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經中又一個沒有名字的神,它的外貌是鳥身龍首,這究竟是什麼生物呢?
《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出,以至箕尾之山,丸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為席。
這段話的意思是鵲山山系從招搖山起,直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途經2950裡。這裡的山神,形狀都是鳥的身子龍的頭。祭祀山神要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入地下,祀神的米用稻米,還要用白茅草來做神的座席。
在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一種鳥身龍首的生物,它不是恐龍,而是恐龍的近親,叫翼手龍。翼手龍起源於約2.15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當恐龍稱霸著陸地時,翼手龍卻控制著天空。在中國浙江臨海一帶發現過翼手龍的化石,古生物學給它起名叫臨海翼龍。在新疆克拉瑪依地區,也發現過翼手龍的化石。這兩個地方的化石據測算都在6500萬年以前。
1970年,在哈薩克斯坦發現了一件比較完整的帶有「毛」的翼手龍化石,英國古生物學家認為,翼手龍屬於溫血動物,它們身體表面被羽毛覆蓋,這些「毛」隔熱保溫,防止體內熱量的散失,具有調節體溫的作用。為了適應飛行的需要,這些翼手龍已經具有較高的新陳代謝水平、發達的神經系統以及高效率的循環和呼吸系統,成為一類最不像爬行動物的爬行動物。
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在鵲山山脈出現的翼手龍不止一個,它們在天空飛翔,與人類和平共處,還接受人類的供奉。由此我們可以有兩種推斷:如果鵲山山神真的是翼手龍,那麼山海經記載的年代可以推前到6500萬年以前;也有一種可能,是翼手龍在6500萬年以前沒有滅絕,仍有少量翼手龍存活下來,被幾千年前的中國古人看到。你覺得是哪一種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