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開學了……」
這是在2009年1月15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朱海洋在自己的Q-zone空間寫下的最後一條記錄。
六天後的1月21日晚上,沒有人知道,25歲的朱海洋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到學校研究生生活中心的AuBonPain咖啡廳。而他隨身攜帶的,除了背包,還有一把大號的廚房用刀。
在這裡與朱海洋約會見面的,是來自北京的22歲女生楊欣,維吉尼亞理工商學院會計專業的新生。
19點06分,弗理工校警接到報警電話。4分鐘後,當警官Nicole Irvine趕到咖啡廳時,在餐桌邊,楊欣已經倒在血泊之中。此時的朱海洋渾身鮮血,手中正提著被害人楊欣的頭顱。
目擊者稱,當時兩人的談話平靜,並沒有爭吵跡象。然而,朱海洋卻突然揮刀向楊欣刺去。
這一天,僅僅是楊欣來到美國的第14天。在短短兩周的時間裡,兩人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所發生的事情又引發了朱海洋內心怎樣的激蕩?記者多方採訪求證,試圖拼湊那14天的經歷,探尋兇案的原因,卻發現了朱海洋多種完全不同甚至衝突對立的性格和形象。
英俊,愛旅行,關心朋友——陽光的朱海洋?
案發後,朱海洋被警方當場收押,並控以一級謀殺罪,關押在蒙哥馬利縣監獄,不得保釋。在美國司法體系中,「一級謀殺」為重罪,通常是指那些連環殺手的多重謀殺,或折磨、極端可憎的謀殺。「沒有人知道這個可怕舉動背後的原因。」學校裡一名要求匿名的華人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儘管不那麼熟悉,但在他的印象裡,朱海洋「曾經是一個正常、陽光的人,而且很被他的朋友們接受」。
弗理工電子工程系的中國留學生夏濤也告訴記者,他有朋友認識朱海洋,而大家都覺得他是一個「正常的人」、「沒什麼特殊的地方」。並且,他們覺得朱海洋「很關心別人」,甚至連好友的QQ籤名檔變了,他都會主動去詢問。
實際上,他此前25年的人生之路的確並無太多驚奇之處:
朱海洋,寧波人。父母均為大學教師。2001年,他考入上海海洋大學(原上海水產大學)經貿學院,英語成績突出。在這裡讀完本科和碩士後,朱海洋於2008年秋季獲獎學金,進入美國弗理工攻讀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同時擔任農產品行銷課程助教。
而在與異性交往方面,朱海洋也不像有些人想像的怪異。案發後,有人以朱海洋「親密朋友」的身份在網際網路上發帖,稱由於他相貌英俊,在上海讀碩士期間曾吸引很多女同學。
在2008年3月,朱海洋還在博客中就感情問題寫過一首《念嬌奴 春怨》:
拾起晶粒顆顆,灑下玉珠點點;
愁緒剛下眉頭,舊情又上心頭;
往事不堪回首,長夜漫漫難熬;
但願佳人歡顏,芳心終有所歸。
到美國讀書後,朱海洋饒有興致地記述了他發現的「美國特色」,其中包括到處都是汽車,超市裡肉便宜、綠色蔬菜貴,美國人不睡午覺、喜歡資源浪費等等。
並且,初到美國的朱海洋還覺得,「基督教教人行善,很好;讚美詩和聖歌的旋律很優美」,他甚至有打算「今年聖誕節皈依基督教」。
儘管向人抱怨過功課太重,朱海洋還是像很多出國留學的新生一樣,對這個陌生的國度充滿好奇。他去看弗理工引以為豪的美式足球比賽,參加萬聖節活動,甚至去華盛頓旅行時還見到了來訪的胡錦濤主席。在寒假,朱海洋還去了紐約和波士頓,在哈佛大學、華爾街和時代廣場等地遊玩,直到1月初才返回弗理工。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