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越一個暱稱為「天涯海角」、形似雪人的太陽系邊緣天體一年後,目前仍在距離地球40億英裡的地方,為人類揭示「天涯海角」的秘密。
據報導,最新數據表明,科學家們發現這個被稱為「天涯海角」的天體表面相對光滑,隕石坑比預期的少得多。它外表很紅,科學家認為,這種紅色色調由其表面有機物質的改變引起,這在柯伊伯帶中很常見。
另外,儘管天體上存在凍結的甲烷,但目前仍未發現水的存在。
當地時間13日,在西雅圖舉行的發布會上,西南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還表示,「天涯海角」的規模大致相當於一座城市大小。
據此前報導,「天涯海角」由兩個截然不同的小天體組成,巨大的扁平體(「天涯」)和圓圓的小天體(「海角」)通過「頸部」連接在一起。
據悉,「新視野」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1日飛越「天涯海角」,並陸續傳回數據。其位於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是一串由冰凍物質組成的盤狀區域,它環繞太陽運行的距離比第八大行星海王星要遠20多億公裡,也比「新視野」號在2015年造訪的矮行星冥王星還要遠出15億公裡。
據估計,像「天涯海角」這樣的柯伊伯帶成員有成千上萬個,它們長期處於嚴寒狀態,因此為46億年前太陽系如何形成提供了線索。
延伸閱讀:
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另一個「天涯海角小行星(不要和上面的混淆哦)
天涯海角星是由中國天文科學家在1997年6月3日觀察到的小行星,當時臨時編號1997LK。國際小行星中心在2002年7月14日正式公布授予小行星1997LK永久正式編號第9668號,後國家天文臺將國際永久編號為第9668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天涯海角星」。
1997年6月3日夜晚,位於河北省興隆縣境內燕山山脈主峰南麓的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天文學家朱進在助手王嘉力、李向陽、馬春梅的協助下發現一顆小行星,當時臨時編號1997LK。國際小行星中心在2002年7月14日正式公布授予小行星1997LK永久正式編號第9668號,其命名權歸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