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斯坦·賈德 佚名 攝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高凱)著名作家喬斯坦·賈德日前來華,這位創作出二十世紀經典文學作品《蘇菲的世界》的挪威作家27日在北京接受媒體採訪,談及高科技背景下人類社會的變遷,賈德說,「無論如何,我們依舊是自然的一部分。」
喬斯坦·賈德,1952年生於挪威,擔任高中哲學教師十餘年。1986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賈德談人生》,迄今出版了19部作品。長篇小說《蘇菲的世界》已被翻譯成64種語言,全球銷量4500萬冊,被譽為「二十世紀百部經典之一」,奠定了賈德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蘇菲的世界》中,喬斯坦·賈德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高超的講故事手法,吸引了整個世界。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生命怎樣演化?人生意義何在?這些人類普遍關注的問題,被賈德以文學的筆法與哲學的智慧來演繹探求,因而有了世界性的視角,贏得了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讀者共同的興趣。
27日賈德在京接受此間媒體採訪,面對科技對人類社會影響的相關提問,這位長於思考哲學問題的作家表示,「確實長期以來技術還有機器已經取代了人們的一些勞動,這應當是積極的一面。但與此同時,我也感到一些悲觀,對於現代人類的生活狀態,年輕人很多的時間都是在看手機,睡覺之前上床之前先看看自己的臉書上有沒有什麼更新,再給自己拍張自拍。要知道自拍這個詞實際上在英語裡跟自私是差不多的,我感到這樣下去他們就會忘了整個星球,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還有生態系統,而我們是依賴於這個生態系統所存在。如果我要餓了,儘管這個手機能給我很多的信息,上面有照了兩千多張照片,有我寫的所有的書,但是我餓了這個手機也吃不了,所以我們還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應當始終明晰這一點。」
對於日漸發達的手機閱讀,賈德說,「我相信文學和小說肯定會在電子化閱讀工具的時代存活下來,我們已經好多年在討論這個問題了,但是在挪威實際上只有2%的書,大家是通過電子書的方式來閱讀的。電子書固然是一種商品,但是我認為不會威脅到紙版書,怎麼說呢,比如昨天我籤名就籤了幾百本的紙質書,也沒籤電子書,電子書沒法籤名。」
在《蘇菲的世界》中,賈德系統地講述了西方哲學簡史,多年逝去,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新的哲學問題亦會湧現,對此,賈德說:「很多哲學問題是永遠不會變的,比如說宇宙的本質是什麼,大爆炸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還有我們生活中關於愛情、關於友誼,我們人類一些永恆的問題都不會變的。但是不時還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說現在重要的是人類如何在現有條件下,保存現在生存的條件和狀態,比如說保證我們的文明延續、全球氣侯變化這樣的挑戰和侵害。還有就是像人工智慧,在它有覺知的情況下,或者在它有了機器出現了覺知的情況下,人類將何去何從。」
社會變遷中,賈德筆下的蘇菲也必然面對新的問題,對此,賈德說,「如果給現在的蘇菲一些建議的話,可能我要說,不要太多的想自己的責任,也要有機會讓自己夢想一下,而且儘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某種程度上要自私一點,也要問什麼是對我有利的,不要只是想著幫助別人,當然幫助別人是很好的,但是也要想著幫幫自己,我們有時候覺得別人需要,可能帶來的好處不是很大,但是對自己的傷害往往是很大的,所以要有一種正常自私的想法,留給自己的空間,問問什麼是對自己真正有利的東西。
1999年到2007年,作家出版社陸續引進了《蘇菲的世界》《紙牌的秘密》《瑪雅》,經過近二十年的市場考驗,這三本書已經成為作家出版社的常銷品牌,《蘇菲的世界》累計銷售突破300萬冊。為感謝喬斯坦·賈德,作家出版社特別為其製作「超級暢銷紀念」獎盃。該獎盃由中國著名雕塑家杜紅宇先生設計製作,銅質鍍金。獎盃上的中國元素——鳳凰造型,象徵著祥瑞和友誼。
2016年,作家出版社籤下了賈德的第一部作品《賈德談人生》與最新長篇《傀儡師》(暫定名)。這五部作品貫穿賈德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主題均執著於人生本質與人生終極意義的探索與思考,題材與寫作風格卻各不相同,可謂賈德先生不同時期的代表作。
據悉,2017年夏,由《賈德談人生》《紙牌的秘密》《蘇菲的世界》《瑪雅》《傀儡師》組成的「蘇菲的世界系列」叢書,將以全新的設計陸續與讀者見面。(完)