜的。一方面沒有60後70後長在紅旗下的單一文化氛圍。另一方面,我們又見識到了祖國的國力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很容易產生不自信的思維慣性。

我出生於92年。彼時,龐大的蘇聯剛剛解體,西方陣營如日中天。

96年臺海危機,海軍缺少軍艦,只能將坦克開上貨船湊數;

99年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憤怒的群眾只能上街抗議;

2001年,飛行員王偉駕駛殲八在南海遭遇美國軍機衝撞,留下了「我已無法返航,請你們繼續前進!」的遺言後,壯烈犧牲。

諸如此類的事件,曾讓我們這一代人深感國力差距的無奈。翻開雜誌報紙,提及日本、德國國民,必是讚揚不斷。日本人洗盤子洗七遍、德國人修的青島下水道能用百年之類真真假假的段子曾出不窮。航空母艦和載人飛船,似乎也是遙不可及的集體夢想。

新世紀伊始,有人在天涯論壇預測中國GDP總量能在2030年超過日本,被悲觀的網友們當成不切實際的笑話。沒人想到2010年,這個目標就已經被實現。

小時候,一談起「人均」二字,大家必然唉聲嘆氣愁眉苦臉。不知不覺,現在我們的人均GDP已經漸漸接近一萬美元,很快就要超過世界平均線。

祖國的發展與個人的發展其實緊密相連。熱愛祖國,本身是將自己從屬於一個巨大的集體當中。即便你不想用集體的思考代替你自己的思考,你也可以用集體主義的共同想像去對抗個人的孤獨與空虛。無論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熱愛自己的祖國永遠是主流的聲音。

自英國皇家海軍在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確立海上殖民霸權以來,盎格魯-薩克遜人已經主導這個世界400多年。其間,荷蘭、法國、德國、日本、蘇聯等挑戰者,無一不倒在了路上。

英美主導的貿易、科技和金融體系,伴隨著英語,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主流。他們所提出的「普世價值觀」,也在世界範圍內不斷高歌猛進。但中國的迅速崛起,是他們始料未及的。

不管我們願意與否,中國的發展必將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去改變舊有的世界秩序。我們擁有13億同文同種的人口,擁有五千年未曾間斷的歷史。在時間維度上,我們能夠理解3000年前寫下《詩經》的祖先所要表達的情感;在空間維度上,從帕米爾高原到南沙群島,我們擁有相同的制度、文化和語言。我們有幸能夠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去見證這股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所能帶來的改變。

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與祖國的發展息息相關。希望祖國的明天越來越好。

END

歡迎關注

電影、旅行

相關焦點

  • 再看《我和我的祖國》:洞見主旋律電影創作新思路
    《我和我的祖國》自 2019 年 9 月 30 日上映以來,以其溫情動人的時代故事、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難以復刻的強大陣容在市場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截至 11 月 27 日,該片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 29.63 億,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刷新了主旋律電影的歷史記錄。
  • 我和我的祖國影評:愛國就在我們身邊
    文丨新新新說@bigfun社區從電影院走出來的那一刻,我就有了一種自信:這個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穩了!「這麼重要的時刻,為什麼還會攔人?」「沒有國歌,不是掐秒就好了嗎?為什麼還要專門找一個人來吹曲?」管虎對於這段資料很少的歷史,大膽做出了很多取捨。這就面臨歷史和虛擬之間的取捨問題。30號晚上的旗子卷了進去,是真的。
  • 我和我的祖國影評
    我覺得最好的依次是前夜、北京你好、相遇、白晝流星、護航看前夜很有感覺,那種各種缺又時間就快到了的緊張感,那種爬到28米多高的旗杆頂時的害怕感,那種完成任務的喜悅感,完全能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留下成功的眼淚。
  • 影評丨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
    圖片來源豆瓣《我和我的家鄉》與《我和我的祖國》之比較及突破文/蔣敏他《我和我的家鄉》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上映一年後與公眾見面,前者作為後者的續作,我想「父子篇」的稱呼要比「姊妹篇」更合適,畢竟「有國才有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 《我和我的祖國》:把主旋律拍成這樣才是了不起!
    早早看到了《我和我的祖國》的陣容之後,想不期待是不可能的,畢竟這樣的神仙陣容百年難得一見。總導演陳凱歌,製片人黃建新,王菲獻唱主題曲。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拍出正能量很簡單,難的是拍出真實動人的情懷,這部劇以7個「以小見大」的故事串聯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的7個高光時刻,以普通人的視角見證歷史的變遷,時代的波瀾。
  • 我和我的祖國:最好看的故事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的期間有這樣一部影片震撼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它就是我和我的祖國。電影通過7個小故事從側面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旗升起的那一刻,舉國歡騰,而我們的電動旗杆設計者也終究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該角色由影帝黃渤出演,細節堪稱完美。相遇大背景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相遇通過講述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原子彈研究工作者為國家原子彈事業做出的巨大犧牲。
  •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不失望,不驚喜,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以往國慶檔都是百家爭鳴,偏到今年碰上了70周年,又正值吳京興起的「戰狼熱」尚有餘溫,於是就變成了3部主旋律之間的爭霸。而能幹脆直接把「獻禮片」都寫到臉上的,也就是這部《我和我的祖國》了。但反而,這三部中我最期待(唯一還有點期待)的一部,也就是這部了。
  • 《我和我的祖國》「細節」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我和我的祖國》「細節」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時間:2019.09.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朱白從故事的打動人心、重新喚起當年人們的激情和讓人們再次擁有感同身受的角度來講,我以為管虎的《前夜》最為耐看。
  • 陳凱歌名氣這麼大,《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單元卻不被看好
    無論《道士下山》還是《妖貓傳》觀眾的反響都是非常一般,就連前一段時間上映《我和我的祖國》其中的《白晝流星》單元也是遭到了觀眾的質疑。因為在《我和我的祖國》這七個單元之中,唯有《白晝流星》有些不明所以強行感動的意思,為什麼陳凱歌的名氣這麼大,拿出手的作品卻有些薄弱呢。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票房破30億啦,這部國慶檔電影你看了嗎?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陳凱歌總導演,吳京、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等一眾明星領銜主演的劇情片。該電影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截止今日,公映密鑰經兩次延期處理,已經上映80天,總票房突破30億元,成為中國影史上第九部票房破30億的電影。
  • 《決戰中途島》折戟中國,國產主旋律電影讓美國主旋律失靈了?
    編劇韋斯·圖克說:「太平洋戰役是漫長而複雜的,我希望這部電影重新激發人們對了解中途島的興趣。」但影評人認為,「中途島」介於一部糟糕的電影和一部平庸的電影之間,它離一部好電影還差得遠,更是對這段波瀾壯闊歷史的浪費。影評人幾乎都覺得不怎麼樣,而觀眾滿意度似乎很高。
  •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我最願看到的,是在中華大地唱響勝利之歌,五星紅旗在廣闊天空高高飄揚。我愛我的祖國,我深知自己肩負著重任,也知道祖國和人民日夜盼望著,終於迎來勝利的時刻,決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有任何閃失。立國之事,治遠必鞠躬盡瘁。 (二) 「三年為什麼不給個信,哪怕往門裡塞張條兒呢?」
  • 《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
    文/趙月軒(原載2019年10月20日《寧波晚報》)《我和我的祖國》是一部有著特別意義的電影,其中的每一個場景,都在中國的大事簿上寫上過重重一筆,內容傳播度之廣,親歷者之眾,也是其他電影難以比擬的。在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創作人員的用心:講中國的故事,更講「我」的故事。和以往主旋律影片主要聚焦於大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不同,《我和我的祖國》把目光對準了共和國的無名英雄。因為有了一眾戲骨的加盟,影片觀感極佳。在《前夜》中,以黃渤和辛柏青為代表的演員,把劇中人物升旗遇阻的焦灼、克服困難時的眾志成城和升旗成功後的百感交集,演繹得絲絲入扣。
  • 主旋律電影佔據今年票房半壁江山,大國情懷在電影中展現
    這部電影之所以至今仍然保持熱度,他豪華的演員陣容和特殊的故事線,以及精妙的構思都是這部電影火爆至今的原因。 沒錯相信通過我的描述大家已經知道了這部電影,那就是《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集合了諸多大牌導演,近乎召集了中國娛樂圈較為火爆的半壁江山演員的電影,想要不火還真的有些難。
  • 「影評」《白晝流星》何以在祖國中墊底?說說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
    我想大多數人都沒有料到國慶檔最大的贏家會是主旋律味道最重的拼盤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吧,而一樣沒有料到的則是這7個短片中口碑最差的卻是年紀最大名聲也最大的總導演陳凱歌拍的《白晝流星》。所以本文將只聚焦於這部短片,集中說說為什麼大家普遍給《白晝流星》差評,而我為什麼說這是陳凱歌的【超現實主義表達】。截止到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輕鬆突破22億人民幣,豆瓣評分也高達8.0分,但是其實如果去看一下具體的短評,會發現很多人都認為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拍得最差。
  • 《我和我的祖國》看得他們熱淚盈眶,《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
    在校黨委和校團委安排指導下,青年教工團支部於9月28日組織了45名身著紅衣和校服、胸帶團徽的青年教師和學生共赴影院一同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的提前點映。《我和我的祖國》回顧著新中國70年發展的榮耀時刻,每當看見搖曳的五星紅旗,師生眼睛裡都閃爍著光芒,為國家的進步和壯大驕傲自豪!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 從《我和我的祖國》到《我和我的家鄉》,國家變強的優越感爆棚
    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祖國經歷了無數個經典的時刻,陳凱歌、張一白等七位導演在《我和我的祖國》裡分別取材這七十周年來歷史性的經典瞬間來記錄見證和弘揚普通人和國家的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動人故事。一個個微小但卻至關重要的事件,詮釋了什麼叫做「我」和「我的」;在這些默默無聞卻舉足輕重的無名者身上,在歷史瞬間的幕布下,細微的角落裡,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背後是我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相輔相成,我愛我的祖國。
  • 《我和我的祖國》在你的朋友圈刷屏了嗎?為何故事《白晝流星》口碑...
    國慶假期剛剛結束,我們的肉體雖然已經開始工作上班,但是精神卻依然在為親愛的祖國母親慶生。在這個盼了許久的假期裡,有沒有去電影院好好看一部電影來放鬆一下自己呢?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有幾部時長多少 7個故事劇情演員介紹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有幾部時長多少 7個故事劇情演員介紹  《我和我的祖國》以及《中國機長》還有《攀登者》三部電影即將在九月30日上映引起了不少的轟動,其中最熱的應該是《我和我的祖國》了,這次的影片和傳統的影片並不一樣,是由幾個故事串起來的,那麼我和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