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介紹使用電子束以低能量和帶負電荷的粒子來「清除」月球塵埃

2020-09-05 科普百分百

新研究介紹使用電子束以低能量和帶負電荷的粒子來「清除」月球塵埃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SlashGear報導,未來的太空人,尤其是長期駐紮在月球表面的太空人,將如何應對擾人的月球塵埃呢?目前研究人員還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是什麼,但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該方法被稱為「塵埃粉碎機」,該團隊已經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使用電子束以低能量和帶負電荷的粒子來 "清除 "月球塵埃。

月球塵埃(或月壤)對電子束的反應是跳離它所定居的表面。未來,太空人可能會使用這種電子束來 "撣掉 "太空服和其他物品上的塵埃。這項工作的靈感來自於美國宇航局正在進行的將人類長期送回月球的努力,以及已經去過月球的太空人關於月壤的報告。根據這些太空人的說法,月壤很 "煩人",難以用刷子清理,有氣味,而且--關鍵問題是它因帶電而具有 "粘性"。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這種 "粘性 "月壤有點像剛從烘乾機裡取出的襪子的粘性。這就是人們用帶負電荷的粒子(一種安全的活動)清除月球塵埃的原因,這會使它們從表面散開,而普通的刷子卻不起作用。

儘管研究仍有必要,這可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案,但該研究報告稱,使用這種方法在玻璃等各種表面上清除美國宇航局創造的仿月壤獲得了成功。

相關報導:月球「塵埃終結者」 科學家利用電子束清除太空人裝備微粒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在地球上,灰塵不是一個受歡迎的東西,在月球上,它不僅不受人歡迎而且還可能是一種破壞力量,其可能威脅到人類的探索努力。它像剃刀一樣鋒利,粘在其碰到的任何東西上。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提出了一種處理月球塵埃的新方法,其中包括使用電子束清除月球表面的微粒。

這聽起來很科幻,但它卻有很大的潛力。

研究小組將目標對準了NASA製造的月球塵埃替代物,他們稱其為「一種能發射出集中(且安全)負電荷、低能量粒子流的設備。」

實驗中,研究人員將航天服織物和玻璃放到了一個真空室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得到的效果出奇得好。

「它(灰塵)真的是跳起來了,」該項研究的論文首席作者Benjamin Farr說道。

灰塵問題究竟有多嚴重?NASA曾在7月份向大學生發出了呼籲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思路。據NASA介紹,太空中的灰塵會對包括太空衣、設備、太空飛行器、棲息地在內的東西造成損壞,另外它還會掩蓋相機鏡頭、降低技術性能、扭曲儀器讀數、改變熱特性甚至導致設備故障。

隨著NASA希望通過其Artemis項目在月球上建立持續的人類存在,解決月球塵埃的挑戰的最後期限正在日益逼近。

如果NASA堅持其雄心勃勃的計劃,那麼它將在2024年能將人類送到我們的鄰居--月球上。該機構正在考慮為日常更長的任務在那裡建立棲息地。

而處理這些灰塵可能需要多管齊下的方法。NASA也在開發一種塗層技術以此來幫助月球探測設備遠離灰塵。

雖然電子束成功地清除了大部分模擬的月球塵埃但仍有改進的空間。Farr表示:「它運行得很好,但還不夠好,我們不能就此結束。」研究人員眼下的目標就是讓這項技術變得更有效。

相關焦點

  • 月球「塵埃終結者」:科學家利用電子束清除太空人裝備微粒
    據外媒報導,在地球上,灰塵不是一個受歡迎的東西,在月球上,它不僅不受人歡迎而且還可能是一種破壞力量,其可能威脅到人類的探索努力。它像剃刀一樣鋒利,粘在其碰到的任何東西上。由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提出了一種處理月球塵埃的新方法,其中包括使用電子束清除月球表面的微粒。
  • 聽說過「負質量」嗎?全球第一臺負質量粒子生成器已經上線了!
    「但是,在這次實驗中我們也發現,我們創造的這臺設備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產生功率可衰減雷射的新方法。」 在深入研究雷射之前,讓我們先搞清楚這個「魔幻塵埃」極化子到底是什麼。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產生極化子的過程包括一個將光子與被稱為激子的準粒子相結合的步驟。 如果把所有粒子比作一個樂團的話,那麼這個樂團中就有諸如電子、夸克以及光子等各種不同的部分。
  • 電荷不是粒子,但相信電荷存在,正是我們人類的明智!
    質子帶有電荷量e;電子帶有電荷量-e。研究帶電粒子與它們之間由光子媒介的相互作用的學術領域稱為量子電動力學。OK了,以上就是關於電磁學相關概念的介紹,高中學歷的朋友,一定不陌生。但這些知識其實你仔細去分析,你絕對會發現,想像力不夠用。教課書中的描述遠遠滿足不了你對於此知識的認識。而且只知道電磁學相關知識,還不夠,為了下面要分析的內容,我再來介紹一下物質結構。
  • 細說基本粒子和自然力量,看看科學家如何解釋萬物
    愛因斯坦提供了其中一個重要的物理學證據,1905年,在他關於狹義相對論的著名論文發表前的幾周,他在發表的另一篇文章裡指出,所謂的布朗運動,懸浮在液體中塵埃小顆粒的無規則隨機運動,可以解釋為液體原子和灰塵粒子碰撞的效應。當時就有人懷疑,這些原子終究不是不可分割的。幾年前,一位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研究員湯姆孫演示了一種稱為電子的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電子具有的質量比最輕原子的一千分之一還小。
  • 研究發現,石墨烯層充當電子束的鏡子,電子分束器或將成為可能!
    石墨烯層可以作為電子束的鏡子,這是物理學家Daniël Geelen和同事使用一種新型電子顯微鏡發現的,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這種新技術稱為「eV-TEM」,這是電子顯微鏡的一種新變體,它能將電子束對準樣品,以便對其成像。
  • 加速吧,粒子們!
    如果說陰極射線是一種微粒,那麼就說明原子可以釋放出比它本身更微小的物質,所以原子可能是由更微小的粒子構成的,原子也將不再是最小的構成物質單位。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約翰·湯姆森在研究陰極射線的過程中發現,由於電場的作用,陰極射線發生了偏轉,之後他通過帶電粒子束彎曲的曲率計算出陰極射線粒子的質量與電荷的比值,並將其定義為一種粒子,命名為電子。
  • 研究表明電子有望被再分為三種粒子
    而電子則像行星圍繞太陽運轉一樣圍繞著原子核運轉。這一模型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直到現在,許多高科技組織和單位仍然使用電子圍繞著原子核的原子圖像來代表自己。有了這些關於電子的基本內容的介紹,我們接下來看看這個新聞。100多年前,當美國物理學家Robert Millikan首次通過實驗測出電子所帶的電荷為1.602×10-19C後,這一電荷值便被廣泛看作為電荷基本單元。
  • 最新研究表明,電子有望被再分為三種粒子
    有了這些關於電子的基本內容的介紹,我們接下來看看這個新聞。100多年前,當美國物理學家Robert Millikan首次通過實驗測出電子所帶的電荷為1.602×10-19C後,這一電荷值便被廣泛看作為電荷基本單元。
  • 負離子的「負」電荷帶給我們「正」能量
    空氣中的負離子是帶負電荷的氧離子或離子群,而它正是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負電荷,卻是對世界和我們人類健康不可忽視的正能量。空氣中有那麼一群生命周期非常短暫的「精靈」,它們與眾多原子分子呈現穩定的電中性不同而由於自然的原因帶了負電荷,它們就是空氣中的負離子。
  • 質子電荷半徑之謎真的解決了嗎?
    因為任何一個強子(包括重子和介子)都包含由夸克、反夸克和膠子組成的無窮多的虛粒子之「海」,但這些虛粒子並不影響其量子數。] 而更多部分來源於夸克的軌道角動量和膠子。又例如價夸克的質量之和遠低於質子質量,其絕大部分的質量應該來自於膠子,但我們對此缺乏更系統的理解。而最新的謎題則是關於質子的電荷半徑。
  • 動書解析丨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到的力
    帶正電的粒子的所受洛倫茲力的方向如圖所示.在使用左手定則判斷洛倫茲力的方向時,四指應指向正電荷運動的方向,如果是負電荷,則指向負電荷運動的反方向.由F與B、v的方向間的關係可知,F總垂直於B與v所在的平面,即F必垂直於v、必垂直於B,故F不對運動電荷做功.例題1.(解析題)試判斷下列各圖中帶電粒子所受洛倫茲力的方向或帶電粒子所帶電荷的性質.
  • 「低能量強流高電荷態重離子研究裝置(LEAF)」項目科學目標研討會...
    項目負責人趙紅衛代表項目組,簡要介紹了低能量強流高電荷態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和項目總體進展,重點提出了加強實驗終端建設和特色實驗設計。電子加速器及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張子民深入介紹了高能電子透射成像技術及其結合LEAF裝置的實驗計劃。
  • 研究團隊利用激子將電子學帶向未來
    激子可以徹底改變工程師研究電子產品的方式。一組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型電晶體,其中一種是使用激子而不是電子的電路元件。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激子基電晶體在室溫下有效地發揮作用,這是迄今為止不可逾越的障礙。他們通過使用兩個2-D材料作為半導體實現了這一點。
  • 發現了新的準粒子:Pi-ton的介紹
    然後就是所謂的「準粒子」,即由許多粒子組成的系統中的激發,它們在許多方面的行為就像粒子本身一樣。現在已經在維也納(TU Wien)的計算機仿真中發現了這種準粒子,並將其命名為pi-ton。它由兩個電子和兩個空穴組成。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介紹了這種新粒子,該文章還介紹了如何通過實驗檢測pi-ton粒子。
  • 電學:電荷與電荷守恆定律
    一、電荷1.電荷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即正電荷和負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2.電荷量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單位是庫侖。3.元、點、場源和試探電荷①.元電荷e:一個物體所帶電荷數量的多少叫電荷量,物體所帶電荷量是指物體帶淨電荷的多少。
  • 「死亡射線」:粒子束武器
    作為建立太空部隊、發展太空武器的重要舉措,美國國防部日前在國防預算報告中披露,將在未來4年打造具有「革命性影響」的粒子束武器。按照規劃,美國國防部將於2023財年正式開展在軌中性粒子束武器相關測試,用於摧毀太空飛行器和彈道飛彈。一旦這一構想付諸實施,科幻電影中出現的「死亡射線」或將成為現實。
  • 電子為什麼沒有掉入帶正電荷的原子核?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電子帶負電荷,原子帶正電荷,為什麼電子不會掉入原子核中?這可能是很多朋友搞不清楚的問題!按一般意義上理解,正負電荷會互相吸引之後逐漸靠攏,並最終合為一體,無論是引力還是電磁力或者弱力與強力,都是這個結果!
  • 對正電子素能級的測量與理論計算不一致,可能導致新物理學的出現
    8月14日,科學家們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報告說,對由電子和它的反粒子正電子組成的奇異「原子」的新測量與理論計算不一致。正電子素確實令人費解,物理學家們也無法解釋它。 研究人員說,計算或實驗中似乎都不太可能出現缺陷。
  • 研究稱鑽石或能存儲大量數據:以負電荷和中性電荷的形式
    研究表明,量子計算機在一瞬間完成的計算量可以超過整個宇宙中原子數量的總和。科學家稱,鑽石上的縫可以用來存儲信息,就像CD和DVD光碟上的微型「小坑」一樣。「我們率先發現可以把鑽石作為超密存儲的平臺。」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紐約城市學院物理學家希德哈斯·多姆卡爾(Siddharth Dhomkar)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