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可能與不孕、更年期提前有關

2020-09-04 夏寶小媽咪

位於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一種之前未知的特定基因在生育方面的作用。當果蠅、蛔蟲、斑馬魚和老鼠的基因缺失時,這些動物就無法生育或異常早地失去生育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卻看起來很健康。通過分析人類的基因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基因突變與絕經提前之間的聯繫。

這項研究發表在8月28日的《科學進展》雜誌上。

被稱為核膜蛋白1 (NEMP1)的人類基因尚未被廣泛研究。在動物中,相同基因的突變與青蛙眼睛發育受損有關。

據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做出這一新發現的研究人員根本沒有試圖研究生育能力。相反,他們使用基因技術在果蠅早期胚胎中尋找與眼睛發育有關的基因。

「我們阻止了果蠅的一些基因表達,但發現它們的眼睛沒有問題,」資深作者海倫·麥克尼爾博士說,他是拉裡·j·夏皮羅和卡羅琳·安·夏皮羅教授,也是醫學院的BJC研究員。「所以,我們開始試圖找出這些動物可能存在的其他問題。它們看起來很健康,但令我們驚訝的是,它們完全沒有生育能力。我們發現他們的生殖器官有嚴重缺陷。」

儘管這一基因因物種而有所不同,但缺失這一基因的雄性和雌性都會出現生育問題。在雌性中,研究人員發現包含卵核的包膜看起來像一個鬆軟的氣球。卵核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包膜,包含了一半的生物體的染色體。

「這種基因在全身都有表達,但是我們在其他細胞的細胞核中沒有看到這種鬆軟的氣球結構,」McNeill說,他也是一位發育生物學教授。「這暗示我們偶然發現了一種對生育有特殊作用的基因。我們首先在果蠅身上看到了這種影響,但我們知道這種蛋白質是跨物種共享的。在一群優秀的合作者的幫助下,我們也在蠕蟲、斑馬魚和老鼠身上敲除了這個基因。看到這種存在於全身許多細胞中的蛋白質在生育方面有如此特殊的作用,真是令人興奮。懷疑它在人身上也起作用並不難。」

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為了研究這個軟軟的氣球狀核膜,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被稱為原子力顯微鏡的技術,將一根針插入細胞,首先穿過外膜,然後穿過細胞核膜。穿透細胞膜所需要的力量可以讓科學家衡量細胞膜的硬度。雖然外膜硬度正常,但核膜要軟得多。

McNeill說:「卵子核膜的硬度是否對人類的生育能力也很重要,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知道,這種基因的變異與絕經提前有關。當我們在老鼠身上研究這個缺陷時,我們看到它們的卵巢失去了它們與生俱來的卵細胞庫,這決定了整個生命周期的生育能力。因此,這一發現為這一基因突變的女性可能會提前絕經提供了一個潛在的解釋。當你失去了你的雞蛋儲備,你就進入了更年期。」

McNeill和她的同事們懷疑,核膜必須找到一種平衡,既要足夠柔韌,允許染色體按照繁殖的目的排列,又要足夠堅硬,保護它們免受卵巢的壓力環境的傷害。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巢會產生一些膠原蛋白,這些膠原蛋白可能會產生在胚胎卵巢中不存在的機械應力。

麥克尼爾說:「如果你有一個較軟的原子核,它可能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這可能是引發蟲卵死亡的線索。我們還不知道,但我們正在計劃研究來解決這個問題。」

McNeill說,在這些研究過程中,他們只發現了缺少這種特殊基因的老鼠的另一個問題:它們貧血,這意味著它們缺少紅細胞。

「正常的成人紅細胞缺乏細胞核,」McNeill說。「有一個階段,當年輕的紅細胞在骨髓中發育時,核膜必須濃縮並被排出體外。這些老鼠體內的紅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在這個階段死亡。由於核膜鬆散,我們認為年輕的紅細胞在另一種機械壓力下無法存活。」

研究人員想要調查有生育問題的女性是否有NEMP1突變。為了幫助確定這種聯繫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他們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這些幹細胞被賦予了基因資料庫中列出的與不育有關的NEMP1的特定突變。

McNeill說:「我們可以引導這些幹細胞變成卵子,看看這些突變對核膜有什麼影響。」「可能有一些非常健康的女性缺乏NEMP蛋白質。如果這被證明是導致不孕的原因,至少這個知識可以提供一個解釋。如果結果證明缺少NEMP的女性是不育的,那麼在我們開始詢問是否有方法修復這些突變——例如恢復NEMP,或者找到其他支持核膜硬度的方法之前,必須進行更多的研究。」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會及時給大家更新更多的國外資訊。

相關焦點

  • 更年期提前將導致基因突變引發冠心病!
    西方國家女性的絕經平均年齡在51歲,但約有10%的婦女在45歲前出現更年期,更有1%的婦女在40歲之前經歷更年期2。女性在40歲之前出現絕經現象是過早絕經的表現,這與衰老加速及心血管病、全因死亡率增加有關。
  • 關鍵基因突變致不孕 女性不孕的原因
    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和萊斯大學發現了:某個基因的突變可能會是導致女性不孕的原因。  專家表示,有大約10-15%的夫婦患有不孕不育以及50%女性患有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不明。"Van den Veyver是貝勒大學婦產科學、分子及人類遺傳學教授,也是貝勒大學及德克薩斯兒童醫院的臨床產前遺傳學主任,他表示:"研究發現,基因突變導致NLRP家族的某些基因失去功能,導致習慣性流產、胎盤發育異常、著床前胚胎丟失或是極罕見的出現胎兒發育障礙,致使女性不能夠順利妊娠。"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他們從今年2月開始,先後對全球超過3000名新冠重症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
  • 基因突變可能是罕見病致病因素
    每個人都攜帶缺陷基因  你知道嗎?沒有人能擁有一套完美的基因,人類有23對染色體,大約25000個基因,而每個嬰兒出生時都攜帶了至少5-10個突變基因。  但人類身上為什麼會存在突變基因?  北大醫學部醫學遺傳學系副主任黃昱介紹,基因突變是生物物種為了適應可能的環境變化而具備的基本能力,它可能突變得強大無比,成為物種進化的基礎,比如猿人爬出森林,能夠直立行走。  但它也可能突變成不良的缺陷基因,變成壞蛋肆意搗亂。
  • 科普:部分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重症的發生可能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存在的薄弱點有關,比如有相關基因突變和產生自體抗體等。這個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結果發現,在一組659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約佔3.5%)抗病毒相關基因存在先天突變;在另一組987名患者中,至少101名患者(即至少10%)體內存在「敵我不分」、攻擊自身免疫系統的自體抗體。這兩種免疫系統的薄弱點都會導致I型幹擾素在患者體內難以發揮作用。
  • 第五節 基因突變
    如果顯性突變基因在生殖細胞中發生,它們的效應可能通過受精卵而直接遺傳後代並立即在子代中表現出來;如果突變基因是隱性的,則其效應就可能被其等位基因所遮蓋。如果突變發生在某一配子中,那麼,在子代中只有某一個有可能承繼這個突變基因。如果突變發生在配子發生的早期階段(如發生在成熟分裂的性母細胞),則多個配子都有可能接受這個突變基因,因此,突變基因傳到後代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 PNAS:劣質基因可能導致突變熔毀
    多倫多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已經發現,劣質基因個體可能產生更劣質染色體的後代,可能導致世代中某些物種滅絕。此研究發表在PNAS上,指出:相對於高質量基因個體來說,遺傳缺陷生物可能經歷DNA突變量增加。該研究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因為果蠅的簡單系統是更複雜系統中生物學諸多方面的模仿,因此,此研究發現可能對人類有所啟發。
  • 外媒稱糖尿病與「呼吸」有關 空氣汙染可能導致基因突變
    研究表明,基因變異未必是「娘胎裡帶來的毛病」,更可能是「生活在哪裡」所致。那麼,這些研究的證據是否充分?】 糖尿病每年致全球數百萬人早逝,是世界上「成長最迅速」的疾病之一,醫學界普遍認為這與先天遺傳、飲食及久坐不動的生活狀態等因素有關。然而人們可能沒想到,小小的空氣汙染物PM2.5,也會助長糖尿病的囂張氣焰。
  • 「超人」真的有可能?科學家發現三種超能力基因突變
    參考消息網6月2日報導 外媒稱,專家揭示了3種能促成非凡能力的基因突變,人體中這些基因突變似乎能讓某些人具有超人能力
  • Nature再論基因編輯嬰兒風險:CCR5突變與壽命縮短有關
    除去 CRISPR 基因編輯嬰兒在倫理上存在的許多問題,事實上,現在據我們所知,引入CCR5基因的突變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我們並不完全了解新引入的突變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它可能不是大多數人想要的突變。就平均概率而言,擁有這一突變會更糟糕。一項新研究發現,CCR5?
  • 了解TP53基因突變與藥物
    第二種基因是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就像是汽車的剎車一樣。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基因的任何位置、不管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影響到腫瘤的發生。
  • 研究發現: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先天「豁牙」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禾)溫州醫科大學近日宣布,該校基因組醫學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鄭州大學口腔醫學院、北京安貞醫院、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和美國國立口腔頜面部研究所,首次發現了WNT10B基因突變可導致先天性或遺傳性多數牙缺失
  • 這個基因突變會讓人變矮4釐米,或與環境有關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論文中,研究人員從最矮的人群之一——秘魯人體內,找到了一個對身高影響深遠的基因變體。攜帶一個基因變體時,身高平均會下降2.2釐米;一對等位基因均突變時,對身高的影響更會疊加至4.4釐米。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已知的對身高影響最為顯著的基因。發現對身高影響最大的基因變體從幼年到青春期,人類的身高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 原創漫畫:TP53基因的主要作用與突變後果
    每一位病友在剛開始接觸基因二代測序的時候,應該第一聽說的就是TP53,不論是醫生,還是病房中的老病友,提到基因兩個字,必提「TP53」,但是大家只知道化療前要看TP53,TP53與預後有關係。但TP53基因到底是做什麼的?TP53突變了為什麼就不好了呢?今天我們通過一幅漫畫來做個科普。
  • 研究:基因突變可能會使人變笨
    出處:新浪科技作者:葉傾城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損害人類健康的基因突變可能使我們變得更笨,但是修復這些基因突變之後,會使人們變得更聰明。一項研究發現,聰明人群擁有對智力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較少基因突變,而不是擁有更多使他們變得更聰明的基因突變。
  • 你可能是基因突變了
    新的研究表明,你夜貓子的傾向可能是天生的,由基因決定。在此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 6 個家庭的 70 個人,發現其中存在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SPD)的個體的 CRY1 基因存在共同的突變。這些患有 DSPD 人,生物鐘較常人要靠後些,也就意味著他們起床更晚,也更晚睡覺。
  • 食用菌誘變育種和基因突變指的是什麼?基因突變具體分為哪幾點?
    突變所引起的遺傳信息改變,既可能是不同胺基酸相互置換的錯義突變,也可能是突變胺基酸與野生型胺基酸相同的同義突變,還可能鹼基突變後形成終止密碼子,它是使蛋白質合成提前終止的無義突變。基因突變是生物進化的原動力。具有某種染色體畸變型或基因突變型的細胞或個體,被稱為突變體。
  • 鑑別出與女性常見癌症發生相關的基因突變組合
    2019年8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和Van Andel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兩個基因突變的組合或與女性子宮內膜癌發生直接相關。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據國內大型海外就醫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在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關於男性乳腺癌的遺傳學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三種會增加男性乳腺癌風險的基因突變。  該研究由英國乳腺癌研究慈善機構Breast Cancer Now贊助,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常見的使男性易患乳腺癌的DNA突變,至此,我們一共了解有5種此類突變。
  • 心臟病發作風險的基因突變因素
    研究結果表明GNAS c.393C>T這一GNAS基因上的SNP,與心臟性猝死有明顯的相關性。這項研究結果表明,GNAS基因的多態性可用於預測病人的室性心動過速和心臟性猝死的風險。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通過對GNAS基因的檢測能夠幫助更準確地發現有心臟性猝死風險的高危病人,給他們提前裝上心臟起搏器來挽救他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