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DNA通過複製,將基因信息代代相傳。而DNA複製的保真性是維持物種相對穩定的主要因素。
生物學告訴我們,DNA通過複製,將基因信息代代相傳。而DNA複製的保真性是維持物種相對穩定的主要因素。不過,這種保真性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DNA分子會發生損傷,或者說突變,這樣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導致複製或轉錄障礙,一種就是導致複製後基因突變,使DNA序列發生永久性的改變。
通常,我們容易把突變誤解為都是危害生命的。誠然,某些基因突變會導致遺傳疾病和腫瘤疾病的發生。但是,DNA突變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從長遠的生物進化史看,物種進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因突變的不斷發生所造成的,沒有突變就不可能有現在的生物世界。
只有基因型改變的突變形成DNA的多態性。有的突變沒有可察覺的表形改變,並且這種現象也相當普遍。醫學領域可設計各種技術用於識別個體差異和種、株間的差異,如法醫學的個體識別、親子鑑定、器官移植的配型、個體對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分析等,都要用DNA多態性分析技術。但是,有些突變發生在對生命過程至關重要的基因上,可導致細胞乃至個體的死亡。人們常利用這些特性消除有害的病原體。
而通常人們認為突變是有害的,主要是指某些突變會產生一些疾病,包括遺傳病、腫瘤及有遺傳傾向的病。少數已經知道其遺傳缺陷在哪裡,比如血友病是凝血因子基因的突變,地中海貧血時血紅蛋白基因突變等。有遺傳傾向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可以肯定和生活環境有關,但也有證據表明某些基因發生了變異。不過,涉及的基因不是少數幾個,而是眾多基因與生活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遺傳學家認為:沒有突變就不會有遺傳學。突變也被視為物種進化的「推動力」,不理想的突變會經自然選擇過程被淘汰,而對物種有利的突變則會被累積下去。
那麼基因突變和轉基因,以及雜交有什麼關係呢?基因突變、雜交和轉基因都屬於不同的生物變異方式。而基因突變和雜交是自然的一種選擇,轉基因則是人為的。基因突變是基因中鹼基的增加、缺失或者改變,會產生新的基因。而轉基因屬於基因重組,不會產生新的基因。雜交則是人類向自然學習的結果,通過不同的組合,以及環境變量增加突變的概率來改變後代的基因。
作者:小伍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