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faGo事件之後,語言翻譯屆也開始騷動了……

2021-01-21 愛彌兒的追隨者

今天下午,AlfaGo第三局再次戰勝韓國棋手李世石,再次引起微信圈刷屏不斷、一陣騷動、唏噓聲一片。


未來的翻譯工作將是人機結合嗎?


從百度翻譯、google翻譯及其它翻譯軟體的創立及推廣以來,高校翻譯專業教師及研究者、翻譯專業學習者、社會翻譯工作者及尋求翻譯服務人員,都明了翻譯軟體的漏洞,一些翻譯服務需求者盲目使用這些翻譯軟體、而不願意掏錢請翻譯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高質量翻譯服務的行為,也遭到過專家或者社會人士的批判。


即便這樣,使用翻譯軟體的人士並沒有減少。翻譯工作者也開始不免擔憂:在這個信息化、數據化的時代,語言翻譯工作是否終將被機器包攬,語言翻譯者是否面臨失業,高校語言翻譯專業是否將被社會淘汰?


相關計算機行業及翻譯服務需求者,則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是否可以通過機器、人工智慧,達到減少翻譯成本,同時卻提高翻譯質量、減少翻譯時間的完美局面。


據預測,到本世紀末,將有70%的行業被自動化技術代替。將來,機器人將不再只限於製造業,它將被覆蓋到智能和服務行業。


按照科學規律來看,人類所有重複性的工作一定終將被機器替代。


那麼,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有語料庫這個與語言相關的大資料庫,將其應用在翻譯行業,一定比例的文本翻譯便不再需要經由人工,而是直接通過機器調取,剩餘下來那部分未進入資料庫的待翻譯文本,才是翻譯工作者需要完成的。


中國最大的翻譯公司傳神(中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藺偉說:傳神語聯網的理念是,讓用戶像用水用電一樣使用語言服務。未來的翻譯工作將是人機結合,未來的翻譯服務的特點將是海量、碎片化。以Uber為例,Uber的司機並不是專職司機,他們都有自己的穩定工作,他們從事這個行業,是興趣所在。而85後、90後、95後、00後,他們追求的不是穩定的工作,更多是成就感和自由。因此,他們將成為未來翻譯服務行業的碎片化服務需求的服務提供者。比如當一個懂法語的教師,在API看到有人發出的一封外文郵件需要翻譯,在公車上、地鐵上,TA便能立刻將其翻譯成目標語言,再通過API傳送給服務需求者。


(圖為傳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藺偉)


如果把服務於Uber的司機比作未來的翻譯服務提供者,那麼也許可以理解為:傳神公司希望能聚集一些非專職翻譯工作者來提供翻譯服務。


的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合情合理、符合現有需求的。因為翻譯任務的量與時間並不持續穩定,無法保證譯員的穩定收入,翻譯公司也無法向客戶保證譯員所提供的服務質量持續穩定,因此擁有穩定譯員團隊的翻譯公司並不能持久存在。



未來的專職翻譯工作者將如何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此說來,專職翻譯工作者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呢?負責培養專職翻譯工作者的教育工作者們又該如何面對這一可能出現的局勢呢?


中國翻譯協會於3月12日組織了一次集合企業、高校和譯者的多方談話,對此,高校翻譯工作研究者們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導文軍教授對40多所設立了MTI專業的高校進行了調查,發現高校的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在整個課程設置中所佔比例較小,隨機抽取一個大概為1/13,另外一個是1/19。因此,大多數學習者畢業之後對藉助機器進行翻譯並不熟悉,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大原因是:高校缺乏能夠教授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的專業教師,缺乏同時擁有計算機能力和外語能力的師資,同時普遍欠缺重視翻譯技術的意識。這也呼應了傳神的藺總所提到的一點:在其公司實習的翻譯專業學生,第一缺乏人文素養;第二欠缺利用計算機輔助翻譯工作的專業能力。


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博導馬會娟教授則提出,如果要培養專職翻譯工作者,應該要注重培養其語言能力、文化能力、查詢工具的能力、翻譯策略能力和翻譯專業能力,而在這些能力當中,語言能力應該列於首位、為核心能力。的確,儘管機器可以替代人類進行一部分翻譯工作,但它並不能替代所有,翻譯的工作說到根本依然是語言能力的體現,而機器有時並不能鑑別語境和場景,它不能將語料和語境結合起來開展翻譯工作。


北京語言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名譽院長、博導劉和平教授則提到一個有趣的往事:在她讀博士期間,那時大概是1996年,她問過自己的導師,將來語言翻譯工作是不是會被機器替代。她老師的答覆是:漢語和阿拉伯語至少還可以存活50年。而這幾天人機對弈為期,機器屢戰屢勝,標誌著智能時代已經到來。的確,企業對翻譯工作實習者會產生揶揄和不滿,關鍵在於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供需信息不對等。她呼籲:翻譯業界、學界、教育界,要三界合一。企業走進高校,盡服務社會的責任,並效仿歐美國家的模式,每年除了提供財務報告,是不是也應該提供一份社會責任報告。劉教授這個提議獲得全場熱烈掌聲。


(圖為北京語言大學高翻學院名譽院長、博導劉和平教授)


的確,政產學研,這個概念並不新穎,政府、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都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政府制定針對性有效政策,如規定企業有義務入校提供就業指導;學校了解企業的需要以對課程進行調整;企業將翻譯內容及技術需求及時告知學校;研究機構及時記錄動向、預測未來並向政策制定者進行反饋,若這四者進行良性的互動和互助,這將極大優化專職翻譯者的培養方案、引導翻譯行業走向專業化、為專職翻譯工作者打造一個不可替代的地位。


結語

在這個資訊時代,的的確確瞬息萬變,讓人應接不暇。


借傳神高級副總裁藺總的話來說:一個人,不管身處哪個行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做真正的自己,不斷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而這個尋找的過程也許要消耗你十年、甚至二十年。


這對翻譯工作者而言,可能更具啟發性。有人說譯者是狗皮膏藥,哪兒需要貼哪兒。這麼說,比較粗俗,但也並非全無道理。


而對於譯者和翻譯專業開設單位本身而言,則需要譯有所長、教有不同,找到自己與其他譯者和單位的差異、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能力及特長。同時,藉助技術拔高自身。


如劉和平教授所言:好好學習,與時俱進。


相關焦點

  • 石油騷動火爐房功能中英文對照翻譯
    導 讀 石油騷動火爐房功能都是英文,而且這一款遊戲官 方沒有漢化,也沒有中文版,所以很多玩家看不懂裡面的英語
  • 給周總理當過中文翻譯的語言天才
    卡亞馬丁·萊伊·巴爾拉斯:一位懂得十國語言的語言天才;一位曾給周總理當過翻譯的留學生;一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燒友;一位喜愛包餃子的外交官……  採訪開始前,翻譯告訴我,大使先生要求用中文接受我們的採訪。為什麼一個阿富汗人會要求說別國的語言?原來,巴爾拉斯先生曾經在中國留過學,怪不得對自己的中文這麼自信。
  • 「翻譯」與「救贖」:劉宇昆的語言科幻
    但是作者並沒有將人類和卡拉桑尼人對立起來,並賦予卡拉桑尼人特權,而是在最後描述了人類的語言在受卡拉桑尼人的影響後發生了變化也開始強調連續性,而卡拉桑尼人也在人類的影響下也開始強調區別,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的完美的、合理的、進步式的語言,一切都在變化。作品這樣結尾:「只有變化沒有對立,沒有彼此,我真希望此刻能夠永恆。」《物哀》中的語言觀那麼劉宇昆所提出的語言觀到底是什麼?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國人如何閱讀和評價
    《紅樓夢》共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有多少外語的全譯本?  李晶首先強調,《紅樓夢》的翻譯不僅是外國語言的翻譯,還有少數民族語言翻譯。馮其庸、李希凡先生主編的1990年版《紅樓夢大辭典》,裡面的譯本研究是當前譯介研究的基礎。  全世界最早的《紅樓夢》外文全譯本是漢朝對照文,朝鮮的樂善齋藏的一百二十回譯本。
  • 微軟AI 翻譯重大突破:近人類語言中譯英
    微軟研究團隊發布消息,他們已經研發出首個可將中文翻譯成英文的人工智慧翻譯系統,該系統完成的中譯英文章與語句,具有與人類自然語言相一致的準確性和協調性。
  • 計算機很快或能翻譯更多語言
    來源:科學網 得益於神經網絡——從人腦獲得靈感的計算機算式——的發展,自動化的語言翻譯已經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訓練這些網絡需要海量數據:數以千萬計的逐句翻譯,以展示人類如何做這項工作。現在,兩篇新論文表明神經網絡可以在無需平行文本的情況下學習翻譯——這一令人震驚的進展或讓人們獲得許多不同語言的文獻記錄。
  • 同傳、翻譯、TESOL?如何選擇英國語言類專業?
    聽說學語言的天朝小夥伴,比如英語專業,就業前景一片霧霾,於是更多的人選擇去英國深造,那麼同傳、翻譯、TESOL怎麼選擇?這麼多專業的區別是什麼呢?英語語言類專業的水這麼深,希望你們能從這篇乾貨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喧譁與騷動》中意識流比較
    《喧譁與騷動》是美國著名作家福克納的經典作品。威廉·福克納是20世紀關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識流小說的傑出代表。他的意識流小說《喧譁與騷動》是其巔峰之作。它在現代世界文學史上無疑是最富有實驗性與創造性的作品之一對現代卞義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 手機如何語音翻譯多國語言,這兩種方法務必收藏
    隨著時代在進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經常遇到翻譯問題。有時候你會發現即使自己精通某一門外語,也是不夠的。那麼有沒有在手機上就可以語音翻譯多國語言的方法呢?答案是一定有,因為小編要為大家分享兩個超級簡單的方法。
  • 世界上,第一個翻譯兩國之間語言的人是誰?怎麼翻譯的?
    至少在公元2000年前就什麼時候開始有了翻譯呢?至少在公元2000年前就有了,他們之所以能翻譯,是因為他們「自然而然就會了」。如今,中國人很常把英語或像英語這樣的歐洲語言作為「外語」的代表。其結果之一是,語言接觸被理解為「遙遠的」的相遇,也就是說,兩種幾乎沒有共同點的語言相遇,然後指向某個事物,努力學習彼此的說法,這是蘋果,那是桌子,然後過渡到複雜意義的交流。 但這種語言接觸是近代殖民主義在現代才興起的一個普遍現象。這種對語言學習和翻譯的印象從近代以來才形成的。
  • 第九屆「鄭州大學-《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獲獎名單
    第九屆《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寧波大學)賀叢芝(河北石家莊)尹嬋傑(南京曉莊學院)優秀獎張梓晴(廣東工業大學)黃媛(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組織獎鄭州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寧波大學、長春大學、暨南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中南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蘇州大學第九屆「
  • 翻譯大賽|第八屆「華東師範大學—《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獎品介紹
    ——第四屆國家辭書獎一等獎。   ——《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第1版由著名英語專家吳景榮、程鎮球主持編寫;第2版由知名學者、第1版定稿人之一潘紹中教授主持修訂,40多位英語、漢語和科技專家參加修訂,歷時六年完成。
  • 拍照之後即可翻譯
    現在的世界,真的是走到哪都可能要用到英語,就好像我平時處理好一份文件後,要發給一起合作的外國客戶時,都要先把文件裡的中文翻譯為英文。因為我怕客戶自己用翻譯器把文件裡中文轉英文時,會有翻譯出錯等問題的出現,這樣可能就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 最強翻譯?Facebook AI可以直接翻譯100種語言
    近日,Facebook 宣稱已經開發出一種人工智慧翻譯系統,能夠在 100 種語言之間進行精確翻譯,而不需要像許多現有 AI 翻譯那樣先翻譯成英語在翻譯成目標語言。Facebook 的研究人員在網上收集了 100 種語言的 75 億對句子,然後對翻譯 AI 進行訓練。當然,並非所有語言的句子對數量都相同。Facebook 智能翻譯項目負責人安吉拉範 (Angela Fan) 說:「全球有很多地區使用兩種語言,而且其中並不包括英語。我真正感興趣的是,我們不需要再用英語作為『中間人』。」
  • 支持108種語言:Google翻譯為啥這麼好用?
    Google表示,其翻譯質量的突破並不是由單一技術推動,而是針對資源較少的語言、高質量源語言、總體質量、延遲和整體推理速度的技術組合。實際上,這些模型開始對所有數據進行訓練,然後逐步對較小和較乾淨的子集進行訓練,這是AI研究社區中稱為課程學習的方法。在資源匱乏的語言方面,Google 在翻譯中實施了反向翻譯方案,以增強並行訓練數據,該語言中的每個句子都與其翻譯配對。
  • 嚴復的翻譯及世紀之交的語言困境
    而對於外來的學術體系,容受語言的話語體系常常有毫釐千裡的距離。嚴復開始翻譯工作時,人文社科領域翻譯的積累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這是我們如今很難想像的。嚴復在翻譯和著述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林紓翻譯小說,嚴復則側重人文社科類著作,如《天演論》《原富》《穆勒名學》等,與林紓相比,嚴復翻譯的目的及所處語言環境有何不同?
  • 考研英語翻譯必備知識:英漢語言的主要差異
    所以,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譯技巧之外,要做好英譯漢的翻譯工作或順利通過考試,還必須要通過大量的親身實踐,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的比較研究,掌握兩者之間的主要差異及其處理方法,進一步加強自身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和對漢語的駕馭能力,從而提高翻譯的綜合能力。對於考研翻譯來說,接觸過的考生都知道,它的五句話基本上都是複雜的長句,不但句子較長,而且句式複雜。
  • 中國首個翻譯英語的人是誰?他是如何聽懂的?網友:就是語言天才
    網友:需要語言天賦眾所周知,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語言,這是自己文化傳承重要的基礎,隨著如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國門,在國外接觸到不同國家的語言,而我們都知道,漢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語種之一,但是說到哪種語言使用最廣泛的話,那莫過於英語了,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在使用,甚至很多國家都將英語作為第二種語言。
  • 翻譯大賽|第八屆「華東師範大學—《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入圍...
    第八屆   「華東師範大學—《英語世界》杯」   翻譯大賽入圍覆審名單   華東師範大學   陳之知 合肥英之翼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鄧安兒 廣東工業大學   馮 欣 南京林業大學   官華宇 中山大學   郭曉陽 自由職業(上海浦東)   衡愛峰 自由職業(北京朝陽)   黃 珏 華東師範大學   黃美鳳 陝西師範大學   黃 媛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 谷歌AI新進展:自然語言與翻譯加入AutoML
    其中一項是, Cloud AutoML新增語言分類(AutoML Natural Language)和翻譯(AutoMLTranslation)兩大功能,其中,AutoML Natural Language,可以解析文本的結構和意義,可用於從文本文檔、新聞或博文中提取有關人物、地點、事件等的信息;AutoML Translation可使用最新的神經機器翻譯技術將字符串翻譯成任何支持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