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鬥「成長之路」,這些瞬間很硬核!

2020-10-07 中國科協

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探索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對全球用戶提供服務。在北鬥建設的歷程中,遭遇了哪些難題?當一款晶片放大兩萬倍,北鬥人看見了怎樣的瑕疵?北鬥系統服務全球的背後,又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和驚險時刻?《新聞調查》記者來到北鬥衛星的主要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帶你「解密」北鬥。

解密一個罕見的畫面:

北鬥衛星太陽翼展開瞬間

這個「首次」太難得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隸屬於航天科技集團,又被簡稱為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它成立於1968年,首任院長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我國1970年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就出自這裡。

範本堯院士是我國衛星事業發展的見證者之一。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過程中的一個細節,令這位資深的衛星專家耳目一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一號總設計師範本堯:星箭分離以後看到太陽翼展開,這個畫面我們也是第一次看到,以前都拍不著。

範本堯院士所說的第一次看到的畫面,就是2020年6月23日,我國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也就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時,全國億萬觀眾第一次從直播畫面中看到了衛星與火箭分離後,太陽翼像衛星的兩個翅膀一樣展開的全過程。

太陽翼是衛星的主要部件之一,又叫太陽能帆板,它是衛星上收集太陽能的裝置,也就是衛星的能量來源。以往,北鬥衛星上的太陽翼都是在火箭與衛星分離30多分鐘後才打開。到那時,衛星獨自遨遊在太空,地面的人根本無法看到太陽翼展開的全過程。

說起我國掌握衛星太陽翼展開的技術,時光還得回到將近40年前。那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北鬥工程還沒有上馬,但中國的衛星事業還在國際合作中慢慢積累經驗。但很多國家都只賣東西封鎖技術。面對與國外的差距,科研人員增強了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緊迫感。

從2006年開始做國產化替代研究,2014年在北鬥第一次使用。如今,將近40年過去了。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所屬的529廠,中國的工人們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國產的衛星太陽翼了。

解密一次「驚險」的攻關:

攻克北鬥二號關鍵技術難題

最後時刻「壓哨得分」

2000年,隨著北鬥一號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我國用最少的衛星、最小的投入,解決了國內區域衛星導航從無到有的問題。此後,我國開始將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走出自己的版圖,著手建設覆蓋亞太地區的北鬥二號系統。

茫茫太空看似無邊無際,但由於人類的技術水平和開發運行成本的限制,適用於衛星導航的軌道和頻率資源實際上是有限的。為了規範太空秩序,各國發射導航衛星之前必須向國際電聯申請各自的頻段。這時,為建設北鬥二號,我國向國際電信聯盟申請新的太空頻率資源。

國際電聯規定,各國均有權申請頻率資源使用權,但必須在7年有效期內發射導航衛星,並成功接收傳回的信號,否則佔有頻率的權利便自動失效。2000年,4月17日,國際電聯正是受理申請,2007年4月17日24點,是發射首顆北鬥衛星並回傳信號的最後期限。

七年的發射倒計時開啟,北鬥人面臨的是艱巨的科研攻關任務:比如,美國的導航系統覆蓋全球,是因為他們在全球建立了地面基站,而我國一時還無法解決在全球建立地面基站的問題;此外,決定導航衛星定位精確度的原子鐘技術也還沒有攻克……

其實,在開始建設北鬥工程時,中國已經可以生產原子鐘,但是它是否能夠經歷火箭發射時的巨大震動以及太空真空環境下的考驗還是一個未知數。正因為如此,北鬥一號上的原子鐘還依賴進口:在開始北鬥二號建設時,中國轉而向歐洲購買原子鐘,但在價格、精度和穩定性上都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因此,原子鐘國產化的進程勢必要進一步加速。

國產原子鐘在真空狀態下能不能正常工作?如何保證它的穩定性?都需要經過反覆實驗。距離頻率失效的最後期限越來越近,時間緊迫,當年測試環節自動化水平還很低,測試人員必須連軸轉,需要不眠不休地緊盯著相關的數據進行人工記錄。

2007年4月8日,隨著包括銣原子鐘在內的許多技術難題被一一攻克,北鬥二號首發星迎來了預定發射的日子!但在臨近發射還有8天時,科研人員在最後一次衛星和火箭聯合檢查時發現,衛星上的一臺應答機出現了問題。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 叢飛:它在整流罩裡,如果要打開的話,8個螺栓都要鬆開很困難,把整流罩打開也很困難。此外因為衛星在火箭的三級,把整流罩打開之後,還得把衛星的艙板子掀開,衛星表面包了好多層,包括熱控的一些東西都得扒掉才能把板子露出來。

拆裝有風險的,時間又非常緊迫。經過3天的慎重研判,應答機從衛星上被拆下,之後,經過72小時的修復和檢測,問題得以徹底解決。不過,火箭發射的時間因此被推遲到了2007年4月14日。此時,距離我國申請的太空頻率資源失效的日期僅僅相差3天時間。

2007年4月17日20時許,北京清晰地接收到來自這顆衛星的信號。那一刻,距離頻率失效的最後期限4月17日24時已經不到4個小時。

中國北鬥在最後時刻就如同籃球場上的壓哨得分,驚險地拿到了進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俱樂部的「入場券」。

解密一次苛刻的技術篩查:

放大2萬倍查找晶片瑕疵

嚴把質量關提高國產化率

任何技術的創新和實現都離不開硬體的支持。在北鬥建設的歷程中,衛星的重要部件以及元器件的國產化水平不斷提高。但事實上,科研人員起初對於進口產品在心理上都存在著某種依賴,但隨著北鬥工程的國際影響日益擴大,國外的技術封鎖也在加劇,重要部件實現國產化勢在必行。同時,讓他們下定決心要推進國產化的另一個原因是,即便是可以進口的少量部件,國外的某些產品並不能完全滿足北鬥衛星的技術要求。

在國產化不斷提高的過程中,為衛星上的元器件把好質量檢驗關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於1984年成立了宇航物資保障事業部,它成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宇航元器件質量保證的專業機構,如今,它每年為上千萬隻航天元器件提供質量保證。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宇航物資保障事業部宇航元器件應用驗證副總指揮孫明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對一款國產晶片採用的近乎苛刻的「基因篩查」技術。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宇航物資保障事業部宇航元器件應用驗證副總指揮 孫明:我們把晶片中的一隻打開帽,開帽後,用16倍放大,可以看到這個圖,我們接著放大,在100倍的時候,大家看,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明顯的缺陷了。這兩個絲有可能碰到,碰到就會在我們應用過程中短路。

再往下,進入內部缺陷的查找,對容易出問題的一個點進行250倍的放大,再到750倍、2200倍、20000倍,最後看到有一個孔洞,有一個裂紋。這種缺陷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有可能造成它的短路。

北鬥三號核心元器件國產化率100%

這項「卡脖子」技術來之不易

據了解,為了讓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早日開通服務,全國400多家單位、30多萬科技人員先後參與其中,先後攻克了包括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在內的16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在500多種元器件和重要部件國產化研製上實現了突破。

目前,北鬥三號衛星系統的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100%。

如今,全國30多萬北鬥建設的參與者所走過的奮鬥歷程已被歸納成「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鬥精神,成為了鐫刻著時代烙印的精神財富。

來源:央視新聞

相關焦點

  • 解密北鬥「成長之路」:放大2萬倍查找晶片瑕疵
    《新聞調查》記者來到北鬥衛星的主要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帶你「解密」北鬥。解密北鬥「成長之路」,這些瞬間很硬核。視頻來源:央視新聞(41:27)解密一個罕見的畫面:北鬥衛星太陽翼展開瞬間,這個「首次」太難得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隸屬於航天科技集團,又被簡稱為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它成立於1968年,首任院長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 解密北鬥「成長之路」:放大2萬倍查找晶片瑕疵
    2020年,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對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在北鬥建設的歷程中,遭遇了哪些難題?當一款晶片放大兩萬倍,北鬥人看見了怎樣的瑕疵?北鬥系統服務全球的背後,又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和驚險時刻?《新聞調查》記者來到北鬥衛星的主要研製單位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帶你「解密」北鬥。
  • 產業化之路前景怎樣?聽楊長風解密北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鬥產業化等重大工程。這一表述背後釋放了什麼新信號?我國北鬥優勢在哪裡?北鬥產業化之路前景怎樣?從1994年北鬥一號工程立項起,26年來北鬥工程按照「先區域、後全球,先有源、後無源」的發展思路分步實施,形成了突出區域、面向全球、富有特色的北鬥系統發展道路,為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從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的角度,五中全會提出的北鬥產業化具有標杆意義。
  • 天府大講堂,聽冉承其主任為你分享「北鬥之路」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為大家作了題為《北鬥之路——不斷突破邊界想像力》的主題演講。講座共分為:「自己擁有是永遠的真理」「尊重先行者,更要相信自己選擇的路」「核心在手,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如何與『強者』相處」「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要停止夢想與想像力」「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記初心和來處」 等七個部分,講述了北鬥人20多年來不斷自我創新、不斷突破想像力,推進北鬥系統建設的故事
  • 第五人格:畫渣到畫霸的成長之路!紅蝶仙鶴一出瞬間沉淪!
    第五人格玩家繪畫的主角兒依舊是調香師,這也是作品中調香師的第二次亮相了,而且關於這幅作品玩家也是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在裡面,可以說之前的玩家就是一個畫渣,不過憑藉著對於遊戲的熱愛以及角色的喜歡,在大量的練習之後也是勉為其難的登上了畫霸之路
  • 中國科學家解密「瞬間記憶」大腦「路線圖」
    中國科學家解密「瞬間記憶」大腦「路線圖」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0-29 14:43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上海10月29日電(記者 王琳琳)一本《論語》,甚至是厚厚的《紅樓夢》,為什麼有人能一目十行,不到幾分鐘,就可講出書中的內容,連具體的數字也能複述出來?這種「瞬間記憶」的大腦「路線圖」究竟是什麼?
  • 弘揚「北鬥精神」 凝聚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
    中國北鬥正式登上世界舞臺,站在了我國用實際行動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第一梯隊」。(8月3日《科技日報》)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一流的北鬥,讓人振奮,讓人自豪。其背後的「北鬥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弘揚,北鬥精神的內涵包括「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筆者認為,北鬥精神對與我們今天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弘揚「北鬥精神」,能夠凝聚經濟高質量發展磅礴力量。
  • 【活動回顧】八月玩轉科學之路 悅書房活動精彩瞬間
    【活動回顧】八月玩轉科學之路 悅書房活動精彩瞬間 2020-08-25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
    在這漫長的徵途中,「北鬥一號」成長為「北鬥三號」,北鬥的發展重心也從「天上好用」過度到了「地上用好」,無數的自主創新支撐著北鬥產業的全面開花。在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國產北鬥晶片、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並已形成一定價格優勢,國產北鬥導航型晶片模塊累計銷量已突破8000萬片。其中28nm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SoC晶片,已廣泛應用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最新的22nm工藝雙頻定位北鬥晶片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
  • 人民網評:北鬥終極意義
    6月23日9時4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隨著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也正式宣告發射成功。至此,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55顆衛星全部發射入網。星河燦爛,北鬥閃耀。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把北鬥視為指路燈塔。有人說,古有北鬥七星辨明方向,今有北鬥衛星定位九州。
  • 北鬥導航系統 充滿中國智慧的自主創新之路
    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23日-25日在蓉舉行 北鬥導航系統 充滿中國智慧的自主創新之路 北鬥系統的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充滿中國智慧的自主創新之路。北鬥一號  北鬥一號於1994年2月正式立項。這一年,曾主導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65歲科學家孫家棟院士,被任命為北鬥一號工程總設計師。  北鬥一代採用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於1983年提出的「雙星定位」方案。
  • 中國北鬥不如GPS?看徐穎解密北鬥靠什麼來「推翻前浪」
    她的導師接下一個項目,參與設計北鬥的接收機,徐穎也與北鬥結緣。2007年4月14日,成為徐穎記憶裡北鬥第一個「決定性瞬間」。由於申請的頻率和軌道將在3天後過期,中國領導決定提前發射衛星。「通常發射只有延遲,沒有提前。」
  • 美術成長之路|在靜物油畫中學習裝飾性色彩語言
    印象派的出現,使裝飾性色彩成為油畫靜物的重要表現語言,此時的裝飾風格側重於以裝飾性的色彩來反映主觀印象中的客觀對象,因此裝飾風格具有類似「空間混合」的特徵,誇張而主觀,感情色彩濃厚,強調主觀性和畫家「瞬間」的感受。梵谷、塞尚、高更、等著名畫家都曾運用裝飾性的語言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油畫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夏爾丹,與其他畫家不同,夏爾丹的靜物畫,裝飾性色彩樸實、內斂,表現出「平民化」的特質。
  • 之江觀察丨胸懷北鬥精神,你就是最亮的星
    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仰望星空,憑肉眼看不見北鬥,但環顧你我的生活,北鬥每時每刻都在發揮著作用。撫今追昔,我們尤其感激那些為北鬥事業付出心血、作出貢獻的人們。從1994年國家布局北鬥導航系統工程至今,已悄然走過26個年頭,北鬥的一步步成長離不開那些始終堅守初心、不懈奮鬥的北鬥人。他們每個人就像是星河中的一顆星,閃耀光芒,照亮一方。有句話說,強者並非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向前奔跑。他們就是一群「含著眼淚向前奔跑」的人,為了北鬥事業孜孜以求、頑強拼搏。他們身上所承載的是北鬥精神。
  • 北鬥閃耀 澤沐八方
    不到3年時間,中國北鬥就比原定計劃提前半年成功實現全球組網,讓全世界領略到社會主義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硬核實力。北鬥系統是黨中央親自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
  • 北鬥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北鬥應用只受人們想像力的限制,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北鬥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1北鬥就在你的手中說起北鬥,總有人問,北鬥到底在哪兒?究竟怎麼用?據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入網的智慧型手機中,超過75%支持北鬥定位。只要你有一臺擁有北鬥晶片的手機,就可以收到北鬥衛星的導航信號。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細數聯智科技北鬥監測系統的成長之路
    從「夢想在望「變成」夢想在握「,聯智科技把北鬥安全監測從夢想變成了現實。從預警湖南某運營期高速邊坡因局部巨石鬆動造成的垮塌隱患,到預警甘肅某高速邊坡因施工擾動導致的滑坡風險,通過北鬥安全監測技術前後四次預警重慶某高速路塹邊坡滑坡風險,對結構物進行高精度形變監測,真正實現了防患於未然。及時的監測預警,為技術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 仟葉教育:「北鬥」拍了拍你,告訴你這些秘密
    北鬥七星很遠,北鬥系統很近。中國北鬥的誕生之路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
  • 天醒之路路平是誰的兒子 路平的親生父親是北鬥閣前任閣主?
    天醒之路路平是誰的兒子 路平的親生父親是北鬥閣前任閣主?  《天醒之路》,路平的身世終於揭曉,原來,他的父親是北鬥閣前任閣主、北鬥七峰之首的冷休談,母親邵初音也是北鬥七峰的峰主之一,父母都如此強大,難怪路平天生就是六魄貫通。
  • 超級硬核!北鬥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137個國家
    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鬥已經悄然存在於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鬥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最新的應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