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航天別樣精彩: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天問奔火

2021-01-20 澎湃新聞

北鬥、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圓滿收官,「天問一號」向著火星不斷邁進,多個新型火箭成功實現首飛,實現新突破……

回首2020,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中國航天人頂住壓力、乘風破浪,一步一個腳印奔向星辰大海,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一個個激動人心的瞬間,組成一幅別樣的畫卷,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的獨家記憶。

北鬥、探月「三步走」圓滿收官

2020年的最後一天,由張履謙、餘夢倫、鐘山、範本堯等多位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學者聯合中國航天報社等機構評選出的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刷屏了」。兩個榜單上,嫦娥五號和北鬥三號無疑是「最耀眼的雙子星」。

——九天攬月。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北鬥閃耀。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京舉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無論是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還是北鬥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取得決戰決勝,中國航天的每一步都行穩致遠、可圈可點,每一步都鼓舞士氣、振奮人心。

三個特別的「50」值得紀念

回首2020,對於中國航天而言,還有三個特別的「50」值得紀念。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今年的這一天意義更加特殊。50年前的今天,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也由此邁出了探索浩瀚太空的第一步。

8月6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清華科學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長二丁火箭在30年間創造了50發全勝的優秀戰績,將百餘顆衛星送入太空。

10月10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

三型新火箭首飛值得關注

從長徵五號B到長徵八號,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在2020年陸續首飛。

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隨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12月22日,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實施,火箭飛行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除國家隊運載火箭外,民營航天領域的運載火箭2020年也迎來了「新生力量」。11月7日,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可滿足近地軌道微小型衛星發射需求。

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強,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從長徵一號到長徵五號B,中國航天的舞臺更大、底氣更足,未來更值得期待。

展望2021:更多好消息值得期待

回首2020,中國航天再次邁出了一大步;展望2021,我們還有更多好消息值得期待。

——「天問一號」仍在馬不停蹄向著火星進發。自7月23日發射以來,「天問一號」已成功完成地月合照、探測器「自拍」、三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機動、載荷自檢等工作。後續,還將進行數次軌道修正,預計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後,實施「剎車」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為火星著陸做準備。

——2021年上半年,我國計劃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而後接續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期待北鬥、探月之後,中國航天的又一個「三步走」——載人航天工程順利完成。

此外,商業航天的進展同樣可圈可點:2020年1月,銀河航天首發星成功發射,該星是我國首顆通信能力達到24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藍箭航天朱雀二號運載火箭核心部組件完成交付,各分系統試驗進展順利,開始初樣動力系統試車箭和模態箭全箭總裝。2021年,更多來自民間的航天力量還將不斷湧現。

(原題為 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天問奔火……2020中國航天別樣精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天問奔火……2020中國航天別樣精彩
    北鬥、探月等重大航天工程圓滿收官,「天問一號」向著火星不斷邁進,多個新型火箭成功實現首飛,實現新突破……  回首2020,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影響,中國航天人頂住壓力、乘風破浪,一步一個腳印奔向星辰大海,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一個個激動人心的瞬間,組成一幅別樣的畫卷,成為2020年中國航天的獨家記憶。
  • 嫦娥五號登月,帶火《嫦娥攬月》圖書
    2020年12月1日晚23時11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央視也曾以《嫦娥攬月》為名進行了幾個小時的直播。《嫦娥攬月》能對探月工程科學知識以普及、是航天科學愛好者的饕餮盛宴;能給太空科學「粉絲」以足夠的想像空間,並讓翱翔的思緒最終完美落定;能對正在逆境中奮鬥,而一籌莫展的人以醍醐灌頂般的勵志,讓生活與事業重新燃燒起熊熊的激情之火……適合求知若渴的青年學生、思想翱翔的航天愛好者、剝殼見仁的科學松鼠、摩拳擦掌的文學修行者閱讀和收藏。
  • 中國迎來超級航天年:「天問」升天,「嫦娥」挖土,印度反應亮了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2020年的中國都足以載入史冊:3月份領先日韓,成為全球首個控制住新冠疫情的國家;年中時力壓歐美,成為全球首家實現經濟復甦的大型經濟體;6月份比肩美俄歐,正式完成北鬥導航全球組網……
  • 致敬中國航天: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
    就在一個月前的6月23日,中國北鬥系統全球組網成功!中國航天人的犧牲精神和奮鬥足跡,振奮了國人,震撼著世界。「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航天事業深空探測、太陽系行星探測的新篇章。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成功發射。
  • 中國航天的2020:豐收之年
    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北鬥建成……對中國航天來說,2020 年是個豐收的年份。在新的一年開端之際,不妨來回顧一下過去一年裡,中國航天取得的成績。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中國探月工程走到「第二步」2020 年,中國航天最引人注目的成績,莫過於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
  • 2020年中國航空航天的重大高光時刻
    2020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裡,從北鬥衛星系統的全球組網到嫦娥五號探月取土成功返回,中國航天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不斷地突破進取,在航天航空事業上不斷書寫神奇。在連續兩年摘得全球航天發射榜冠軍頭銜之後,今年中國航天又繼續開啟超級模式。下面我們就來回顧2020年航天的重大高光時刻。
  • 「天問」、「嫦娥」、「悟空」:中國航天起名字,也太浪漫了吧
    7月23日12時41分,名為「天問」的中國火星探測之旅開啟了。兩千多年前,遙遠的古人對天地自然發出追問,兩千多年後,火星探測器升空,它叫「天問」,帶著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對自然的探索升空,太浪漫了吧!除了「天問」,中國航天,還有許多浪漫的名字,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浪漫得不要不要的。
  • 2020年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2020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中國空間科學技術》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2020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 2020,西昌航天的「高光時刻」
    提前半年實現北鬥全球組網,44次發射百分之百成功天闊參橫移北鬥,天河漫漫北鬥璨。6月23日9時43分,在經歷中國航天史上最大規模推進劑洩出再加注後,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在中心西昌發射場順利升空,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部署。第五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在中心西昌發射場順利升空。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2020年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我們經歷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疫情,這段時間我們又飽受洪水的折磨。雖然今年波折比較多,但是也有不少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情。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
  •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2020年,中國航天再一次開啟「超級模式」,成功實施了以嫦娥五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完成並面向全球提供服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奔向火星為代表的航天任務,一系列航天重大事件有力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引發全球關注。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發射任務?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北鬥系統 全球組網今年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了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收官之星的發射,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衛星定位系統全球組網的國家,美國不再是唯一。
  • 2021超級航天年,中國好戲連連,空間站建設將是最大亮點
    剛剛過去的2020,對於中國航天而言極不平凡,頂住疫情的壓力,實現了一次次中國航天史上的突破: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最大運力火箭長五B成功首飛、天問一號開啟中國火星探測徵程、嫦娥五號完成我國探月採樣返回壯舉
  • 天問奔火 勇敢逐夢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題:天問奔火 勇敢逐夢新華社記者王琳琳、胡喆點火、奔火、探火……今天,火星「火」了!23日,隨著文昌航天發射場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騰空而起,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式啟航,載著中國人的「探火夢」,向著星際未知、宇宙本源,不懈求索、勇敢逐夢。這次逐夢,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2020,我們攀山、上天、入海……
    這一年,我們上九天,下萬裡追星、追月、追海底的神秘世界這一年,當我們抬頭仰望廣袤的太空有了更多中國身影這一年,當我們低頭注視遼闊的大海有了更多中國印跡01追星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當指揮長宣布發射任務成功時
  • 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與之相比,2020年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完成的月球表面採樣返回任務更具吸引力,這不僅是中國首次取得月球樣本,而且還是人類40多年來重新獲得這種能力。此外,中國2020年僅成功首飛的新型火箭就包括「穀神星一號」、長徵五號B和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載人航天領域,中國成功測試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中國於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預計在明年2月抵達火星。
  • 中國航天有多「摳門」?十幾公裡地鐵上飛出了探月工程|2020航天盤點
    「2020年,是見證歷史的一年,也是自我成長的一年。」 作為一個中國航天人,航天科技集團錢學森運載技術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李洪波對自己的2020年作出了總結。
  • 盤點2020中國航天的那些高光時刻
    【環球時報記者 任重 晨陽 馬俊 劉揚】「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從月球取回1731克月壤樣品」成為2020年年底刷屏的爆款新聞。但對於經歷了「超級發射」模式的中國航天而言,這只是累累碩果的其中之一。2020年即將結束,讓我們盤點一下那些令人振奮的瞬間吧。
  • 重慶造「鋁鋁」上天 和北鬥天問神州嫦娥長徵一起飛
    有一個信息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無論是「北鬥三號」,還是前幾天剛剛升空的「天問一號」,都大量採用了重慶造的鋁材。第1眼記者近日探訪中鋁西南鋁,了解幕後的故事。重慶造鋁材和它的北鬥三號小夥伴6月23日9時43分,隨著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 「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指路到「天宮」攬勝……「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亮點頗多、成績斐然。五年來,中國航天探索太空的步伐邁得更遠。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正如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所言,「嫦娥五號任務既是收官之作,又是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