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的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帕博利珠單抗跨瘤種獲批治療MSI-H或dMMR腫瘤後,微衛星不穩定(MSI)作為各個實體瘤預後和制定輔助治療方案的重要分子標誌物越來越受到關注。目前,直接對微衛星狀態進行評估的檢測平臺有兩種:PCR+毛細管電泳法(金標準)和二代測序法(NGS)。
本次訪談有幸邀請到安徽省醫學會病理分會主任委員孟剛教授從病理科醫生的角度去解讀MSI檢測平臺的方法評價和選擇建議。
孟剛教授
安徽省醫學會病理分會主任委員
安徽省臨床病理質控中心主任,《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誌》主編。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常委、中國病理醫師協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屍檢學組組長、中國抗癌協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療器械協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健康促進會病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計委病理質量控制與評價委員會專家、國家級司法鑑定評審員、國家認證認可委實驗室資質認定國家級評審員、安徽省司法鑑定協會副會長兼法醫病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長期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及司法鑑定工作,發表論文100餘篇。2006年入選中華醫學會千名專家從醫經驗紀實《醫家金鑑.病理學分冊》。
專家見解
FDA於2017年批准了帕博利珠單抗用於治療dMMR/MSI-H型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緊接著,又批准了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或聯合伊匹木單抗用於MSI-H或dMMR結直腸癌患者的二線及以後的治療。今年6月,FDA又批准該藥物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性MSI-H或dMMR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線治療。雖然FDA批准了上述基於MSI-H這個Biomarker的治療方案,但同時,並未批准相應的檢測產品。
雙重金標準:
PCR+毛細管電泳+「2B3D" NCI panel
不過,我們很容易發現,國際上獲批的藥物的大型臨床研究中都是採用當前業界公認的金標準方法,也就是PCR+毛細管電泳法。基於此方法,位點的選擇也非常重要,目前國內《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2020版)推薦的唯一檢測panel則是美國國家腫瘤研究所(NCI)公布的「2B3D」 NCI Panel;包含BAT-25, BAT-26, D5S346, D17S250和 D2S123,這個Panel是金標準Panel,也經過了大量數據支持和人群驗證。國內的多個多中心研究提示「2B3D」 Panel在中國人群中敏感性高於單核苷酸的Panel。
此外,「2B3D」 NCI Panel 被多項大型臨床試驗用於MSI的評估,例如,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Checkmate-142)、德瓦魯單抗(NCT03435107)和阿維魯單抗(NCT03150706)的臨床試驗中。
近期,一項薈萃分析匯總了多項中國結直腸癌人群中MSI-H的陽性檢出率,比較「2B3D」NCI Panel、單核苷酸位點Panel的MSI-H陽性檢出率,結果顯示「2B3D」的MSI-H陽性檢出率為14.2%,而單核苷酸Panel的MSI-H陽性檢出率為10.9%,也就是說,在MSI-H腫瘤患者這個群體中,「2B3D」 NCI Panel的較單核苷酸Panel多檢出超過30%的MSI-H患者。
NGS法
隨著技術發展,NGS法也可以用於MSI檢測,該方法特點在於敏感度高,檢測成本高,而目前還沒有業界同意認可的檢測標準。NGS Panel一次性可檢測幾個至上千個MSI位點、MMR基因狀態及其他分子標誌物。雖然《NCCN結直腸癌臨床實踐指南》明確指出MSI檢測可通過經驗證的NGS panel進行,尤其是對於需要進行RAS基因或BRAF基因分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然而到底檢測哪些位點,如何評判,並未明確。
當前市面上存在許多NGS大Panel(LDT,實驗室自建試劑)包括MSI檢測,均尚未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批准。這些Panel MSI位點各不相同,從幾十個位點到上千個位點,常常讓臨床醫生眼花繚亂,大多數的位點並無驗證,屬於科研性質,同時,由於該方法數據分析的複雜性,目前尚無明確統一的算法及評判標準。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大型的免疫抑制劑臨床研究多採用金標準或IHC方法進行MSI/MMR狀態的評估,而均未採用NGS的原因。
總結
NGS法與金標準方法(PCR+毛細管電泳)各有優勢,未來,在進一步規範位點選擇、算法及評判標準並完成中國人群的數據積累和驗證後,NGS法很有可能成為MSI檢測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PCR+毛細管電泳法目前是MSI檢測的最佳選擇,該方法在準確性,位點標準化,檢測結果不存在異質性等方面具有明確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