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基因突變

2020-11-30 生物谷

第五節 基因突變

  1.突變 突變(mutation)是指遺傳物質發生的可遺傳的變異。廣義的突變可以分兩類:①染色體畸變(chromosome aberration),即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的改變;②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狹義的突變,即一般所指的突變僅指基因突變。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的核苷酸順序或數目發生改變。僅涉及DNA分子中單個鹼基改變者稱點突變(point mutation)。涉及多個鹼基的還有缺失、重複和插入。

  2.體細胞突變和生殖細胞突變 基因突變可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任何階段,以及體細胞或生殖細胞周期的任何分期。如果突變發生在體細胞中,突變的變異只能在體細胞中傳遞。因此體細胞突變不能直接遺傳下代。生殖細胞的突變率比體細胞高,主要因為生殖細胞在減數分裂時對外界環境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如果顯性突變基因在生殖細胞中發生,它們的效應可能通過受精卵而直接遺傳後代並立即在子代中表現出來;如果突變基因是隱性的,則其效應就可能被其等位基因所遮蓋。如果突變發生在某一配子中,那麼,在子代中只有某一個有可能承繼這個突變基因。如果突變發生在配子發生的早期階段(如發生在成熟分裂的性母細胞),則多個配子都有可能接受這個突變基因,因此,突變基因傳到後代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攜帶突變基因的細胞或個體,稱為突變體(mutant)沒有發生基因突變的細胞或個體稱為野生型(wild type)。

  3.誘發突變和自發突變 引起突變的物理因素(如X射線)和化學因素(如亞硝酸鹽)稱為誘變劑(mutagen)。誘變劑誘發的突變稱為誘發突變(induced mutation)。由於自然界中誘變劑的作用或由於偶然的自製、轉錄、修復時的鹼基配對錯誤所產生的突變稱為自發突變(spontaneous mutation)。人類單基因病大都為自發突變的結果。自發突變頻率(突變率)很低,平均每一核苷酸每一世代為10-10-10-9,即每世代10億個核苷酸有一次突變。

  4.突變熱點 從理論上講,DNA分子上每一個鹼基都可能發生突變,但實際上突變部位並非完全隨機分布。DNA分子上的各個部分有著不同的突變頻率,即DNA分子某些部位的突變頻率大大高於平均數,這些部位就稱為突變熱點(hot spots of mutation)。形成突變熱點的原因仍未明了,有人認為是5-甲基胞嘧啶(MeC)的存在,MeC脫氨氧化後生成T,引起G-MeC→A-T轉換;短的連續重複順序處容易發生插入或缺失突變;有的與突變劑種類有關,如DNA順序中某個鹼基對突變劑更敏感,有的則相反。

  二、基因突變的種類

  從DNA鹼基順序改變來分,突變一般可分為鹼基置換突變、移碼突變、整碼突變及染色體錯誤配對和不等交換4種。

  (一)鹼基置換突變

  一個鹼基被另一鹼基取代而造成的突變稱為鹼基置換突變(圖3-10)。凡是一個嘌呤被另

圖3-10鹼基置換類型(A)及缺失和插入突變(B)示意圖

  一個嘌呤所取代,或者一個嘧啶被另一個嘧啶所取代的置換稱為轉換(transition);一個嘌噙被另一個嘧啶所取代或一個嘧啶被另一個嘌呤所替代的置換稱為顛換(transversion)。由此可產生4種不同的轉換和8種不同的顛換。但自然界的突變,轉換多於顛換。鹼基置換會導致蛋白一級結構胺基酸組成的改變而影響蛋白質酶生物的功能。

  由於鹼基置換導致核苷酸順序的改變,對多肽鏈中胺基酸順序的影響,有下列幾種類型;

  1.同義突變由於密碼子具有兼併性,因此,單個鹼基置換後使mRNA上改變後的密碼子與改變前所編碼的胺基酸一樣,肽鏈中出現同一胺基酸。例如DNA分子模板鏈中GCG的第三位G被A取代而成GCA,則mRNA中相應的密碼子CGC就被轉錄為CGU,CGC和CGU都是精氨酸的密碼子,翻譯成的多肽鏈沒有變化,這種突變稱為同義突變(same-sense or synonymous mutation)。同義突變不易檢出。據估計,自然界中這樣的突變頻度佔相當高比例。

  2.錯義突變 是指DNA分子中的核苷酸置換後改變了mRNA上遺傳密碼,從而導致合成的多肽鏈中一個胺基酸被另一胺基酸所取代,這種情況稱為錯義突變(missense mutation)。此時,在該胺基酸前後的胺基酸不改變。例如mRNA分子正常編碼順序為:UAU(酪)GCC(丙)AAA(賴)UUG(亮)AAA(賴)CCA(脯),當第三密碼子A顛換為C時,則AAA(賴)→ACA(蘇),即上述順序改變為UAU(酪)GCC(丙)ACA(蘇)UUG(亮)AAA(賴)CCA(脯)。錯義突變結果產生異常蛋白質和酶。但也有不少基因由於錯義突變而產生部分降低活性和異質組分的酶,從而不完全抑制了催化反應,這種基因稱為漏出基因(leaky gene)。如果由於基因錯義突變置換了酶活性中心的胺基酸,因此合成了沒有活性的酶蛋白,雖不具有酶活性但有時還具有蛋白質抗原性,其所產生的抗體可與正常蛋白質發生交叉反應。有些錯義突變不影響蛋白質或酶的生物活性,因而不表現出明顯的表型效應,這種突變可稱為中性突變(neutral mutation)。

  3.無義突變 當單個鹼基置換導致出現終止密碼子(UAG、UAA、UGA)時,多肽鏈將提前終止合成,所產生的蛋白質(或酶)大都失去活性或喪失正常功能,此種突變稱為無義突變(non-sense mutation)。例如,DNA分子模板鏈中ATG的G被T代替時,相應的mRNA上的密碼子便從UAC變成終止信號UAA,因此翻譯便到此為止,使肽鏈縮短。無義突變如果發生在靠近3』末端處,它所產生的多肽鏈常有一定的活性,表現為滲漏型,這類多肽多半具有野生型多肽鏈的抗原特異性。

  4.終止密碼突變 當DNA分子中一個終止密碼發生突變,成為編碼胺基酸的密碼子時,多肽鏈的合成將繼續進行下去,肽鏈延長直到遇到下一個終止密碼子時方停止,因而形成了延長的異常肽鏈,這種突變稱為終止密碼突變(termination codon mutation),這也是種延長突變(elongtion mutation)。

  5.抑制基因突變當基因內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鹼基發生了兩次突變,其中一次抑制了另一次突變的遺傳效應,這種突變稱為抑制基因突變(suppressor gene mutation)。例如Hb Harlem是β鏈第6位穀氨酸變成纈氨酸,第73位天冬氨酸變成天冬醯胺;如果單純β6穀氨酸→纈氨酸,則可產生HbS病,往往造成死亡。但Hb Harlem臨床表現卻較輕,即β73的突變抑制了β6突變的有害效應。

  (二)移碼突變

  移碼突變(frame-shift mutation)是指DNA鏈上插入或丟失1個、2個甚至多個鹼基(但不是三聯體密碼子及其倍數),在讀碼時,由於原來的密碼子移位,導致在插入或丟失鹼基部位以後的編碼都發生了相應改變。移碼突變造成的肽鏈延長或縮短,取決於移碼終止密碼子推後或提前出現。(圖3-11)

  (三)整碼突變

  如果在DNA鏈的密碼子之間插入或丟失一個或幾個密碼子,則合成的肽鏈將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幾個胺基酸,但插入或丟失部位的前後胺基酸順序不變,稱為整碼突變(codon mutation)或密碼子插入或丟失(codon insertion or deletion)(圖3-11)。

  (四)染色體錯誤配對不等交換

  染色體錯誤配對不等交換(mispaired synapsis and unequal crossing-over)減數分裂期間,同源染色體間的同源部分發生聯會和交換,如果聯會時配對不精確,會發生不等交換,造成一部分基因缺失和部分基因重複。這種突變常用解釋大段多核苷酸的丟失和重複(圖3-21)。

圖3-12 錯誤配對和不等交換

  三、調控基因突變對結構基因表達的影響

  所有細胞都是全能核(攜帶全部遺傳信息,但不是全部基因都有活性,所以必定有一種抑制某些基因活笥和啟動另一些基因活性的機制。對於基因調控機制1961年Jacob與Monod對大腸桿菌的研究提出了乳糖操縱子假說(Lac operon hypothesis),認為基因的作用單位是操縱了(operon),它由一個操縱基因和相鄰的結構基因構成,它們按一定的線性順序排列,並產生一系列相關的酶。操縱基因可以啟動全組結構基因的活性,但它又被調節基因激活或抑制。調節基因能合成一種物質(阻遏物),能抑制操縱基因,當調節基因起作用時,有關的結構基因不合成蛋白質,只有在阻遏物被一種特殊代謝物(誘導物)滅活後,調節基因在關閉的情況下,結構基因才起作用。真核細胞的基因調控還未完全闡明。如果這一模式能應用在人類,即假設有不止缺乏一種相關酶的那些遺傳病,有可能是由於調控系統基因突變的結果。又如有些酶活性缺乏或增加,或蛋白質合成量有改變,但從結構基因水平並未發現有任何鹼基改變,這樣推測突變可能發生調控基因部分,例如腺苷脫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遺傳性酶活性過高(相當於正常45-70倍)可引起溶血,但該突變酶結構沒有改變,而轉錄的mRNA大大增多,故認為是調控基因突變的結果。又如Crigler-Najjar症候群Ⅱ型,表現為先天性黃疸,為肝葡萄糖醛醯轉移酶缺乏,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高。如用苯巴比妥可誘導此酶活性升高,黃疸消失,故認為此病可能是調節失控所致。

  如果調節基因突變失去活性,基因不再被控制,結果蛋白質合成就會增加。在雜合子中,由於同源染色體上的正常調節基因所產生的阻遏物足夠抑制兩條染色體上的蛋白質合成,所以只有在純合子才表現出來。另一種情況是,由於調節基因發生突變,合成了異常的阻遏物,它不能被誘導物所滅活,導致蛋白質合成減少。由於阻遏物是可以擴散的,它將有可能在同源染色體上起作用,因此雜合子即可表現出來。因此,儘管一般認為,遺傳性代謝缺陷是由於結構基因突變造成的,但應考慮到調控基因突變也可引起表型相同的遺傳病。近年來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已從DNA順序的改變證明了這一點,例如地中海貧血有些突變就發生在調控基因部分。

  四、基因突變的後果

  根據基因突變對機體影響的程度,可分為下列幾種情況:

  1.變異後果輕微,對機體不產生可察覺的效應。從進化觀點看,這種突變稱為中性突變。

  2.造成正常人體生物化學組成的遺傳學差異,這樣差異一般對人體並無影響。例如血清蛋白類型、ABO血型、HLA類型以及各種同工酶型。但在某種情況下也會發生嚴重後果。例如不同血型間輸血,不同HLA型間的同種移植產生排斥反應等。

  3.可能給個體的生育能力和生存帶來一定的好處。例如,HbS突變基因雜合子比正常的HbA純合子更能抗惡性瘧疾,有利於個體生存。

  4.產生遺傳易感性(genetic susceptibility).

  5.引起遺傳性疾病,導致個體生育能力降低和壽命縮短,這包括基因突變致蛋白質異常的分子病及遺傳酶病。據估計,人類有50000個結構基因,正常人的基因座位處於雜合狀態的可佔18%,一個健康人至少帶有5-6個處於雜合狀態的有害突變,這些突變如在純合狀態時就會產生有害後果。

  6.致死突變,造成死胎、自然流產或出生後夭折等。

(劉希賢)

相關焦點

  •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2課後習題及答案 5.1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
    第5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第1節 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一、概念檢測我國大面積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種植在北方)和秈稻(主要種植在南方)。研究發現,粳稻的bZIP73基因通過一系列作用,增強了粳稻對低溫的耐受性。
  • 原癌基因BRAF突變檢測的價值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第二十一次學術會議暨第五屆中國病理年會」期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理科教授應建明表示:「在病理診斷中,BRAF V600E在多種腫瘤中均有表達,其對於多種腫瘤的預後管理、鑑別診斷及治療等都有很好的臨床價值,BRAF突變檢測對腫瘤預後評估、靶向治療等均意義重大。
  • 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原標題: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 第五節 無胸腺裸鼠特點及應用--一、裸鼠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情況
    第五節 無胸腺裸鼠特點及應用   一、裸鼠的基本概念和發展情況   (一)基本概念   無胸腺裸鼠(Nude,簡稱裸鼠)目前已成為醫學生物學研究領域中不可缺少的實驗動物模型。
  • 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
    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時間:2017-07-31 22:39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近日,江蘇省血液中心輸血研究室陳青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並報導了ABO血型系統中由於新等位基因突變導致的新的A3亞型的等位基因,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並公布。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一位準媽媽  原標題:南京準媽媽基因突變 ABO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
  • 高齡父親的精子 發生基因突變概率更高?
    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睪丸幹細胞分化異常,因而隨著男性年齡增長,他們的精子出現突變體的數量就會增加,《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有些研究甚至將大齡父親和阿爾茨海默氏症、雙相情感障礙(以前被稱為躁狂抑鬱症)、心臟病和癌症聯繫在一起。現在,科學家們警告說,男性在40在歲時生育,將潛在的疾病遺傳給後代的概率,與在20歲時生育的男性相比會翻倍,這表明男性體內也同樣存在生理鍾。
  • TP53基因突變的腫瘤
    過程中出了差錯,染色體上的基因突變了,此時,全靠細胞核裡的抑癌機制來糾錯,或者引導出錯的異常細胞凋亡自殺,不至於異常細胞無限發展成腫瘤。TP53基因,就是染色體上的抑癌基因之一,相當於電腦裡殺毒軟體,監控其他軟體(基因)出錯情況。TP53和P53:基因叫TP53,它轉錄出來的蛋白叫P53蛋白。
  • 一切罪惡根源於基因差異 性別起源於基因突變?
    作為生物變異的主要原因,基因突變具有以下主要特點:第一、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無論是低等生物,還是高等的動植物以及人,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例如,棉花的短果枝、水稻的矮杆、糯性,果蠅的白眼、殘翅,家鴿羽毛的灰紅色,以及人的色盲、糖尿病、白化病等遺傳病,都是突變性狀。自然條件下發生的基因突變叫做自然突變,人為條件下誘發產生的基因突變叫做誘發突變。
  • 基因表達+突變分析利器
    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於2020年9月1日發布的資料庫muTarget(http://www.mutarget.com/),分析實體瘤中基因表達變化和突變狀態的資料庫。所有突變組都包括基因的任何改變;蛋白編碼突變組包括那些蛋白編碼序列的突變,包括錯義,同義,移碼,翻譯起始和終止密碼子相關突變;破壞性突變組僅包括那些實際上破壞蛋白質結構的突變,即翻譯起始和終止密碼子相關突變和移碼突變。
  • 了解TP53基因突變與藥物
    KRAS等,這些基因發生了激活突變,驅動了腫瘤的增殖,它們可以比作是汽車的油門,正常時候輕微踏上,結果突變的癌細胞卻一直踏著,而且松不開了,因此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去阻斷,達到抗腫瘤的目的。第二種基因是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就像是汽車的剎車一樣。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基因的任何位置、不管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影響到腫瘤的發生。
  • 食用菌誘變育種和基因突變指的是什麼?基因突變具體分為哪幾點?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了穩定的可遺傳的變異包括自發突變和誘發突變 。染色體畸變是指染色體數量增減或者染色體上較大範圍出現結構變化,如染色體缺失、重複、倒位及易位等。基因突變是染色體上遺傳物質DNA發生改變,出現了鹼基置換、移碼、DNA片段插入和缺失等,使原來的基因種類及其序列位置發生改變。
  • 惡性膠質腦瘤關鍵基因的突變
    核心提示:研究人員發現,IDH1和IDH2基因突變只出現在惡性膠質瘤中,在病人正常的組織細胞中則沒有,這是這項研究最關鍵的發現之一,因為這樣靶向治療才有意義,也才可能實現。
  • 『減少即是增加』——基因天然功能缺失突變也是一種適應策略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中,基因複製以及新基因產生對生物進化的重要意義被受關注。「減少即是增加(less is more)」假說提出,基因丟失也會對生物的生存及繁衍產生有利的影響。在自然群體中,基因的功能缺失變異(提前終止密碼子、移碼突變、剪切位點改變和起始密碼子丟失)會導致基因功能失活,是天然突變體(圖1)。
  • 基因突變會帶來什麼後果?
    不過,這種保真性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DNA分子會發生損傷,或者說突變,這樣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導致複製或轉錄障礙,一種就是導致複製後基因突變,使DNA序列發生永久性的改變。通常,我們容易把突變誤解為都是危害生命的。誠然,某些基因突變會導致遺傳疾病和腫瘤疾病的發生。但是,DNA突變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
    近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遠古人類的蛋白質NaV1.7的編碼基因有3個突變,該蛋白質會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疼痛感。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痛閾值低。「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bo說。
  • 高中必考知識點之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的和基因重組。可遺傳的變異: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DNA分子中鹼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變。(多害少益)時間有絲分裂間期,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DNA複製時。由於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具有隨機性)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不定向性)戰地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 基因定向遺傳和基因突變
    基因定向變異和基因突變遺傳學我們大腦的功能有多強大?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我們的大腦容量並沒有科學家所說的那麼大,如果你了解我們大腦的工作原理以及結構後也許你就會明白,或許我們的大腦容量並不大,只是我們會思考,會創新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猜想一下我們的大腦是怎麼工作的?我們先來說說記憶吧!
  • 基因突變引發致命白血病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就像傳說中的Ikaros在飛向太陽的同時也在迎接自己的死亡,一個同名的基因也給癌症患者帶來了巨大的麻煩。一項新的研究表明,Ikaros基因突變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一種生長迅速的難治性癌症——的觸發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能夠為治療這種疾病提供新的途徑。
  • 羅氏診斷cobas KRAS基因突變檢測獲批上市 可預測結直腸癌治療效果
    結直腸癌已位居癌症發病率第五位。治療前,醫生首先要通過KRAS基因突變檢測,明確區分結直腸癌患者的基因突變狀態,以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減少過度治療。   11月14日,羅氏診斷宣布,其cobas 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於7月7日獲得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準確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 孩子97%基因突變來自父親
    他們發現,高齡父母生下的子女,他們的DNA上存在著與孤獨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有關的基因突變,且97%的基因突變來自父親。而這個突變基因,與母親的年齡無關。「通常社會更關注母親的年齡問題,但研究表明子女出現精神分裂症和孤獨症與父親的生育年齡有直接關係,而不是母親。」 該項研究負責人解碼遺傳公司的凱裡·史蒂芬森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