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遇車禍自己砍掉左腿 在家養殖蜈蚣致富

2020-11-21 中國新聞網

大學生遇車禍自己砍掉左腿 在家養殖蜈蚣致富

  

  

  

黃國東將釘有魚片的木板放進蜈蚣池中。  

武鳴截肢大學生在家養蜈蚣,訂單多得不敢接

「毒門」生意 肯做就有得賺

  核心提示

  準備走進黃國東家之前,村裡有人提醒記者,「你們要小心,他家裡有好多『毒物』」,採訪後才知道鄰居的話不無道理:在一座不起眼的兩層農家小院裡,竟養有蜈蚣、蠍子和毒蛇等數種有毒動物,其中規模最大的蜈蚣數量有上萬條。院子的主人黃國東的身份頗為特殊:他在一場車禍中被迫截肢,失業後只好回家發展特種養殖。在他的用心經營下,蜈蚣訂單多得讓他不敢接。而在養蜈蚣過程中,也不乏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就讓我們帶你走進黃國東的蜈蚣王國去看看。

  創意

  蜈蚣池 是座「微園林」

  武鳴縣府城鎮德靈村一組的大部分居民以種植甘蔗和水果為業,黃國東的家就在村口路邊,對面是大片的甘蔗地。豐富的甘蔗葉就是黃國東用來給蜈蚣遮陰的材料。

  長著一張娃娃臉,帶著一副銀邊眼鏡的黃國東今年28歲,是環境設計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雖然已經畢業了好幾年,但看上去還是未脫學生氣。8日下午,當記者站在他面前時,才發現他的左腿裝著假肢——2009年,黃國東在桂林遭遇意外車禍受傷,左腿一直無法治癒,最後他竟痛下決心揮起斧頭砍掉了傷腿。

  失去左腿的黃國東因為殘疾很難找到工作,機緣巧合之下,他在網上發現了蜈蚣養殖的商機,便決心在家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而這樣的決心,正如他當初揮斧砍腿一樣的堅定。

  在黃國東的引領下,記者來到蜈蚣養殖場。打開一扇鐵門,幾個池子映入眼帘。池子共有六個,三個池子建在地上,另三個池子搭在上面。整個養殖場頂部都爬滿了絲瓜藤,架子上還零星地掛著幾個小絲瓜。地上的三個池子都用磚頭砌成的長方形,每個大約6平方米;而上面的養殖池則採用一面玻璃,倚牆而建,另兩面用磚頭,構成3平方米的長方形。兩種池子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用鐵皮將池子頂部圍著。黃國東告訴我們,加裝鐵皮是為了不讓蜈蚣爬出來。

  在池子裡,有的放著假山,有的種著辣椒、蘆薈等植物,還有一口小水眼。黃國東說,這些池子的造型都是他運用大學所學專業設計出來的。由於蜈蚣有晝伏夜出的特性,我們沒有看到蜈蚣的身影,但這猶如微縮園林的小池子,已經令我們連連感嘆。

  成本

  3萬條蜈蚣 一頓吃一個豬肺

  就在我們感嘆來得不是時候,沒法看到蜈蚣時,黃國東卻說,蜈蚣都躲在瓦片和甘蔗葉下,只要掀開就可看到。果然,隨著黃國東把鋪蓋在土上的甘蔗葉挪開,記者立即就發現好幾條筷子粗的蜈蚣迅速爬行,鑽到另外一叢幹葉下。隨意地掀開任何一處瓦片草堆,都能見到蜈蚣的身影。

  黃國東告訴記者,這幾個池子裡的蜈蚣總共有上萬條,養殖蜈蚣最大的投資是池子的建設,飼料成本則低得可以忽略不計。「一般我餵給它們的都是豬肺和魚肉,五塊錢一個的豬肺就可以供3萬條蜈蚣食用。」 他說,蜈蚣怕光、喜溼,晚上餵食時為防止蜈蚣將食物拖入窩內導致食物腐爛變質,他還想了一個法子,將豬肺釘在一個長條木上,讓蜈蚣只能「就餐」而不能「打包」。而且,蜈蚣的食量很小,天氣涼時很少吃食,在孵蛋期更是不吃不喝,熱天也就三四天餵一次。黃國東說,管理起這些小傢伙,很輕鬆。

  趣事

  受精後 母的會把公的吃掉

  蜈蚣長相醜陋,身上有毒,人們往往對它退避三舍。不過,黃國東在養殖過程中卻漸漸喜歡上了這些「毒」傢伙。

  他告訴記者,現在場子裡有幾千條蜈蚣進入了孵蛋期,每條蜈蚣一年一般只產一次蛋,一次可以產30個左右,成活率幾乎是百分百。不過,蜈蚣在孵蛋期很怕別人打攪。「如果孵蛋的蜈蚣,你掀開稻草驚嚇到它們,它們會把自己的蛋吃掉。」此外,黃國東說,蜈蚣的繁殖方式和螳螂很類似,公蜈蚣和母蜈蚣在完成交配受精後,公蜈蚣會心甘情願給母蜈蚣吃掉。而母蜈蚣一旦完成一次受精,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裡都不用再交配也能產卵,這樣的方式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黃國東還說,同一批蜈蚣從小在一個池子裡長大,形同兄弟姐妹,對於外來蜈蚣的「入侵」,他們會團結一致毫不客氣。「有一次我從野外抓了一條野蜈蚣放進池子裡,想不到幾十條蜈蚣竟然聯合起來圍攻它,把它咬死了。」

  效益

  養了3年訂單多得不敢接

  從2010年開始養殖蜈蚣,到現在也快3年了,黃國東最早的一批蜈蚣已經在去年出欄了,銷售途徑有三條,一是賣給藥商;二是賣給周邊村民用來泡酒;三是賣給別人當種子繁殖發展。

  黃國東介紹,蜈蚣養殖一年左右就有約10釐米長。去年,他賣出去了8000多條,每條賣6—8元。一年多就收回了建池子的幾萬元成本並開始盈利。漸漸的,他的養殖場在圈內有了名聲,南寧、柳州都有人提前來找他下訂單,每一單都是幾千條以上。但考慮到自己繁殖的規模沒那麼大,時間太緊,他沒敢接下人家的單。「我怕我接了單後,沒有貨供給人家。」

  當然,除了蜈蚣養殖外,黃國東還利用閒暇時間在樓頂建起了毒蛇和蠍子的養殖場,並開始逐步擴大他的「毒門」生意。在果園裡,他又養起了原雞(家雞的野生祖先),目前已發展到100多隻。這位腿部殘疾的大學生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在農村老家,在特色養殖這條路上,只要用心經營,一樣能幹出一番天地。(《當代生活報》記者 馮耀華 實習生 林科冠/文 記者 何學俏/圖)

相關焦點

  • 大學生遭遇車禍自己砍掉左腿 在家養殖蜈蚣致富
    武鳴截肢大學生在家養蜈蚣,訂單多得不敢接「毒門」生意肯做就有得賺準備走進黃國東家之前,村裡有人提醒記者,「你們要小心,他家裡有好多『毒物』」,採訪後才知道鄰居的話不無道理:在一座不起眼的兩層農家小院裡,竟養有蜈蚣、蠍子和毒蛇等數種有毒動物,其中規模最大的蜈蚣數量有上萬條。
  • 女大學生"點蠅成金" 養殖蒼蠅走上致富路
    女大學生"點蠅成金" 養殖蒼蠅走上致富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9日 23:40 來源: 來源:大眾網艾寶榮大學的專業是計算機,她建立了自己的蟲子網站,通過網絡把生意做到了英國和韓國。
  • 台州三門縣打開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變身「軟黃金」
    浙江在線10月28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葉暉 縣委報導組 林苗苗 通訊員 柯麗娜 陳誠)三門縣浦壩港鎮的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將海蜈蚣搖身變成「軟黃金」,逐漸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是沙蠶的俗稱,它不僅營養價值高,可以做成美食,而且還有著「萬能魚餌」之稱,頗受日本及歐洲市場的歡迎。
  • 「豪豬養殖大王」的致富經
    但喜好養殖動物的他,卻在養殖豪豬的路上越走越寬,將豪豬事業越做越大。從2009年開始嘗試養殖豪豬,如今韓家文的養殖場已有200多頭豪豬,成為名聞一方的「豪豬養殖大王」。  1999年,提前退休在家的韓家文,憑著自己的愛好,計劃搞養殖。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中央七套的節目中,看到了養殖豪豬的新聞報導。豪豬吃得少、生病少、價格高的特點吸引了韓家文的目光。
  • 蜈蚣有毒又危險,為什麼還有人不斷在養殖?看完漲知識了!
    蜈蚣有毒,但不危險,養殖蜈蚣的難點並不在它有毒,蜈蚣天性膽小,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且養殖的蜈蚣野性已經有些變化,在必要的一些防護措施下,是很容易克服蜈蚣有毒這個問題,在養殖戶眼裡,有毒根本就不是養殖蜈蚣的難點。
  • 海蜈蚣變身「軟黃金」
    本報訊 (記者 葉 暉 縣委報導組 林苗苗 通訊員 柯麗娜 陳誠) 三門縣浦壩港鎮的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將海蜈蚣搖身變成「軟黃金」,逐漸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是沙蠶的俗稱,它不僅營養價值高,可以做成美食,而且還有著「萬能魚餌」之稱,頗受日本及歐洲市場的歡迎。
  • 永州男孩因車禍失左腿,單腿考上大學 希望成為動物藥學行家
    一條腿,也能「跳」出精彩人生 永州男孩因車禍失左腿,單腿考上大學 希望成為動物藥學行家,幫養殖戶解決問題 ■記者 楊斯涵 黃京 通訊員 黃紅焰 凌宏偉 肖明 吳宇希 因車禍,他2歲時失去了左腿 曹飛豪,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柑子鄉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生活簡單而幸福。然而厄運突然降臨,一場車禍讓他失去了左腿。那一年,他才2歲。 為了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曹飛豪首先要學會「走路」。
  • 了解蜈蚣的這些習性,科學養殖才能不把蜈蚣養死!
    很多人看著蜈蚣都覺得瘮人,小小的身體,無數條腿,簡直是沒有美觀性可言。不過蜈蚣養殖可是彌補了國內養殖業的一些空白,蜈蚣藥用價值高,養起來很有講究,一定要研究透它的習性,才能保證養殖的成功率。蜈蚣是種喜群居的動物。
  • 「順口溜」兌水養殖經驗致富自己 惠及他人
    「順口溜」兌水養殖經驗致富自己 惠及他人2009-02-03 10:21: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常州日報  從糧農到漁農 兌水養殖開創鄉村致富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溧陽市上黃鎮當時的壩裡村農民史小六、史祖勤在幾十畝產糧田進行實驗,用一種圍堰的方法對平地水田進行囤水養魚,幾年下來畝產達到三四百斤,純收入是當時種植糧食的好幾倍,兌水養殖誘發了村民們濃厚的興趣。1988年,兌水養殖引用到灘涂圍堰養殖中,當年獲得畝產400斤的好收成。
  • 蜈蚣的生活習性,人工養殖蜈蚣時,儘量模擬野生環境
    大家好,我是小陳養殖技巧。今天給大家來分享蜈蚣的生活習性,人工養殖蜈蚣時,要根據其生活習性,儘量模擬野生環境,以滿足其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如果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由此可見,蜈蚣活動的頻率與氣溫、氣壓、相對溼度、降雨量和光照強弱等氣象因素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人工養殖蜈蚣時要注意以上氣象因素對其生活的影響。同時蜈蚣鑽縫能力很強,能順利鑽過巖石、土坎等的隙穴,並能棲息在這些縫隙中。因此,人工養殖一定要做好相應的防逃措施。
  • 大學生返鄉創業養鴯鶓,沒想到這麼賺錢
    大學生李錦恆在父母的支持下,返鄉創業,在家裡養殖起了鴯鶓。大學畢業後卻沒有走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後考試謀職業的路,帶著夢想,2010年剛跨出校門的李錦恆毅然選擇來到了工地上,和工匠們一起幹起了苦力活。不到兩年的時間,李錦恆憑自己的實力取得老闆的信任,擔任起了工地的負責人。幾年下來,李錦恆從工地上賺到了一些錢,他將賺到的錢買了房買了車。正當李錦恆琢磨著如何返回家鄉創業致富時,一次去上海的旅途中,認識了一位姓陳的鴯鶓養殖大戶,在認真交流的過程中,李錦恆了解到鴯鶓養殖是一個新鮮且待開發的行業,市場潛力大,非常適合創業。
  • 吳海風:規範化養殖桑蠶 帶動鄉鄰共同致富
    家住義龍新區德臥鎮團山堡村的吳海風是一名農村黨員,通過發展種桑養蠶產業,帶動鄉鄰共同致富。新建蠶房規範化養殖今年4月份,吳海風開始新建標準化蠶房,還安裝了養蠶軌道,1000多平方米的蠶房於5月底建完,6月11日開始購進小蠶,實行規範化養殖,努力做出更優質的蠶絲。
  • 鄉下常見1種「麻瘋樹」,以往不識貨,砍掉1大片,如今成了致富樹
    但是,這種鄉下常見的「麻瘋樹」,以往人們卻不識貨,砍掉1大片,哪知道如今成了致富樹。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種特殊的麻瘋樹,看看大家生活環境的周邊還能不能見到這種麻瘋樹,現在就來看看這種麻瘋樹,究竟是怎麼從人見人怕的「毒樹」,變成如今的致富樹吧!
  • 貴州苗族大學生返鄉養胡蜂 年入百萬並帶動村民致富
    在胡蜂養殖基地,韋國良飼養的胡蜂蜂王。王炳真 攝中新網貴州榕江3月31日電 (周燕玲 李婧)31歲的韋國良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八開鎮亞類村苗寨的第一個大學生,在外工作2年後返鄉創業,從事胡蜂研究和養殖,目前年收入百萬元。
  • 致富經蠍子養殖蠍子有賺錢的嗎
    蠍子的養殖前景怎麼樣?蠍子的養殖利潤是多少?中國最大的蠍子養殖場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蠍子養殖技術基地分享蠍子養殖利潤。蠍子的市場售價,國家目前還沒有蠍子的養殖標準,野生蠍子不多,市面上多養殖的,真正的野生蠍子800元-900元一公斤不等。蠍子的價格隨季節變化很厲害,一般冬天貴夏天低。
  • 大學生寢室養萬餘只昆蟲 分享了自己的「養殖心得」
    大學生寢室養萬餘只昆蟲 分享了自己的「養殖心得」時間:2016-12-08 21:1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學生寢室養萬餘只昆蟲 分享了自己的養殖心得 因為從小就對昆蟲感興趣,為了讓自己的愛好變得理所當然,最終選擇生物專業,並將大學宿舍變成了自己的昆蟲養殖所。
  • 15元一條的小蜈蚣成了縉雲一村民的賺錢法寶
    浙江在線03月19日訊在縉雲,有人養鴨,有人養蝦,可胡源鄉胡村村民胡順葉卻另闢蹊徑,養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蜈蚣。這種多足的陸生節肢動物曾是金庸筆下陰森恐怖的「五毒」之一,可在胡順葉的手中卻搖身一變成了致富的寶貝。僅去年一年,胡順葉夫妻倆通過養殖蜈蚣,就成功賺到了近20萬元。
  • 揭秘英語老師的孔雀養殖致富之路
    作為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他被分配到了當地的高中當一名英語老師。早晨伴隨著學生的讀書聲開啟新的一天,夜晚伴隨著學生沙沙的寫字聲結束,平凡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從指縫溜走。如今57歲的鄧德早已富甲一方,名揚四海,人人稱他為「孔雀大王」。回想當年,鄧德不甘這樣消耗自己的人生,趕起了創業潮。當一名教師,默默無聞,桃李滿天下,光榮而無私,但這不是鄧德想要的,他不屬於這裡。
  • 蜈蚣的養殖,這些口口相傳的誤區一定要遠離,千萬不要盲目跟從
    如今隨著我們國家的養殖業不斷的發展,而且種類也越來越多,因此眾多養殖戶們更是按捺不住,紛紛想要一展拳腳,但是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尤其是養殖蜈蚣的過程裡非常容易會被人們欺騙,甚至走到了養殖的誤區裡。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蜈蚣的養殖需要注意怎樣的誤區吧。
  • 海歸返鄉創業養殖羊駝 帶動貧困戶致富
    【脫貧故事】海歸返鄉創業養殖羊駝 帶動貧困戶致富【解說】山西省陽曲縣坪裡村屬貧困村,全村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輸出。2014年,山西「90後」女孩鄧昕在澳洲完成學業回到中國後,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山西農業大學有一個科研團隊,研究羊駝已十幾年。於是,一心想要創業的鄧昕與該校合作,從澳洲引進羊駝,在坪裡村創辦羊駝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