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航天和航天人點讚!九張圖告訴你:中國北鬥就這麼強

2020-08-27 居士閒談

20年彈指一揮間,而如果從北鬥系統正式啟動開始,已經過去了26年,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北鬥到底有多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特意製作了九張圖,看完你就全懂了!

20年來,中國成功發射了59顆北鬥衛星,包括4顆北鬥試驗導航衛星、55顆北鬥導航衛星,終於在太空布局中國導航星座。

北鬥衛星發射任務共執行44次,全部由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擔當,成功率100%,特別是在區域、全球組網階段經歷了超高密度的發射。

北鬥導航衛星分別運行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GE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GSO)、中圓地球軌道上(MEO),具有中國特色的混合星座布局,既能實現全球覆蓋、全球服務,又可為亞太大部分地區用戶提供精度更高的服務。

北鬥導航衛星的定位精度已達到米級,經過增強可達分米級、釐米級,完全可以滿足新基建時代無人駕駛、精準農業等領域發展需求。

國內70%的已入網智慧型手機正在使用北鬥服務,北鬥相關產品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測繪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應急搜救等領域。

同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智慧的設計,還有北鬥的「短報文」通信功能,手持北鬥終端,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永遠不迷路,永遠不失聯。

北鬥導航衛星關鍵核心技術已實現100%自主可控,導航安全的鑰匙、持續發展的鑰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北鬥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鬥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推動著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作為全球關鍵導航系統之一,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不僅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導航服務,還搭載了國際搜救載荷,體現著我國的大國擔當。

當然,此時此刻,我們更不能忘記在北鬥系統工程中默默奉獻的他們,這才是真正的國家脊梁!

轉載自快科技;留存懷念!

相關焦點

  • 九張圖告訴你:中國北鬥就是這麼強!
    20年彈指一揮間,而如果從北鬥系統正式啟動開始,已經過去了26年,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中國北鬥到底有多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特意製作了九張圖,看完你就全懂了!20年來,中國成功發射了59顆北鬥衛星,包括4顆北鬥試驗導航衛星、55顆北鬥導航衛星,終於在太空布局中國導航星座。
  • 中國航天精英為電影《地心引力》「領銜」奧斯卡「點讚」
    原標題:中國航天精英為電影《地心引力》「領銜」奧斯卡「點讚」  中國航天精英為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領銜」奧斯卡「點讚」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北京時間3月3日,好萊塢太空科幻電影《地心引力》成奧斯卡最大贏家,斬獲7項大獎。
  • 中國星 中國「心」 | 中國航天科工北鬥原子鐘攻關歷程記
    北鬥閃耀,澤沐八方。2020年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標誌著我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衛星裝載有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氫原子鐘,該原子鐘的優良性能進一步增強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和自主運行能力。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
    ,科技感十足的展覽,讓人與中國航天「零距離」接觸。展館左側,是如排兵布陣的1∶10長徵運載火箭家族和快舟系列火箭。觀眾們仰望著這些火箭家族,紛紛拍照留念。「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展覽裡呈現的「上天」高科技並非所有人都能看懂,福州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分布在展館各處,隨時充當觀眾的講解員。
  • 中國北鬥星耀全球,中國航天動力之鄉西安航天基地深耕科技藍海
    7月31日中國北鬥,星耀全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收官衛星,完成了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正式入網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北鬥三號衛星的有效載荷實現了部件級100%國產化的目標,是中國人在高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典範。
  • 與中國航天「零距離」——走進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福州站)
    ,科技感十足的展覽,讓人與中國航天「零距離」接觸。「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展覽裡呈現的「上天」高科技並非所有人都能看懂,福州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分布在展館各處,隨時充當觀眾的講解員。在月球探測展區,嫦娥四號(中繼星、探測器、巡視器)1∶1模型格外耀眼。
  • 北鬥組網收官!和航天文創一起看北鬥衛星直播上天
    你知道怎麼測量一座山的高度嗎?比如...珠穆朗瑪峰??​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泰勒斯提出了估算金字塔高度的方法,他計算出了太陽光和地面的夾角,從而計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這個方法也叫「日影法」。在6月16日北鬥三號系統組網收官衛星發射期間,航天文創將為大家帶來可能是「最接地氣」的一個北鬥科普直播,讓大家「秒懂」北鬥!
  • 2020中國航天別樣精彩: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天問奔火
    北鬥、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圓滿收官,「天問一號」向著火星不斷邁進,多個新型火箭成功實現首飛,實現新突破……回首2020,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中國航天人頂住壓力、乘風破浪,一步一個腳印奔向星辰大海,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一個個激動人心的瞬間,組成一幅別樣的畫卷,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的獨家記憶。
  • 澳洲衛星站不讓中國用了?英媒爆料重磅消息,中國航天將何去何從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導航、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以及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組成了全球四大導航系統,但是由於後面二者均存在不同問題,且都在特定的區域內為自己服務,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完全比不上GPS和北鬥系統。
  • 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天問奔火……2020中國航天別樣精彩
    北鬥、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圓滿收官,「天問一號」向著火星不斷邁進,多個新型火箭成功實現首飛,實現新突破……  回首2020,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中國航天人頂住壓力、乘風破浪,一步一個腳印奔向星辰大海,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一個個激動人心的瞬間,組成一幅別樣的畫卷,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的獨家記憶。
  • 中國北鬥 照亮世界|點讚新時代系列報導
    中國發展衛星導航技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為全人類提供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的基礎設施,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十分重要。」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介紹,就像停水停電影響城市生活一樣,衛星導航服務一旦中斷,國家和社會的正常運行會受到很大的影響。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開通!從無到有二十餘年!致敬中國航天人!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開通!從無到有,二十餘年,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今天正式開通,我們從此可以用自己的導航系統,和GPS從此說再見,我們再也不用別人的眼睛了。事實上,其他國家的衛星導航只有中圓衛星,為什麼中國還要發射其他兩種衛星呢?因為這個就是我們北鬥衛星的獨特技術了,有源定位。不但能夠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可以和別人共享位置,這是以前的GPS等衛星導航沒有的。還有就是北鬥導航的精確定位能力,傳統的衛星導航存在5到10米的定位誤差,而北鬥衛星導航的精度比傳統衛星導航提高了兩倍。
  • 中國航天日|目標星辰大海,出發!
    回首過去幾十年的航天曆程,從「兩彈一星」到神舟飛船,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飛天,從無人飛行到太空行走……風雲、神舟、天宮、長徵、北鬥,每一個名稱背後都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奮鬥史。正如航天人入隊誓詞所說的那樣:「我自願從事載人航天事業……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
  • 謝謝你們,中國航天人!
    4月24日是第四個中國航天日(製圖:王雲苗)2019年的三分之一即將過去中國航天人完成了哪些壯舉?新華社發到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發射升空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實力科普中國航天
    繼續往下看每次看到新聞中說中國又發射了啥啥啥,除了跟著歡呼,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個啥。今天刀筆局從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切入,帶著高清圖實力科普一下中國航天和她的成員們。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成員之一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具備發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軌道不同類型衛星及載人飛船的能力,並具備無人深空探測能力。文章開始提到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只是其成員之一。
  • 中國航天科工北鬥原子鐘攻關歷程記
    衛星裝載有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製的氫原子鐘,該原子鐘的優良性能進一步增強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和自主運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上指出:「26年來,參與北鬥系統研製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鬥,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鬥精神。」
  • 中國航天在美國制裁中變強
    中國航天的起步基本是獨立自主的,並且成為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以錢學森為代表的科學家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中美關係的蜜月時期,但美國仍然沒有放棄對我國的技術封鎖。我國於1985年開始進軍國際航天市場,並於1990年4月7日用長徵3號運載火箭將亞洲衛星公司的亞洲衛星一號(AsiaSat-1)送入預定的軌道,完成首次國際航天發射。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中國航天再一次開啟「超級模式」,成功實施了以嫦娥五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完成並面向全球提供服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奔向火星為代表的航天任務,一系列航天重大事件有力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引發全球關注。
  • 為北鬥三號衛星的「中國芯」點讚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更值一提的是。在400多家單位、30餘萬科技人員的集智攻關下,北鬥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實現了國產化率100%,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驕傲自豪。
  • 高質量培育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 探索「北鬥+ 」的無限可能
    編者按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第七次大督查中發現的一批典型經驗做法,長沙市以產業鏈建設為抓手推動先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做法獲點讚。作為國家航空航天工業布局的重點省份,湖南已經形成從航空飛行器、動力系統、關鍵零部件到航空綜合服務保障的產業鏈條較為完善的航空產業集群。依託國防科技大學北鬥導航技術,湖南正在打造全國北鬥衛星導航應用示範區。落戶在長沙信息產業園的湖南北鬥微芯發展有限公司,已在寧鄉建成國內首個以市縣為單位的區域性地災監測預警體系,實現24小時監控寧鄉所有的地質災害隱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