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科學家發現與老鼠血小板和眼睛形成有關的基因

2020-12-05 中安在線網站

  新華網東京2月4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東京大學科學家最近發現,老鼠體內的一個基因與血小板和眼睛的正常形成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治療人類血友病和眼部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新成果是東京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的講師久智行等人作出的。這一基因名為「MEIS1」,研究人員用基因技術培育缺少這種基因的老鼠,結果老鼠在胎兒期由於出血不止而死亡。研究發現,這種老鼠極度缺乏能生產血小板的巨核細胞。

  另外,缺少「MEIS1」基因的鼠胎兒的視網膜細胞形成異常活躍。研究人員認為,與眼睛生成有關的基因「PAX」和「MEIS1」基因一起發揮作用,能把視網膜細胞增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久智行說,「MEIS1」基因在人體內也存在,該基因作用的發現對於再生醫療領域很有價值。

相關焦點

  • Cell:科學家發現血小板的壽命由Bcl-xL決定
    血小板雖不具有細胞核,但是,澳洲沃爾特伊莉薩醫學研究所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 的科學家發現,其實血小板內部也有一個的定時炸彈,已預先決定了血小板的壽命。此研究發表於3月23日的Cell期刊。這項研究對於血小板相關疾病的診斷具有很重要的影響。
  • 美科學家發現奇特基因 令老鼠忘記糟糕記憶
    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系統科學家發現使老鼠忘記糟糕記憶的一種化學方法,通過抑止「記憶基因」—— Npas 4,他們發現老鼠能夠「忘記」此前遭受電擊的籠子。
  • 心梗腦梗和血小板高有關,血小板偏高意味著什麼?
    最近球王腦梗的新聞霸屏了,腦梗塞,心梗都與血栓有關,血栓又與血小板有關。作為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血小板在「止血」、「凝血」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可以通過形成止血栓子幫助創傷止血,所以也可以修補血管,有效的防止動脈硬化。
  • Nature:發現導致致命心臟病的基因突變!新藥指日可待!
    2019年7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種與擴張性心肌病(心臟主泵房的危險增大)有關的基因突變,激活了正常情況下在健康成年人心臟中關閉的生物通路。
  • 基因突變可能與不孕、更年期提前有關
    位於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一種之前未知的特定基因在生育方面的作用。當果蠅、蛔蟲、斑馬魚和老鼠的基因缺失時,這些動物就無法生育或異常早地失去生育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卻看起來很健康。通過分析人類的基因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基因突變與絕經提前之間的聯繫。
  • 科學家發現與壽命有關的基因
    新華社羅馬11月17日消息:歐洲腫瘤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17日在米蘭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與生物壽命有關的基因。抑制這種基因的作用,可能有助於延長生物壽命。  研究人員發現,消除實驗鼠體內這種名叫P66SHC的基因的作用後,實驗鼠的壽命延長了35%。
  • 神秘的記憶機制:果然和海馬體有關,科學家確定相關基因
    神秘的記憶機制:果然和海馬體有關,科學家確定相關基因  黃琨 • 2020-12-11 17:44:51 來源:前瞻網 E2027G0
  •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座頭鯨(圖片來源:《每日郵報》)中國日報網1月5日電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4日報導,近日,研究人員在對座頭鯨基因序列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特殊基因,這種基因可以抵抗癌症並修復損傷的DNA。這種基因的發現可能對延長人類壽命起關鍵作用。世界上大多數哺乳動物壽命都很短,遠遠活不到100歲。但座頭鯨一般可活200多年,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哺乳動物。科學家們一直想要揭開座頭鯨比其它鯨類長壽且不得心臟病或癌症之類疾病的奧秘。英、美兩國分別進行的獨立研究都完成了對浩大的鯨類基因圖譜的繪製工作。科學家們從這些基因圖譜中發現了與壽命有關的特殊基因。
  • 老鼠怕貓原來是家族遺傳?改變一個基因,就能讓老鼠和貓歡樂玩耍
    老鼠害怕貓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一個常識,那麼究竟為什麼老鼠會害怕貓呢?雖然貓的體格比較大,但老鼠在暗,貓在明,如果要搞偷襲,老鼠能成功給貓一個下馬威的概率還是很大的。科學家們也對這個現象產生了好奇,於是他們發現,老鼠怕貓居然是家族遺傳造成。
  • 血小板數量減少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有關
    產生了抗體的血小板常常會孤立,然後在脾臟中被毀掉,而肝臟和網狀內皮髓質系統在血小板的隔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血小板計數這項研究顯示了二次ITP中的病毒性病原體和細菌,還分析了這些「觸發器」之間的關聯,通過外周血塗片評估血小板數量。首先,得出血小板數量(PC)的差異率為32.8%,範圍在33 - 87 × 103/μL以內,平均值為60.20 ± 19.75 × 103/μL。
  • 臺灣科學家發現長壽基因
    據臺灣臺視新聞網5月3日報導,臺灣陽明大學生物專家通過對老鼠的研究發現了一種長壽基因,這個長壽基因的專業名稱叫做Cisd2在針對老鼠的實驗當中,如果該基因蛋白質增加到一定程度,八成老鼠可以活到36個月(老鼠的平均壽命為20個月),相當於人類活到110歲。
  • 美科學家捕捉到老鼠大腦記憶形成的過程
    最新視頻顯示老鼠大腦中的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研究人員稱,這對於我們理解大腦如何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研究人員最新視頻拍攝到老鼠大腦中記憶的真實形成過程,視頻中顯示老鼠大腦螢光分子移動形成新的記憶。
  • 老鼠和人類是「親戚」?基因重合90%,香蕉也有50%相同基因
    甚至,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和黑猩猩都具有Rh陽性血型。可以進行輸血,並且沒有種族隔離之類的限制。 一些英美兩國的科學家發現,老鼠的基因與人類的90%相同。這樣,在東北方言中,我們和老鼠是「實在親戚」。
  • 日研究發現一種小核糖核酸與神經形成有關
    新華網東京8月23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神經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在利用實驗鼠進行的實驗中,發現一種小核糖核酸與腦神經和視網膜神經的形成有關。
  • Cell:科學家發現與瘦有關的基因可能有助於抵抗體重增加
    他們發現,刪除這種基因會導致蒼蠅和老鼠變得更瘦,並且發現這種基因在大腦中的表達可能參與調節能量消耗。研究小組比較了健康瘦人和正常體重人的 DNA 樣本和臨床數據,發現了 ALK 基因中瘦人所獨有的遺傳變異。科學家們已經知道,ALK 基因經常在各種癌症中發生突變,並且它被譽為致癌基因,一種驅動腫瘤發展的基因。 Alk 在癌症外的作用還不清楚。
  • 人類與老鼠有什麼關係?為何基因有重合?有共同的祖先?
    人類與老鼠基因重合?明明是不同的物種,這是怎麼回事?在科學上認為黑猩猩和人類是近親,因為我們兩者在基因上有著非常高的相似度,在96%以上。在很多行為上,黑猩猩和人類也有著很多相同的地方,我們說到話它們似乎可以領會,還會模仿人類的行為。
  • Nature:研究發現血小板一種新型功能
    2013年9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俄克拉荷馬州醫學研究基金會科學家Lijun Xia醫學博士發現:血小板存在一種新型的功能。這一發現可能導致新的治療方法,以減少創傷和嚴重感染出血。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Nature雜誌上。
  • 老鼠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0%,為何兩者形態上相差那麼大?
    如果不理解「基因相似度」的概念,就很容易造成誤解,生物之間哪怕是基因相似度1%的差別,也會造成兩者的巨大差異,比如人和斑馬魚的基因相似度為87%,與老鼠的基因相似度為90%,與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為99%,人與人之間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9.99%以上。
  • 老鼠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0%,為何兩者形態上相差那麼大?
    如果不理解「基因相似度」的概念,就很容易造成誤解,生物之間哪怕是基因相似度1%的差別,也會造成兩者的巨大差異,比如人和斑馬魚的基因相似度為87%,與老鼠的基因相似度為90%,與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為99%,人與人之間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9.99%以上。
  • 科學家培育尾巴長短不同的老鼠—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細胞》出版集團 本報訊 兩個研究老鼠發育的小組意外創造出尾巴特長和特短的老鼠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發育細胞》上,為控制老鼠尾巴發育提供了新的見解,並對理解發育路徑出錯時會發生什麼帶來啟發。 其中一篇論文的資深作者、葡萄牙Gulbenkian de Ciencia研究所研究員Moises Mallo表示:「控制身體形成機制的監管網絡,往往被其他發育過程所利用。研究這些網絡可以為我們了解其他發育過程,甚至是病理過程提供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