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以來,二次元科幻作品都在說基因編輯會帶來的可怕後果

2020-12-04 百家號

關鍵不是技術本身,是後果。

露、娜、基因改造、特殊能力,關於基因編輯嬰兒誕生的事讓人想起高達。

在露露和娜娜之外,你能看到《機動戰士高達SEED DESTINY》裡的露娜(Lunamaria·Hawke)操縱紅色扎古禦敵,並思考著生死和人類未來的場景。

除了露娜,如Xmen、Lucy、Wade也在各自的世界裡體驗過關於基因改造的事兒,這些故事結局各異,作者們各有各的觀點。或許50年後,這些觀點都將被現實挨個驗證。

美、日漫中的基因改造

基因改造是實現進化的方式,幾乎是科幻文藝作品的必備情節。

對創作者來說,基因改造是創造有趣故事、高能戰鬥的邏輯基礎。而在眾多相關作品裡,這項技術多處在政府或極端科研機構手中,是權力爭奪戰的核心。

更高超的基因改造技術,意味著有可能產出進化程度更高的生命體,帶來更強大的力量以及金錢和權力收益。

在以漫威為代表的美漫和《高達》為代表的日漫世界裡,基因改造的故事有很多,思考的主題包括基因改造形成的個體命運改編和新人類與舊人類關係兩個方面。

死侍——漫長到讓人絕望的生命

如《死侍》中的Wade,身患癌症,為了求生植入了金剛狼的基因,獲得自愈能力和超強的力量和反應,後因紫薯怪詛咒有了不死之身。

在漫畫和電影中,死侍被塑造成一個性格乖張而永恆孤獨的人物。

因為基因改造,Wade獲得了盡丈夫、父親責任的機會,但無力幹預守護對象們正常的生老病死。如果懷孕的女友未死,死侍可能面臨目送兒孫、好友相繼去世而自己要無限苟活的命運。

在《死侍2》中,他救出了被醫生虐待的超能力少年,自己卻帶上項圈,希望以此終結生命。後來的「為和平而戰」,大概只是Wade為漫長而孤獨的生命找個樂罷了。

浩克——不可控帶來的自我懷疑

班納博士屬意外情況發生的基因改造,因被伽瑪射線輻射產生異變,情緒激動時即變為浩克。

班納和浩克被塑造成兩個性格的人物,前者謹慎克制,後者單純隨性。為了不傷害他人,班納捨棄了所有在研科技項目隱居,並對本體存在的意義產生懷疑。(7個博士學位不如一個會亂砸的浩克有用)

同樣的,浩克的人格也對自我價值有所疑惑,在《雷神3》裡定居在薩卡星,因為「地球討厭浩克」。

在變異之後,無法正確使用和控制特殊能力,對普通人世界造成傷害,是《綠巨人》對再進化的思考。

神奇四俠——新能力和新鬥爭

《神奇四俠》是最早的超級英雄漫畫之一,四個主角因太空輻射發生變異,擁有隱身、石化等能力。

這種特殊能力也啟發了反派角色毀滅博士,通過科研變異和研究魔法,毀滅博士試圖主動為自己增加特殊能力,以更高端的進化和力量,換取更大的權力。

可以說神奇四俠變異能力是對抗博士的英雄之力,也是這場波及大量普通人類的大戰的種子。

Xmen——多數人的恐懼

作為《死侍》的連接篇,《Xmen》先提出了變種人的世界觀。

變種人Mutants是一種因基因突變產生的人類進化分支,除人類基本能力外,擁有更強的特殊能力,如金剛狼的自愈、綠妹的少食長壽等。

在《Xmen》中,由於變種人被認定為「更強的人類」,引起了普通人的恐慌,因此受到當局和大部分普通人的敵視。

面對這種敵視,X教授一行選擇證明自己種族的友善和存在價值,萬磁王一行則選擇奪權。故事以變種人中善惡對抗為主,但實際上講述著不同生命體之間的求同存異。即便萬磁王一派被徹底消滅,X教授一行人仍會活在普通人的敵視之中。

有些時候,更強的力量和差異性,帶來的是多數人的恐懼和排擠。

高達SEED——新人種的繁衍

高達SEED系列作品中,獲得SEED能力的人類被稱作Coordinator,中文譯名為「調整者」。

調整者由普通人類經過遺傳基因調整而成,具備比普通人更優的能力,包括智力、體力等多個方面,是舊人類和新人類之間的過渡人種。在C.E.紀元裡,調整者的後代可以遺傳父母已有的基因,逐漸進化成新人類。

在故事中,調整者因能力突出,很快成為舊人類世界中的精英階級,自詡為新人類,並對普通人抱歧視態度。

這種基因形成的階級化在C.E.紀元裡產生了諸多矛盾。首先,調整者為保障血統,被規定只能與調整者結婚生子,部分非調整者開始反抗「精英階級」,主動攻擊調整者。

另一部分想升級為調整者的人,為了打破技術壟斷,開始發起掠奪行動,反派更在其中利用調整技術牟利並坑害部分普通人。

兩個人種之間不能實現全面的進化,最終形成對立,影響了紀元的安定,這與技術發明者的初衷背道而馳。

除此之外,如《EVA》人類補完計劃中也提到「人工促進的進化,以犧牲遠古生命為代價」的觀點,將否定舊人類作為孕育新人類的基礎。

在已有的關於基因改造的作品中,所有打破現有「人類」概念的嘗試,都被劃入雙刃劍的行列。通過科學技術加速自然進化過程的方法,到底會對個體、社會和整個人類產生哪些影響,還都處在猜想階段。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基因編輯嬰兒消息發布的當天,有122位科學家發布聯合聲明譴責此事。他們認為,基因編輯技術本身脫靶的不確定性暫未解決,技術所造成的倫理和其他巨大風險無法估量。

如《科學怪人》裡的弗蘭肯斯坦,他認為自己有以科學手段徵服死亡,創造新物種的能力,他確實成功了。但新生的怪物難以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並殺死了他的弟弟和妻子。

關於某項技術的應用,核心問題從來不只有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技術應用之後所造成的難以想像的,且不能退檔重來的影響。

關於露露娜娜的真實性和基因編輯,你有什麼看法?

相關焦點

  •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戀水 2014-10-23 17:37 來源:
  • 「基因編輯嬰兒」有多可怕?想想這三個問題
    「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夕,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了震撼性的大消息: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雙胞胎「基因編輯嬰兒」於 11 月在中國誕生。其中一個嬰兒的基因被成功編輯,生來就可以免疫愛滋病病毒。  網際網路和生物學界立刻炸了鍋,主流意見是一面倒猛懟。  基因編輯技術並不新鮮,之所以沒有用於人類,是因為安全性和倫理問題還沒有得到充分解決。
  • 基因改造究竟會帶來什麼?盤點那些與基因有關的電影
    今天(11月28日)中午12點46分,宣布製造了「基因編輯嬰兒」的賀建奎在第二屆世界基因大會的論壇上現身,並在互動環節回答了一些問題,保證對雙胞胎及其父母負責,會為他們制定完善的醫療服務計劃。   但是,與以往基因工程實驗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次的實驗載體,不是植物、不是小白鼠,不是牛羊,而是一對雙胞胎嬰兒,是活生生的人。   其實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曾經有類似的橋段,小編盤點了幾部與基因有關的科幻電影,你了解幾部呢?
  • 基因武器不該從科幻走進現實
    近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美軍在有目的地採集俄羅斯人的生物樣本資料,這些生物樣本未來或將被用於製造基因武器。雖然美軍予以否認,但世界還是為之譁然。  基因武器是何方神聖?  較為科學解釋是指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編碼,而研製出的新一代生物武器,能夠從基因層面對敵發動攻擊。
  • 基因編輯與人類改進,劉慈欣給法學家的啟示
    陳頎說,這些爭論所錨定的關鍵是基因編輯要服務於何種目的,是治療還是改進。在支持人體改進的觀點中,有「自由主義的優生學」理論;在反對人體改進的觀點中,哈貝馬斯「人降生的偶然性恰恰為人帶來自主性」的觀點是一個重要代表。陳頎說,在基因治療不可避免發展為基因改進的可能性下,基因治療與基因改進是否可以區分呢?
  • 基因編輯技術會帶來三大危害
    其實轉基因也是基因編輯,你去華大基因食堂吃的都是基因編輯技術培養出來的蔬菜。當轉基因食品和反轉基因打嘴仗的時候,偶爾我們也插個嘴:「世界都基因編輯時代了,談上世紀的技術有意義嗎?」然而,出人意料的,有人直接跨越植物和動物到人類胚胎,人體基因編輯技術迅速從科幻變為現實。
  • 上帝創造的人類基因已被擅自編輯!
    此事已轟動世界,2018年11月27日,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在香港召開,28日,賀建奎在會上發言,為自己辯護。但遭到全世界科學家的質疑和批判,吃驚居然在沒有同行認可的情況下就可以改變基因池,這是一個全人類的資源,進入基因池的基因是會遺傳的,是全人類的災難,後果不堪設想。  這條信息太可怕了。也就是說,人類自己,已經開始對上帝創造的人類基因動手了。
  • 在如今的基因編輯時代,你贊同基因改造人體嗎?
    2008年,在牙買加飛人博爾特跑出9秒69的成績時,法國IRMES研究所的讓-弗朗索瓦·圖桑博士和荷蘭蒂爾堡大學的約翰·艾因馬爾教授一致宣布,百米短跑的極限是9秒29——一個不可能被超越、挑戰人類基因的速度極限。01——蘇炳添是黃種人百米短跑逆襲黑人的一次預演上個世紀,生物學家們曾研究發現,相對於黃種人和白人而言,黑人最適合短跑。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基因編輯技術應用: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基因編輯技術自問世以來,給科研、醫學、農業等多個領域帶來了重要突破,目前其主要應用於細胞與基因研究、動物模型構建、農作物遺傳育種以及基因治療等領域。下文主要梳理基因編輯技術給醫學領域帶來的影響,為了理解基因編輯技術給醫學領域帶來的突破,我們首先簡單回顧一下傳統治療疾病和藥物發現的歷程,並分析其痛點。
  • 基因療法解題③: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倫理問題
    醫學史研究人員推測,十九世紀橫空出世的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很可能就是一個馬凡氏症候群患者!見過帕格尼尼表演的人提到他的手指關節靈活得不可思議。當然今人只知道帕格尼尼一生飽受健康問題困擾,無從得知帕格尼尼是否真有這種疾病,而手指靈活也只是成為小提琴家的因素之一。 讓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帕格尼尼生活在一個基因編輯技術完全成熟的時代,他會寧願失去一部分健康,還是失去一部分天才?
  • 蜘蛛俠、綠巨人,那些科幻作品中的基因改造人
    這一類變種人基本上都是由於意外或者自然原因而導致的基因變異,而不是主動改造所致。神奇四俠以良好的形象開創了現代英雄興旺的時期,其他的英雄,包括復仇者這樣的隊伍都視他們為前輩楷模。02如果說以上超級英雄都是由於意外導致的變異,那麼第二類就是由於實驗失誤產生的基因改變。
  • 半個世紀以來,地球自轉正在加快
    自1960年有記錄以來,最「快」的28天,全都發生在2020年,也就是地球繞軸自轉一周所用的時間,比平均用時快了幾毫秒。雖然這並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之處——在大氣壓、風、洋流以及地核運動等變化的影響下,地球的自轉時間一直都略有波動。只不過,這種波動對國際計時員來說,是個大麻煩。國際計時員使用超級精確的原子鐘來校調協調世界時(UTC),而其他人則根據協調世界時來校準自己的當地時間。
  • 「基因編輯嬰兒」降生,這部1997年的電影預言了恐怖的後果
    先不說「露露」和「娜娜」以後是否真的可以對愛滋病免疫,是否會出現其他缺陷,當基因改良工程開始,生命因金錢而產生「優劣」差別,隨著基因編輯的種類越來越多,有錢人或許可以改良後代的更多基因:不生病,長得高,大眼睛……而沒錢的人自出生就是劣等的,這個世界的人類,就變成了兩個物種。
  • 《科幻世界·譯文版》與她帶來的作品、作者與譯者
    科幻三巨頭艾薩克·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和羅伯特·海因萊茵,《銀翼殺手》原著作者菲利普·迪克,加拿大作家羅伯特·索耶,日本作家星新一、小林泰三和小川一水,這些上世紀的科幻名家或是風頭正盛的年輕作者,都曾在《譯文版》留下過身影。近年來,《譯文版》發行了更多的作家個人專輯,還關注到了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國的科幻作家,介紹作者的深度與廣度都在持續拓展。
  • 科學家發現地球的旋轉速度比半個世紀以來都快!
    2020年已經過去了,然而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的旋轉速度比半個世紀以來都快! 有記錄以來最快的28天(自1960年以來)都發生在2020年,地球繞地軸旋轉的速度比平均速度快毫秒。這並不特別令人擔憂——由於大氣壓力、風、洋流和地核運動的變化,行星的自轉始終略有變化。
  • 基因突變會帶來什麼後果?
    不過,這種保真性是相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DNA分子會發生損傷,或者說突變,這樣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導致複製或轉錄障礙,一種就是導致複製後基因突變,使DNA序列發生永久性的改變。通常,我們容易把突變誤解為都是危害生命的。誠然,某些基因突變會導致遺傳疾病和腫瘤疾病的發生。但是,DNA突變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起跑線" 會越來越早嗎?
    帶娃說去年上映的兩部科幻大片,《攻殼機動隊》中的草薙素子是被改造過的「完美人」,擁有無限強大的力量,當她知道她是第N個失敗之後的成功實驗品後,開始迷失並尋找本我,〈銀翼殺手2049》也是複製人的故事,複製人有著天然的痛苦和孤獨。
  • 基因編輯技術讓人類變造物主 帶來的是美好,災難,還是不平等?
    在人類身上,大約有19000到22000個基因。簡單來說,基因就像字母組成的代碼一樣,儲存著種族、血型、遺傳、生老病死等信息。既然基因像代碼一樣,那是否意味著它可以被編輯?答案是可以的。這一消息在科學界引起巨大爭議,科學家表示,在人體上進行基因編輯實驗有著極大的風險,這種對人類遺傳物質進行不可逆轉的改造,一旦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後果不堪設想。03簡單來說,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對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進行插入、修改、刪除或替換。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一場危險的鬧劇
    聲明中強調了這一試驗的恐怖後果,即沒有人能預知不確定性的可遺傳的遺傳物質改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他們熱切呼籲國家迅速立法嚴格監管,在還有一線機會的時候,將賀建奎已經打開的潘多拉魔盒重新關上。聲明的末尾,這些素來冷靜理性的科學家用難得一見的激烈言辭表達了他們對於賀建奎及其試驗的態度:「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我們作為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 露露和娜娜,被基因編輯過的人生會怎樣?
    一是基因編輯技術還未經過完備的模式動物(如猴子)及細胞系安全性評估;二是人類基因編輯後可能出現脫靶效應,需要建立質量控制流程來加以規避;三是在進行胚胎基因組編輯時,嵌合體問題還未解決,可能帶來的影響還未釐清;四是胚胎發育會受到怎樣的影響,需要在分子水平或功能水平得到詳盡研究;五是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在繁衍多代以後會不會有影響?需要由動物模型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