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了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擘畫了「十四五」發展藍圖,引領我們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連日來,浙江各高校推出了形式多樣的思政課,宣講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展現浙江、杭州在「重要窗口」建設中的新風貌,尤其是在不同學科的講授中融入思政元素,讓傳統思政課別開生面。今起,走心的思政課特別推出學科思政系列課堂。
「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近日,杭州師範大學理學院副教授、「師大青博」講師團成員胡潭高,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建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題,給160餘名師生講了一節生動的「思政課」。
課堂實錄
30多萬人參與自主研發神器
夜幕垂簾,華燈初上,杭師大恕道報告廳座無虛席。37歲的胡潭高,戴著一副無框眼鏡,一登上講臺,他便激情開講。
2020年7月1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開通。星耀全球中國北鬥,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一款導航系統。它的成功,代表著中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後第三個擁有自主研發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也是僅次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擁有覆蓋全球導航的國家。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導航?」「北鬥導航的前世今生」「北鬥導航的兩大『絕活』」和「北鬥導航就在我們的身邊」,胡潭高從四個部分講述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彰顯了大國實力。
「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建成衛星導航系統。」胡潭高梳理了三件驚心動魄的事情,回答了為什麼要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他說,全國投入30多萬人、覆蓋400多個研究單位、用26年,在眾人齊心協力下,才精心設計出這樣一張「天羅地網」。
談到北鬥的「絕活」——短報系統時,胡潭高舉例說:「當你們在亞丁灣某海域被海盜劫持,你可以發一句『救救我』,這幾個字就能透露精準地理位置,從而救了你的命。也就是說,具備這個功能後,無論海洋沙漠,甚至世界上任何地方,你都有機會被救。」
「胡老師的課很『燃』,讓人聽了充滿熱血。」該校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大二學生葉素瑤說,她之前了解過北鬥導航,但只停留在模糊的表面,而胡老師的課,把北鬥講「活」了,讓人感覺北鬥有人情味兒,有了生命。「北鬥就像一個人,在科學家的精心培育下,慢慢成長變成中國人的驕傲。」
北鬥點亮了我們未來的生活
當北鬥導航全部建成以後,對國家產生什麼影響,給未來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毫無疑問,隨著全面完成,北鬥導航的實用化將顯著提升。據介紹,北鬥已出現在許多領域中,比如漁船、海上執法船等,通過該系統的災害預警已經累計拯救了上萬人。還有,很多國人以為手機無法使用北鬥,其實並不是,當前眾多國產品牌智慧型手機,已經搭載了北鬥導航系統,可以在手機設置自行切換。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銷售的智慧型手機中,有300多款支持北鬥定位,而今年第一季度入網的新款國產手機也有75%支持北鬥定位。北鬥是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的技術,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國內成本。
「北鬥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活。」胡潭高說,該校地理信息系專業學生感受很真切,他們可以在安全監測、防災減災應急救援、智能駕駛、測繪地理信息、電力調度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廣泛使用北鬥。
業內專家認為,北鬥導航的時空信息服務能力,還應該發揮更獨特的功能。以人工智慧為例,像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製造,重點在於其基於視覺的感知系統的研製。而能夠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的北鬥,能夠解決無人駕駛中時空感知問題。
北鬥應用蘊藏著無限商機。比如老百姓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北鬥導航就可以應用於食品的溯源,讓大家購買後吃得放心。還有,在智慧交通領域,北鬥導航可以讓每個司機知道堵點在哪裡,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
「北鬥產業大有可為,為國家的北鬥應用推廣貢獻更多力量。」胡潭高打趣說,你們是馬雲的學弟學妹,具有杭師大創新創業的基因,投身這一領域,說不定能成就另一個馬雲。這番話,引來學生熱烈鼓掌。
思政心語
我從事的是衛星遙感應用研究,也是國家眾多航空航天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員,我深刻感受和見證了北鬥系統和高分系列衛星的發展過程,對於發展過程中的人和事有著切身的體驗和感觸。所以,結合我的專業特長,我用更通俗更「接地氣」的方式把北鬥的故事分享給學生們,讓更多的學生走近北鬥、了解北鬥,為北鬥自豪。——杭州師範大學 胡潭高
思政點睛
科技興則民族興 科技強則國家強
在胡潭高的講座上,他提到了孫家棟院士曾說過的話——中國的未來會成為什麼樣子,實際上是由年輕人來決定。
國家強大離不開強大的科技支撐,而強大的科技支撐關鍵就在於青年學生。正所謂,青年強則國家才會強。
胡潭高是杭師大遙感地學系青年教師,目前在杭州他主持的三個項目已經具體落地,一個是用衛星遙感動態監測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的生態環境變化情況,另外兩個是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評估城市內澇風險。
科技強國,人人出力。胡潭高說,對於每個人來說,我們就是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像他這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努力科研創新,並把自己在科研過程中的感悟和國內外本行業最新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學生們。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