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柳宗元,就會想起那首《江雪》,還有詩中那位「獨釣寒江雪」的漁翁。
後來,柳宗元仕途坎坷,進取碰壁,寫了這首《漁翁》來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
今日小覓分享:
漁翁
—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譯文】
漁翁晚上停船靠著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
旭日初升,雲霧散盡四周悄然無聲,漁翁搖櫓的聲音從碧綠的山水中傳出。
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白雲相互追逐。
—【注釋】
傍:靠近。
西巖:當指永州境內的西山,可參作者《始得西山宴遊記》。
汲(jí):取水。
湘:湘江之水。
楚:西山古屬楚地。
銷:消散。亦可作「消」。欸(ǎi)乃:象聲詞,一說指槳聲,一說是人長呼之聲。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無心: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莊子所說的那種物我兩忘的心靈境界。
柳宗元出身高門,才華橫溢,本該是一帆風順的仕途,最後因永貞革新,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最後被貶為永州司馬。
永州人煙稀少,柳宗元到那後,不僅沒有衙門,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他們一家只得寄居破廟。半年後,其母的病逝,更是給柳宗元帶來巨大打擊。
這首《漁翁》就是寫於此時。「漁翁夜傍西巖宿」,「西巖」即是西山,西山俯瞰湘江,對漁翁來說,是一個天然的港灣。
下一句「曉汲清湘燃楚竹」,從夜晚寫到破曉。漁翁清晨醒來,點火做飯。他用竹筒取來湘水,又點燃一堆竹葉、竹莖。這樣一幅自然、和諧的畫卷,仿佛就在眼前。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天亮後,沒過多久,紅日出現,炊煙散去,江上的雲霧也散去了,正在生火煮飯的漁翁也好似隨著青煙消散,不見人影。
漁翁哪兒去了?遠處忽然傳來了「欸乃一聲」,原來漁翁早已駛入江中,正在用船槳划水。而隨著這聲的出現,揭開了白日朦朧的面紗,讓一切都鮮明了起來,周圍的青山綠水撲面而來。
最後兩句是漁翁和詩人共同回憶往昔。看面前的滾滾江水,回憶那半生坎坷。詩人本來是失意、憤懣的情緒,卻隨著這青山綠水,得以平靜。
在經歷了那近十年的貶逐生涯後,詩人不再惶惶不平,悲憤交加,而是「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