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2020-12-06 文眼看世界

知善者必能行善。

——蘇格拉底

由於你太習慣這個世界,所以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

——《蘇菲的世界》

哲學歷來是一個晦澀難懂的詞彙,而哲學學科歷來不是人們的「寵兒」。《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的嘔心瀝血之作,使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西方哲學發展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哲學世界的魅力。作為一部新型的哲學小說,其中關於人的本源和人性的本質的解讀,可以讓讀者在哲學的世界中獲益匪淺。

作者以小說的形式,描述了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可以稱作是一本披著小說外衣的西方哲學史。文中的主角是一個14歲的少女,名叫蘇菲,她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更有哲理意味。

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具體如何呢?哲學詩畫整理了一部分,在此分享。

01

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

困擾人類的問題:萬事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的物質組成? 水能變成酒嗎? 泥土與水何以能製造出一隻活生生的青蛙? 世上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物質組成呢?如果是,這種基本物質又怎麼可能突然變成一朵花或一隻大象呢?

我們都曾經好奇萬物從何而來。現代有許多人認為萬物必定是在某個時刻無中生有的。希臘人持有這種想法的並不多,由於某種理由,他們認定有「一種東西」是一直都存在的。因此對於他們而言,萬物是如何從無到有並非重要的問題。他們驚嘆的是水中如何會有活魚、瘠土裡如何會長出高大的樹木與色彩鮮麗的花朵。而更讓他們驚異的是女人的子宮居然會生出嬰兒?.哲學家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他們發現大自然的形貌不斷改變。

02

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好奇心。

03

善與惡之間脆弱的平衡。

04

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命運。

人非常相信宿命論。

宿命論的意思就是相信所有發生的事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們可以發現這種思想遍布全世界,不僅古人這樣想,現代人也一樣。

在戴爾菲神廟的入口處上方有一行著名的銘文:「了解自己」 意思是人類絕不可自以為不朽,同時也沒有人可以逃避命運。

05

算命者試圖預測某些事實上極不可測的事物。

現代仍有許多人相信紙牌算命、看手相或觀察星座以預知未來等。挪威人有一個用咖啡杯來算命的特別方法。當咖啡喝完後,杯底通常會有一些咖啡粉的殘渣。這些渣子可能會形成某種圖案 ——如果我們運用我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的話。假使杯底的渣子看來像是一輛車子,那也許就表示喝這杯咖啡的人將駕車遠行。

就這樣,「算命仙」試圖預測一些非常不可能預測的事情,這是所有預言共同的特徵。而正因算命仙所「看」到的是如此模糊,你很難去駁斥他的話。

當我們抬頭看著天上的星星時,我們只能看到許多呈不規則分布狀的閃亮小點。儘管如此,千百年來仍有不少人相信可以從星星裡看出人類的命運。即使在今天,仍有一些政治領袖在做重要決策前會徵求佔星學家的意見。

在現代醫學發達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疾病是由某些超自然的原因所造成。英文流行性感冒一詞實際上的意思是「受到星星的不良影響」。 即使是在今天,仍有很多人相信某些疾病——如愛滋病——是上帝對人類的懲罰,也有許多人相信可以用超自然的力量痊癒。

06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知道自己無知,也是一種知識。最愚蠢的人,就是那些對某些自己一無所知的事自信滿滿的人。

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

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無論就時間或空間而言,蘇格拉底都代表了一個新的時代。他是第一個在雅典誕生的偉大哲學家,他和他的兩位傳人都在雅典生活、工作。

蘇格拉底是誰?

蘇格拉底(公元前470—公元前399年)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重大的人物之一。而這並不全然是因為他後來戲劇性的結束了生命的緣故。 蘇格拉底生於雅典。他有生之年大半時間都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與他遇見的人閒談。他說:「鄉野的樹木不能教我任何東西。」有時他也會連續好幾小時站著思想、發呆。

即使在當時,他也被視為謎樣的人物,但他死後很快就被譽為許多哲學學派的始祖。正因為他神秘難解、模稜兩可,才使得一些在學說上大相逕庭的學派都可以宣稱他們是蘇格拉底的傳人。

我們現在可以確知的是:蘇格拉底長得很醜。他肚大、眼凸,有個獅子鼻。但據說他的性情「極為和藹可親」,也有人說他是「古今無人能及」的人物。儘管如此,他還是因為他從事的哲學活動而被判處死刑。

我們之所以能夠得知蘇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後來也成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

談話的藝術

蘇格拉底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與人談話時看來並無意要指導別人。事實上他給人的印象是他很想從那些與他談話的人身上學到一些東西。所以,他並不像傳統的學校教師那般講課,而是與別人

進行討論。

如果他純粹只是傾聽別人說話,那他顯然不會成為一個著名的哲學家,也不會被判處死刑。不過,話說回來,他所做的也只不過是提出問題而已,尤其是在剛開始與人談話時,仿佛他一無所知似的。通常在討論過程中,他會設法使他的對手承認自己理論上的弱點。最後,到了詞窮之際,他們也不得不認清是非與對錯。

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位產婆。蘇格拉底也常說他的談話藝術就像為人接生一樣。產婆本身並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幫忙接生而已。同樣的,蘇格拉底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因為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說得更明白些:生小孩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同樣的,每一個人只要運用本身的常識,就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所謂運用本身的常識就是搜尋自己的內心,運用內心的智慧。

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

蘇格拉底認為只有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不僅如此,他還聲稱他受到內心一個神聖聲音的指引,同時他的「良心」會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他說:「知善者必能行善。」

他認為人只要有正確的見解,就會採取正確的行動。也唯有行所當行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我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何者是對的。這是人何以必須不斷學習的原因。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

蘇格拉底想為是非對錯找出一個清楚明白,而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他與那些詭辯家不同的是,他相信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存在於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於社會中。

07

廢墟中升起的幾棟高樓:雅典學派。

08

回歸靈魂世界的渴望。

09

亞理斯多德:一位希望澄清我們觀念的嚴謹的邏輯學家

10

避免在真空中飄浮的唯一方式:中世紀基督信仰。

先知預言上帝應許派來的「救世主」將會拯救全世界。 他不僅將使以色列人掙脫異族的桎梏,並將拯救所有世人,使其免於罪草與上帝的責罰,得到永生。這種渴望救贖的想法在希臘文化影響所及的各地區也很普遍。

於是拿撒勒的耶穌出現了。他不是唯一以「救世主」姿態出現的人,但他同時也使用「上帝之予」、「天國」與「救贖」等字眼,因此保持了他與舊先知之間的聯繫。他騎馬進入耶路撒冷,接受群眾讚頌為人民救星,仿佛從前的國王在登基時例行的「加冕典禮」一般。

他並接受民眾塗油。他說: 「時候到了,天國近了。」

耶穌不同於其他「救世主」,因為他聲明他並非軍事或政治叛徒。他的任務要比這偉大得多。他宣稱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與赦免,因此他可以置身沿途所見的人群中,對他們說: 「你們的罪已經得到赦免了。」

這種「赦免罪惡」的方式是當時人聞所未聞的。更糟的是他稱上帝為「天父」。對於當時的猶太人而言,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於是,不久後,律法學者便一致起而反對他。他們一步一步地準備將他處決。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 耶穌那個時代有許多人等待一位「救世主」在嘹亮的軍號聲中(換句話說,就是大舉揮軍)重建「天國」。耶穌傳道時的確也時常提到「天國」這個字眼,但意義要寬廣得多。耶穌說,「天國」就是愛你的鄰居、同情病弱窮困者,並寬恕犯錯之人。

於是,「天國」這樣一個原本具有戰爭意味的古老字眼,到了耶穌口中便在意義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人們原本期待的是一位很快能夠建立「天國」的軍事領袖,但他們看到的卻是穿著短袍、涼鞋,告訴他們「天國」或「新約」——就是要「愛鄰如己」的耶穌。除此之外,耶穌還說我們必須愛我們的敵人,當他們打我們時,我們不得報復,不但如此,我們還要「把另外一邊臉轉過來」讓他們打,同時我們必須寬恕,不止寬恕七次,更要寬恕七十個七次。

耶穌用他一生的行動顯示,他並不以和妓女,貪汙、放高利貸的人與政治顛覆分子交談為恥。但他所行之事還不止於此;他說一個把父親的家財揮霍淨盡的浪子或一個侵吞公款的卑微稅吏只要肯悔改並祈求上帝寬恕,在上帝眼中就是一個義人,因為上帝的恩典浩瀚廣大。

然而,耶穌還認為,像浪子與稅吏這般的罪人在上帝眼中比那些到處炫耀自己德行的法利賽人要更正直,更值得寬恕。

耶穌指出,沒有人能夠獲得上帝的憐憫,我們也不能像許多希臘人相信的那樣自己拯救自己。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要求人們遵守的嚴格道德規範不僅顯示上帝的旨意,也顯示在上帝眼中,沒有人是正直的。上帝的恩典無垠無涯,但我們必須向他祈禱,才能獲得寬恕。

根據基督教的教義,耶穌也是世上唯一正直的人。然而他最後還是被判了死刑。基督徒說他是為了人類而死,這就是一般所稱的「基督受難記」。耶穌是「受苦的僕人」 ,背負起人類所有的罪孽,以使我們能夠得到「救贖」,並免受上帝的責罰。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後就下葬了。幾天後有人傳言他已經從墳墓中復活。因此證明他並非凡人,而真正是「上帝之子」。

我們可以說復活節當天早上,人們傳言耶穌復活之時就是基督教會創始之日。保羅已經斷言: 「若基督沒有復活,則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如今全人類都可以盼望「肉體的復活」,因為耶穌正是為了拯救我們才被釘上十字架。這是一種人類精神和意志的整體超越。

11

對了一部分並不等於錯。

12

藏在凡俗身軀裡的神明子孫,人的靈性問題。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蘇菲的世界》| 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讓我們繼續共讀《蘇菲的世界》,今天推薦完成的閱讀任務是,完成本書的第19到22章(249-290頁)。這種觀點被稱為「經驗主義」,他們從感官的經驗獲取一切關於世界的知識。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休姆強調,「一件事情發生後另外一件事情也會發生」。但是,一件事情跟著另外一件事情發生,並不一定表示兩者之間必有關聯。哲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們不要妄下定論。因為,妄下定論可能會導致許多迷信。因此,我們也不要對未來的自己妄下定論。
  • 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新東方網高考頻道為您整理最新的讀書筆記大全,讀後感,讀書筆記摘抄,以下內容是1500字《非理性繁榮》讀書筆記範文-讀書筆記摘抄 ,更多讀書筆記範文請關注讀書筆記大全 點擊進入讀書筆記大全   讀書筆記怎麼寫?讀書筆記格式   讀者將自己在閱讀時獲得的資料或者心得體會記錄下來的一種文體。
  • 《蘇菲的世界》—哲學啟蒙老師
    《蘇菲的世界》,作者是挪威的喬斯坦賈德,是一位在大學裡教過多年哲學的老師,是一位鑽研哲學的著名作家。 本書是一本透過一名十五歲少女的視角來認識和解讀哲學的小說,是一本帶著趣味而又不枯燥的小說,更是一本梳理古今哲學思想和發展史的小說。
  •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俄狄浦斯王讀書筆記 2013-08-22 12:0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蘇菲的世界》:成為優秀哲學家,你需要這個條件!
    ▲書的部分封面或許,你對這部作品早有耳聞,可因為它富有一些哲學意味而望而卻步。其實,這本書十分適合沒有讀過哲學課程的人。▲思考蘇菲正是憑藉這一條件,不斷地接受這封神秘來信背後導師的指引,一步一步走向哲學世界。在故事的最後,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走出了這本哲學書,進而走到了席德和席德父親的平行世界。
  • 掌握六個步驟,做好讀書筆記
    ,許多人都有記讀書筆記的習慣,甚至有的人有許多本讀書筆記。哪些東西讓你眼前一亮,哪些突然打破你的認知,讓你明白「原來這個世界是這樣的」「原來還可以這樣理解」。這些東西特別值得我們注意和收集。只有把它收集起來,才能進一步理解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收集的最好方式是:當書中出現一些很重要的圖片時,可以嘗試做成讀書卡片,或者拍下來存在雲筆記中收集起來。
  • 世界讓我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是翅膀 | 讀書筆記
    讀書的時候,總有一些句子直擊人心,發人深省,甚至淚流滿面。我們想做的事,就是一起尋找,一起分享,然後一起記住。所以這是我們共同的抄錄、一本不用擔心會消失的筆記,畢竟讀書不止,我們一直在。壹極度誇張的語言是嫉妒虛偽的社會的反映,而暴力的語言是社會暴行的前驅。
  • 哲學啟蒙之《蘇菲的世界》
    世界從何而來?關於哲學,大部分人的印象應該是晦澀、難懂,但喬斯坦·賈德用一種簡潔、易懂的故事,介紹了人類的哲學史。喬斯坦·賈德是誰?他是挪威國寶級作家喬斯坦賈德,被評為「全球十大作家」之一。《蘇菲的世界》早在1991年就出版了,距離現在已經有28年,至今全球銷量突破了3億冊。因為寫出了這部現象級的超級暢銷書,作者喬斯坦·賈德也獲得了超高的版稅。
  • 蘇菲的世界我的哲學老師
    說實話這本書真的深奧,就是到現在我還沒有理解蘇菲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第一次閱讀,一大堆富有哲學的名詞,一大堆匪夷所思的情節。以我當時的閱讀能力真的困難,初中就看了那麼一次。並從學校帶回了家。第二次閱讀,這時我一個人在家。倍感無聊,剛剛好桌子上靜靜地躺著一本孤獨的蘇菲的世界。我不忍心書就這麼荒廢了(其實是不忍心錢)。我又打開了它,有了高中的哲學基礎。
  • 名著導讀|《蘇菲的世界》最好的哲學啟蒙書
    世界從何而來?在翻開這本書前,你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嗎?、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上面寫著「世界從何而來」。蘇菲,這個14歲的小女孩,她像所有的青少年一樣,對這個世界有好奇,也有疑問。所以這封信成功引發了她的好奇心,她接受了「這神秘的課程」。
  • 《深度閱讀》:運用這7個技巧做筆記,積累屬於自己的讀書經驗
    深度閱讀者,以追求閱讀質量為目的,注重知識的轉化與價值體現,善於做讀書筆記。學會做讀書筆記,可能會比讀書更重要。讀書筆記不僅是全書的核心的體現,還是閱讀者對讀書內容的思考與看法的結晶。善於做讀書筆記的讀者,往往比普通讀者收穫得更多,從書中能量轉化輸出的比例更大。正確的做筆記方法,會讓閱讀者更加得心應手,長期保持閱讀的熱情。這樣持續性地記錄,自然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最終形成獨特的邏輯思維能力。
  • 《蘇菲的世界》作者:我們依舊是自然的一部分
    長篇小說《蘇菲的世界》已被翻譯成64種語言,全球銷量4500萬冊,被譽為「二十世紀百部經典之一」,奠定了賈德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蘇菲的世界》中,喬斯坦·賈德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講故事手法,吸引了整個世界。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生命怎樣演化?人生意義何在?
  • 《沉默的大多數》:不知全貌,不予置評,明辨是非,真誠善良
    老先生要考較一下兒子,就問他能幹點什麼。他答道:幹什麼都不行,我的特長在於明辨是非。安德謝夫把斯泰芬狠狠損了一頓,說道:「你說的那件事,其實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明辨是非,看清真相,很難很難。要明辨是非,就要把與此有關的一切都搞清楚。而查明事實,需要詳謹地考慮有關證據,經過痛苦的思索,才能搞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像找到自己信念的根基,需要艱苦卓絕的挖掘。而我們都知道,這樣有耐心和毅力的人很少,大家都習慣了毫不費力地順流而下。
  • 讀書筆記大全: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恰同學少年讀書筆記 2013-08-22 12:20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你還在讀《蘇菲的世界》?哲學科普入門書籍推薦!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蘇菲的世界》這部小說被很多中小學生當作西方哲學史入門的書籍,因為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
  • 如果你對哲學有興趣,《蘇菲的世界》或許是入門最好的選擇
    當讀到《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的時候,確實令我無比歡暢地,說歡暢,是因為這書,讀起來,我實在是沒把它當哲學書,一口氣就看完了。哲學很難嗎?哲學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嗎?哲學晦澀難懂嗎?……我想,很多很多的讀者都對哲學有這樣那樣的疑問。就像哲學那靈魂三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
  • 《蘇菲的世界》哲學是生活的百科全書,只有成功人士才能讀懂
    導讀:讀完《蘇菲的世界》,讓人感覺到了哲學的偉大,它是一種思想,是了解一件事從開始到結束的發展規律。毛澤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所以創立了新中國;愛因斯坦理解了哲學思想,提出來萬物相對論……我一直不喜歡哲學,因為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不切實際的學問,而且生澀難懂,但讀了《蘇菲的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我從來就不了解哲學。「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
  • 《馬哲》第三章、意識的本質和作用讀書筆記
    書生黃小將如果你喜歡:數學心理學經濟學金融學國學馬哲那就關注我們吧在這裡我們將分享,關於它們的讀書筆記當然如果你喜歡:ExcelWordPPTmathematicaspsssasC/C++Python那也關注我們吧
  • 當哲學遇上科幻與懸疑,不一樣的哲學科普書《蘇菲的世界》!
    書中的蘇菲和哲學老師是活在席德爸爸寫的書裡,而席德和他爸爸顯然是活在作者的筆下。那麼,在作者活著的世界外面又有沒有另一個世界呢?我想,作者也是這麼引導我們去思考的。後來,蘇菲和它的哲學老師發現了自己是活在別人的思想裡的,就想辦法逃了出來,而且他們成功了,並且看到了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那麼,我們呢?我們是不是也是活在別人的思想裡,是別人的構想出來的東西呢?
  • 《蘇菲的世界》是本小說嗎?不,它其實藏著一個哲學世界!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介一本書,它就是喬斯坦·賈德所著的《蘇菲的世界》,乍一聽這個名字好像是一本小說,其實不然,它其實是一本哲學書,一本與讀者深入對話交流的書。1991年《蘇菲的世界》出版後,成為挪威、丹麥、瑞典和德國的暢銷書。目前,已經有三十多個國家購買了該書的版權。再來說說《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講就是:本書是一部讓讀者以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並且還不會感覺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